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延忠 《科学通报》1984,29(12):762-762
在远离晶化温度的低温范围内,非晶软磁合金中发生的结构弛豫,从而引起的磁性能变化与它们的实际应用密切相关,因为在实际应用中,软磁材料的温度稳定性是很重要的。本文报道了利用起始磁导率等温衰减的测量对非晶合金(Fe_(0.1)Ni_(0.35)Co_(0.55))_(78)Si_8B_(14)和Fe_(40)Ni_(38)Mo_4B_(18)的低温结构弛豫动力学行为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
乔荣文 《科学通报》1985,30(6):422-422
一、前言近年来,非晶软磁合金的宏观磁性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已有了较多的工作和较快的发展,特别是在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高磁通密度(高Bs)非晶合金(如Fe基合金)和高磁导率(高μ)非晶合金(如Fe-Co基和Fe-Ni基合金)方面,宏观的基本磁性和技术磁性研究工作更多。  相似文献   

3.
李国栋 《科学通报》1983,28(20):1227-1227
研究非晶态磁性合金的宏观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关系是改善材料磁性和创制新型非晶材料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利用穆斯堡尔效应研究高B_1(饱和磁通密度)非晶材料的工作已有较多的进展,但研究高μ(磁导率)非晶材料,尤其是Co-Fe基合金的还较  相似文献   

4.
陈世林 《科学通报》1985,30(7):508-508
一、引言非晶合金处于亚稳状态,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稳定状态转变。在升温测量非晶磁性合金的居里温度T_c时,由于温度升高,促使非晶磁性合金加速向稳定状态转变。升温速率的快慢决定非晶合金在某一温度范围内停留的时间长短,从而直接影响非晶合金向稳定状态转变的程  相似文献   

5.
通过X射线(XRD)、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和电阻率的变化研究了质子辐射照对Zr41.5Ti14.9Cu12.6Ni10.5Be20.4大块非晶合金结构弛豫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3K时,以质子的能量为160keV、剂量为1.65×1016粒子/cm2辐照后,Zr41.5Ti14.9Cu12.6Ni10.5Be20.4大块非晶合金发生了明显的结构弛豫;而经质子能量为160keV、剂量为1.1×1015粒子/cm2和能量为120 keV、剂量为6.5×1015粒子/cm2辐照后,Zr41.5Ti14.9Cu12.6Ni10.5Be20.4大块非晶合金形成了更稳定的玻璃态。  相似文献   

6.
张延忠 《科学通报》1990,35(15):1159-1159
由于Fe基非晶合金具有高B_(?)及不含Ni和Co,若能获得高起始磁导率和低矫顽力,它具有实际应用前景。近年来,在研究非晶态铁磁合金的磁性稳定性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尝试研制具有优良磁性稳定性的高起始磁导率低矫顽力的Fe基非晶合金。1989年2月,我们的研究工作在这方面有了新的突破。我们通过联合添加适量的Ⅰb、Ⅳb、Ⅴb、和Ⅵb族的合金元素  相似文献   

7.
张延忠 《科学通报》1995,40(11):989-989
典型的Fe_(73.5)Cu_1Nb_3Si_(13.5)B_9和Fe_(73.1)Cu_(1.2)Nb_(3.2)Si_(12.5)B_(10)合金含有较贵的Nb,原始非晶带比较脆.我们用V代替部分Nb制成了Fe_(72.7)Cu_(0.8)Nb_2V_2Si_(13.5)B_9合金,降低了成本,明显改善了脆性,非晶带可对折而不脆.对新合金高频磁性及起始磁化率的温度关系进行了研究,观察到纳米铁磁粒子系统的超顺磁性行为,本文报道这些方面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刘涛 《科学通报》1995,40(7):666-666
非晶合金以Fe_(73.5)Cu Nb_3Si_(13.5)B_9为代表,在晶化温度以上退火,可以形成晶粒直径约为10nm的αFe-Si晶相及剩余非晶相组成的一种新型双相复合纳米材料(称为Finemet).这种纳米材料具有极高的初始磁导率(μ_i可达10~5以上),低的矫顽力(H_c可小于0.32A/m)和优良的高频磁性,目前已为许多磁学和材料工作者所注目.对其具有优良软磁性能的解释一般认为有两个:一是退火以后具有很低的磁致伸缩系数,二是由于晶化后αFe-Si晶粒十分细小,有效磁晶各向异性被平均化而减小,Herzer把非晶合金的无规各向异性模型运用于  相似文献   

