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淮北平原第四系地下水丰富,是区域内主要的生活、生产水资源之一。淮北平原土壤类型主要是钙质结核土和黄泛冲积物形成的新近沉积粉土,土壤母质均富含碳酸钙和氟。文章研究了钙质结核土及高氟水的区域分布;在分别探讨钙质结核土和高氟地下水成因的基础上,从土层性质、气候、水文地质等方面探讨了两者在形成过程中的关系;分析了F-与K+、Na+、Ca2+的相关关系,从而探讨了钙质结核土对高氟地下水形成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淮北平原钙质结核土的结构类型和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钙质结核土是淮北平原常见的区域性特殊土,有着独特的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文章通过地质调查、勘察和室内外试验资料的综合分析,并参阅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和专业文献资料,对淮北平原钙质结核土的结构类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区内钙质结核土在水平区域分布和垂直分布上的特点;结合成土原理、矿物结晶学和微观组织热力学,分析了钙质结核的形成原理,得出钙质结核土是成土作用和成岩作用共同参与的结果;同时分析了不同成因方式带来的钙质结核土结构和分布上的差异。所得结果对于研究钙质结核土的工程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淮北平原浅层地下高氟水分布规律及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资料收集、水文地质调查、取样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安徽省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中氟的分布规律和来源,结果表明:高氟水主要分布于淮北平原西部、北部河间地区,面积2 085 km2,ρ(F-)平均为1.05 mg/L,且高氟水地区与土壤水溶性氟ρ(F-)为4.5~6.0 mg/L的地区范围有一定的重合性;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氟分布受到自然风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控制,高氟水分布中心区和主要城镇基本一致,但F-与Cl-相关关系不强;F-分布与环境条件有关,F-与Ca2+的负相关性表明高ρ(Ca2+)的环境有利于F-沉淀下来;F-与pH值的正相关性表明该地区的偏碱性地下水环境为矿物岩石溶解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多年的水质资料分析,总结了淮北平原北部黄泛区、西部河间平原区及沿河泛滥带、中部河间平原区及沿河泛滥带、东部河间平原区、南部沿淮地区等不同区域的浅层地下水污染趋势,并提出了浅层地下水污染的相应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王守勤 《科技信息》2011,(6):350-350
淮北平原河道治理工程建设中堤防边坡水土流失防治和初期生态环境恢复存在一些需要探讨解决的问题。针对淮北平原区自然地理特性,本文就如何改进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设计及有效实施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郑建中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0):5085-5090
为了验证和完善淮北平原新近沉积层承载力评价标准,选取该地区粉质土、砂性土和成层地基等极具代表性的场地,系统地进行验证性试验研究。开展了平板载荷试验,以获得地基承载力直接性指标,并同步进行静力触探、动态平板载荷试验,得到不同地质条件下地基土的力学特征。通过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承载力评价体系合理、高效,经验公式准确、可靠。该评价标准适宜作为淮北平原新近沉积层地基承载力评价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文章将地区经验与静力触探(cone penetration test, CPT)方法相结合,估算土层物理力学指标,通过收集整理安徽省淮北平原200余份工程勘察资料,统计计算淮北平原地区黏性土比贯入阻力ps值的算术平均值、厚度加权平均值和最小平均值,分析ps值3种统计平均值和各常用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统计学特征和相关性,并逐一进行回归拟合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ps值3种统计平均值的统计学特征无显著差异,而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统计学特征各异,导致ps值统计平均值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和拟合回归效果差异明显;除液限、塑限和塑性指数等少量指标外,ps值的3种统计平均值与各常用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具有高度相关性,回归拟合效果良好;ps值最小平均值与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相关性最高,回归拟合效果最优。经检验并与相关规范对比,建议淮北平原黏性土可采用ps值最小平均值按文中建立的回归方程确定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并给出采用ps值最小平...  相似文献   

