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有马朗人是国际上第一流的核物理学家,现任日本物理学会理事长。作者等人倡导的原子核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是继五十年代玻尔-莫特逊模型后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在国际上现已成为一个较新的学派.作者特为本刊撰写的《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和原子核的集体运动》一文的主要内容是:用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讨论原子核四极集体运动;这一模型成功地解释了低的集体态的性质;说明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有四个极限等。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7月31日和8月17日,Physical Review X和Nature Physics分别以"Experimental Discovery of Weyl Semimetal Ta As"和"Observation of Weyl Nodes in Ta As"为题,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丁洪研究小组在外尔半金属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利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技术测量了Ta As的电子结构,实验上首次证实了外尔费米子的存在.基本粒子根据自旋角动量可分为费米子和波色子两大类.1929年,德国科学家外尔(Hermann Weyl)指出,当费米子的质量为零时,可以区分为具有左旋和右旋两种不同  相似文献   

3.
拓扑超导体是由具有配对能隙的体态以及由马约拉纳(Majorana)费米子所组成的无能隙表面态所构成的,其中马约拉纳费米子的反粒子就是它自身.马约拉纳费米子态是研究非阿贝尔统计的理想平台,能构成容错型拓扑量子计算的拓扑量子比特,具有丰富的物理意义和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因此,近年来拓扑超导体和马约拉纳费米子的研究在凝聚态物理领域吸引了许多关注.本文综述了在凝聚态物理领域内实现拓扑超导的不同方法,从零维到一维马约拉纳费米子态,即马约拉纳费米子束缚态到马约拉纳费米子边缘态,进行综合的阐述.这些马约拉纳费米子态分别是局域化的和传播的量子态,但仍保持着非阿贝尔统计规律和拓扑特性.对不同的材料系统,从一维的量子线到二维的材料平台,从混合系统到本征材料系统,都会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讨论.最后还总结了证明拓扑超导体的可能存在性的相关理论和实验结果,并展望实现拓扑量子计算的前景和手段.  相似文献   

4.
自从Belrry的工作以来,几何相因子的观念引起了人们的重视。验证Berry相因子的实验有通过外加旋转磁场,使中子磁矩产生相应的运动,以及用机械的办法转动晶体,从而使固着在晶体上的核自旋产生回旋运动  相似文献   

5.
张锡珍 《科学通报》1988,33(13):984-984
近年来在π介子阈能以上核子-核子散射数据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在质心能量为2.1—2.45GeV的能区内,核子-核子极化散射总截面△σ_L和△σ_7中有几个宽度为几十兆电子伏的峰,它们被有些人认为是六夸克共振态(双重子共振态)存在的信号。本文以介子交换理论为基础,给出了同时适用于低能和中能的核子-核子相互作用模型,用Padè近似在  相似文献   

6.
重费米子超导体是最早发现的非常规超导体,具有丰富的超导量子现象.理解重费米子超导配对的微观起源能够启发非常规超导的机理研究和新型超导体的实验探索.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在重费米子超导实验和理论上的最新进展,利用量子临界自旋涨落的唯象模型,结合Eliashberg理论计算了CeCoIn_5的超导性质,得到了具有dx~2-y~2波对称性的超导能隙,符合实验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计算超导转变温度T_c的简化公式,结合二流体理论解释了CeCoIn_5和CeRhIn_5中T_c随压力的演化.这一结果为发展重费米子超导的唯象理论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奇云 《世界科学》2004,(3):13-14
2004年1月29日,美国标准技术研究院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宣布,他们创造出了物质的第六种形态——“费米子凝聚态”。这是该小组继1995年创造出物质的第五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之后,在量子科学研究上的又一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8.
<正>继"拓扑绝缘体"、"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外尔费米子"之后,最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的科研团队在拓扑物态研究领域又取得了重大突破,首次观测到三重简并费米子,为固体材料中电子拓扑态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早在2016年4月,该所的翁红明、方辰、戴希、方忠就预言在一类具  相似文献   

9.
姜焕清 《科学通报》1981,26(21):1290-1290
究竟有多少个核子参与π吸收呢?尽管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多年的研究,至今仍然有争论。在前文中,我们提出了一个分析静止π吸收后的核子单举能谱的模型。这个模型是基于两核子吸收机制加上末态相互作用。末态相互作用是用一个多重散射展开的办法来处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月29日,美国标准技术研究院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宣布,他们创造出了物质的第六种形态——“费米子凝聚态”。这是该小组继1995年创造出物质的第五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之后,在量子科学研究上的又一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1.
光谱法研究聚酰胺-胺型树枝状高分子与DNA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燕铭  宋瑜  孔德领  俞耀庭 《科学通报》2005,50(13):1323-1327
应用溴化乙锭(EB)为探针, 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 并结合红外显微镜技术以及圆二色谱等方法研究了以乙二胺为核的聚酰胺-胺型(PAMAM)树枝状高分子与鱼精DNA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PAMAM树枝状高分子能够与鱼精DNA形成结构稳定的复合物, 而且这种复合物的形成能够诱导DNA二级结构发生变化, 从而降低EB与DNA的结合程度. 由Scatchard模型研究G5 PAMAM树枝状高分子与鱼精DNA的相互作用, 我们得到二者的结合常数为2.53 ´ 104 mol/L-1.  相似文献   

12.
胡宁 《科学通报》1978,23(3):129-129
对一个理论的评价和分析最重要的方面当然是理论和实验结果是否相符,但也不应忽视另一方面。层子模型的强子结构理论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理论,当前不可能同时符合所有的实验,理论本身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内部矛盾,这说明理论是在不断的改造和探索的过程之中。在分析时,也就要对各种学派进行评论,对其成就进行评价,并权衡各种观点和看法的得失,考  相似文献   

