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由科学技术工作者组成的科技社团.对历史的作用如何评价呢?上海市科协主席沈文庆在11月6日下午的“科技社团的社会责任”国际论坛主旨报告会上作出了这样的回答:科技社团应当是“助推器”的润滑剂。科技社团要围绕科学的物质和精神两大社会功能.确立它的社会责任。沈文庆认为,新形势下科技社团的使命要在促进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创新科技》2007,(7):6-6
日前,在上海市举行的“2007创新人才论坛”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上海市科协主席沈文庆院士对城市发展,特别是通过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引领城市未来发展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小庭  叶俊 《华东科技》2006,(11):44-45
2006中国国际工博会科技论坛之一“院士圆桌会议”11月15日上午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今年会议主题为“创新人才与创新型国家建设”,上海市副市长严隽琪出席会议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科协主席沈文庆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4.
《创新科技》2005,(1):5-5
中科院院士沈文庆日前在一个公开场合表示,“封官”做法使中国没科学大师。过早给科研人员委以“官职”制约了中国科学大师的诞生。他说,现在科技界“封官”的做法已经形成惯例,青年科学家一出成果就立即被委以各种“管理重任”,很多具有世界科学大师潜质的年轻人过早被埋没了。  相似文献   

5.
东方科技论坛第88期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月5日在上海沪杏科技图书馆举行。本次论坛由复旦大学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李大潜教授担任主席,复旦大学程晋教授、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包刚教授任执行主席。东方科技论坛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科协主席沈文庆院士到会致辞。论坛办公室副主任过浩敏介绍论坛背景。复旦大学陈晓漫副校长,上海市科教党委副书记、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俞国生均在会上发表讲话。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讨近空间飞行器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探讨发展近空间飞行器的有效途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于2006年4月17—18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临近空间飞行器的发展趋势和重大基础科学问题研讨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副主任沈文庆院士、国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航天航空部门有关领导以及相关领域专家80余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在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金秋杭城,杭州市与中科院的科技合作又有新举措。为加快杭州“新药港”建设,10月6至7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14名失物医药界的院士、专家来杭,通过与企业家交流洽谈、参观医药企业等活动加深对杭州生物医药企业的了解,促进双方合作,为杭州“新药港”的建设出谋划策。 10月6日下午,中科院院士、专家与杭州生物医药界企业家座谈会如期举行。由于此番来杭的院士、专家都是在国内外生物医药界享有盛名的科学家,所以在杭30多家生物医药界企业的老总也早早到会,渴盼与科学家们进行交流。座谈会上,沈坚副市长首先代表市委、市政府致欢迎辞,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沈文庆院士介绍了中科院上海分院与杭州市合作情况,浙江省  相似文献   

8.
一、坚持学术立会,繁荣学术活动,弘扬科学精神,促进学科发展 2001年,全省省级学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科技进步等相关领域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全省共举办国内学术会议823次,66万多名科技工作者参加;举办国际学术会议16次;邀请杨福家、朱清时、施蕴渝、郭重庆、王乃彦、沈文庆等10位院士和近100位著名科学家举办学术报告会1017场次,有23.8万多人参加;接待海外科技团组18个,外派科技团组41个;主办科技期刊83种、科技报纸17种,出版论文集99种.  相似文献   

9.
一、坚持学术立会,繁荣学术活动,弘扬科学精神,促进学科发展 2001年,全省省级学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科技进步等相关领域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全省共举办国内学术会议823次,66万多名科技工作者参加;举办国际学术会议16次;邀请杨福家、朱清时、施蕴渝、郭重庆、王乃彦、沈文庆等10位院士和近100位著名科学家举办学术报告会1017场次,有23.8万多人参加;接待海外科技团组18个,外派科技团组41个;主办科技期刊83种、科技报纸17种,出版论文集99种.  相似文献   

10.
卷首寄语期(总)页老老实实做研究郝柏林1(211)1体制改革是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王志新2(212)1强化动物禽流感的防控,从源头上降低人类大流行流感发生的风险!刘秀梵3(213)1通过科技进步展望我国水稻的增产潜力袁隆平4(214)1自主创新,路在何方——兼谈高层次科技人员的培养!谢家麟5(215)1物理学与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杜祥琬6(216)1治理环境污染既要科学更要务实!汤鸿霄7(217)1地球物理是现代地球科学中的高技术!刘光鼎8(218)1加强科学道德建设是科学基金的重要使命!沈文庆9(219)1生命起源的现代探讨赵玉芬10(220)1提高我国危险化学…  相似文献   

