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菟丝子属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薇甘菊的防除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菟丝子属CuscutaL 为旋花科的寄生草本 ,该属的一些种的种子是中药药材。种子有休眠特性 ,在土中寿命很长 ,温度、湿度和种子在土壤中的深度影响种子的萌发出苗。田野菟丝子C .campestris千粒质量为0 5 6 8g ,种子所贮藏的养分只能维持幼苗短期的自养生长。种子繁殖和断枝繁殖是菟丝子属植物繁殖的重要途径。在暖温带地区 ,菟丝子属植物在冬天下雪后枯死 ,靠成熟种子越冬 ,翌年春天萌发 ,并侵染寄主。广东沿海的田野菟丝子的枝条可安全越冬。菟丝子属植物的寄主广泛。田野菟丝子在广东有分布 ,但未成灾。田野菟丝子在外来恶性杂草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H B K 上易寄生 ,导致薇甘菊死亡 ,这一特性有可能应用于大面积控制薇甘菊危害。实验表明 ,用田野菟丝子断枝直接寄侵野外生长的薇甘菊不易成功 ,而用种植于营养袋的大豆作为田野菟丝子过渡寄主 ,然后用已在大豆上寄生的田野菟丝子作为寄侵源来控制薇甘菊的生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1993,(1)
桑寄生科植物全球计36属,约1300种,我国有11属,60种,在热带地区广泛分布.它们是绿色半寄生性植物,除个别种类土内长根、上部寄生外,绝大多数种类寄生于乔木、灌木、藤本植物或半木质化草本植物树冠的小枝上.给这些植物带来了灾难.由于桑寄生植物寄生于树体上部较小枝条,种子要在上面立足、萌生,其果实、种子和传播媒介必须具有某种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无茎草属Phacellaria是英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Bentham 1880年创立的新属,属于檀香科Santalaceae,距今已一个多世纪。这个属所有的种大多数寄生在桑寄生科Loranthaceae植物的茎干或枝条上,成为重寄生植物,在被子植物Angiospermae中,是极其罕见的。 自从Bentham创立新属以后,仍有许多人不知道这个属,在采集这个属的标本时,还将标本与桑寄生科植物标本收藏一起。多年以后,直到研究桑寄生科的植物学家Danser发现了这种现象,才连带研究起无茎草属,整理出七种无茎草属植物,并在Biumea杂志上发表一篇论文,详尽叙述。 事有凑巧,约在1950年前后,我国开始编写《中国植物志》,也发现有许多无茎草属的蜡叶标本与桑寄生科的标本收藏在一起,后来经过谭沛祥同志整理出五种,发表在《中国植物志》24卷52—86页上。现在已知我国东南各省也有无茎草属植物。 作者于1951年4月间,在福建省龙岩白土,溪兜乡墟场,小学校前的两棵大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Nees. 上寄生的锈毛寄生Taxillus levinei(Merr.)Danser的茎干和枝条上采到东京无茎草P.Tokinensis Lect. 一种,这个种是中国的新纪录,并发表一篇论文。经查,这一属还没有人做过解剖研究,因此着手对这一种进行解剖研究。 关于无茎草属中文名称,最初是林熔教授(原中国科学院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鱼类寄生甲壳动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四川省鱼类的26种寄生甲壳动物及其宿主、寄生部位和分布,它们分别属于5科9属,其中,桡足类21种,鲺属3种,拟马颈鱼虱属1种,鱼怪属1种。  相似文献   

5.
田野菟丝子Cuscuta campestris Yuncker是一种有潜力的可用于生物防治的全寄生植物。为了解田野菟丝子防治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的效果和安全性,在深圳7个森林公园的1 218hm2薇甘菊危害区投放田野菟丝子并开展野外监测,结果发现:发生危害的薇甘菊面积平均为792hm2(盖度为53%~73%),投放田野菟丝子后,其寄生率为44%~87%,薇甘菊面积减少了426hm2左右,盖度下降了21%~53%;受田野菟丝子影响的其他植物有153种,隶属43科109属,其中田野菟丝子接触微甘菊但不产生影响(0级)的植物15种,接触薇甘菊且对其他植物造成影响(Ⅰ~Ⅲ级)的植物有138种,除薇甘菊以外未发现致死种。此结果为大面积使用田野菟丝子防治薇甘菊的可推广性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6.
《大自然》1993,(3)
1.蜂猴属于灵长目、懒猴科,是一种低级的猴类.它们栖息于热带雨林或亚热带密林中,行动缓慢,所以也被称为"懒猴".蜂猴白天睡觉,夜间觅食,吃昆虫、野果、树叶、小鸟和鸟卵等.蜂猴(Nycticebas coucang)体长320-345毫米,体重约1公斤,分布于广西、云南.2.倭蜂猴(N.pygmacus)又称小懒猴,体长200-250毫米,体重0.5公斤左右.分布于云南西南部.3.长臂猿属子灵长目、长臂猿科,它们与猩猩科动物同被称为"类人猿",是动物中进化水平非常高的、仅次于人类的一个类群.世界上长臂猿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导了从陕西省中药材产区调查采集、分离培养、鉴定整理出的34属80种寄生真菌,大多为陕西省首次报道,它们分别寄生在25科59种的药用植物体上。  相似文献   

