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本人正在研制能够加工知识的“第五代”计算机——学者们提出两个问题:智能计算机应遵循人脑运动状态呢,抑或数学逻辑?  相似文献   

2.
关于智能机器的制造方法,很久以来一直有两种不同的战略在互相竞争着。第一种战略是以逻辑为基础的,认为只有符号运算才称得上是所谓智能的本质。这种战略是在通常的串行计算机上实现的,在专家系统和计算机博弈等领域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在处理与外部世界有较多联系的对象时,如在图像处理和声  相似文献   

3.
电子计算机具有快速运算能力、逻辑判断能力以及巨大而持久的记忆能力。它类似于人类的大脑,某些方面的能力还超过人脑,因此可以把电子计算机看作是人类大脑的延伸,使电子计算机模拟人类的某些智能活动是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而计算机下棋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实际上用计算机模拟人的下棋过程也确非易事,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及人们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现在许多计算机都会下棋,而且战胜过不少对手。 计算机下棋的过程就是执行人们编制的下棋程序的过程,因此计算机下棋的问题就转变成怎样编制下棋程序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分  相似文献   

4.
创造性活动是与因循守旧相对而言的,纯粹是创造性的或百分之百是因循守旧的活动是不存在的。有人认为,活动的算法化程度越高,其智能就越低。也就是说,一旦活动的方法论完备——拟定了其结构和逻辑机制,建立了方式和方法,——则活动也就不再会有什么创造性,只能是墨守成规的了。  相似文献   

5.
过去十年里,我们学到的有夫人类智能活动的知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多。这种新知识导致了目前在人工智能计算机程序设计和执行方面的突破。研究的主攻方向是推理判断领域,目的是创造出“专家”知识库系统来扩展人类知识的应用。把一项重要的技术转变为人工地运用智能特性、算法语言、试探法和原函数的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系统结构,对于我们来说还刚刚起步。到目前为止,只能由人脑借助于“专家系统”的创建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与效益管理,效益评价技术等配套,研究效益管理的决策技术.这种决策技术为智能计算机提供了一种逻辑工具。  相似文献   

7.
文科生也能当医生 一般,如果在学校的数学成绩不好,高考时就会填报文科志愿;而仅仅语文成绩不好,就一定会选理工科,而不报文科。但是,纵览周围社会,却有不少人并非如此。那么,是这种单纯的分类错了吗? 是的。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人有多重智能,而且各个学科对智能的要求也往往是复数的。比如,学建筑设计,不仅需要“逻辑·数学智能”,也需要“空间智能”;学医,虽然“逻辑·数学智能”是必不可少的,但“他知智能”似乎更为重要。所以,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不要拘泥于文科、理工科,而应该首先想一下自己到底想做什么,然后再做决定。  相似文献   

8.
气态铯原子可能看上去不像是看得见的物质——可构成象一台计算机一样精确和立体的物质。然而把它装入玻璃器内,并用激光代替穿过普通计算机的电子,你就可以得到一个未来光学计算机里的元件。在美国物理学会春季会议上,南加尼福利亚大学的Ran-ly Knize描述了他怎样建造一种叫“NOR”门电路的元件——一个从气态原子获得的计算机基本元件。这个NOR门电路仅当其于两个可能的输入信号中既不接收一个,也不接收另一个时才发射一个输出信号,在逻辑门电路中它享有特殊地位。Knize说,如  相似文献   

9.
专家系统和机器人学是 LZ 智能研究中发展最快的两个分支,前者是用来模拟人类的思维活动,后者是用来替代人类的肢体行为,它们都是计算机的研究和应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计算机首先被用于数值计算,从本世纪30年代提出符号计算和符号处理的理论概念,到50年代发展起来的控制论,把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与信息理论、逻辑推理与计算机联系起来,开始用计算机来表示和实现人的智能活动,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下棋对弈和定理证明。60年代以来,LZ 智能研究的重点已从探索普遍的思维规律转向知识为中心,进入模拟人类智能活动的重要领域,且已逐步实用化。专家系统的本质是以某一领域知识为基础,利用计算机程序,模拟人类专家的推理活动,以得到  相似文献   

10.
几百年来,技术拓广了人的物理能力,现在又在扩大人的逻辑和数学“本领”。现代的电子计算机,“学会了”象做算术题那样进行分析运算,即能使用数学符号来简化代数公式,求微分,算出初等函数的不定积分,求解微分方程,证明定理。而这就提出了一系列需要辩证而唯物地加以理解的认识论问题。其中包括如何组织人机之间的对话问题。美国作者中流传一种见解,认为人和电子计算机之间有四种相互作用的形式:没有电子计算机的人(千百年来就曾经是这样),使用电子计算机的人,“没有人的”计算机和“反对人的计算机”。  相似文献   

11.
峻岭 《科学之友》2004,(6):27-27
人们最不愿意在自己的工厂、卡车或者办公室中看到漂浮的灰尘,但有一种灰尘则另当别论,它就是“智能灰尘”。不过“智能灰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灰尘,实际上它是一个有无数超微型传感器组成的监测系统,人们的最终目标是把每一个传感器都缩小到1mm3大小甚至更小,这就是“智能灰  相似文献   

