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为改进桑树夏伐技术,降低夏伐对桑树树势的影响,促进桑树生长,笔者于2003—2004年对湖桑32、新一之濑和云桑2号3个攀西地区优良桑品种夏伐后残留叶片的生理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残留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在夏伐后迅速提高,伐后4-5天达到最大值,以后缓慢下降;夏伐后残留部分叶片还可以减少伤流量,缩短伤流时间;与夏伐后不留叶对照,保留基部叶片可使每枝桑条平均多发1个新芽且新芽生长速度明显提高;如对夏伐后残留叶片喷施尿素,则上述生理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桑污叶病(Clasterosporium mori Syd)是我国桑树病害中分布最广的病害。本病在夏秋季开始发生,辗转蔓延,使得每张桑叶的背面都蔽上一层污煤灰状的病原物,不但采摘后的叶片容易凋萎,而且病叶影响家蚕营养和次年桑树的生长。但有关本病的病原、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都缺少研究。笔者在1963年~1964年曾作过桑污叶病菌的越冬方式探讨,  相似文献   

3.
杨红  姜虹 《遵义科技》1998,26(2):17-18,11
试验结果表明:桑树夏伐后施肥时间不同,桑树单株新梢枝条长度,单株有产叶片数和处理小区间桑叶产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水平。施肥时间偏早,桑树发芽抽条速度加快,单株新梢枝条增长,有效叶片数多,桑叶产量相应提高,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丘陵山地每年七、八月间雨水较少,桑树受旱后对秋叶生长威胁较大,为实现丘陵山地蚕桑生产高产稳产,1972年我们科技组着手对15个桑树品种进行秋期抗旱性考察,结果抗旱较强的有大众桑,荷叶白,湖桑197,育2号等品种,桐乡青不但耐旱,而且还表现抗病。1973年又对栽植在地薄黄土上的枉山3号、湖桑197、大众桑等进行观察,以嵊县青作对照,在受旱34天的情况下,大众桑表现较耐旱,硬化迟,但叶形薄小;湖桑197长叶慢,硬化迟,有封顶现象;  相似文献   

5.
研究以采自河北省境内的大叶藓(Rhodobryum roseum)为实验材料,探讨了不同培养基、不同培养条件对其配子体组织培养的影响,以期对大叶藓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和快速繁殖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茎尖片段培养的原丝体和新芽生成比例明显高于叶片片段,采用茎段更适合于大叶藓的配子体组织培养;适度的Na-ClO溶液消毒外植体利于大叶藓配子体组织培养;6-BA抑制了大叶藓原丝体的生成,2,4-D则有明显的促进作用,6-BA促进了大叶藓愈伤组织和新芽的出现;BG11培养基更适于大叶藓原丝体的萌发和愈伤组织的生成,其他适于大叶藓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依次为Knop、改良Knop、BBM、1/2MS和MS。  相似文献   

6.
张建峰 《应用科技》1999,(11):24-24
桑树冬季修剪技术,是我们近年来在蚕桑生产实践中,并根据实际情况,摸索总结出来的一种桑园管理技术,能充分利用农闲时间,减少病源,对桑树影响小,有利于增强树势,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1冬剪技术要点修剪时间以立冬后至冬至前这一段时间最为适宜。技术要点剪伐时用锋利的桑剪,对良种成型桑树所保留的一年生壮技,从基部12~15cm处剪断,保留2~3个冬芽。剪伐时,下剪部位应在芽的上方1.5cm处,剪口要求平滑,不破皮层,把芽的反面剪成马蹄形斜面,使伤口平日愈合。对需要培养树型的桑树,应按留条高度剪伐,在剪伐时应从桑树的整体…  相似文献   

7.
仙居县农委干部娄永竹、何文炎等,对桑树新病害—桑芽枯萎病,通过长达8年的潜心研究,取得了成果。最近通过鉴定。 1980年春季,台州地区的大面积桑园,桑芽发生严重枯萎,其中仙居县受害面积就有2500多亩。娄永竹等同志通过长期研究,终于探明其发病原因及其规律,认为这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并总结出提前夏伐、保留主枝杆老叶、合理利用夏秋叶、选择湖桑197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云桑一号的桑叶为实验材料,在不同的冷藏温度和冷藏时间条件下,对不同种植模式和不同叶位的桑叶进行冷藏处理,测定桑叶中蛋白质含量,分析蛋白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0℃和10℃贮藏温度条件下,各类型桑叶贮藏8天后,0℃时桑叶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10℃时桑叶蛋白质;四边桑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校园桑和密植桑,上部叶中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中、下部叶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各类型叶片的蛋白质平均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从快到慢依次为:四边桑上部叶、校园桑上部叶、四边桑中部叶、密植桑上部叶。  相似文献   

