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根据1989年12月-1991年3月对宁波沿海8个测站每月二次的张网渔获物析结果,报导了宁波沿海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鲳鱼、鳓鱼和曼氏无针乌贼这六种幼鱼(幼体)的群体组成、分布及定置张网对它们的损害状况。指出从出现于张网内的幼鱼组成来看,调查的B、C海区大黄鱼秋宗产卵量大于春宗。定置张网对经济稚幼鱼的损害以B区最严重。对带鱼和大黄鱼的损害分别以6-8月和10-11月最严重。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浙江北部沿岸海域经济鱼类幼鱼的分布类型、分布特点及其密度分布的逐月变化进行了分析,对经济鱼类幼鱼的数量变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调查区内经济鱼类幼鱼的分布以碧霞、黄龙、鼠狼、葫芦、洋鞍一线,即20米等深线附近最密集,向西其密度逐渐递减,至10米等深线,除银鲳鳓鱼外,幼鱼数量显著减少;②在时序上6—8月份是经济鱼类幼鱼数量和种类出现最多的月份;③三十年代末期,经济鱼类幼鱼的数量顺序依次为小黄鱼、大黄鱼、带鱼、无针乌贼、银鲳、鳓鱼,八十年代张网渔获物中幼鱼的数量依次变为带鱼、大黄鱼、无针乌贼、银鲳、灰鲳、鳓鱼。最后提出了张网渔业管理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3.
张网是舟山渔场传统的作业之一,在渔业生产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院海洋渔业系资源教研组1981年继幼无针乌贼调查以来,组织师生对舟山渔场的张网渔获物及经济幼鱼的分布、数量变动规律进行系统的调查与分析.调查期间,分别在岱山、嵊泗、普陀等县的张网地区设置了25个固定采样点,至今共收集样品700余次,对25000多尾鱼虾进行了生物学测定.经初步鉴定,共出现鱼类148种(不包括尚未鉴定的38种),分隶于16个目、65个科、102个属;虾类23种;蟹类8种;  相似文献   

4.
开展曼氏无针乌贼生物学及渔场分布情况的调查研究,对于乌贼资源增殖及繁殖保护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就以往的资料看,林书颜等(1935、1937)、浙江省水产试验场(1936)、朱元鼎(1959)、郑严等(1960)、浙江省水产资源调查队(1960)、黄建勋等(1964)等分別对曼氏无针乌賊生物学及渔场分布进行过调查研究。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对中街山渔场曼氏无针乌贼的生物学测定及浙江近海主要渔场的调查,看到了其中的某些变化。材料与方法 1.春、夏汛及秋、冬汛,按常规采样分别对张网、对网、乌贼拖网、乌贼笼捕获的乌贼进行生物学测定。 2.进行渔场调查和汛期调查。 3.将上述测定、调查结果结合有关历史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近年来海洋捕捞总产量下降,而张网总产量却不断上升,可是张网单位产量出现了徘徊甚至下降的倾向。与浙江省传统的大、小黄鱼、乌贼等大幅度减产或波动情况相反,龙头鱼、风鲚、梅童鱼、细螯虾等却大量增加。张网在利用这些小型鱼、虾类的同时,大量损害着带鱼等经济鱼类幼鱼。本文分析了不同海区、不同月份、不同作业网具的损害经济幼鱼的情况,提出了控制张网数量、分别实行不同的禁渔规定等意见。  相似文献   

6.
浙江近海曼氏无针乌贼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曼氏无针乌贼(以下简称乌贼)是我国浅海洄游性头足类,广泛分布于福建,浙江沿海,年产量很高,是我国著名的海洋四大渔业产品之一。但近年来,乌贼产量下降幅度较大,为配合乌贼资源增殖的研究,搞清其食性问題十分必要。有关乌贼食性探讨仅见黄建勋等作过研究。作者对1983年11月至1984年10月周年按月采捕的新鲜乌贼标本计336只,逐个进行胃肠消化道的解剖观察,以了解其食性规律,为资源增殖提供科学依据。材料与方法乌贼标本主要取样于浙江近海禁渔区外渔轮捕获的新鲜乌贼、部分取样于禁渔线内张网渔获物中,其捕捞海区范围内:121°48′—123°50′E,27°10′—31°OO′N。尤以浙江近海海礁东南10海里,大陈东南30海里和浪岗北首25海里为多。  相似文献   

