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凤阁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7,20(6):56-58
《简·爱》作品中一系列意象的使用,增添了作品的美感,深化了作品的内涵。这些意象背后广阔的心理空间展示了作者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深刻的生活感受。大量意象隐喻也建构了富有诗意和激情的语言风格,突出了作品的主题,扩大了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2.
意象思维是中国古代特有一种思维方式,无论是诗歌创作还是诗学评论,即通过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思。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无疑就是其中的美学典范,文本中有着大量的精炼性词组构成的密集意象群,以此来体现古典文人的诗歌创作论和诗歌批评论。同时由于司空图的妙笔生花,《诗品》集诗学与诗歌一体的文本特殊性,又分析了《诗品》意象下所隐含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它的神奇之处在于:不同经历和学识的人,从不同社会角度审视其象,剖判其意,均可自成命题,因心而得,因此其象征意义颇丰。《天路历程》是英国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宗教寓言故事,作者班扬生动地描写了路途中的重重艰险,基督徒先从"绝望的泥潭"中挣扎脱身,路经"名利场",爬过"困难山",越过"安逸"平原,来到流着黑水的"死亡河"畔,"天国的城市"就在河的彼岸,这一切意象都充满了象征意义。通过对两部作品进行意象比较,可以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东西方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邵孔发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8)
形象、意象、意境是文艺作品的三种创作方法或形态。《诗经·秦风·蒹葭》运用了意象与意境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人们对该诗的含义有种种不同理解,缘于诗的意象--伊人有着丰富的内涵。诗有意识的朦胧的环境景物描写构成了朦胧含蓄的意境。意象与意境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5.
邵孔发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23(5):95-96
形象、意象、意境是文艺作品的三种创作方法或形态.<诗经·秦风·蒹葭>运用了意象与意境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人们对该诗的含义有种种不同理解,缘于诗的意象--伊人有着丰富的内涵.诗有意识的朦胧的环境景物描写构成了朦胧含蓄的意境.意象与意境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6.
蒋卉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12,(6):25-30
从远古神话到到当代小说,从考古、民俗到文学想象,“蛙”意象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富有变化的过程。文章结合文学人类学的理论对莫言长篇小说《蛙》中的“蛙”意象进行深度分析,追溯到“蛙”原型中的“蛙女神”,将其与小说中突出的人物“姑姑”进行对比,揭示这一原型意象的运用对小说文化蕴涵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7.
霍晓珊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6):41-43
柯尔律治的诗歌以神秘、怪诞著称。本文通过分析《老水手行》中鸟和蛇的意象来解读《老水手行》,在宗教寓意之外发现柯尔律治在诗中隐含的另一个主题,敬畏自然、关爱生命。 相似文献
8.
运用空间叙事理论分析英国小说家D.H.劳伦斯的短篇小说《请买票》,认为电车行程、电车内部空间、斯达秋兹游艺会和车站休息室等营造的地志空间描绘了人们的鲁莽和内心的空虚,以及男性想掌控两性关系的心态和女性报复的盲目性。男性女性之间恒定的社会空间差距注定了以安妮为代表的女性无法在与托马斯为代表的男性冲突中取胜。劳伦斯还使用了反复出现的“隐喻”和“意象”空间叙事策略。空间叙事艺术对主题的表达,人物的刻画,艺术感染力的表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7,(4):124-126
《天文学家的妻子》是美国作家凯·博伊尔最负盛名的短篇小说,隐喻内涵丰富。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借助意向图示模式来分析文本的巧妙空间布局,探究作者设置空间结构的隐喻内涵,进而更深入地解读这篇经典之作的深刻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11.
原始神话以意象的方式充溢于《诗经》之中,具体可分为高禖神/社神、高唐神女、汉水女神、田祖、牛郎、大禹、后稷、商契、岳神、旱魃、植物、动物神话意象,它们分别来源于创生神话、女神神话、自然神话等。由于神话自身的因素以及文学活动的“自主选择”,这些神话意象以直接化用或间接转用的方式援引入诗,并在诗歌中发挥其独特的功能:一是增添浪漫主义气息,二是丰厚诗歌史蕴。 相似文献
12.