8.
尤溪县溪坪金、铜矿区位于尤溪县中仙乡溪坪村,矿体均赋存于石英闪长岩(溪坪岩体)中,主要呈细脉、透镜状沿近东西向产出延伸,受岩体内断裂-裂隙带的控制,规模小,但数量多,构成一近东西走向的矿脉群。溪坪石英闪长岩体岩石化学成分偏基性,其微量元素Cu、Pb、Ni高于中酸性岩克拉克值2-5倍,Cu最高达800PPm,应是本区金铜矿的矿源体。岩体内近矿围岩发育电气石化、矽卡岩化、碳酸盐化等蚀变。据此确定本区金铜矿床属于与中酸性岩浆期后热液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脉状金、铜矿床。依据已总结的成矿规律,推断区内矿床深部与矿区西部外围(即矿体群的收敛邵位)仍有一定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9.
赵建国  陈百磊 《甘肃科技》2010,26(10):33-35,48
甘肃土达坂铅锌矿位于敦煌地块之敦煌复向形红柳峡-踏实河向形构造南翼,距其南侧的阿尔金断裂不足1km。已知的铅锌矿(化)体,赋存于敦煌岩群第二岩组第二岩段(ArPtD22)中,铅锌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其顶底板多为含石墨岩石,且二者产状基本一致,表明矿体受地层控制的特点,推断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赋矿围岩。据矿床地质特征,矿物组合关系,将本区成矿期次初步划分为沉积和变质热液两个成矿期。初步认为土达坂铅锌矿成因类型属沉积-变质热液叠加层控型矿床。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北部盆周山地低山丘陵区红层浅层地下水是当地分散农户的主要饮用水源,但地下水中Fe、Mn含量普遍较高,并随井深有增高的趋势。介绍了该区地下水中Fe.Mn含量的分布形成特征及富集规律,认为地下水中Fe.Mn含量主要与含水介质及其上覆岩土中的Fe、Mn含量和氧化还原环境密切相关。提出了Fe、Mn含量偏高的地下水采取暴气、沉淀、沙滤等简单方法处理后可作为分散农户生活饮用水的办法措施。  相似文献   

11.
安徽淮北平原晚更新世以来地质环境与土壤发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主要讨论安徽淮北平原更新世以来地质环境的演变,及其相关沉积物的特征,并从成土母质,地貌特征和水文地质等成土因素的差异,探讨淮北平原土壤的发育和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HNO3-HClO4 -HCl体系处理试样 ,采用差减荧光法测定微量硒 ,对淮北各类土壤中硒的浸出行为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土粒对硒有强吸附作用 .该方法简便、灵敏度高、干扰小 .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定性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松辽平原的生成与演化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模型。松辽平原是在松辽盆地的基础上,经较长时间的河湖交替沉积,在第四纪形成的。在松辽平原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明显地存在着时空差异性和区域继承性特点。平原中现代沉积的最强区是西辽河平原。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先进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技术,对淮北地区土壤中多种元素的浸出行为作了系统研究.数据准确、分析迅速、灵敏度高,对科学种田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淮北煤田上石盒子组泥质岩中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伊利石为主,绿泥石、蒙脱石次之,3煤段上部泥质岩中伊利石增多,地球化学指标也表明为半成水环境,说明上石盒子组上部为一套受海水影响的岩性组合。  相似文献   

16.
在对淮北地区马家沟组碳酸盐矿床区域分布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测试了矿区不同矿层的主要化学成分,对比了不同矿点各矿层的厚度变化和矿床的岩石化学组成,指出了3个矿层的厚度从北西向南东方向逐渐变薄的基本特征,以及3个矿层的主要化学成分CaO含量在剖面上,自下而上由高变低和MgO、SiO2含量由低变高的互为消长的规律。研究探讨了淮北地区马家沟组碳酸盐矿床的成矿背景。  相似文献   

17.
对发现于淮北煤田上石盒子组中的硅质岩进行了分析。认为硅质岩的形成与海侵作用有关,硅质的来源以生物为主。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与土壤墒情密切相关的气象因子,逐步回归分析1981—2003年土壤墒情变化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建立安徽省淮北地区各季节土壤墒情的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利用时间连续性较好的5个站点的土壤湿度、降水量、日照3个因子建立的预报模型,经检验可以应用到整个淮北地区,春夏秋冬各季节平均预报精度分别为88.92%、91.35%、91.96%、92.94%。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平原造林典型困难立地土壤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开展困难立地土壤质量评价、分析林分持续健康经营的关键限制性因子,是实现平原造林低维护高服务可持续健康经营的现实需求,可为北京市平原区困难立地的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通过取样调查典型困难立地的土壤样本,获取土壤样品,室内测定土壤物理、化学因子共19项指标,运用矩阵加权以及常用函数得出典型困难立地土壤质量评价与各地区相对应的限制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北京平原地区土层薄,部分地区土层仅有20~30cm;(2) 土壤粘性差,保水保肥性差;(3)土壤质量指数总体排序为通州台湖>顺义顺平路>大兴瀛海>密云西田各庄>丰台槐房>房山长阳>怀柔北房>通州西集>大兴北臧村。可见:(1)大兴北臧和房山长阳的土壤质量限制因子为土壤质地,怀柔北房和密云西田的是土层厚度,大兴瀛海和丰台槐房的为土壤密度,通州西集和顺义顺平的为土壤养分,通州台湖为饱和导水率;(2) 北京地区平原造林立地条件相差较大,需针对不同限制性因子,采取对应性措施予以改良。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上游典型区域森林土壤结构体形成和稳定性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良好的土壤结构对于森林水文生态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长江上游亚高山天然林、丘陵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取样分析土壤团聚体数量组成及相关性质,运用相关分析明确土壤团聚体形成和稳定的主要稳定因子,提出了临时性团聚体、亚稳态团聚体、稳定性团聚体的形成机制和进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