9.
栾开政 《科学通报》1990,35(1):31-31
含Nb的钴基非晶合金薄膜具有很高的磁导率,优良的频率特性、极低的磁致伸缩系数、较高的晶化温度、损耗低、耐磨损和耐腐蚀等优良特性,是制作薄膜磁头和薄膜电感的理想材料,但制备态的非晶膜存在很大的内应力,加上内部结构各向异性以及表面形貌不平产生的表面各向异性,使得制备态样品膜磁性并不优良,经过磁场热处理后提高了磁导率,降低了磁损耗,磁性能得到较大的改善。 我们系统研究了磁场热处理前后样品膜在不同磁化条件下磁性能的变化,并对其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Ni元素对(Fe1-xNix)75.5B14.5P7Nb3(x=0~0.6)系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及其软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Ni能有效地提高该合金系过冷液相区的稳定性,并使其更接近共晶点,非晶形成能力和软磁性能明显提高.随着Ni含量的增加,过冷液相区从49增加到75K,约化玻璃转变温度从0.540增加到0.594,γ参数从0.373增加到0.405.当Ni含量为0.5和0.6时,采用铜模铸造法成功制备了直径为1mm的块体非晶.该非晶合金系具有优异的软磁性能,其饱和磁感应强度为0.37~1.20T,矫顽力为1.4~3.3A/m,在1kHz频率时的有效磁导率为13100~20900,为开发新型FeNi基软磁块体非晶合金提供了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新型纳米晶Fe_(70.5)(CuCrV)_(9.5)Si_(12)B_8软磁合金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张延忠 《科学通报》1993,38(23):2202-2202
已报道的纳米晶软磁合金Fe_(73.5)Cu_1Nb_3Si_(13.5)B_9和Fe_(73.1)Cu_(1.2)Nb_(12.5)Si_(12.5)B_(10)显示出优良的综合软磁性能,特别是在宽频率范围内良好的磁导率频散特性和低的高频铁损可与钴基非晶合金相比,但明显优于高镍超坡莫合金和功率Mn-Zn铁氧体。但是,这两种典型的Fe-Cu-Nb-Si-B合金都含有较昂贵的铌,而且制带较困难。所以,用比铌便宜得多的元素代替铌制成  相似文献   

12.
张延忠 《科学通报》1997,42(9):993-997
近期,我们成功地开发了新纳米晶Fe_(72)Cu_1Nb_2Si_(14)B_9和Fe_(72)Cu_1Nb_1Mo_1V_2Si_(14)B_9合金,和早期问世的典型的纳米晶 Fe_(73.5)Cu_1Nb_3Si_(13.5)B_9和Fe_(73.1)Cu_(1.2)Nb_(3.2)Si_(12.5)B_(10)合金相比,降低了成本,明显改善了原始非晶带脆性,仍显示出优良的综合磁性能,并得到若干重要实际应用.本文报道新合金的磁性能、铁损分析结果和几个应用例子.1 实验用单辊液态快淬法制成32~35μm厚、1.0cm宽的非晶带,卷成内外径分别为2.0cm和2.5cm的环形样品.样品在氮气中在不同温度下无磁场退火0.5h后炉冷,根据直流相对起始磁导率μi和f=20kHz及Bm=0.5T条件下铁损值确定最佳退火温度范围.用退火样品测量磁性能.直流磁性、交流相对有效磁导率μe及铁损P的测量方法、条件及采用的符号已在文献[2,3]中说明.纵向和横向磁场退火是在最佳无磁场退火后,再在793K下磁场退火2h.  相似文献   

13.
沈保根 《科学通报》1993,38(19):1741-1741
富Fe的非晶态R-Fe-B(R=稀土)合金,在高于其晶化温度退火时,往往会出现亚稳相,对某些特定成分的非晶态合金,退火后可形成亚稳态单相材料。Buschow等在研究非晶态Nd-Fe-B晶化时,发现了Nd_2Fe_(23)B_3亚稳相。最近,我们在Nd-Fe-B三元相图的富Fe区系统地研究了非晶态合金的晶化与磁性,  相似文献   

