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证人的拒证权是一种免证特权。在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大多数国家,其民事诉讼法中都规定了拒证权制度,以期确保“发现真实”与保障证人及其证言所涉及的国家、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两者之间的平衡,拒证权的确立是对各种社会价值进行理性选择的必然结果,这一制度的设立符合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内容要求,也是对在特殊情况下强制证人作证所去利弊的一种纠正。我国设立证人拒证权的立法构想包括证人享有拒证权的情形,证人行使拒证权的具体程序设计两方面。  相似文献   

2.
为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避免因某些证人的证言使其他的社会价值和利益遭受损害,西方国家对基于特定身份的人如配偶、律师、医生在作证方面基本都规定了证人特权,我国法律中尚无拒证权的规定。为使法律体现出的价值与人的本性相一致,以便更好地维护社会道德和伦理秩序,从而更好地实现法律的价值和目的,有必要排除这些人作为证人的资格,建立证人资格豁免制度。  相似文献   

3.
为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避免因某些证人的证言使其他的社会价值和利益遭受损害,西方国家对基于特定身份的人如配偶、律师、医生在作证方面基本都规定了证人特权,我国法律中尚无拒证权的规定.为使法律体现出的价值与人的本性相一致,以便更好地维护社会道德和伦理秩序,从而更好地实现法律的价值和目的,有必要排除这些人作为证人的资格,建立证人资格豁免制度.  相似文献   

4.
证人出庭作证是现代诉讼制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于查明案件事实,发现客观真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仅强调作证的义务性,会造成对证人权利的漠视,对其家庭和谐的威胁,甚至还包括对人性道德的挑战。透视亲属拒证权的价值基础,为我们保障证人权利和查明案件真实确立了平衡点。  相似文献   

5.
法律与道德都是有层次性的,要求所有人都有作证的义务是高层次的道德要求,法律只应规范低层次的道德内容。设立证人拒证权是公民对人性化法律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新的刑事诉讼法施行后,我国引入了对抗式的审判方式。对抗制的审判方式要求证人出庭作证,但是,当前我国的证人出庭作证率很低。为了提高证人出庭率,不少学者提出“证人拒证犯罪化”的主张。但是,在我国当前的情况下,尚不具备“证人拒证犯罪化”的条件。如我国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证人保护制度、没有建立证人拒证权制度、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刑事案件繁简分流制度,从而使每个案件证人出庭作证实际上不可能,“证人拒证犯罪化”不是解决证人出庭率低这一问题的对症良方。  相似文献   

7.
亲属拒绝作证权作为现代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制度,在许多国家的诉讼法典或证据立法中都有明确规定。目前,我国现行诉讼法虽对此尚未做出相关具体规定,但法学理论界关于是否重构证人拒绝作证权制度的激烈论争却存在已久。本文拟从我国传统伦理文化视角,来阐释重构亲属拒证权的重要现实意义及提出几点重建构想。  相似文献   

8.
新闻记者的拒证特权是目前我国的立法中的一个盲点,而学术界对此问题也较少讨论。但综观世界各国,多数国家的立法均对新闻记者特权有明确规定,而我国的台湾地区在近些年来也对此问题展开了诸多的讨论。从价值权衡的角度看.明确赋予新闻记者相对的拒证特权,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与新闻自由的平衡,故我国也有必要在立法中在明确拒证主体、权利及例外的前提下,有限地赋予新闻记者的拒证特权。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刑事诉讼中证人拒绝作证的问题,在我国立法中应将证人出庭作证设定为义务,明示证人拒证的责任,同时还应设定法官失知、强制证人作证的义务和法官不履行该义务所承担的责任。只有在立法上规范了证人的行为,证人拒证的问题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证据制度是现代民事诉讼制度的核心,证人证言作为民事诉讼七种法定证据之一,它对案件事实的反映最为直接和生动,但在司法实践中,证人不愿做证和拒不出庭做证一直是困扰司法界的一大难题,且证人作伪证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应当对现行法律规定加以完善,建立证人拒不出庭作证和作伪证的惩戒制度,完善证人权利保障机制,使证人证言在诉讼中应有的证据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1.
 通过比较分析、规范分析和价值分析,发现基因编辑技术医疗的民事法、刑事法规控路径存在明显不足,需以行政法加以补强。通过对生命宪制理论的研究发现,基因编辑技术医疗应用的规控依赖科学行政。以科学行政规控基因编辑医疗,建议在立法上要科学厘定基因编辑医疗的概念,完善基因编辑技术医疗应用规制的技术规范,设置科学公平的处罚条款。同时要提高规范层级,形成全面、系统和专门的基因编辑技术法;在行政监管上,建议实行综合审查下的个案许可制度,同时强化行政监管的开放性,改革基因编辑伦理审查机制。在行政司法上,要建构公正的基因编辑行政纠纷解决机制,确立合理的基因编辑行政司法裁判基本原则,适用正确的利益平衡裁判方法,吸纳人民陪审,引入专家证人等。  相似文献   