11.
慧聪国际是一个信息的服务商。实际上进入信息社会以后,有两个最重要的行业,一个是信息技术的制作、生产、研制;一个是信息内容的生产。慧聪就是一个做信息内容生产的公司。那么我们的服务是什么?一个是出商情、网刊,我们出25个行业的商情,在这个领域我们占中国市场份额的50%以上,现在中国每个月100万以上企业在看我们的商情。我们的第二个服务叫慧聪商务网,我们的商务网是国内最大的商务网,每天的浏览人数在100万以上。  相似文献   

12.
《科技潮》1998,(1)
我喜欢这个"潮"字。潮,涌动、不安,卷走旧东西,开拓新领地。留心一下我们身边的媒体和日常用语,"潮"字在我们今天生活中的使用率分外的高。这正是我们今天社会的一个写照:快速变迁,充满生机!我的研究项目刚好也是一个"潮":"民工潮"。它大概是中国当今社会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潮。对它,我们的城市居民和政府机构多少是有些不安、担忧甚至惊恐的。但是在这里我们不能否认两个基本事实:一是它在我们的社会中已成为一个稳定的现象;二是民工潮在事实上是增加了我们社会的总福利的。我的一个最基本的判断是:如果让这批人继续留在农村,那么城市的问题可能会少一些,而农村的矛盾则会更尖锐。城市的问题基本上可以在日  相似文献   

13.
《创新科技》2005,(8):5-6
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企业发展的基础我们称之为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的资本,以往认为资本主要是物质资本。世界银行在2000年首次提出,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企业,它的发展是依靠三大资本,即所谓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我们对这个分析框架做了一个改进,增加了两大资本:一个叫“国际资本”,反映一个国家、地区,或一个企业如何有效率地利用全球资本;另一个是“知识资本”。因为我们认为它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企业在21世纪竞争中最重要的资本。  相似文献   

14.
郭路芳 《科技信息》2010,(36):297-297
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世界美术艺苑中独树一帜。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和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  相似文献   

15.
内心的尺度     
吴正 《科技智囊》2011,(12):87-87
通过自由自觉的劳动,缔结某种社会关系,同时扮演着多重角色,如,我们既是一个公民,也是一个有业者;既是一个公司中的职员,也是一个家庭中的成员,这就是我们最现实的存在,最活生生的生活!我们活在这些角色中、这些关系中,与其说是付出了劳动,不如说是付出了自己。  相似文献   

16.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每天上班老板都会像打仗一样“教育”我们要抓紧时间做一个有效率的人,但在我们心里老板这个词永远是苛刻、剥削、刻薄的代名词,期待着有一天能够生活在一个没有老板的世界里,然而你有想过如果你的老板是电脑会是什么效果吗?会有人希望自己的老板是电脑吗?  相似文献   

17.
肠道的情绪     
正我们并不孤独。或许我们会认为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实际上我们是一个庞大的生物群落。我们的身体表面被由细菌、古细菌、真菌和病毒等组成的生态系统所覆盖。我们更像是远洋客轮,承载着一组独一无二的旅客,在生命之旅中航行。我们身体表面的每一处都有成千上万的细菌驻扎,消化道的表面尤其如此。从口腔开始,温暖湿润的环境中栖息着大量  相似文献   

18.
我们是一个曾经在安利、天狮这样的国内外领头直销企业中获得过成功的团队,我们以前所缺少的经验就是一种从零到有的过程。而在傲普伊康这一年我们完成了这个过程,我们面对的将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飞速发展阶段。因此我们有理由对我们的发展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19.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串联性决策的例子。即所有的选择不是同一时间摆在我们面前,而是一个接着一个地相继而来,而对下一个来的是什么情况,在其来到我们之前我们一无所知。而且,事情通常是,世上没有后悔药,当我们放弃某一选择后,它再也不可能回来。通过下面简单的坐车问题,我们会发现,数学能帮助我们在面对这类问题时做出相对好的决策。  相似文献   

20.
一核时代的进退两难,没有比在建立一个抵抗苏联侵略的联盟体系的努力上表现得更为明显了。这就再一次显示出,要在威慑政策和我们准备实行的战略之间建立一种关系、要在既想造成最高限度的威胁而又在这种威胁面前退缩的倾向之间建立一种关系,是一个问题。……我们对在我们联盟政策后面的战略从来就不明确——我们是想保卫我们的盟国来抵抗侵略呢,还是依靠一种针对苏联集团的全面战略优势来击败侵略呢?在我们看来,这个抉择可能表示着一个战略的选择;但在我们的盟国看来,它是一个生死存亡的问题,因为它们确信苏联的占领将意味着它们的社会结构的崩溃。在过去,联盟通常是由三个目的结合在一起而组织起来的:1.用集结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