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附子不同组织中生物碱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附子不同组织中乌头总碱和3种双酯型生物碱一新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乌头类总生物碱的含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色谱柱为:Zorbax extend—C18(150mm×4.6mm,5.0μm),流动相为乙腈-0.1%乙二胺,梯度洗脱,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40mn,柱温30℃。结果表明:附子不同组织中生物碱的含量呈现明显的差异性。子根、茎秆、叶、须根和母根中乌头类总生物碱含量分别为:5.53,3.81,14.77,8.87和4.58mg/g;3种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在不同组织中的含量顺序为:须根〉子根〉母根〉叶片〉茎秆。该研究可为附子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附子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RP-HPLC测定不同地区附子药材中3种酯型生物碱———新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实验以RP-C18色谱柱为固定相,乙腈-0.1%的乙二胺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梯度洗脱程序:乙腈和0.1%的乙二胺水溶液的比率0~17 min为46∶54,17~37 min为82∶18;37~50 min为46∶54,流速为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30 nm.新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标准曲线范围分别是5.62×10-6~5.062×10-5mol/L、2.614×10-6~2.614×10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测定桂附地黄丸中新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HPLC-MS)。方法:采用HPLC-MS,色谱柱为Polaris C18-A(50 mm×2.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90 10),流速为0.2(mL.m in-1),质谱检测采用电喷雾电离源正离子检测。结果:新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浓度分别在46.4~278.4(ng.mL-1)(r=0.999 5)、6.8~108.8(ng.mL-1)(r=0.999 8)和48.2~771.2(ng.mL-1)(r=0.999 7)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7.9%(RSD=3.0%)、98.2%(RSD=3.2%)和97.6%(RSD=3.0%)。结论:该法是一种快速、灵敏、准确的分析方法,可为桂附地黄丸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乌头属中药中主要生物碱在不同性别家兔尿中的代谢产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动物性别对尿中乌头碱代谢产物的影响. 用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多级质谱法分别从雄性和雌性家兔尿中检测到乌头原碱、 乌头次碱、 16-O-去甲基乌头次碱、 16-O-去甲基乌头碱和乌头碱, 并从雄性家兔尿中检测到去乙酸乌头碱, 为法医鉴定及临床检验提供了乌头碱中毒的判别依据.  相似文献   

5.
用UPLC-MS/MS法同时测定云南5种不同产地黄草乌中滇乌碱、粗茎乌头碱甲和塔拉萨敏的含量.采用安捷伦C18色谱柱,以乙腈-甲酸(φ=0.1%)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质谱分析,采用多个特征离子对和外标标准曲线法对3种生物碱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滇乌碱、粗茎乌头碱甲和塔拉萨敏在质量浓度1~100 n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0),检出限(LOD)分别为0.01、0.01 ng·mL~(-1)和0.02 ng·mL~(-1),定量限分别为0.03、0.04 ng·mL~(-1)和0.07 ng·mL~(-1);准确度均大于90%,日内及日间精密度均小于5%.5种黄草乌中均检出滇乌碱、粗茎乌头碱甲和塔拉萨敏,但不同产地黄草乌中3种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6.
HPLC同时测定制草乌中三种生物碱质量比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测定制草乌不同地区炮制品中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及乌头碱的质量比.采用HPLC法,Kroma-sil-C18色谱柱,甲醇-水-氯仿-三乙胺(w/w70∶30∶2∶0.1),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30 nm,常温.新乌头碱在10~120μg/mL,次乌头碱在3.9~46.8μg/mL,乌头碱在10~12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1%、95.8%和95.3%.制草乌中酯型生物碱质量分数均不超过0.15%,符合中国药典规定.  相似文献   

7.
北草乌生物碱的超声辅助浸提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北草乌的生物碱的溶剂提取及超声辅助浸提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通过超声辅助浸提,可以提高总碱的提取收率,缩短浸提时间,测定了生物总碱的含量为0.43%,通过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得到的总乌头碱进行了分析,结果看出北草乌中所含生物碱主要有四种,其中的三种为: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在北草乌中上述三种乌头碱的含量分别为0 24%、0.05%、0.01%。  相似文献   

