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立了NH3-NH4Cl底液中,以单扫示波极谱法测定微量氟哌啶醇的方法。氟哌啶醇在该底液中有一灵敏导数极谱波,峰电位-1.56V(vs.SCE)。峰电流与氟哌啶醇的浓度在0.2~3.0μmol·L^-1范围内成正比。最低检测限为0.08μmol·L^-1。测定了针剂和片剂中氟哌啶醇的含量,结果满意。对氟哌啶醇在汞电极上的电还原性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基于氟哌啶醇对钌联吡啶电化学发光强度的增强作用,建立了测定氟哌啶醇的电化学发光新方法.结果表明,在6.0×10-7mol/L钌联吡啶和0.10 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H值为7.50)中,控制铂电极的工作电位为1.25 V,氟哌啶醇增强化学发光强度与氟哌啶醇浓度在1.0×10-9~9.0×10-6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8.0×10-10g/mL(S/N=3),对1.0×10-8g/mL的氟哌啶醇进行11次平行测量,相对标准偏差为1.9%.所建立的方法已应用于针剂和片剂中氟哌啶醇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氟哌啶醇与阈下镇痛剂量强痛定协同镇痛作用。方法:参照药理实验方法学热板法,以小鼠放置热板至舔后足时间做为痛阈。结果:阈下镇痛剂量的强痛定与氟哌啶醇叠加后,镇痛作用显著增强,并有良好时效关系。结论:氟哌啶醇与强痛定之间具协同的抗痛作用。  相似文献   

4.
氟哌啶醇是特异性多巴胺受体阻断剂,可降低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功能,并影响吗啡的镇痛效应。实验中观测到,氟哌啶醇可显著地提高小鼠抗热刺激的痛阈,并与阈下镇痛剂量的吗啡产生显著的协同镇痛效应,说明降低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功能可增强吗啡的镇痛。氟哌啶醇镇痛强度和镇痛持续时间明显强于吗啡。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氟哌啶醇与吗啡协同镇痛作用的机制。方法 热板法。结果 氟哌啶醇与阈下剂量的吗啡配伍注射可显著提高小鼠的痛阈。纳洛酮和苯丙胺均可降低氟哌啶醇与吗啡配伍使用后小鼠的痛阈。结论 氟哌啶醇与吗啡的协同镇痛作用中,吗啡可能起主导作用,而多巴胺能神经的活动仅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阈下剂量哌替啶对氟哌啶醇合用后对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 热板法。结果 氟哌啶醇与阈下剂量哌替啶配伍注射可显著提高小鼠痛阈。结论 氟哌啶醇与哌替啶合用后可产生明显协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7.
氟哌啶醇与吗啡合用对醋酸导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测阈下镇痛剂量的吗啡与氟哌啶醇合用后对醋酸导致小鼠扭体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小鼠腹腔注射(ip)药物20min后,再ip0.7%醋酸致痛,记录注射醋酸后小鼠出现扭体的时间和20min内的扭体次数。结果 阈下镇痛剂量的吗啡(1.25mg/kg)与氟哌啶醇(0.625mg/kg)合用后,显著地抑制醋酸导致小鼠扭体次数和延长扭体出现的潜伏期。结论 氟哌啶醇与吗啡合用后可产生明显的协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8.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测定人尿中的氟哌啶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氟哌啶醇的新方法。考察了工作电极电位、磷酸盐缓冲液浓度及其pH值等对氟哌啶醇测定的影响。在优化实验条件下,氟哌啶醇浓度线性范围为0.01~10 mg.L-1,检出限(3σ)为3.5μg.L-1;相对标准偏差为1.6%(3.0 mg.L-1,n=11)。利用该法测定了人尿加标后氟哌啶醇的含量,回收率为95.0%~99.5%。  相似文献   

9.
以四甲基哌啶醇为原料采用环已烷萃取法合成五甲基哌啶醇,研究了温度、甲醛用量及反应时间对反应收率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是:温度98℃,反应时间2 h,n(四甲基哌啶醇):n(甲醛)=1:3.0.反应收率达99.19%.  相似文献   

10.
利培酮口服液致恶性综合征1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病例 患者女,16岁,学生.因行为怪异、自言自语、自哭自笑伴兴奋躁动、失眠2周,加重3d,以"精神分裂样障碍"诊断收入院,给予利培酮口服液3ml/d治疗.于入院后第4天患者出现发热,多汗,四肢不自主阵发性颤动,小便失禁,缄默不语、四肢僵硬,夜间兴奋躁动、不能入睡.查体:T38.3~38.9 ℃,R26次/min,P160次/min,BP13 0/78mmHg(1mmHg=0.1333kPa),神志恍惚,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率160次/min,率齐,未闻及杂音;腹软,肠鸣音正常.  相似文献   

11.
哌啶酮阴极电还原合成哌啶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常温、常压下采用电化学法合成哌啶醇,反应选择性好,产品单一,易分离,且电解液可循环使用.以锌作阴极材料,研究了电量、电流密度、氢氧化钠浓度、乙醇浓度、哌啶酮浓度对哌啶酮转化率的影响,得出最佳反应条件:电量1.1F/mol,电流密度300A/m2,0.50mol/L的氢氧化钠,φ(乙醇)为30%,哌啶酮浓度1.0mol/L.在此条件下,哌啶醇的平均产率为95.40%,经分离,产品纯度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12.
氟哌啶醇与阈下剂量吗啡合用对小鼠成瘾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氟哌啶醇与阈下剂量吗啡合用对小鼠成瘾性的影响。方法:自然戒断试验。结果:吗啡与氟哌啶醇配伍组元一发生竖尾和自发惊厥。结论:吗啡与氟哌啶醇合用,在产生明显协同镇痛作用的同时,致成瘾性却比等效剂量吗啡低得多。  相似文献   