13.
王玉鹏 《科学通报》1988,33(10):738-738
一、介绍 三波相互作用模型在等离子体物理和非线性光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它的经典情形和量子情形曾被许多作者研究过。如文献[4]所展示的,量子模型与Lee模型有关。在本文中,我们将用Grassmann代数和反散射方法讨论含有一个C数波场和两个Grassmann场的经典三波相互作用模型。我们证实了该模型是完全可积的并且具有无穷多个  相似文献   

14.
在壳模型的框架下引入了密度依赖的Gogny相互作用以研究有限核的核结构性质.文中详细地讨论了密度依赖核力的性质和在壳模型中的运用.通过迭代求解的方法可以得到任意模型空间下的两体矩阵元和单粒子能.经过p壳和sd壳的计算我们发现Gogny相互作用可以在跨度较大的核区内有效计算能谱和结合能等核结构信息.并且在各套Gogny参数中D1S的表现最好,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能给出很好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多体统计理论与能带理论相结合的重要性和实际需要。A15结构的超导相变温度T_c比较高和能隙的各向异性的事实便是例证。外场中超导体和计及晶格结构的哈密顿量,在适当的物理近似下,都可以归结为费米二次型: 其中U_0为常数,α_f为波戈留波夫变换中的准粒子湮灭算符,f为自旋及动量指标的缩写。ξ_(fv)为布洛赫调幅波的振幅的傅里叶分  相似文献   

16.
徐至展 《科学通报》1982,27(9):575-575
为了判别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发射二次谐波(2ω)的不同机制,特别是研究呈现较复杂结构的2ω谱成分的发射规律,我们已在相当宽的激光强度范围(10~(12)—10~(15)w/cm~2)、不同的激光偏振与各种激光入射角(0°,20°,45°等)情形下,系统地观察了2ω的空间分辨的后向、90°方向散射的谱及其二维  相似文献   

17.
张宏福 《科学通报》2009,54(14):2008-2026
对近年来华北克拉通不同时代地幔橄榄岩捕虏体和捕虏晶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 旨在为华北克拉通破坏过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Re-Os同位素研究结果证明华北岩石圈减薄前岩石圈地幔的确形成于太古代. 这种密度低、难熔程度高的古老岩石圈地幔能够被破坏和减薄的关键是由橄榄岩与多来源熔体的相互作用造成岩石圈地幔的组成和物理性质的改变引起的. 华北克拉通周边板块的俯冲-碰撞作用不仅提供了克拉通破坏的动力来源, 而且俯冲下去的大陆壳或大洋壳物质熔融还为岩石圈地幔组成的改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熔体. 120 Ma左右的区域性热异常的存在导致已经被改造的岩石圈地幔熔融, 此时或随后岩石圈的伸展作用以及软流圈上涌进一步加剧了地幔的熔融和岩石圈的减薄. 因此, 华北岩石圈的破坏和减薄是橄榄岩-熔体相互作用(加挥发分)、区域热异常的升高(增温)和岩石圈伸展(减压)联合作用的结果. 这一复杂的地质过程最终形成了华北中生代、新生代高度化学不均一的“混合”岩石圈地幔, 并导致了不同地区不同时代地幔橄榄岩捕虏体组成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碾子山A型花岗岩两阶段水-岩相互作用的氧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常规BrF5法和激光探针技术对中国东部有代表性的中生代碾子山A型花岗岩全岩、石英、碱性长石、磁铁矿以及锆石进行了系统的氧同位素分析。与造岩矿物δ^18O值变化范围相对较大(>3.0‰)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锆石样品δ^18O值的分布相对较为集中(3.12‰-4.19‰)并明显偏低。表明该岩体曾先后经历过两阶段的水-岩相互作用。早期与海水发生过高温同位素交换的下部洋壳通过板块俯冲发生低程度部分熔融衍生出低δ^18O值的A型花岗岩浆。在岩浆期后高温亚固态条件下花岗岩与大气降水之间发生第2次同位素交换。第1阶段的水-岩交换导致碾子山A型花岗岩源岩δ^18O值明显低于正常地幔氧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第2次水-岩朴素作用则造成锆石与造岩矿物之间不平衡的氧同位素分馏。  相似文献   

19.
王莹  孙洁  孙政  孟令鹏  郑世钧  李晓艳 《科学通报》2012,(25):2359-2365
运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对平面型1-氯蒽醌二聚体进行构型优化,得到了6种稳定构型.在MP2/6-311+G(d,p)水平上计算了这6种构型分子的能量,并进行了基组重叠误差(BSSE)校正.通过分子静电势讨论了该类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本质,用"分子中原子(AIM)"理论对分子间化学键的性质进行了电子密度拓扑分析.结果表明:二聚1-氯蒽醌的平行构型比T型构型稳定,1-氯蒽醌二聚体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都是具有静电性质的弱相互作用,电子受体的静电势变化总值可作为分子间化学键强弱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程开甲 《科学通报》1958,3(6):186-186
在离子晶体导带中,一个电子与周围离子振动光譜支的声子互作用的体系是一个極化子(Polaron)。近年来在極化子問題中,对电子有效質量和基态能量的研究工作是較多的。它們可按电子-声子互作用参数α~((*))的大小分为两类:一类以弗留里希的工作为代表,利用微扰方法研究極化子。他們的理論适用于互作用很微弱(a《1)的情况。繼之,李政道用变分法求得了适用于a<6的理論。另一类是以朗道与彼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