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曾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他把一群蚂蚁放在一个圆盘的周围,使它们头尾相接,绕圆盘排成一个圆形.于是这群蚂蚁开始前进了.它们一个紧跟着一个,像一个长长的游行队伍,没有头,也没有尾.法布尔在蚂蚁队伍旁边放置了一些食物.这些蚂蚁要想得到食物,就必须要离开原来的队伍,不能再绕原来的圈子前进.  相似文献   

2.
许多蚂蚁和白蚁能把有益的植物吃掉,最贪吃的要数Atta族中的食叶蚂蚁,它长着剪刀般的锐利的顎,能迅速地把大量树叶咬成碎块。蚂蚁把被咬掉的部分树叶拖到靠蚂蚁培育特殊真菌的地下洞穴,作为食物储存起来。然后蚂蚁靠固有的酶消化这些植物纤维素。世界许多地区都能找到这种食叶蚂蚁的洞穴。但是,不久前蚁类学家发现,这种贪吃的蚂蚁总是躲避某些植物(例如,哥斯达黎加森林里的热带树Hymenaca courbaril),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S. Hubbel, D. Weimar, A. Adejare研究了上述植物的叶子后确认,这种植物含有环氧石竹烯,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的记忆里,都有童年时蹲在地上看蚂蚁的场景.对儿童来说,蚂蚁是较容易观察到的一种动物.蚂蚁往往成群结队,行为千姿百态,上演着各种有趣的故事.近年来,俄罗斯摄影家安德雷·巴甫洛夫利用照相机,把观察蚂蚁这样“小儿科”的事情提升到一定的艺术高度.巴甫洛夫遵从蚂蚁的行为规范,通过巧妙的设计,利用微距镜头拍摄出蚂蚁“大片”中一幅幅精彩的“剧照”.从这些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蚂蚁的一些基本行为特征,比如集群、力气大、喜欢搬运食物,等等.  相似文献   

4.
正一、研究背景小家蚁是一种常见的小型蚂蚁,常有单独搬运食物或集体拖拉食物的负重行为。在蚂蚁的负重能力方面此前鲜有实验性报道,对蚂蚁力量的描述多出现在科普文章中。科普文章中常常引用哈佛大学昆虫学教授马克莫费特的观察数据,即:蚂蚁一般可抬起自身重量的300~400倍以上的物体,拖拉自身重量1700倍的物体,但文章中都没有明确指出是哪种类型蚂蚁的力量,测定蚂蚁力量的方法也没有介绍。小家  相似文献   

5.
正蟑螂在自然界中有许多天敌,其中手段最可怕的要数雌性蠊泥蜂(以下简称蠊泥蜂)。蠊泥蜂会挑选较大的蟑螂作为幼虫的食物,虽然蠊泥蜂无法像黄蜂那样夹着蟑螂飞回巢穴,但它有自己的办法对付蟑螂。蠊泥蜂会先用强有力的下颚刺穿蟑螂的外骨骼,  相似文献   

6.
《大自然探索》2006,(4):77-77
蚂蚁王国是一个具有严密的社会分工、充满神奇色彩的小王国。在一个蚂蚁王国里往往居住着5000万个成员。尽管“蚁”口众多,蚂蚁却能有效地管理好自己的王国。蚂蚁女王(蚁后)随时都知晓食物的贮存情况。如果蚁后发现食物丰富,它就多生育;一旦发现食物缺少,它就停止产卵。在蚂蚁王国中还有一个怪现象:一个没有蚁后的部落会整个地死去。因此,很多蚂蚁王国都有接纳其他蚁后的习惯。  相似文献   

7.
蟑螂的颂歌     
每每提到蟑螂,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脏”。其实,蟑螂比人更爱干净,除了吃饭、睡觉与工作,它每天做的就是清洗自己的身体。如果没有蟑螂帮忙清洗发霉发臭的杂物。人类产生的垃圾将更容易危害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而且蟑螂总是昼伏夜出,尽量减少和人类发生冲突。人类活动延迟。蟑螂的活动时间也向后推。  相似文献   

8.
声音     
《知识就是力量》2014,(12):12-12
<正>在人类看来,蚂蚁和蝴蝶都不是"健谈"的动物,但是霾灰蝶毛毛虫和褐蚁之间的"对话"却有些不同。——伊丽莎白·潘尼斯某些蝴蝶幼虫可以通过模仿蚁后发出声音,进而从蚂蚁那里得到食物和保护——即便在食物稀少的时候也是如此。专注于生物研究的科普作家伊丽莎白·潘尼斯对此也持有相同的观点,她认为毛毛虫能通过声音模仿从蚂蚁那里享受到最高级别的待遇。今年,研究人员对12种蝴蝶幼虫进行了类似的测试,发现那些不依靠蚂蚁提供食物和住所的蝴蝶幼虫,也可以发出类似蚁后的声音。他们认为,其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探索》2011,(9):8-8
一项新发现表明.5000万年前始新世时期的地球上生活着小鸟一般大的巨型蚂蚁。对这种蚂蚁身长大约5厘米,是已知存在过的最大蚂蚁之一。对这种蚂蚁的食物及行为科学家所知无几。  相似文献   

10.
一群蚂蚁齐心协力地背着过冬的食物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 从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的琴声,原来是一只蟋蟀正在拉琴,望着蚂蚁的队伍,嘲笑道:你们真傻,整天背着沉重的食物来回奔波,真是浪费青春!蚂蚁回敬它:如果你再不准备好食物,到了冬天就会被冻死的。蟋蟀不屑一顾:这么好的时光应该尽情享乐,用不着去想那么遥远的事情。于是又去  相似文献   