12.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先驱,他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借鉴吸收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合理因素,从中国国情出发,逐步形成了极富前瞻性和实践意义的社会主义法学思想。他提出的借鉴和吸收人类一切法制文明成果,将学理与实践相结合,理性思考法制建设,发挥法律强制之效力,保障个人权利与自由,建立"民彝"之律法,确保人民之主权等珍贵思想财富,于当代我们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运用法律思维解决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著作追续权是对艺术作品后续转让费的提成权,是为平衡作者和艺术商之间的利益冲突而创设的一项法律制度。它符合法的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以民法中的非常损失规则为理论依据,是对著作权中的权利穷竭原则适用的限制。我国立法中尚没有规定追续权制度,为适应我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需要,也为和国际接轨,我国著作权法中有必要增加追续权条款。  相似文献   

14.
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在推动构建和谐校园建设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价值.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校园中主要通过体育文化的生物价值来促进人自身和谐发展,通过体育文化的社会价值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通过体育文化的人文价值来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可以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四个方面入手,促进和谐校园的共建.  相似文献   

15.
社会权是社会法的基石范畴。一个学科的范畴通常可以分为普通范畴、基本范畴和基石范畴三个不同的层次,其中,基石范畴是把一个法的部门从法体系中相对地独立出来的核心范畴。"私法公法化"、"社会问题"、"社会整体利益"及"社会安全"等范畴都难以成为社会法的基石范畴。问题群中属于本源性的问题才能成为基本问题,功能性范畴、目的性范畴只是解决本源性范畴所导致的结果和目的,而本身不是本源性范畴或基石范畴。社会权和社会法的"历史起点"具有同步性,社会权的产生和发展催生和推动了社会法的产生和发展。社会权作为社会法的基石范畴,既能制约、控制和引导社会法的发展目标,也能很好体现权利本位的法的价值和理念;既有利于构建一个有内在逻辑的社会法体系,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6.
在刑事诉讼中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侦查程序中的重要一步。讯问犯罪嫌疑人既是获取最直接证据、取得案件突破口的重要途径,也是容易发生践踏公民基本权利的一个程序阶段。通过对比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关于侦查中讯问被追诉人规定之间的不同,可以发现中国大陆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方面法律规定的不足,主要包括:大陆没有关于犯罪嫌疑人沉默权的规定和告知;除传唤与拘传的讯问之外,法律没有对讯问中的时间、地点和讯问环境作出明确规定;法律对笔录的制作没有作出细致规定。为此,应以现代治国的标准对中国大陆刑事诉讼侦查中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规定加以改造,从而最终符合实现程序公正和权利保障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现代民主法治社会,权力须以权利为出发点与归宿。不论是权力对权利的积极保护,还是权力对权利的消极限制,皆以人权保障为首要价值。政府基于对社会连带关系、公共利益、实质人权保障的合理考量,获得限制公民基本权利的正当性,然此种限制亦必须遵循一系列严格的合法性要求,惟其如此,方能实现民主法治与人权保障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8.
请求权是债权的救济性权利,是为了债权的救济名正言顺的通向公力救济而产生的。两者既不是一项权能,也不是纯粹的程序性权利。这种法理关系的分析,不仅关系到实体权与程序权的衔接,而且对私权利的保护救济以及权利的界定和权利的分类等具有丰富的法理学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