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为讨论潮湿扇、河流、湖泊沉积体系中沼泽的沉积特征,确定沼泽的沉积模式。方法依据相标志,采用沉积体系分析法。结果潮湿扇、河流和湖泊沉积体系是焉耆盆地的主要沉积体系类型,它们形成于中晚三叠世至中侏罗世的小泉沟、八道湾、三工河、西山窑和头屯河期;其中的河流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较为发育,河流沉积体系分为辫状河和曲流河两种类型。结论在潮湿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潮湿扇、河流和湖泊沉积体系富含煤层、碳质泥岩和灰黑色泥岩,各类沼泽沉积发育,从而形成了该区较为发育的扇沼-河沼-湖沼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2.
潮水盆地可划分为7个一级构造单元和19个二级构造单元,中统青土井群为主要含煤地层。盆地的中生代地层可划分为以侏罗系裂陷背景为主的构造层序Ⅰ和以白垩系坳陷背景为主的构造层序Ⅱ,本次研究工作的重点以构造层序Ⅰ中的裂陷一幕中的次级构造作用幕。芨芨沟群上岩组和青土井群下岩组均具有成煤的构造、成煤的环境和成煤的物质来源;盆地内次级构造平山湖凹陷,窖南凹陷南缘的逆掩断层下盘,青土井地段,马家井凹陷黄毛井以西,西渠凹陷的井泉东和黄毛井以东具有找煤前景和潜力。  相似文献   

3.
对新疆焉耆盆地沉积环境的研究发现,其侏罗系含煤系地层具有大量深水沉积特征,与传统浅水成煤的观点相悖。依据沉积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选择渤海湾地区东营凹陷和西部吐哈盆地分别作为深水断陷湖盆和浅水聚煤盆地的标准模型,对焉耆盆地现有无机元素丰度资料作判别分析。结果表明,该盆地侏罗系地层元素特征与东营凹陷很相似,由此推知其古环境在更大程度上倾向于东部深水断陷湖盆。萨胡判别分析证明,与煤共生的粗碎屑岩不是形成于河流环境,而是形成于深水浊积沉积环境。这种观点的提出突破了浅水成煤的传统观念,为进一步研究该盆地特有的沉积、聚煤模式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拓宽了煤岩及成煤环境研究的思维领域。  相似文献   

4.
针对铁法盆地的成生、演化与发生在中国东部中生代以来的构造运动密不可分,研究其构造聚煤、控煤规律对中国东北其它同类型中生代盆地的老矿挖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开展了铁法盆地构造演化、成盆期构造的聚煤作用、成盆后构造的控煤作用的研究;研究得出:铁法盆地属于晚中生代北北东向单壁断陷聚煤盆地,盆地西缘北北东向的冮屯断裂对盆地成生、演化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盆地自西向东依次划分为西缘强烈断陷带、偏西部较强烈断陷带、中部较缓慢沉降带和东部缓慢沉降带,而偏西部的较强烈断陷带与成盆期北西西向褶皱的交汇部位有利于聚煤,而成盆后构造对煤层赋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背斜使煤层赋存变浅,向斜使煤层赋存变深.  相似文献   

5.
吴斌  贺强  李万军 《科技信息》2010,(12):358-358
沉积演化及聚煤规律是煤田预普查的研究重点,本文通过对三塘湖盆地中生代古地理环境和聚煤演化的研究,基本确定了其中生代地层层序,大致圈定了含煤范围及富煤中心,为下一步勘查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赵育文 《科技信息》2012,(23):387-387,401
抚顺煤盆地为NNE向不对称向斜断陷盆地,含煤地层为古近系古新统-始新统抚顺群,含煤三层(组),老虎台组B组、栗子沟组A组煤层厚度变化较大,为不稳定煤层;中部古城子组煤层结构复杂,最厚达130m,平均厚度50m。根据沉积特征分析,含煤岩系形成时,盆地高差小,湖泊体系广泛发育,河流体系仅在火山喷发间歇期初期形成堆积物,在盆地边缘可能发育冲积扇体系沉积。巨厚煤层可能形成于浅湖环境,成煤物质则来源于湖泊周缘的泥炭沼泽和入湖的河流,特别是东西两侧的河流,其异常丰富的成因除与河流有关外,还与风暴流及水下重力流等作用有关,是一种异地-微异地-原地混合堆积形成的煤层。  相似文献   

7.
隐仙溪扇体发育于大理盆地洱海西岸点苍山山前,扇体扇面坡度差别较大,内扇为10°,中扇6°,外扇2°,纵剖面呈下凹的楔形。通过野外观测及室内分析,将扇体沉积物划分为混杂堆积泥石相、无泥质砂砾石相、筛状沉积相和漂砾相,并对扇体不同亚相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深入探讨了扇体沉积物粒度变化规律。认为其具有自内扇向外扇呈辐射状减小的趋势,且在根部粒度递减率高,向外递减率逐渐变低,这一变化规律可用对数函数曲线进行较好的拟合。为认识冲积扇储层砂体的空间构型及三维储层建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宁武煤田侏罗系含煤地层为大同组三段,含2号、3号煤层,均为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2号、3号煤层煤类为较低变质程度的气煤,具低中灰、特低硫—低中硫、中磷、高挥发分、高热值等特点,可作为很好的气化用煤、炼焦配煤及动力用煤。  相似文献   