7.
本课题系1983年9月浙江省两委一厅联合下达的《水产增养殖技术》攻关项目的子课题之一。在此之前,曾进行了四年(1980~1983)的研究。1980年主要进行了无针乌贼繁殖生物学和胚胎发生的研究以及乌贼成体和其幼体分布所及海区的调查。1981年与普陀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协作,主要进行投放墨鱼笼观察乌贼产卵以及仔、幼乌贼的孵化、生长等情况的研究。1982年继续与普陀县协作进行乌贼半人工增殖的试验,冬汛我们单独  相似文献   

8.
乌贼的故事     
乌贼是软体动物门、头足纲、乌贼科动物的总称,因其体内具有墨囊而又称“墨鱼”。乌贼虽然有鱼的称号却不是鱼类的世家子弟,而是软体动物的嫡系子孙。乌贼肉厚味美,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海产品之一。我国常见的主要有:金乌贼、曼氏无针乌贼、无针乌贼、白斑乌贼、虎斑乌贼等等。乌贼是我国四大渔业(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之一。  相似文献   

9.
舟山沿岸定置张网作业休渔前后鱼类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7-2009年舟山沿岸定置张网作业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休渔前后(5月和9月)张网作业渔获物组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休渔前(5月)优势种为鳀鱼、矛尾鰕虎鱼、带鱼、银鲳和黄鲫,其渔获重量占总渔获重量的96.2%;休渔后(9月)以龙头鱼、带鱼、黄鲫和小黄鱼为优势种,其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77.6%。5月平均每网每天共损害带鱼、小黄鱼和银鲳幼鱼1 030尾,9月平均每网每天损害带鱼、小黄鱼和银鲳幼鱼587尾,比5月减少75.5%。舟山近岸张网休渔后(9月)主要经济种类渔获个体和重量均较休渔前(5月)有大幅增加,通过3个月的休渔,对经济种类的资源养护确实有一定效果,但是渔获个体仍然较小,大多数个体仍然没有达到开捕规格,建议定置张网休渔可以向前推移1个月。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1982年4月至1985年4月张网渔获物调查资料,列举了浙江北部沿岸海域出现的36种虾类的数量和分布概况。对安氏白虾、、中国毛虾、细螯虾、脊尾白虾、葛氏长臂虾等优势种的分布范围、分布特点及资源现状作了初步分析。并对沿岸海域虾类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11年11月(秋季)、2012年4月(春季)2个季度的浙江灰鳖洋渔场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渔场渔业资源的种类组成、渔获率分布、优势种、多样性和资源密度等.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有渔获物51种,其中鱼类27种,甲壳类23种,头足类1种.该渔场经济鱼类有龙头鱼,经济甲壳类有细指长臂虾、三疣梭子蟹、葛氏长臂虾、安氏白虾、口虾蛄、日本蟳、鲜明鼓虾,并能在灰鳖洋形成小规模的渔汛,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曼氏无针乌贼等经济种在调查渔场无渔汛.该渔场2个季度调查所出现的主要生物类群均以甲壳类为主,鱼类其次,头足类所占比例极低.多样性分析表明,春秋季污染相差不大,渔场整体生态处于中度污染水平,具体原因尚未定论,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建议继续进行调查和监测,以了解该渔场的渔业资源后期变动情况及其影响原因.  相似文献   

12.
收集了1995年-1997年三年帆张网周年渔获物样品110批、分析样品重量595.141kg,生物学测定带鱼、小黄鱼、鲳鱼等主要经济鱼类共7387尾,统计了71航次、1654次有效网次总渔获全为575263.2kg的渔捞记录。对三年间监测船在29°30'-34'N、122°30'E以东海域所得渔获物组成和主要经济种类资源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监测结果表明:三年间,帆张网渔业资源结构以1995年较好,1997年次之、1996年较差。主要经济种类一带鱼资源状况1995年较好,1996年处在低水平状态,1997年资源稍好转,幼带鱼生长较快,渔获群体组成明显大于1996年与1995年相近。  相似文献   

13.
带鱼是东海区年产量最高的鱼种,占东海区海水鱼总产量的35%,自七十年代中期以来,东海群系带鱼资源水平不断下降。尽管先后采取了底拖网“伏休”,张网休渔期,幼带鱼保护区等一系列保护措施,但是对产卵带鱼的捕捞强度未加控制,春夏汛期间大肆捕捞产卵带鱼的现象日益加剧,致使目前带鱼亲体数量严重不足,正常繁殖亲体缺额1.5亿尾。  相似文献   

