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在执教于波尔多的哲学博士阿尔芒·阿贝卡西出生于传统犹太家庭,从小接受西方教育。这种“复合型教育”的结果就是:他长大后从容游弋于犹太文化与基督教文化之间。在这次大师与古老文明的“约会”里,他将试着解答:古老的犹太文化起源于何处?后来是怎样在流离颠沛中保存下来,并且在今天发扬光大的?它的奥秘在哪里?它与基督教文化的联系与区别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雅克·勒戈夫(1924~)是享有国际声誉的法国学者,也是研究中世纪欧洲文明的大师。他认为,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不但现代欧洲直接脱胎于中世纪,就连它的未来也可以通过流传至今的中世纪欧洲残遗里看出端倪。  相似文献   

3.
1929年,弗朗索瓦·程出生在山东济南的书香世家,1949年获得奖学金资助远赴法国,毕业后定居巴黎,成为巴黎大学东方语言学院的教授。作为学者,他出版了《中国诗语言研究》(1977年,包括法译唐诗122首、李煜词11首等),《虚与实:论中国画语言》(1979年),《梦的空间:千年中国画》,《朱耷:笔墨天才》,《石涛:生命的滋味》等以中国艺术为主题的专著;作为诗人和作家,他的长诗《石与树》、小说《天一言》赢得过多项荣誉:作为翻译家,他把波德莱尔、马尔罗等法国大家的作品介绍给中国读者。2002年6月,他成为法兰西学院历史上第一位亚裔院士,以“程抱一”这个中文名字广为人知。熟稔东西方文化的程抱一对中国文化之于西方的独特与局限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保罗·书纳(1930~)在法兰西学院执教古罗马历史。论起学术成就,这位多才多艺的学者不仅有论文集《面包和马戏》、《我们应该怎样书写历史?》等,还是《从罗马帝国到公元1000年的私生活史》第一卷的作者。论起文艺评论,他是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夏尔的忠实读者,著有《勒内·夏尔和他的诗歌》。目前,他正准备创作一部以“希腊化的罗马”为主题的学术著作。古罗马文明之于现代欧洲学者,意义究竟落在何处?保罗·韦纳用自己的故事、自己的视角,讲述了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人类学家芭芭拉·格劳克泽维斯基在法国科学研究会负责研究工作,并兼法国社会人类学学院实验室的研究员,有《土著人愤怒的梦》、《从梦幻到法律的澳大利亚土著居民》、《沙漠中的梦幻者》等著述。她曾长期生活在澳大利亚沙漠地带的土著人当中,对这片土地有深厚的感情,也为土著人的文化深深倾倒。  相似文献   

6.
亨利·劳伦斯(1954~)2004年刚刚被任命为法兰西学院教授,主讲现代阿拉伯史。他从研究伊斯兰教在法国的传播、影响开始,运渐把探索领域扩展到法国大革命后期拿破仑远征埃及这段历史。眼光博大,思维深邃的劳伦斯教授不但著作颇丰,而且所涉题材广泛,既有《美利坚时代的阿拉伯世界》、《东方学(卷Ⅰ,Ⅱ)》等学术专著出版,还有轻松愉快的《阿拉伯的劳伦斯》问世。  相似文献   

7.
埃利基亚·姆博科罗(1944~)出生在刚果盆地,扎伊尔河畔的金沙萨,在那里度过他的青少年时代。如今作为历史学家,他是法国非洲研究中心主任,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专题节目《大陆的回忆》的制作人,出版过《黑非洲的历史和文明》等一系列专著,以及有声读物《非洲:活生生的历史》。对非洲历史传统的熟稔,加之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使埃利基亚·姆博科罗对非洲大陆的研究形成独特的视角。他不止一次地说,他最崇敬的非洲现代政治家当属加纳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统恩克鲁玛,因为他"能用历史的视角看待、解决非洲当今的问题"。埃利基亚·姆博科罗本人,也是一个坚持透过历史的长镜头解剖当代非洲的大师。  相似文献   

8.
奥古斯坦·贝尔克(1942~)在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学校领导研究工作,曾长期担任日本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发表过《原始与人造:面对大自然的日本人》、《日本人的空间意识:生存、思考与建筑》等大量关于人类社会与环境尤其是日本这方面问题的著述。他提出了在欧洲人眼里总是很神秘、又值得欧洲人去了解和借鉴的日本人的逻辑。  相似文献   

9.
年逾9旬的克里斯蒂安娜·德罗什·诺布勒古(1913-)是法国最负盛名的古埃及学者,卢浮宫博物馆古代埃及部有史以来第一位女部长,曾长期负责上埃及历史遗迹发掘工作。1960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决定在尼罗河上游拦水筑坝的时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派她抢救、搬迁即将被水库淹没的努比亚地区的埃及神庙。1967年由她牵头,法国迎来著名的图坦哈蒙法老展览,这也是此法老的木乃伊第一次离开埃及大地“出国访问”。她的专著有:《法老时代的女性》,《生活在诸神的目光下》和《当大自然对埃及开口说话的时候》等。  相似文献   

