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沧东凹陷地震剖面和新生代残留盆地结构的详细分析,利用平衡剖面技术,结合沉积体系演变特征,系统研究了沧东凹陷的原型盆地构造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沧东凹陷新生代经历了坳陷期(孔三段-孔一下亚段沉积期)、断陷期(孔一上亚段-东营组沉积期)和坳陷期(馆陶组-平原组沉积期)3个演化阶段。在断陷期,盆地演化主要受沧东和徐西两条边界断层的控制,盆地伸展作用具有逐渐减弱的特点,并且边界断层伸展作用具有自北西向南东迁移的特点。沧东凹陷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受控于岩石圈上部简单剪切伸展和岩石圈下部纯剪切伸展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新生代构造沉积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平衡剖面技术对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珠二坳陷的典型测线进行构造演化史恢复,计算不同构造时期的拉张速率及沉积速率等参数,总结其构造沉积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珠二坳陷的构造演化过程可以分为裂陷期和拗陷期两个发育阶段;23 Ma之前为裂陷期,伸展作用十分强烈,主要断裂构造发育;23 Ma后为裂后的拗陷期,伸展作用减弱;坳陷新生代拉张系数为1.15~1.35,不同凹陷在拉张作用、沉积速率和断裂发育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白云凹陷裂陷期发育陆相断陷湖相和水下三角洲沉积,拗陷期发育深水扇和深海沉积序列.  相似文献   

3.
通过系统分析断层形成和演化过程,研究松辽盆地王府凹陷断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将王府凹陷断层划分为4种类型,即断陷期伸展断层、坳陷期拉张断层、反转期挤压断层和长期活动断层.确定断层活动主要有3期:火石岭组至营城组沉积时期形成断陷期伸展断层;青山口组沉积时期形成坳陷期拉张断层;嫩江组至新近系沉积时期形成反转期挤压断层.研究结果表明:断层活动强度不同造成断陷期和坳陷期源岩有机质类型和砂体分布及类型存在差异.断陷期断层活动强度较大,有机质类型接近Ⅲ型,形成扇三角洲和辨状河三角洲等快速沉积;坳陷期断层活动强度较小,有机质类型趋向Ⅰ型,形成与长期活动断层平行的储集砂体;断层除作为油气垂向运移的通道外,与砂体组合成断层-岩性输导脊指示王府凹陷平面油气优势运移方向为NNE向和SSW向.  相似文献   

4.
以地质、地球物理数据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Maranon盆地演化与油气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表明:Maranon盆地是一多旋回次安第斯山前陆盆地,经历了古生代克拉通期、三叠纪—侏罗纪伸展断陷期、白垩纪拗陷期和晚白垩纪后前陆期4个构造演化阶段,纵向沉积地层可划分为前白垩系、白垩系和后白垩系3套巨层序.盆地内含有白垩系Chonta/Napo组和三叠—侏罗系Pucara组2套主力烃源岩及多套储盖组合.油气运移方式为垂向运移、侧向运移和阶梯式运移.盆地主要发育西部挤压断层和褶皱圈闭、中部背斜和披覆背斜圈闭、东部断层和牵引背斜圈闭等构造圈闭,可能发育岩性、地层圈闭.不同类型圈闭呈北西—南东向条带状分布.前陆坳陷带构造-地层和岩性圈闭、褶皱冲断带区古近纪构造圈闭以及东部斜坡带地层和岩性圈闭是盆地的有利勘探潜力区.  相似文献   

5.
运用平衡剖面技术对长昌凹陷的3条典型地震测线进行平衡复原,揭示长昌凹陷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同沉积构造活动及其所形成的古构造格架,通过对凹陷内次级古构造单元及其演化类型的识别,综合分析构造演化对层序样式的控制,构建研究区沉积层序综合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长昌凹陷的构造格局依次经历了始新世-早渐新世断陷期、晚渐新世断坳转换期和新近纪坳陷期3个发展阶段,由此产生了3个具有不同古构造格架背景的盆地原型相互叠加。在裂陷Ⅰ幕和裂陷Ⅱ幕主要发育上倾坡脚型断裂陡坡带层序样式和多级陡坡断阶带层序样式,而裂陷Ⅲ幕发育下倾坡脚型断裂陡坡带层序样式和多级缓坡断阶带层序样式,在裂后热沉降阶段主要发育断裂型挠曲带层序样式以及少量下倾坡脚型断裂陡坡带层序样式,而裂后加速沉降阶段则发育简单挠曲带层序样式。与断坡带和挠曲带相关的大型低位三角洲、低位扇以及下切谷充填是长昌凹陷构造岩性或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发育区。  相似文献   