14.
目前使用的捕捞乌贼的工具主要有对网、张网、乌贼拖网、乌贼笼、扳罾等。其中对网与张网是把乌贼作为兼捕对象,在产卵场外围拦捕产卵群体,使能到达产卵场的亲乌贼数量锐减。张网对稚仔乌贼的损害也很大。乌贼拖网过多地拥挤在狭窄的渔场上反复拖曳,使产卵附着物柳珊瑚、海藻等遭到损坏,从而破坏了产卵场的繁殖生态环境。扳罾的产量有限,不是主要的捕捞工具。乌贼笼除少量试验外,仍被禁止使用。乌贼笼是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菜市场上买到的带鱼、黄鱼都是死的,而鲫鱼、青鱼等却可以养在水盆里,为什么不可以把带鱼和黄鱼也养起来呢?A:大家都知道,鲫鱼、青鱼是生活在淡水里的,而带鱼、黄鱼是生活在海洋里的。淡水和海水除了盐度不同外,两种环境下的压力也存在很  相似文献   

16.
浙江帆式张网渔业现状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艘帆式张网资源监测船从2003-2007年连续5年渔业调查资料,剖析近年浙江帆式张网渔业状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管理对策.研究结果表明,近几年浙江帆式张网船有1 100~1 200艘,产量占浙江海洋捕捞总产量的9.43%~10.02%.作业海区在29°31'~33°30'N、122°30'~126°30'E之间海域,渔获物由小黄鱼、带鱼、鲳鱼等多种经济鱼类和甲壳类、头足类以及多种小型低值杂鱼组成.经济效益有年间波动,以2007年为最高.文章最后提出了存在问题及控制生产规模,进行网具改革等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浙江海域曼氏无针乌贼资源演变及修复路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我国浙江海域曼氏无针乌贼种群分布、生命周期、洄游、近海生长等资源特征以及从20世纪50-60年代的盛产,经历了80-90年代的衰竭,到本世纪初有恢复迹象这段时间内的各种变化及其产生原因展开综述,并探讨了曼氏无针乌贼资源修复路径——加大曼氏无针乌贼增殖放流工作力度;产卵场的修复和保护;洄游路径上禁止捕捞作业;严格控制年捕捞量,以及拟定了资源保护和修复方面相关渔政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曼氏无针乌贼是我国著名的海洋四大渔业产品之一,但近年来产量有所下降,为配合乌贼资源增殖的研究,提高乌贼渔业的年产量,除了要搞清其产卵场、索饵场及涸游路线外,对其食性的研究也是显得十分必要的。鉴于目前国内尚未见到对曼氏无针乌贼的食性作全面详细的报道,为此作者对1983年11月至1984年10月,周年按月采捕的新鲜乌贼标本计336只,逐个进行胃肠消化道的解剖观察,为了解其食性规律,为资源增殖、合理提高乌贼的年产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渔具优劣的评价标准,历来是以其水动力性能或力学结构特性的好坏以及是否能够适应于捕捞对象的习性获得高产为依据的。在近海主要经济鱼类资源日趋衰落的今天,上述传统的标准显得很不完整。因此,除上述标准外,我们还应当以能否保护幼鱼不损害资源,能否进行选择性捕捞为依据,去设计和选择最佳型渔具。本文根据上述观点,对浙北近海捕捞乌贼的作业渔具进行了调查,所得结果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浙江北部近海捕捞乌贼的渔具,主要是对网、张网、乌贼拖网、乌贼笼、扳罾等,其中前两种为兼捕作业,后三种为专捕作业。本文根据对上述渔具的调查及其渔获物的测定资料  相似文献   

20.
文摘     
浙江近海曼氏无针乌贼资源增殖及繁殖保护的研究——乌贼资源增殖研究课题组,唐逸民执笔,浙水院学报,1986,5(2):98~103 本文简要地综合了1983~1985年浙江近海曼氏无针乌贼资源增殖及繁殖保护研究的工作情况、主要结果,并提出今后工作意见:①采用乌贼笼等附卵器,在海底产卵附着物己遭破坏的产卵场,进行海中吊养孵卵增殖乌贼是很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