12.
虽然电子“非”逻辑门的直接量子等价物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是目前科学家们 已经利用光子实现了最好的近似普适“非”变换——  相似文献   

13.
智能接口     
1、前言“智能接口”这一用语是在第五代电子计算机调查阶段发表的计划书中初次出现的。为了使计算机模仿人的智能功能,需要有一个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会话形态。谋求高度的计算机输入输出接口功能以便通过自然形态即自然语言、语音、图像进行人机之间的会话,是第五代电子计算机研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我们称之为智能接口研究。美国曾出现过ELIZA(自然语言)对话系统。该系统着眼于人们对话中的特定单词,  相似文献   

14.
2000年11月16日,俄罗斯政府正式决定在2001年2月26日-28日销毁“和平号”空间站,并开始训练两支死刑执行队,以便在“和平号”自控系统失灵的情况下,上门执行死刑。12月8日,俄罗斯政府有关部门又举行专门会议,讨论“和平号”空间站的运行情况,并确定了它的坠毁方案。 负责执行死刑的俄罗斯能源航天公司称,最好不派宇航员上去,但是,如果飞行控制系统失灵,或者去执行死刑的“进步”货运飞船和“和平号”的对接失败,特别是计算机控制姿态系统失灵,那么就必须派宇航员去。“和平号”上的30台计算机本应准确地把这个130吨重的庞然大物扔向指定的坟墓。这个计算机综合系统由叫做“旋翼式螺旋桨”的轮子产生的电力驱动,通常用于空间站的高精确度定位。万一它失灵,将危及世界安全。 科罗列夫城飞行控制中心里的飞行主任们,已于2000年底用无线电遥控“和平号”上的推进器点火并保持“和平号”定位正确,但这一系统并不能十分准确地指挥“和平号”坠毁。他们计划于今年1月中旬检查 “和平号”的计算机姿态控制系统。假如出现问题,就向“和平号”派出第一个为它送葬的机组,由指挥长和一名飞行工程师组成。运送他们去“和平号”的“联盟”载人飞船会在两个星期内...  相似文献   

15.
题目反应理论和自适应测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题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是一种现代心理和教育测量理论;自适应测验(adaptive testing)一般是一种用计算机辅助进行的新型测验。笔者所在单位于1986年底编制成了中学生适用的“数学智能水平自适应测验”;1988年11月,又编制成了可应用于人事管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真正的人工智能,计算机的人工头脑到底应遵循数学逻辑还是人脑的运动状态,这一问题依旧争论不休,与此同时,科学家们也在努力寻求同计算机对话的可能。欲与本质不同的智能对话者打交道,这一步看来必不可少。目前的对话是通过键盘提出问题,再由机器通过电视显示答案。而将来,对话将是真正的口头形式,也就是“地地道道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很清楚,这次再也找不到诸如受到电磁干扰之类的借口了。同一台计算机两次在同一文件中出现相同错误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面对这些现象,只能有一种解释:这份文件是自己在“变形”,它实际上是一个可以自动执行的程序。 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哈根自己也不甚清楚,但立即就有一个念头本能地闪现在他的眼前——一个电脑病毒程序。 一般的病毒软件都是些象哈根自己那样天资聪颖,对计算机科学有着高深造诣而又百无聊赖的25岁以下的年青人编制的。他们往往利用一些巧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能够进行记忆、运算、推理、判断,拥有人脑的部分功能,所以被誉为“电脑”。从它诞生后不久,人们便试图挖掘它的“智能”潜力,看看电脑有多聪明。50年代兴起的“人工智能”新学科,便是研究如何利用机器(计算机)来实现人的智力功能。在人工智能中一个重要的分支,便是研究计算机同人的对弈问题。 从那时起,许多计算机专家、人工智能专家,都在不断努力设计更快、更聪明的计算机,梦想“征服”世界级的国际象棋大师。最近美国IBM  相似文献   

19.
模糊逻辑     
计算机给出的回答是率直的。人工智能领域里的研究人员正试图教会计算机一点精妙性——把人类思维灰色特征的形色译成密码。一种正在产生良好效果的方法就是“模糊逻辑”。水泥窑使用的微处理机的控制器就是最成功的应用范例之一。世界最大的水泥窑机械制造商之一、哥  相似文献   

20.
河雨 《世界科学》1992,(7):42-44
模糊逻辑理论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洛特菲·A·扎德在25年前提出来的。“究竟该给它取个什么名字,我是很费了些思索的。”扎德说,“我也发觉,模糊这个词听起来并不怎么好,可是,我也找不到一个科学术语能比模糊两字更为准确地描述这个理论了。”现在,人们正在用模糊逻辑帮助计算机来模拟我们思维过程和语言中所固有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式通常是,将问题分解成一系列是或非的判定,它们分别用1和0来代表。但是模糊逻辑却能让计算机所赋予的是些处在0与1之间某些位置上的数值。模糊逻辑所设定的语句或条件,不再是非对即错这样一些绝不允许模棱两可的东西,而是些诸如慢、中、快这样一些没有明确界限的条件。正因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