6.
黄超  余朝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7):4079-4085
利用平衡剖面技术,结合区域板块运动和应力背景,对B盆地的演化历史进行了恢复。恢复结果表明B盆地经历了前白垩纪的盆地基底形成期、白垩纪断陷期、晚白垩世晚期-古新世的构造反转期和始新世至今的整体坳陷期四个演化阶段。盆地的构造演化与油气的聚集成藏密切相关。断陷期沉积的大量物质为油气的生成聚集提供了物质来源和储集空间,断陷期长期活动的断裂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了运移通道,反转期的构造反转提供了圈闭条件同时也造成了一些浅层油气藏的破坏,坳陷期的稳定构造环境为油气的最终成藏提供了良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以松辽盆地茫汉凹陷为对象,采用构造-地层分析方法,通过对多条地震剖面的二维构造-地层解译、平衡恢复,伸展量和伸展率计算,揭示茫汉凹陷的发育过程,分析盆地总体结构特征和盆地形成机制.研究表明,茫汉凹陷表现为明显的断坳叠置结构:下白垩统九佛堂组、沙海组及阜新组为受断裂控制断陷盆地,泉头组至嫩江组为坳陷盆地,两侧的控盆断裂已...  相似文献   

8.
红旗凹陷是经历了多期建造与改造的叠合盆地,现今难以见到原型盆地的面貌,导致断裂体系的形成机制复杂,在建造期、改造期断裂系统的发育机制,断裂系统之间的迁就、利用、切割改造关系尚不清楚。因此其构造演化及形成机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分歧。基于相似性原理,首次在研究区运用构造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对凹陷北西边界红西断层控制作用下的伸展和挤压形成的构造样式及演化规律进行研究,以再现动力学演化过程,并取得了与实际地质情况较高的吻合度。结果表明,凹陷受到间歇性的伸展和挤压力的影响,共经历了断陷期(塔木兰沟组-南屯组一段)、断坳转换期(南屯组二段-伊敏组)和坳陷期(青元岗组)三个构造演化阶段。在变形过程中,内部形成的调节断层发育具有期次性,断陷期的发育的断层终止在南屯组一段顶面,断坳转换期发育的断层终止在伊敏组顶面。可见凹陷的构造样式主要受犁式控陷断层和区域伸展、挤压作用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9.
苏丹国穆格莱德盆地构造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盆地分析的方法确定了穆格莱德盆地的原型为伸展断陷盆地.由于改造状况不同,出现3种类型:第一类是未受改造的伸展断陷盆地,第二类是挤压反转的伸展断陷盆地,第三类是走滑改造的伸展断陷盆地.盆地内半地堑、半地垒不对称地交替变化是通过调节带调节其变形或位移,该盆地调节带有6种类型,其构造样式为地垒状凸起、鼻状构造和走向斜坡,具有纵向、横向和斜向3种走向.盆地构造演化有3期:(1)早白垩世早期,随着非洲-南美泛大陆裂开,产生了第一期伸展断陷盆地;(2)早白垩世晚期到晚白垩世,随着原始大西洋的扩张,形成了第二期伸展断陷盆地;(3)新生代,随着区域沉降,演化为伸展坳陷盆地.油气储量主要分布在第二期伸展断陷盆地,油气具有跨时代聚集、高产富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敖古拉-他拉哈断裂带与松辽盆地中央拗陷区中浅层系油气聚集密切相关。其发育背景复杂,发育历史漫长,活动期次多,是多期构造运动叠加的结果。通过对敖古拉-他拉哈断裂带系统的构造演化研究,认为断裂带主要经历了3个演化阶段:一是在沙河子期伸展—拉张阶段形成2条北北东向斜列展布的深层主干断裂;二是拗陷期青山口组第一段沉积末期在深层主干断裂上方的T_2反射层上形成密集分布的小断层带,此时断层带的形成和演化明显受到深层断陷展布格局的制约;三是在萎缩期明水组沉积末期的区域挤压作用使得深层主干断裂发生反转,向上扩展形成一个北北东向的断裂带,敖古拉-他拉哈断裂带最终定型。  相似文献   

11.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构造的平衡剖面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平衡剖面理论为指导,利用平衡剖面反演技术,研究了松辽盆地北部深层3条代表性剖面构造的发育史.研究表明,研究区火石岭期初始张裂,沙河子期断陷强烈扩张,营城期断陷向拗陷转化,登娄库—泉头期断陷期后热冷却沉降,青山口—姚家期表现为弱伸展作用.从火石岭期—泉头期的整个深层构造发育期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伸展盆地演化序列.从油气主运移期与构造形成期的配套关系考虑,古中央隆起带是深层天然气聚集的有利场所.根据松辽盆地深层构造演化史,认为近期的勘探重点应放在以中央古隆起带为核心的深层常规构造油气藏勘探上,同时兼顾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研究.  相似文献   