《狼图腾》和《野性的呼唤》均为动物小说之经典。尽管是在不同的时代、社会文化背景下,两部小说却呈现出众多相似之处。将两本小说的动物意象进行对比,发现两部小说中的动物意象都与其传统意象有很大差别:狼不再自私、凶残、狡猾,而是富有智慧、团结并且有着丰富情感的精神载体。狼之间的关系与雪橇狗之间的关系截然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中国强调和谐共处,而西方注重竞争。但两位作者在文中都体现出他们对尊重、爱护环境和动物的呼吁。 相似文献
13.
孙浩宇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11):64-70
鹤最早出现在《诗》《易》等经书中;其后便是史书、诸子等所记载的关于鹤的传说故事。至中国第一部文章总集——《昭明文选》,已有较多关于鹤的文字出现,尤其是鲍照的《舞鹤赋》,更是佳什。到了唐诗,对鹤的描写更加具体细致,鹤意象趋向丰富、成熟。 相似文献
14.
马致远的<汉宫秋>依托孤雁意象,以汉元帝和王昭君的爱情悲剧为中心,演绎了当时胡强汉弱:汉王朝国力衰微,无可奈何被迫和亲的悲凉,作为抒情性文本,两人的爱情悲剧构成它的表层意蕴,而人物的命运悲剧构成它的它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5.
《狼图腾》和《野性的呼唤》均为动物小说之经典。尽管是在不同的时代、社会文化背景下,两部小说却呈现出众多相似之处。将两本小说的动物意象进行对比,发现两部小说中的动物意象都与其传统意象有很大差别:狼不再自私、凶残、狡猾,而是富有智慧、团结并且有着丰富情感的精神载体。狼之间的关系与雪橇狗之间的关系截然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中国强调和谐共处,而西方注重竞争。但两位作者在文中都体现出他们对尊重、爱护环境和动物的呼吁。 相似文献
16.
顾向阳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9(7):55-57
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美国精神的主体。而美国个人主义在西部边疆开拓时期曾表现出野蛮性、掠夺性和夸大的人类中心主义,这主要表现在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电影《与狼共舞》就是对美国西部征服中边疆个人主义精神的反思,其宣扬的宝贵的生态思想对处理文明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小说的"空间形式"理论为解读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描写的地域空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且通过空间的不断变易推动了小说的叙事进程,多个意象的并置和叙述视角的独特设计都增强了这部小说的空间化效果。 相似文献
18.
意象图示概念是Johnson和Lackoff在Talmy的相关研究基础上引入到认知语言学的,是该学科的经验主义理论支柱之一。《狼图腾》是一部研究描绘蒙古草原与中华民族个性的奇书,葛浩文(HowardGoldblatt于2008年3月在香港出版了《狼图腾》的英文版。本文以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意象图式理论为基础理论,以美国著名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家葛浩文执笔翻译的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其英译方法中意象图式理论的运作。 相似文献
19.
《秋兴八首》是杜甫人生低谷期而作。杜甫在现实生活中的坎坷遭遇,使他获得崇高的体验,并转化为内驱力,通过艺术创作加以抒发。深浓秋意映衬、交融了杜甫荒凉凄寂的心理境遇;飞鸟意象是他渴求突围的心理写照;杜甫在超越心理困境之后,召回了盛年的欢娱和盛世的春天。 相似文献
20.
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和对事物的观察与体验蕴藏在数字之中,这些数字意象构建了《幻河》叙事的宏大场景,长诗意象之丰富,场面之壮观,气势之宏伟,均囊括其中。长诗在亦实亦虚之间,融现实之河于幻景之中,一幅宏大的幻河之图,赫然呈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