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隐伏导水陷落柱的辨识一直是梧桐庄煤矿,乃至华北型煤矿水害防治的难题,因此寻求导水陷落柱的辨识方法,防止恶性突水事故的发生,便成为该矿安全开采的关键.本文通过对矿区水文地质条件、温度场、应力场的详细分析,建立了水源判别模型,探索了一条水文地质复杂型矿山导水陷落柱辨识的途径,并成功地识别了1号和3号强导水陷落柱,避免了两次突水淹井灾害.  相似文献   

2.
为了深入研究陷落柱突水过程,确定具体的突水通道和临界突水水压,针对骆驼山煤矿16号煤回风大巷掘进导致陷落柱突水,设计了三维大型模拟实验模型,再现了骆驼山煤矿陷落柱突水的过程。研究得出,回风大巷掘进工作面临界突水水压为0.6MPa,突水通道位于陷落柱和巷道迎头处之间,推翻了原来技术人员推测的16煤回风大巷底鼓处的结论。本研究成果可为今后开展陷落柱突水机理实验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预测陷落柱突水灾害的物理模型及理论判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渗水井与陷落柱的联系和区别,借鉴渗水井等相关理论,建立了预测陷落柱突水的物理模型,确定了陷落柱的突水危险区域.陷落柱与采动工作面之间的突水危险区域可分为三部分:陷落柱周边围岩塑性破坏区、采场前方塑性破坏区与陷落柱周边渗透区域.根据弹塑性力学、流体力学的相关理论,推导出了预测陷落柱突水的理论判据,可用于矿井陷落柱突水灾害的预测.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赵庄二号井岩溶陷落柱的特性及赋存条件,通过基础地质研究,结合三维地震勘探结果,从岩溶形成的三要素可溶岩、构造和地下水活动三方面对赵庄二号井岩溶陷落柱进行分析,总结出岩溶陷落柱的形成与它们的关系,揭示了岩溶陷落柱的充填、分布及发展演化过程等信息,为高产高效的煤炭资源安全开采提供依据,为晋城矿区深部开采时的矿井防治水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陷落柱是煤矿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地质构造,大部分的陷落柱不具有导水性,但是一旦遭遇导水陷落柱,则需要尽快查明导水水源及导水通道,提前做好防突水措施,以免造成更大的灾害。通过对西山煤电集团马兰矿18306工作面陷落柱出水水质的分析,结合矿井各充水水源水质资料,绘制水质piper三线图,利用P值检验的方法,计算了陷落柱出水来源于各含水层的置信水平,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陷落柱出水来源于奥灰含水层。  相似文献   

6.
依据陷落柱形成机理和过程,采用UDEC软件模拟计算了陷落柱在不同直径时的充填特征,模拟结果表明:当陷落柱直径较小时,陷落柱内岩体呈现不规则塌落,陷落柱体本身可能成为导水通道;陷落柱直径较大时,陷落主内岩体可能呈整体塌陷,完整性较好,陷落柱周边裂隙带可能成为导水通道。陷落柱周边形成应力增高区,且应力集中系数及影响范围随着陷落柱的规模增大而增大。在陷落柱形成过程中,其上部可能形成一定规模空洞,可能产生积水现象,因此在回采过程中对陷落柱的上下方都应加强探测。  相似文献   

7.
针对岩溶陷落柱导致的突水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的特点,为了预防岩溶陷落柱突水,对岩溶陷落柱可能发育的区域加以预测。根据滕南矿区地质与水文地质资料,分析已揭露的陷落柱的分布特征,总结岩溶陷落柱的发育规律。结果表明:岩溶陷落柱分布和发育具有不均匀性,多发育在矿井浅部,以及富水性较强和强径流条件的区域;岩溶陷落柱发育主要受奥灰埋深、奥灰含水层的富水性、地质构造控水条件及奥灰地下水径流条件4个因素的综合控制。在此基础上,构建层次分析评价模型,采用专家打分赋权方法,对4个控制因素统筹考虑,预测未来可能发育岩溶陷落柱的区域,旨在控制和避免煤矿生产中揭露岩溶陷落柱或处理不当而造成灾害。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西铭矿8号煤层陷落柱伴生断层的平面分布规律和断层剖面的展布规律,对陷落柱伴生断层的各种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陷落柱伴生断层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9.
井下瞬变电磁技术在含水陷落柱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瞬变电磁法在探测含水地质异常体时优于传统钻探、物探的特点,利用其对东庞矿2903工作面突水陷落柱和范各庄矿10#导水陷落柱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井下瞬变电磁动态监测技术在含水陷落柱注浆治理过程中是一种有效的动态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0.
1996年任楼煤矿首采面曾因隐伏导水陷落柱突水,引发淹井灾害,造成3.5亿元的重大经济损失。治水复矿后,1999年又在7218工作面机巷迎头出现淋水,初始水量不大,但依据水温、水质快速判识突水通道是隐伏导水陷落柱,运用物探和钻探相结合的综合探查方法确定了陷落柱位置,为地面布孔注浆彻底封堵陷落柱提供了保证,避免了一次重大突水淹井事故。  相似文献   