12.
淮北宿临矿区构造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宿临矿区是淮北煤田的主要赋煤地带。自石炭二叠纪以来,该区经受了多次构造活动。在早期形成的徐准拗陷基础上主要发育有东西向及北北东向的断裂,这些断理解共同构成了矿区的基本构造格架。断块内褶皱多为开阔短轴褶皱,并发育有较大一级的北东向断层有层滑构造等。岩浆岩的侵入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矿区内地球物理场特征(场值及分布)也正证实了矿区内构造展布及演化的综合特征。而这种构造演化与华北板块南缘和东缘的两条板缘构造活动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济阳坳陷前中生界潜山形成的构造过程与油气聚集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富台油田勘探成功,济阳坳陷新一轮潜山油气藏勘探顺利展开.作者根据渤海湾盆地区经历的大地构造演化,分析了济阳坳陷前中生界潜山所经历的构造背景和发育过程.指出古生代两次大隆大坳和轻度褶皱,为潜山构造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印支期的构造运动对潜山储层性能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燕山晚期以来的张性块断作用,使得局部剥蚀潜山定型和断块潜山形成.济阳坳陷潜山型油气藏类型具有多样性、成带性,前中生代业已形成的大型潜山带是油气有利运聚方向,但不是整体富集带,而紧邻生油坳陷的各类潜山是勘探的重点部位.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古峰庄-红井子地区地跨西缘逆冲带和天环坳陷两大构造。通过地震资料解释、地层对比和构造对比等识别发现该区存在两种类型的断层,早期的逆断层位于研究区的西部,呈南北向和北西-南东向展布;晚期的正断层分布于区的中部,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天环坳陷的形成与长7烃源岩分布及生烃高峰期在时空上匹配,促进了油气侧向运移并成藏。古峰庄-红井子地区长9油藏发育3种类型油藏:早期鼻状隆起带成藏、西缘逆冲带逆断层成藏和晚期天环坳陷内正断层成藏。前两种类型同期形成于早白垩世末期,形成时间较早,为原始油藏;后者形成喜山期,时间较晚,属改造型油藏。晚期断层对油藏进行重新调整,造成断层下盘油藏被破坏。建立了古峰庄-红井子地区长9油藏的成藏模式,总结其成藏规律为断层是油气运移的通道、异常压力和底水浮力驱动是油气运移的动力、连通宽广的砂体是油气运移的载体、泥岩和断层阻挡以及构造高点是油气运移的最终落脚点。  相似文献   

15.
济阳坳陷中生代负反转构造发育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为基础,综合运用构造解析、平衡剖面恢复、断层活动速率和反转强度系数等方法,对济阳坳陷中生代负反转构造发育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济阳坳陷中生代负反转构造以断层反转为主要表现形式,走向以NW向为主,剖面上表现为断面延伸至新生界或隐伏于新生界之下2种类型.卷入地层可划分为挤压剥蚀层序(古生界)、压-张过渡层序(侏罗系)和拉张裂陷层序(下白垩统);负反转断层的主反转期为晚三叠世至早白垩世,断层活动强度相应经历了较大负值、较小负值和正值的变化;主反转期内反转强度系数为1~7,整体具有自北东向南西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构造格局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家围子断陷形成于晚侏罗—早白垩世早期,是松辽盆地北部深层最重要的生气断陷.运用构造解析的方法,结合地质背景和应力环境分析,对徐家围子断陷的构造格局及其成因进行探讨.断陷期形成的地层中发育有近南北向(北北西、北北东向)伸展断裂、北东向—北东东向正断层、北北西向逆冲断层、北北西向褶皱、北东向褶皱、北东东向褶皱等多组构造形迹.除北东向褶皱为晚期北西—南东向挤压应力作用的产物,其它构造形迹均形成于断陷期.断陷期地层内发育的3个不整合被解释为断陷期构造幕式渐进变形的产物.徐家围子断陷的两凹一凸的构造格局受近南北向压扭应力场控制,其中平行于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发育的左旋斜列低角度边界正断层控制了2个箕状断凹的形成,分隔这两个断凹的断凸的形成则与边界断裂的倾滑作用派生的局部挤压应力有关.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的联合解释,结合平衡剖面技术,对渤海湾盆地长堤地区主要断裂及其伴生构
造的地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堤地区发育各种不同尺度和性质的断层,绝大多数断层属于生长断层。断裂活
动受到“济阳运动”和“东营运动”的影响,具有幕式活动的特征。长堤地区规模较大的两期不整合界面的形成与断裂
的幕式活动关系密切。沉积地层中形成的多期不整合界面,体现了长堤地区在新生代演化中经历了多旋回断陷作用。
根据对长堤地区重要界面的识别以及结合区域沉降史分析,将其构造演化划分为褶皱隆升、伸展断陷和稳定沉降3 个
主要阶段,其中伸展断陷阶段进一步分为沙三期-沙二期的断陷I 幕,沙一期-东营期的断陷II 幕。长堤地区的油气
圈闭类型主要受到断裂活动的控制,同时也受到其演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南堡凹陷断裂系统形成机制及构造演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基于南堡凹陷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成果,结合平衡剖面技术可以判断断裂系统的发育情况、研究断裂系统形成机制、重现凹陷的构造演化历史.结果表明南堡凹陷构造样式可分为"坡坪式"、"铲式"和"多米诺式"构造样式,构成了深部的"Y"型断裂组合、浅部的"X"型断裂组合.古近纪为凹陷的裂陷发育阶段,其发育机制为郯庐断裂带控制的伸展变形机制;新近纪为凹陷的拗陷发育阶段,其发育机制为重力、热演化共同控制沉降机制.现今不同圈闭类型的构造格局主要受古近纪构造活动及东营、馆陶期构造活动的控制,受断裂发育演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