9.
小龙湾地区位于盆缘断层驾东断层和驾掌寺断层之间相对低洼地带,根据单井岩性、沉积构造等分析,沉积相类型主要为陡坡-洼陷带的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研究区沙三上亚段煤层主要分布于三角洲平原和滨湖相的泥炭沼泽中,平面上沿盆地陡坡和洼陷带呈长轴条带状排列。研究区沙三晚期处于盆地强烈断陷的回返阶段,在经历了沙三中湖泊相沉积之后,迅速过渡为浅水或水上环境,沉积相类型以三角洲平原相和河流泛滥平原相为主,形成了广泛的平原沼泽相煤层,为下一步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三塘湖盆地侏罗系古地理沉积背景,依据大量地质资料,叙述了辫状河三角洲岩性、结构、沉积构造及其沉积序列等沉积特征。辫状河三角洲是陆相沉积盆地中一种与油气富集密切相关的沉积类型,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沼泽煤和碳质泥岩构成良好的烃源岩和区域性盖层。而前缘河口砂坝构成相对较好的储层,在垂向上构成自生自储组合。  相似文献   

11.
成都盆地新生代大邑砾岩的沉积特征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通过对龙门山前陆盆地大邑砾岩的发育层序、沉积特征及物源的分析,建立其垂向相序,总结出大邑砾岩的沉积具冲积扇相的特点;恢复大邑砾岩发育时期的古地貌,推断其至少由三个冲积扇组成:古岷江扇,古青衣江扇,古玉溪扇。同时,结合测年资料,指出大邑砾岩是上新世一早更新世的整合沉积相,有别于全球其他地区同期的不整合事件。大邑砾岩沉积之后,新构造运动活动强烈。  相似文献   

12.
滇西保山—施甸地区泥盆系沉积相类型包括碳酸盐台地相、陆棚相反盆地相。其中碳酸盐台地相可划分为台地边缘生物礁、台地边缘浅滩、台缘斜坡及开阔台地相和礁后泻湖-潮坪等亚相。根据其沉积特征及陆源碎屑岩化学成分的判别分析结果,泥盆纪时该区沉积盆地的大地构造性质属早期的被动大陆边缘或裂陷带边缘。  相似文献   

13.
云南南角河银多金属矿床矿石中硫、铅同位素研究表明,矿石中δ34S值分布范围为-2.18‰~5.95‰,平均为2.15‰,与基性岩类硫同位素组成非常接近,表明矿石硫来源于深部。运用平克尼-拉夫特法作Δ34S闪锌矿-方铅矿对δ34S闪锌矿δ34S方铅矿关系图,得到成矿热液的总硫同位素组成为-0.86‰~+4.42‰,平均为1.78‰,进一步说明矿石硫的来源与临沧花岗岩体关系密切,为深部岩浆均一化作用的结果。矿石铅同位素组成在Zartman和Doe的铅构造模式图上的投影,主要落入造山带演化线附近及其以上,说明矿石铅同位素的来源是混合铅。对比临沧花岗岩体的铅同位素组成,二者之间关系密切,矿石铅主要由临沧花岗岩体铅混入不同比例的澜沧群变质岩铅组成。  相似文献   

14.
贵州普定后寨河流域岩溶离子径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普定后寨河流域野外试验场的长期水样分析资料,对岩溶流域的离子径流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用离子径流模数来集中表现离子迁移的数量及其时空特征.指出了流域水量的丰枯变化而导致离子径流年内年际的波动,流域上中下游水文地貌结构不同,岩溶水运动空间结构的差异导致径流导、滞、蓄功能上不同,使离子径流出现空间地域上的分异.  相似文献   

15.
沉积相、碎屑成分及物源区的分析表明山东平邑地区中、新生代具有裂谷盆地发展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根据研究区的基本资料和相应成果,在分析保山盆地基本构造格局的基抽上,发现因保山盆地主控断层的西边在盆地演化过程中一直处于隆升状态,从而造成不同地带砾岩的分布和含1存在差异,在钻浏井、地震资抖中的体现也不相同。通过多种方法对永铸街气田的主物源方向进行论证后,认为永铸街气田的物源来自西边。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第三系碎屑岩储层沉积相特征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是青海油田三大产油气区之一。该区第三系碎屑岩储层主要分布于下干柴沟组(E3)到下油砂山组(N2^1)地层中,前人认为此地层主要以河流相和泛滥平原相为主。对该地区的地面、井下岩性和岩相进一步研究表明,自下干柴沟组至下油砂山组的储集砂体主要为滨-浅湖滩坝亚相和湖泊三角洲相。这一结论对正确估算柴北缘地区的第三系油气储量及促进青海油田的增储上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区域地温场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钻井测温数据及前人研究结果,编制了四川盆地1000,2000,3000和4000m四个特定深度的等温线图,以及中、新生界陆相地层地温梯度等值线图。通过对该区岩心放射性含量数据的搜集和样品的测定、地层生热率的统计和热导率的估计,并且辅助数值模拟计算,认识到四川盆地区域地温场的特征与本区区域构造特征相关,除此以外,个别局部地温较高地段可能还与基底中放射性元素的局部富集有关。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临清地区东部各主要断层新生代活动性进行半定量—定量分析后 ,认为它们在不同时期的活动量各不相同 ,而且分段活动的特点十分明显 ,控制了不同时期规模、位置不同的半地堑。根据断层活动的特点 ,认为临清东部地区是分层伸展剪切模式 ,在南部、中部、北部均显示了各具特点的伸展组合模式。而这些不同伸展组合模式是通过北西西向或近东西向横向变换构造带进行调节的。  相似文献   

20.
滇西兰坪盆地的形成及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滇西兰坪盆地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且复杂的历史过程 ,由洋盆→洋陆转换→陆内盆地→盆山转换等过程。根据盆地充填和造山带特征 ,讨论兰坪盆地的演化历史及盆山对应关系。通过对兰坪盆地地质资料综合分析 ,可将兰坪盆地及周缘造山带的演化历史分为三个阶段 :兰坪地块形成阶段 ;陆内盆地演化阶段 ;盆山转换及推覆构造形成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