8.
兔血液中乌头碱代谢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液相色谱 电喷雾离子阱多级质谱法首次从中毒死亡7 d家兔血液中分离鉴定了乌头碱及其3种代谢产物, 其中16-O-去甲基乌头次碱为首次在口服乌头碱动物血液中发现, 并研究了乌头碱在兔血液中代谢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发酵对川乌、附子中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微生物发酵对川乌、附子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的影响。将菌种以孢子悬液的形式接入灭菌生川乌、生附子、制川乌、制附子药材中,30℃固态发酵培养7 d提取生物碱,对照组为未发酵药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研究发现发酵药材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质量分数明显低于原药材:生川乌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1390%、0.0195%、0.0320%,而发酵生川乌中分别为0.0231%、0.0039%、0.0117%;生附子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2750%、0.0670%、0.0550%,而发酵生附子中分别为0.0633%、0.0552%、0.0291%;生川乌+附子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1395%、0.0075%、0.0078%,而发酵生川乌+附子中分别为0.0202%、0.0022%、0.0026%。该结果表明微生物发酵有助于降低川乌、附子中有毒生物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研究麻黄细辛附子汤中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细辛脂素、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在提取过程中的含量动态变化。采用HPLC,测定水提取过程中不同时间提取液中6种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6种活性成分溶出量均在前90 min呈上升趋势,且组分稳定存在。90 min后,溶出量增长趋势变缓并有不同程度的消减,存在状态不稳定。研究认为麻黄细辛附子汤的提取工艺为水煎提取90 min,既可保证6种活性成分的稳定存在,又使其溶出量达峰值。  相似文献   

11.
苦皮素G和苦皮素J的NMR数据解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对苦皮素G和J进行了1H和13C NMR检测,通过DEPT和1H-1HCOSY,HSQC,HMBC等2D NMR技术对这两个化合物所有的1H和13C NMR信号进行了详细解析和全归属.  相似文献   

12.
从除虫菊酯中分离得到除虫菊酯I,通过DEPT及1H-1HCOSY,HSQC,HMBC,NOESY等2D NMR技术对该化合物所有的1H和13C NMR信号进行了详细解析和全归属.  相似文献   

13.
从苦皮藤根皮中分离得到一种4-位无羟基取代的β-二氢沉香呋喃类多元醇酯类化合物:Celahin B(1β,2β,15-三乙酰氧基-4α,6α-二羟基--9β-苯甲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应用DEPT及1H-1HCOSY,HSQC,HMBC2D NMR技术对该化合物所有的1H和13C NMR信号进行了详细解析和全归属.  相似文献   

14.
苦皮藤素Ⅲ和苦皮藤素XIX的NMR数据解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苦皮藤素Ⅲ和苦皮藤素XIX进行了1H和13C NMR检测,通过DEPT和1H-1HCOSY,HSQC,HMBC等2D NMR技术对这两个化合物所有的1H和13C NMR信号进行了详细解析和全归属.  相似文献   

15.
从苦皮藤根皮中分离得到2个β-二氢沉香呋喃类多元醇酯类化合物:1β,2β-二乙酰氧基-4α,6α-二羟基-8α-异丁酰氧基-9β-苯甲酰氧基-15-异戊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1,Angulatin E),1β,2β,15-三乙酰氧基-4α,6α-二羟基-8α -异丁酰氧基-9β-苯甲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2,A...  相似文献   

16.
盐酸林可霉素是一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生素药物.对盐酸林可霉素进行了1HNMR,13CNMR检测,通过DEPT,1H-1HCOSY,13C-1HHSQC,13C-1HHMBC等2DNMR技术对该化合物的1H,13C谱的信号进行了全归属.另外,对盐酸林可霉素进行了高分辨质谱确认和TOF-MS的裂解途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利用1H NMR、13C NMR、极化转移实验(13C DEPT135)和红外光谱技术讨论了低相对分子质量本征态聚苯胺和盐酸掺杂态聚苯胺的封端结构和掺杂态链结构,确定了聚苯胺中各个C原子的化学位移归属和封端结构. 证实了一步掺杂和二步掺杂的聚苯胺链结构都符合"四环BQ变体"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8.
张剑  李坤威  张海艳  陈玲  赵天增 《河南科学》2014,(12):2474-2476
通过DEPT及1H-1HCOSY,HSQC,HMBC,NOESY等2D NMR技术,对从金花忍冬中分离得到的二聚体环烯醚萜苷化合物——金花忍冬素,对其1H和13C NMR信号进行了详细解析和全归属.  相似文献   

19.
通过DEPT及1H-1HCOSY,HSQC,HMBC,NOESY等2D NMR技术,对环烯醚萜苷化合物——马钱苷的1H和13CNMR信号进行了详细解析和全归属,尤其利用NOESY技术确证了其立体结构.  相似文献   

20.
基于1,4:3,6-二缩水-D-果糖的噁唑烷衍生物的NMR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1,4:3,6-二缩水-D-果精为原料合成了4个新的噁唑烷衍生物,由于化合物中含有多个相同的结构单元,造成化学环境非常相似.采用1H NMR、13C NMR、DEPT及二维谱1H-1H COSY、HSQC、HMBC和高分辨质谱(HRMS)对其1H、13C NMR全谱给予了准确归属,并结合NOESY谱和相关化合物的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证实了化合物的立体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