11.
在对输水工程一干明渠地质勘测的基础上,以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为依据,对输水线路一干明渠工程的地质条件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2.
针对赵庄矿井在基建施工中矿井涌水量较大的问题,结合矿井施工中实际涌水情况,有针对性地分析了主采3号煤层的充水因素,对矿井安全生产中防治水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改进的河口海岸和海洋三维数值模式ECOM-si,加入台风模型气压场和模型风场,同时考虑径流、天文潮与风暴潮耦合作用,数值模拟了TC9711(Winnie),TC0012(Prapiroon)和TC0014(Saomai)三个台风期间长江口和杭州湾的水位过程.与观测资料比较,模式较好地再现了台风期间的水位过程,采用Fujita(藤田)气压场公式计算的结果比Fujita Takahashi(藤田 高桥)气压场公式下的计算结果更符合实测值,并在上述3个台风期间计算水位值与观测值的均方误差分别为42.5 cm,41.7 cm,35.5 cm.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黄陵一号煤矿水文地质条件与充水因素的基础上,认为直罗组下段含水层是2号煤层顶板涌(突)水的主要水源。通过经验公式计算与实测冒落带和裂隙带(简称"两带")高度的对比分析,认为经验公式不适合该区开采实际,适合该区的冒采比和裂采比分别为5.7和25.2.以裂采比32为阈值,对矿井中北部2号煤层待采区进行了顶板涌(突)水危险性分区预测,为矿井防治顶板水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试验采用氯化钙为干燥剂对新冬2号和解放3号小麦种子进行超干处理和贮藏,以研究其对种子生活力和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冬2号种子水分降到2.32%,解放3号种子水分降到2.44%,未发现对种子生活力和活力有明显的影响。对不同含水量的新冬2号和解放3号种子室温密闭贮存9个月后的试验结果发现,超低水分种子生活力和活力较高,细胞膜能保持较好的完整性,脱氢酶活性较高。由此可见,赵干贮藏有利于保持冬春麦种子的生活力和活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祥云县某镇饮用井水水质进行监测评价。方法:以大理州鹤庆县本地蚕豆为材料,应用蚕豆根尖微核检测技术,以祥云县某镇周边采集5个具有代表性的井水为样品进行监测评价。结果:1号、2号、3号、4号、5号水样诱发的微核千分率分别为8.25‰、6.61‰、8.24‰、4.17‰、3.61‰;其中1号、2号、3号水样为中污染,4号水样为轻污染,5号水样为基本没有污染。结论:该镇部分饮用井水存在一定的污染。  相似文献   

17.
太原第一热电厂13号机组的3台给水泵在倒泵操作中,由于2号给水泵在控制时序和逻辑上的差错,造成跳闸,引起汽包水位低保护动作和锅炉主保护MFT动作。通过这故障的分析,找到了2号给水泵跳闸原因,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从汾河流域的规划及目前实施概况中可看出汾河水库、汾河二库调节库容偏小,防洪标准低,不能充分利用水资源,无法缓解太原市的缺水状况,迫切需要修建汾河三库,即下静游水库.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耐湿性不同的小麦品种周麦13号和矮早781在灌浆期对涝渍胁迫的生理学效应,结果表明:在淹水条件下,周麦13号的叶绿素、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根系活力均高于矮早781;而矮早781的丙二醛(MDA)含量和质膜相对透性却明显高于周麦13号,这揭示了不同的耐湿性品种具有显著的生理效应差异。  相似文献   

20.
基于离心试验的承压水基坑变形稳定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上海地铁M8线黄兴路车站深基坑,采用离心模型试验研究第⑥硬土隔水层缺失与否、基坑开挖深度和承压水头高度等因素对承压水基坑变形稳定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显示:(1)不论存在或缺失第⑥隔水层,基坑最大变形均随着开挖深度和承压水头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大,开挖深度影响最大的是坑周地面沉降和连续墙墙脚位移,承压水头影响最大的是连续墙墙脚位移和坑底隆起变形.(2)不论存在或缺失第⑥隔水层,开挖深度对基坑变形影响的敏感性比承压水头大.(3)基坑开挖深度较小、承压水头较低时,第⑥隔水层缺失与存在相比,基坑最大变形差异较小;随着开挖深度和承压水头的增大,两者变形的差异越来越大,缺失第⑥隔水层不利于基坑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