8.
采用野外踏查和样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吉安市南方菟丝子寄主的种类及危害进行了调查,并对寄主组成及寄生关系的利用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吉安市南方菟丝子寄主种类涉及23科62种植物,以菊科、豆科寄主植物最多,分别为11种(17.74%)和8种(12.90%),并对菊科、豆科、唇形科及旋花科的大部分寄主植物产生较严重的危害。南方菟丝子可寄生香丝草等14种(22.58%)入侵植物,并对大狼把草等5种植物产生严重危害。南方菟丝子寄主植物种类繁多,属于广寄性种类,其对入侵植物的寄生危害性将为防治入侵植物提供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9.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四川长宁竹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共有种子植物140科692属1395种(含种下分类单位),其中裸子植物5科8属11种,被子植物135科684属1384种(其中双子叶植物116科543属1117种,单子叶植物19科141属267种);该区种子植物的科、属优势现象明显,以禾本科(Gramineae)、菊科(Compositae)、唇形科(Labiatae)和蔷薇科(Rosaceae)为优势科;属的组成相对较为分散,寡种属和单种属占总属数的93.64%.(2)从分布区类型看,在科级水平上有11个类型,科的分布区类型以热带分布最多,达47.86%,热带分布的科多于温带分布的科(20.00%);在属级水平上有14个类型,属的分布区类型以泛热带分布最多(18.21%),其次是北温带分布(15.75%),热带分布略多于温带分布.这说明长宁竹海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丰富,分布区类型多样.此外,保护区内分布有楠木(Phoebe zhennan)等14种珍稀濒危保护野生植物.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九龙半岛的鼠类9种,并分别对它们的栖息地、分布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生殖等方面作了介绍,这9种鼠类分别隶属于3科5属.同时还报告了鼠体寄生螨11种,内寄生恙螨以针毛鼠(Rattus fulvescens)的感染率最高,特氏厉螨(Laelaps traubi)为港九地区螨类的新记录,恙虫病主要媒介之一的德利纤恙螨(Leptotrombidium deliense)是本地区常见的鼠体寄生螨.  相似文献   

11.
我国脊椎动物寄生吸虫的种类,过去研究报道很多,有杨复曦(1959,1962,1965)在广东进行鸟类寄生吸虫的调查;李敏敏等(1978)、汪溥钦(1980)、林金兰(1981)发表两栖爬行类寄生吸虫的研究报告;唐仲璋等(1941,1962,1964,1979)则较全面研究福建各种脊椎动物寄生吸虫。近年来,我们在福建各县及其他一些地区作动物资源调查时,亦检得一些种类,经初步鉴定有14种,分隶于10科、10亚科、14属,其中有1新属、8新种,3种为我国新纪录,兹报告如后。标本保藏于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寄生于鲀Fuguspp.皮下、体腔、肠道和膀胱的五种复殖吸虫.它们隶于三科四属.全部种类均为珠江水系首次记录.最近我们从珠江水系的潭江(新会江段)所产的鲀Fugu sPP.体上采得五种复殖吸虫,分属于异肉科、牛首科及发状科,现报告如下.文中量度以毫米计.附图为林国辉同志绘制.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我国鳖的寄生吸虫,共29种,隶于13属8科,同时介绍了各种的寄生部位和分布地区。  相似文献   

