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矿山是一项系统工程,露天煤矿数字矿山建设对于矿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对数字矿山的概念及建设的意义进行了简要论述,并分析了国内露天煤矿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数字露天煤矿的建设目标和具体实施内容,以期促进露天煤矿数字矿山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2.
推荐理由: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是指能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组织经济活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当前,循环经济已经成为指导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则和战略。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引发的物质消耗急剧增加环境恶化日趋严重,这种情况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号召,并将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到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本书深入分析了浦东新区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和国内外  相似文献   

3.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资源战略,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战略措施。是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文中首先介绍了中平能化企业及其循环经济运行状况;其次,阐述了中平能化集团发展煤化工循环经济的亮点,并提出进一步发展煤化工循环经济的难点及建议;最后,总结出煤化工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时应根据自身企业状况进行发展,不能盲目追求产业链的延伸,提出了煤炭化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陈洁  杜转萍  刘源华 《奇闻怪事》2010,(1):65-67,59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资源战略,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战略措施,是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文中首先介绍了中平能化企业及其循环经济运行状况;其次,阐述了中平能化集团发展煤化工循环经济的亮点,并提出进一步发展煤化工循环经济的难点及建议;最后,总结出煤化工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时应根据自身企业状况进行发展,不能盲目追求产业链的延伸,提出了煤炭化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作为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循环经济是阜新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阜新市固体废弃物利用、新能源和新建材开发、中水回用、生态农业建设等方面的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并对其进行了SWOT分析,得出了阜新市循环经济未来发展的主要优势、机遇及经济总量、产业结构、资源利用率等方面主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6.
《天津科技》2005,32(3):21-22
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社会、从根本上缓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矛盾和环境压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战略举措。应该从四个方面、采取八项措施加快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循环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落实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发展的重大决策。通过分析我国循环经济的基础和条件,进一步分析了制约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通过抑制社会对资源环境过度需求、增加资源和环境的有效供给以及技术创新等措施来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发展循环经济是广东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现实途径。采用数量对比分析的方法,从资源拥有量、能源消耗情况、资源的对外依赖、资源再生利用和环境发展现状,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广东省资源利用和资源消耗的发展现状,在部分发展指标上与国内相关省份和国外情况进行了对比,从而深刻地揭示和阐明广东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立足于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将循环经济纳入各级政府决策和管理体系中,重视反向物流渠道建设,建立废弃资源交换与管理信息系统,推进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健全和完善财政和土地支持政策,推动政府开展绿色采购和绿色消费等方面提出了广东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是国家发改委确定的循环经济建设试点省之一,自2008年试点建设开展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科学评价试点建设成效,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环保部、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河南省实际,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资源产出指标、资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和废物排放指标4类15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河南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成效进行评价.将循环经济发展划分为起步、发展和成熟3个阶段,分别代表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由低到高的发展阶段,建立阶段评分区间,由综合得分评价循环经济发展阶段.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循环经济已进入发展阶段后期,接近成熟阶段.经分析,评价结果与河南省循环经济发展实际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0.
政府制度构建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理念,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优质经济的有力工具,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政府制度的支撑。结合生态经济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政府制度构建与循环经济发展理论的内在联系,研究我国政府制度构建对循环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提出几点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政府制度构建的政策建议,为政府职能部门决策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生态型经济枢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环境对龙岩可持续发展构成新的制约,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生态型经济枢纽实现龙岩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可从产品、企业、园区、社会等四个层次发展生态产业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围绕山区、平原盆地、城镇建设三个生态区,实现生态良性循环,促进龙岩可持续发展。通过转变观念、搞好规划、调整结构、依靠科技、示范推广、加强调控、宣传教育、发展现代物流业等方面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态型经济枢纽建设。  相似文献   

12.
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立节约型社会是我州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文章论述了循环经济的内涵,我州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探索我州发展循环经济五条途径。  相似文献   

13.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生态经济。由于它所追求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企业外部效应与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企业目标的背离,引发了市场失灵,造成循环经济发展动力的缺失。通过政府规制,矫正市场机制的先天性缺陷,为循环经济发展拓展新的制度空间和良好的市场环境,孕育和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已成为加速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面临着资源与发展的二难抉择,而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客观要求使这种抉择成为发展的突破口。为此,本文针对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促进欠发达地区新型工业化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如建立劳动密集型工业、加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和建立绿色技术支撑体系等。  相似文献   

15.
肖良 《太原科技》2010,(2):31-32
为了深人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在提高资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节能减排,大力促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探析欠发达地区新型工业化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昌红 《科技资讯》2007,(1):117-118
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面临着资源与发展的二难抉择,而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客观要求使这种抉择成为发展的突破口.为此,本文针对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促进欠发达地区新型工业化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如建立劳动密集型工业、加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和建立绿色技术支撑体系等.  相似文献   

17.
循环经济是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兰州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论述就发展循环经济这一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分析兰州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和制约条件,并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政策,探讨建立兰州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支撑体系,以促进兰州市循环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赵硕伟 《科技信息》2011,(33):I0049-I0050
镇江市实行环境与区域发展综合决策制度,促进新区规划与老区改造协同发展;科学制定循环经济建设规划,谋求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发展;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实施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培育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用市场经济规则引导企业之间的工艺联结,区域循环经济长足发展。在企业层面,根据生态效率理念,通过产品生态设计、清洁生产等措施进行单个企业的生态工业试点,减少产品和服务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实现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在区域层面,按照工业生态学原理,通过企业间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建立工业生态园区。建立废物和废旧资源的处理、处置和再生产业,从根本上解决废物和废旧资源在全社会的循环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全面推进节约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和资源综合利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对于缓解资源瓶颈制约、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税收政策是国家鼓励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手段,在实现上述目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莉 《孝感学院学报》2012,32(1):116-120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资源梯次循环利用是建设"两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任务和目标。武汉市目前资源循环利用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建立有利于资源梯次循环利用的产业结构优化机制、信息平台联系机制、投融资市场机制、宣传教育机制和科技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