13.
姚佃宾 《科技信息》2007,(10):215-215,127
“猪无名高热”即猪高热综合征,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主要发生在育成期猪和部分母猪,由于该病病因复杂,一般为多病原的混合感染,临床上较难控制,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造成猪群生长缓慢或停滞、病残猪和死亡猪只增多,饲料效率、生长速度以及猪群整体的均匀度降低,治疗成本增加,使养猪生产蒙受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N-n-butyl haloperidol iodide,F2)为本研究室改造合成的新化合物。前期研究发现F2作为L-型钙通道拮抗剂,能剂量依赖地拮抗缺血再灌注所导致的大鼠心脏损伤。研究F2对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大鼠心肌细胞钠钙交换体电流的作用并探讨其保护机制。采用Langendorff灌流系统灌流SD大鼠心脏,标准酶解法消化分离得到单个心室肌细胞。正常台式液灌流5min,立即灌流充90%N2-10%CO2的缺氧液,建立体外心肌细胞H/R模型,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对照、模型以及不同浓度F2(0.1、1、10μmol/L)对心肌细胞钠钙交换体电流,观察H/R状态F2对心肌细胞钠钙交换体电流的影响。结果显示:缺氧抑制钠钙交换体电流主要是抑制外向电流;H/R引起钠钙交换体电流增大,尤其是外向电流的增大。F2呈浓度依赖地抑制钠钙交换体电流,钠钙交换体电流I-V曲线上移。以上表明:F2能抑制钠钙交换体电流,尤其是外向电流,防止H/R时心肌细胞的钙超载,保护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15.
几年来我们用杜冷丁,氟哌啶(简称杜氟合剂)治疗脊麻,硬膜外麻醉期寒战反应206例,均为成人,主要是腹部和下肢手术.常规L3-4 ↑或L-3 ↑脊麻,局麻药品1:1:1配方,硬膜外于T8-9 ↑或TⅡ-TI2↑个椎间隙穿刺置管,局麻药用1:2:1配方.寒战均发生于硬膜外注局麻药后或手术野消毒期间.当寒战出现并持续2MIN以上不消失时,即给杜氟合剂(杜冷丁25-50mg,氟哌啶2.5-5mg)经莫非氏滴管静脉滴入,同时给予布单覆盖病人非手术区以保暖.  相似文献   

16.
以3,5_二氟苯腈为起始原料与乙基溴化镁反应合成的3,5_二氟苯丙酮,经过溴代、胺化、环合、酸化反应,合成4个间二氟吗啉醇盐酸盐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 H NMR,IR和MS分析确证,利用小鼠强迫游泳抗抑郁药理模型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抗抑郁药理活性试验。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Ⅵ4具有一定的抗抑郁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发生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ATLS)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1例ATYS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高尿酸血症、高血钾、高血磷、低血钙和肾功能损害,3例行血液透析治疗,3例自动出院,3例用别嘌呤醇及碱化尿液、利尿后,短期内血液生化指标恢复正常;2例死亡患者中1例死于高血钾所致的心脏骤停,1例死于肾衰好转后的脑出血。结论:早期诊断并及时给予别嘌呤醇及静脉碱化利尿是治疗ATYS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以吡啶和苄氯为起始原料,经五步反应得到抗癌药BMS-690514的关键中间体(3R,4R)-4-叠氮基-3-哌啶醇.反应首先得到N-苄基-1,2,3,6-四氢吡啶,进一步通过氯甲酸乙酯取代、环氧化反应得到7-氧杂-3-氮杂双环[4.1.0]庚烷-3-甲酸乙酯,然后发生叠氮化反应得到构型不同的混合产物,通过手性制备得到(3R,4R)-4-叠氮基-3-羟基-1-哌啶甲酸乙酯,水解该中间产物得到最终产物(3R,4R)-4-叠氮基-3-哌啶醇.该方法使用苄氯反应得到更易离去的苄基离去基团,使产物的收率提高了14.2%;采用与已有手性制备(3R,4R)-4-叠氮基-3-羟基-1-哌啶甲酸乙酯的不同方法,使产物的收率提高了20.2%.所用原材料廉价易得,可有效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用滴体积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用电导法测定溶液的电导串来研究C_3F_7CH_2OH与C_(10)H_(21)SO_4Na混合水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结果表明:C_3F_7CH_2OH或NaCl的加入都能增加C_(10)H_(21)SO_4Na溶液的表面活性,两种方法测得的胶团反离子结合度规律一致,即随着C_3F_7CH_2OH量增加而增加,与C_6H_(13)OH情况不同。  相似文献   

20.
苯妥英钠致假性淋巴瘤综合征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苯妥英钠致假性淋巴瘤综合征1例王红怡(海南医学院附院儿科,海口570102)关键词苯妥英钠;假性淋巴瘤综合征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971.61临床资料患儿,陈某,男,IO岁,住院号:54420.因“癫痫”在院外服用苯妥英钠7周多,近4天全身出现红色斑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