14.
王欢 《大自然》2022,(1):26-29
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的水果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外表翠绿、全身光溜溜的"猕猴桃",其外形十分娇小可爱,为卯圆形,是我国土生土长的猕猴桃家族中的一员小将,名为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它们是猕猴桃科猕猴桃属的大型落叶藤本植物,在东北地区还被叫作奇异莓或软枣子,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是其原产地和资源分布最广泛的区...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野外调查、采集标本并结合文献资料,完成闽浙交界交溪流域规划区植物名录,并对该地区维管束植物区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交溪流域规划区共有维管束植物218科,818属,1 887种;在科级水平上泛热带分布类型最多,有93科,占总科数的42.66%;属级水平上也是泛热带分布类型最多,有191属,占总属数的23.35%;中国特有分布科2科,特有分布属18属.说明该地区植物物种丰富,植物区系以泛热带特征为主.  相似文献   

16.
福建几种两栖和爬行类寄生吸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两栖和爬虫类寄生吸虫,过去唐仲璋(1941、1959)、江静波(1951)、金大雄(1963)、童远瑞、孙超白(1964)、李敏敏、顾昌栋(1978)等先后发表了研究报告.我们近年来在福建进行动物资源调查中,在闽侯、莆田、惠安、福鼎、屏南、福清等县采集得一些种类,经初步鉴定,福建过去未经报告的种类有30种,分隶于13科19属,其中有2新属,12种是新种,10种是我国新纪录,标本保存福建师范大学寄生动物研究室.兹将各种类记述如后.  相似文献   

17.
我国松树寄生线虫分类检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目前为止,在我国松树体内已经发现有寄生线虫46个已知种和一些未定种。分属于3目9科17属。其中,滑刃目(Aphelenchida)线虫数量最多,包括滑刃科(Aphelenchidae)滑刃线虫属(Aphelenchus)、伞滑刃线虫属(Bursaphelenchus),外滑刃科(Ektaphelenchidae)外滑刃线虫属(Ektaphelenchoides)、外真滑刃线虫属(Ektaphelenchus)、隐滑刃线虫属(Crytaphelenchus),长尾科(Seinuridae)长尾线虫属(Seinura)等,总共40个已知种。垫刃目(Tylenchida)包括粒科(Anguinidae)茎线虫属(Ditylenchus),伪垫刃科(Nothotylenchidae)柱形垫刃线虫属(Cylindrotylenchus),纽带科(Hoplolaimidae)拟盘旋线虫属(Pararotylenchus),环科(Criconematidae)小环线虫属(Criconemella)、鞘线虫属(Hemicycliophora)等,共6个已知种。矛线目(Dorylaimida)仅有1个未定种。根据不同目、科、属、种的线虫主要形态鉴定特征,编制了46种松树寄生线虫分类检索表,从而有利于人们方便地鉴定和区分松树寄生线虫.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木犀科代茶植物的多样性与开发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献研究、市场调查和实地考察的结果表明,我国民间使用的木犀科植物代茶植物至少有17种,其中以女贞属中代茶植物种类最多(10种),其余的代茶植物分布于流苏树属(1种),雪柳属(1种),素馨属(1种),木犀属(2种)以及丁香属(2种)。有9种木犀科代茶植物在我国不同文献、不同地域或不同民族中被称之为"苦丁茶"。在我国所有的木犀科代茶植物中,以粗壮女贞和茉莉花最具影响,已在西南地区大面积人工栽培和产业开发。  相似文献   

19.
浑身都是宝!这是人们用来形容某些动物经济价值高,用途广泛的.其实在植物界,也有浑身是宝的,其中比较突出的要算樟科植物了.樟科Lauraceae是种于植物中的一个较大的类群,全世界约45属2500种,主要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是世界上樟科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之一,共有22属400余种,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地区,在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山地尤为常见.在植被组成上,它与山毛榉科、木兰科、山茶科,同为我国南方常绿阔叶林的重要建群成分,素有"四大金刚"之称;而樟科则冠于其首.以经济价值而论,在我国产的全部种子植物200多个科中,名列前茅者也应当首推樟科.早在1937年,著名植物学家陈嵘教授在其著《中国树木分类学》中,就明确指出:"如樟树、楠木、肉桂等利用上之价值极大.欧美人士每谓中国植物界之富源重在樟科,良有以也."今天,樟科植物资源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事业中,正在发挥着日益显著的经济效用.  相似文献   

20.
铁布自然保护区的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至1999年对铁布自然保护区的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调查结果显示,该保护区有鱼类3科7属10种,两栖类有4科6属6种,爬行类有3科4属4种.对它们的区系组成和生态分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