11.
科学家最近发现,蚂蚁也像驾驶员一样害怕“堵车”,并且它们也会利用其他途径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当它们在路上拥挤的时候,这种勤劳的小昆虫便会相互推挤着避免“堵车”,或是让一些蚂蚁去寻找从食物源返回巢穴的其他路径。法国生物学家文森特·范尚说:“当蚂蚁在路上遇到交通堵塞时,它们能够找到解决办法。”范尚等研究人员做了一项有关蚂蚁集体行为的实验,他们用一套数学模型解释了蚂蚁单个行为是如何影响它们的群体行为的。去寻找食物的蚂蚁更喜欢扛着食物行进在标有气味的路上。在实验中,这些昆虫必须通过一个钻石状的桥,这个桥横跨在…  相似文献   

12.
一只蚂蚁找到食物以后,不久会有很多蚂蚁陆续围拢过来;蜜蜂结群迁徙,途中被天敌冲散后很快又会聚集起来.这些没有语言的昆虫靠什么建立起彼此间的联系?生物学家的研究表明,它们是靠体内分泌的一种外激素--飞乐蒙传递信息.  相似文献   

13.
在过去成千上万年中,多刺的非洲洋槐一直在为攻击性蚂蚁提供食物和庇护;与此同时,蚂蚁攻击企图吃洋槐叶子的动物,从而也保护了洋槐。这是一种典型的互利联盟。随着非洲野生动物数量的下降,科学家开始考虑这个问题:假如动物不再吃洋槐叶子,会发生什么呢?为了迅速得到答案,他们用篱笆把一些野生洋槐围起来,这样一来,大象、长颈鹿及其他动物就无法吃到洋槐叶。  相似文献   

14.
夜间人们常会在厨房地面上看到蟑螂匆匆溜走,墙后可能还有不计其数的蟑螂在活动着。要想知道到底有多少只蟑螂藏在暗处,或者想知道周围是否还有蟑螂,这个问题昆虫学家们希望通过利用蟑螂自身的化学物质来解决。这种化学物质是一种性信号素,它是雌蟑螂用来引诱雄蟑螂的一种挥发性物质。将该物质放进捕捉机内,就会引来周围所有的雄蟑螂。新泽西州新布伦瑞克市拉特格斯大学的昆虫学家科贝·夏尔(Coby Schal)说:“没有比性信号素捕捉机更有效的了。”有几种蟑螂利用这些化学物质,但到目前为止,科  相似文献   

15.
蟑螂经常携带细菌、病菌到处乱爬,未经人类许可就擅自登堂入室。它们隐藏在黑暗的角落里,趁人不备时偷食没有收藏妥当的各类食物,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胁。至于蟑螂到底夺去了多少人民群众的宝贵生命,尚未见确实的统计数据及相关报道。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发现蟑螂对于人类有什么潜在的好处,但这是否说明人类不能进行一分为二的思维,去主动寻找蟑螂的优点呢?退一万步说,就算蜱螂的的确确不会给人类带来任何利益与好处,人类是否应该遵循众生平等的原则,给蟑螂留一条生路呢?  相似文献   

16.
最近,瑞士洛桑的瑞士联邦工学院的多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与昆虫很相似的微缩机器人“INBOT”。这种机器人能够改变蟑螂的行为。它首先能让蟑螂把自己当作同类,然后将蟑螂从黑暗中带到光亮处。  相似文献   

17.
蚁国探秘     
蚂蚁属于高等昆虫,虽然身量很小,可却是世界上数量占绝对优势的动物,至少也有几千万亿只,远远超过所有哺乳类、鸟类、爬虫类、两栖类等动物的总和.小小蚂蚁爬遍了全球土壤,几乎无孔不入,成为世界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成员. 乐于集体生活 蚁类天生乐于集体生活,它们有着自己的王国.蚁国有蚁王、蚁后、兵蚁、将蚁、工蚁,还有主蚁和奴蚁的分别.每当蚁王发号施令后,工蚁就靠它头上两支触角的微妙颤抖来传达号令.兵蚁则负责警卫洞口和报告异类爬行小动物的侵犯,保护本国蚂蚁的劳动和生活.蚁后负责繁殖和抚养后代.  相似文献   

18.
动物是否和人一样具有记忆力呢?这是令人感兴趣的问题,也是科学家正在进行研究的课题. 科学家们发现蚂蚁的记忆力较强.如果将蚂蚁行走的路线进行观测,可以看出有一种特殊的气味,是从它们腹部末端的腺体里排出的一种分泌物,过去认为蚂蚁主要是依靠它来认路行走.近来又有人进行试验,把气味完全抹去,蚂蚁仍能记住原来复杂的路线.这说明蚂蚁不光靠嗅觉,还有记忆力.  相似文献   

19.
蚂蚁与网络     
蚂蚁在搬运物体时,靠什么来辨别方位,保证每一次发现食物后,总是能够迅速找到最合理的搬运路线?蚂蚁已经在地球上存活了约5000万年~9000万年,它们能以弱小的身躯,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存活下来,必有自己独特的本领。人们发现,这种本领源于蚂蚁们的"集体智慧"。当蚁群在搬运食物的路线上发现障碍物时,它们会以一种类似军队行进过程中传递信息的"接力"式方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科学家发现了距今约9900万年前"地狱蚂蚁"的踪迹。"地狱蚂蚁"是一种生活在白垩纪时期的昆虫。这种小而奇怪的生物被发现时困在一块9900万年的琥珀中。当科学家发现这个特殊的标本时,观察到它牢牢地抓住了一只蟑螂类昆虫的蛹。正因为被定格在琥珀中,所以可以更清楚地展示其不同寻常的身体特征,以及它是如何捕获猎物的。该标本提供了一些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