10.
法国著名人种学家菲利普·德斯科拉(1949~)是研究哲学出身,后转攻人种学;历任法国公学教授、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院长、社会人类学实验室主任;曾主持编纂了《人种学和人类学词典》;还深入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获取第一手资料,撰成《亚马孙河上游希瓦罗族群之衰微》等专著。在世界急剧变化的今天,希瓦罗人却始终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封闭状态中。除了一些传教士的零散记述,除了杀人取头的恐怖传说,人们实际上对这些土生土长的南美印第安人知之甚少。为了详细了解这一人类种群的生活方式、语言特点、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破解骇人听闻的"杀人取头"的秘密,菲利普·德斯科拉教授和他的妻子双双深入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给我们带回了宝贵的见证。  相似文献   

11.
论古代印度哈拉巴文明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拉巴文明是印度次大陆最早的文明,也是从前哈拉巴文化发展而来的,经历了农业村社阶段,并融合了其他文化的成份,城市国家表现出早期国家的特征,国家规模较小,政治制还带有氏族社会的残余,社会经济由城市经济,农业经济和边远地区的农业畜牧业经济三大部份组成,初步形成了一个体系,哈拉巴文明衰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欧洲,在这个地球上几乎成了先进、科学、思想、民主、自由等词语的同义词。但在500年前,欧洲人还只是世界的“野兽”。欧洲是如何攀上世界文明的高峰的?或者说是谁为这座文明的巨厦奠基?我们在数位当代欧洲大师的对话中,发现他们所站立其上的肩膀分别属于古希腊人、罗马人、埃及人、希伯来(犹太)人、阿拉伯人、印度人、中国人……欧洲人吸纳了各种文明的优秀传统,才造就了今日欧洲“文明”。然而这多元的传统在欧洲的境遇也各个不同。从本期起,我们将陆续与大师们进行对话,分别找寻建造了欧洲文明的不同种类、不同品质的基石。  相似文献   

13.
长久以来,古代遗迹一直吸引着那些追求浪漫的探险家。发现历史的那个瞬间,至今谈来依然是个活色生香的故事。埃及、吴哥窟等这些拥有伟大文明的遗迹,是在何时以及又被何人发现的呢?从这些遗迹的研究所得的事实中,我们又得知了什么?是什么使文明迈向繁荣?又步向衰亡呢?利用先人留下的照片、原稿,我们重新编辑,将这些东西再次展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世界》2007,(2):66-66
如果你痴迷印度文化,最近可以去看一下首都博物馆的《西天诸神——古代印度瑰宝展》,展出时间为12月27日至2007年2月27日,春节期间照常开放。  相似文献   

15.
土耳其是个“历史大熔炉”,去过土耳其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在伊斯坦布尔,你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土耳其人,头发有金色的、栗色的,皮肤有白色的、有接近铜色的,眼睛有黑眼珠,蓝眼珠。这是自古以来,来自中亚大草原的土耳其人经过长久的征服,许多民族相互融合所具有的特征,亦是“历史的产物”。接受我们采访的土耳其驻华大使阿克居纳伊先生,是一位蓝眼珠、白皮肤、黑头发的人。两年前,他来到中国。谈起土耳其历史,谈起现今土耳其人如何看待他们的历史,如何看待奥斯曼帝国,大使很感兴趣,也觉得很骄傲。“因为奥斯曼帝国曾造就土耳其…  相似文献   

16.
2009年8月23日,“草原文明与农业文明”第八届人类学高级论坛主题演讲在内蒙古大学学术会议中心召开。这些主题演讲既有对草原文明和农业文明的理论研究与历史观照,又有对当前草原文化面临的生存危机给予的现实关怀,涵盖了“草原文明与农业文明”这一大会的主要研究议题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人类学研究离不开国学,国学研究的深入同样也离不开人类学的视角,作为人类学工作者应考虑如何将这两门学问结合起来,以最大地发挥其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中的作用。人类学不能局限在只关注边缘和弱势群体上,也应该关注主流社会,加强其在主流社会中的应用性,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民俗学是研究民众生活层面文化的学问,与文化人类学关系最为密切。民俗学强调要把民俗事象作为活态文化来研究,当前民俗学研究更应结合田野调查不断升发一些新的问题,然后展开讨论,从而丰富民俗学的理论。民俗志不仅要记录、描述民俗事象,而且要说明和解释民俗事象。民俗志是一种文化自觉的书写,地方民俗志的编写应以标志性文化提领。  相似文献   

19.
印度十世纪之前的历史人物大都不能确定活动的年代,这与印度古代的时间观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综合印度古代的文学、历史、哲学(宗教)看,体现出了一种非自然顺序的随意性极强的时间观,这种时间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共时性、整合性、非连续性(跳跃性)。产生印度古代这种独特的时间观的原因是印度原始宗教的延续性和宗教的普遍化造成的原始思维习惯.在文明社会中的滞后反映。因为原始思维本身就遵循一种“互渗律”的具体思维,允许时间被文明人看来是扭曲的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人类学确实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它综合了很多学科的研究成果 ,从整体来认识人类社会与文化 ,比单一学科来认识人类要深刻得多。用人类学的理论方法来解读瑶族的历史文化是张有隽教授一生孜孜以求的事业。瑶族是一个传统的民族 ,又是一个开放的民族。瑶族社会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现代社会强调以人为本是有所片面性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