14.
车广灿 《科学通报》1987,32(15):1146-1146
(Fe_(1-x)W_x)_(84·5)B_(15·5)非平衡态相关系和晶化过程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该体系的磁性、电性随温度的变化。文献[1—2]研究了W对非晶Fe-B基合金磁性、电性及热稳定性的影响及其该体系的低温电阻率反常。对其非平衡态相关系及其晶化过程的专门研究尚未见报道。 本文用X射线衍射、热学分析、磁性测量等方法对(Fe_(1-x)W_x)_(85·5)B_(15·5)非平衡态的相关系及其晶化过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沈保根 《科学通报》1992,37(15):1358-1358
自从高磁能积Nd_2Fe_(14)B材料被发现以来,非晶态Nd-Fe-B合金的磁性和晶化已有许多的研究。利用快淬方法制备的非晶态材料,在高于其晶化温度退火时,往往会形成亚稳相,然后在更高的温度转变成稳定相。Buschow等研究了富Fe的非晶态Nd-Fe-B合金的晶化行为,发现了Nd_2Fe_(23)B_3和NdFe(12)B_6两个新的亚稳相。Nagayama等也作过类似研究。最  相似文献   

16.
小角X射线散射确定非晶合金中结晶粒子的粒度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昭富 《科学通报》1991,36(21):1671-1671
近年来一些学者应用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SAXS)研究了非晶合金的晶化和结构弛豫过程,但至今未见确定结晶粒子粒度分布的报道,确定非晶合金晶化过程中结晶粒子的粒度分布将有利于了解结晶粒子的长大过程,本文在文献[5]的基础上,将Cu_(73)Sn_6Ni_6P_(15)非晶合金经过473K不同时间的时效处理后,对结晶粒子粒度分布的改变,进行了小角X射线散射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姚斌 《科学通报》1995,40(19):1763-1763
由于纳米Fe-Mo-Si-B合金优异的软磁性能,近年来,人们对非晶合金(Fe_(0.99),Mo_(0.01))_(78)Si_9B_(13)(FMSB)的晶化机制、结晶相、晶粒度及纳米合金的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工作都是在真空条件下,非晶FMSB合金条带表面为自由表面的情况下开展的.为了克服由非晶FMSB合金晶化制得的纳米Fe-Mo-Si-B合金的脆性,使之能在实际中得到应用,我们利用静高压下等温热处理金属Al片与非晶FMSB叠层的方法,制备出Al/Fe-Mo-Si-B纳米合金复合材料.由于在制备中,非晶FMSB与Al片将在界面发生扩散反应,因此,势必影响非晶FMSB的晶化过程和结果.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沈保根 《科学通报》1993,38(9):786-786
低Nd快淬Nd-Fe-B合金,由于具有高的剩磁和磁能积可望成为实用性永磁材料。我们已在Nd-Fe-B三元相图的富Fe区,系统地研究了快淬Nd-Fe-B合金的相组成和磁性,重点研究了低Nd(3—5at%)快淬Nd-Fe-B合金的永磁性。在Nd_4Fe_(77.5)B_(18.5)合金中,获得室温最大矫顽力H_c=231kA/m和磁能积(BH)_(max)=104kJ/m~3,并研究了Co,Al,Ga等元素的替代对快淬Nd_4Fe_(77.5)B_(18.5)合金磁性的影响。本文报道非晶态R_4Fe_(77.5)B_(18.5)(R=Y,Ce,Pr,Nd,Gd,Dy)合金的磁性和晶化以及晶化对磁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新型高起始磁导率低矫顽力低铁损铁基微晶合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延忠 《科学通报》1990,35(20):1560-1560
众所周知,在近零磁致伸缩的Co基非晶合金中,可获得10~4数量的高起始磁导率μ_i和不大于0.8A/m的低矫顽力H_c。由于Co的价格昂贵,人们自然期望能在Fe基非晶合金中获得上述数量级的μ_i和H_c。若能做到这一点,将会使非晶合金更能充分发挥其优良特性,使其应用前景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20.
非晶态CoFeNiNbSiB软磁薄膜的制备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宜华 《科学通报》1987,32(19):1455-1455
钴基非晶合金薄膜是一种优良的软磁材料,它具有非常高的磁导率和极为优良的高频特性,是制做薄膜磁头,薄膜电感的理想材料,已受到人们的很大重视。在钴基非晶合金中加入Nb,可以提高材料的物理特性,提高晶化温度,改善材料的温度稳定性。CoFeNiNbSiB非晶薄带是一种性能十分优良的软磁材料,它的磁致伸缩系数近于零,具有优良的软磁特性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