9.
以桑树(Morus alba L.)为研究材料,在相同Na+浓度下,研究了中性盐(NaCl)和碱性盐(Na2CO3)胁迫下桑树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响应特性。结果表明,100 mmol/L NaCl对桑树幼苗的生长和光合影响较小,桑树幼苗可以通过增加根冠比和叶片非光化学淬灭(NPQ)来适应盐胁迫。但是,50 mmol/L Na+浓度下,Na2CO3胁迫对桑树幼苗植株的生长和根系生长的抑制效果明显大于NaCl的。同时,Na2CO3胁迫降低了桑树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桑树幼苗叶片对光能的利用能力,光饱和时的最大光合速率(Pmax)降低,并且桑树幼苗叶片吸收的光能不能完全用于电子传递,而NPQ等光合热耗散能力受抑制,导致过剩光能的大量积累。因此,在相同Na+浓度下,碱性盐(Na2CO3)胁迫对桑树幼苗的伤害比中性盐(NaCl)胁迫的严重,Na2CO3胁迫不但抑制了桑树幼苗根系的生长,而且降低了叶片的光合热耗散能力。  相似文献   

10.
易连刚 《遵义科技》2007,35(3):19-20
通过鸡桑嫁接扦插育苗实验,初步获得鸡桑嫁接扦插成活技术,鸡桑扦插培育砖木,出苗快,出苗率高。利用桑树愈合性和再生性强的特性按高产密植桑园的规格进行嫁接扦插,成园快,产叶量高,也可在苗床上嫁接成活后,排栽、定植,从而提高桑树品质,增加了产叶量,同时提高了蚕农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攀西地区主要桑树病害发生及防治对策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攀西地区是四川省主要的蚕桑生产基地,随着蚕桑业的不断发展,桑树病害的发生日趋严重,严重地影响了该地区蚕桑业的发展。为了全面的弄清攀西地区桑树病害的发生情况,自2001年起我们对该地区桑树病害的种类、分布、为害症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研究,基本弄清了攀西地区桑树病害的发生有17种,其中主要病害有8种,并针对桑树主要病害在攀西地区发生的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桑天牛卵巢发育与补充营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用不同树种饲养的桑天牛雌性生殖系统进行解剖研究,证实桑天牛卵巢发育与补充营养直接相关。以桑树、构树为补充营养,雌成虫卵巢发育正常,能不断产生成熟卵。以苹果树、杨树饲养的雌成虫,卵巢管逐渐萎缩,不能产生成熟卵,已贮存于输卵管萼内的卵也不能产出。  相似文献   

13.
上古先民始祭桑树和谷类植物,继而再祭桃苇、菖蒲等草本植物,是农业兴起后的第二次大规模的植物崇拜。在祭农神中,首推"社祭",而主要祭物为"稷",后演化为"社稷"概念,并出现了真正有姓与氏的农业神———神农氏的神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接种方法、时间、部位及接种后的栽培管理等方面对桑寄生Taxillus chinensis(DC.)Danser的繁殖技术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旨在为将来的桑寄生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接种部位、接种时间、接种方法及管理措施对桑寄生的萌芽率、寄生率有重要的影响;模拟桑寄生野生繁殖状态,3月份将种子与鸟粪以1∶5的比例拌匀后接种到桑树上部枝条并进行人工管理的萌发率和寄生率最高。本文建立了一种高效的桑寄生繁殖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改善桑椹精粉的加工特性(粒径、粉体特性、色泽)和保持脱氧野尻霉素(DNJ)、总多酚、总黄酮和花青素等活性成分为目标,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研究营养和外观品质俱佳的低糖型桑椹精粉的制备工艺。将桑椹原浆经肠膜明串珠菌(Leuconstoc mesenteroides)和葡萄酒高活性干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发酵、冻干后制备低糖型桑椹精粉,并以干桑椹直接粉碎后的桑椹原粉为对照,比较桑椹原粉、桑椹精粉和添加黄豆辅料的桑椹精粉的加工特性以及活性成分含量。与桑椹原粉相比,2种低糖型桑椹精粉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水分含量、水分活度、吸湿性、堆密度、休止角、粒径都明显降低,色泽、流动性等加工特性显著改善。桑椹原粉的DNJ含量为0.68mg/g,发酵后DNJ含量显著提高,为2.07mg/g,冻干处理后为1.39mg/g,冻干并添加辅料处理后其含量为1.03mg/g。发酵、冻干以及添加黄豆辅料对总多酚、总黄酮含量没有显著影响;桑椹原粉、桑椹发酵液、桑椹精粉、添加黄豆辅料的桑椹精粉的总多酚含量分别为27.70、28.55、25.83、25.85mg/g,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24、1.01、1.16、1.30mg/g。发酵处理造成花青素含量显著下降,而冻干和添加黄豆辅料对花青素含量没有显著影响。桑椹经发酵、添加黄豆冻干处理后,其加工特性得到改善,DNJ含量增加,花青素含量降低,而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为科学指导安全用药,确定炔螨特在桑树上的安全用药准则,研究了农药炔螨特在桑树不同部位的降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特性。采用液质联用检测技术,研究炔螨特施用后不同时间的残留量,以及不同施药方式处理下炔螨特的最终残留特性。结果表明,炔螨特在桑树不同部位的残留规律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C=C0e-kt。由该方程求出炔螨特在桑叶、土壤和桑葚中的半衰期分别为6.78~10.42、9.21~12.46和7.91~10.85 d。最终残留结果显示,桑叶、桑葚和土壤施药后10 d残留量分别下降到施药后3 d的16.7%~30.40%、29.0%~31.1%和37.1%~34.7%。距最后一次施药10 d后,桑叶和桑葚部位炔螨特最终残留量检测结果低于10.0mg/kg。因此,建议炔螨特在桑树上最大残留限量(maximum residue limit,MRL)值暂定为10.0mg/kg,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为10 d。  相似文献   

17.
周涛 《太原科技》2007,164(9):30-31
介绍了大树移植的基本原理,从大树自身条件、移植季节、裸根时间长短夏季遮荫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对大树移植成活的影响,得出晚春移植,减少裸根时间,夏季遮荫能显著提高成活率。  相似文献   

18.
柳州市石山绿化造林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柳州市石山绿化实行分类造林,在不同区域或地段、不同立地类型的石山上选择不同的树种进行造林.林分主要采用高大乔木树种、伴生树种与灌木相混交.在立地条件好的地段采用小密度造林,立地条件差的地段采用大密度造林,种植点用三角形配置.整地采用鱼鳞坑方法进行局部整地.定植以植苗造林为主,辅助进行播种造林和分殖造林.造林后进行除草、施肥、灌溉、围截土和截水盘、覆盖、间苗等抚育管理来促进植株迅速生长,达到较高的成活率并适时郁闭.  相似文献   

19.
木榄母树下2种红树植物幼苗生长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广西北仑河口珍珠港内进行木榄母树下栽植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和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幼苗试验。选取3棵母树,分别以每棵母树为中心,在东、西、南、北方向上,离母树5.0m距离内按每0.5m栽植2条胚轴。以1月、4月、7月、10月为冬、春、夏、秋季代表月,测定母树下幼苗的实生高、基径、叶数及分枝等生长指标。结果表明:木榄的平均成活率随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栽植1年后的成活率为67.0%,2年后的平均保存率为48.9%,夏季的成活率较春季的高3.7%;红海榄幼苗成活率总的呈下降趋势,造林1年后成活率为58.3%,2年后的保存率为42.0%。木榄母树下3.0m-5.0m和3.5m-4.5m的中离分别为木榄幼苗和红海榄幼苗的适宜生长范围。2种幼苗生长的季节动态均表现为主茎生长高峰期在夏季,基径生长高峰期在秋季。红海榄苗前3年的生长量和生长速度均高于木榄苗,在苗期生物量构成中红海榄分配给叶的份额逐年增加,木榄分配给叶的份额则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