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振衡 《科学通报》1957,2(14):434-434
1-亚硝基萘酚-(2)重排为2-氰基肉桂酸的研究已见諸文献。但关于相应的异喹啉衍生物的合成及其重排反应尚未見记载。本文作者在研究分子重排的过程里,由7-羟基异喹啉(Ⅰ)经亚硝基化作用合成了7-羟基-8-亚硝基异喹啉(Ⅱ),熔点181.7—182.7℃;然后在氫氧化鈉在丙酮-水中的溶液里,用氯化苯磺酰处理产品,得β-[3-氰基吡啶基-(4)]-丙  相似文献   

2.
左宗杞 《科学通报》1965,10(5):441-441
在含有8%酒石酸铵及pH4.8—5.2的溶液中沉淀8-羟基喹啉铌,可使铌与钽、钛等定量分离,但组成没有确定。我们采用这一条件沉淀8-羟基喹啉铌,并用灼烧沉淀、溴酸钾-碘法、碳-氢元素分析及库仑法证明,这样获得的沉淀具恒定的组成,其化学式为NbO(C_9H_6ON)_3。根据Patriarch用电生的溴溴化8-羟基喹啉以间接测定药物中的Co,Костромин用类似方法间接测定了Al。我们应用NbO(C_9H6_ON)_3的恒定组成,找出了用库仑滴定法测定铌的条件。 (一)仪器和主要试剂库仑滴定线路及电解池同硒的库仑滴定:采  相似文献   

3.
8羟基喹啉锌的能态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有机电致发光具有高亮度、低驱动电压、宽光谱范围(整个可见区)和丰富的材料选择等特点,在大面积平板显示器件研究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1987年Tang将多层结构引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以来,有机电致发光的研究在材料选择和器件结构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Adachi,等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成具有电子和空穴输运层的典型结构(ITO/空穴输运层/发光层/电子输运层/Mg:Ag).Burroughes和Heeger先后分别将聚合物引入有机电致发光研究中,用聚合物作为空穴输运层或发光层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有机小分子材料中,8羟基喹啉金属化合物一直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材料体系,特别是8羟基喹啉铝和锌,其电致发光亮度超过15000cd/m~2.本文对8羟基喹啉锌的光致发光、吸收和激发光谱进行了研究,发现8羟基喹啉锌的发光来自380nm的吸收带,并且给出了可能的能态结构.1实验8羟基喹啉锌粉末材料是由本实验室自己合成的,其杂质浓度低于10~(-5).8羟基喹啉锌薄膜采用真空蒸发方法制备,蒸发时的真空度为1.07×10~(-2)Pa.8羟基喹啉锌粉末的光致发光光谱和激发光谱是利用MPF-4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的,光致发光光谱的激发光波长为365nm,激发光谱的检测光波长为520nm.8羟基喹啉锌薄膜的吸收光谱是利用UV-360分光光度计测量的.  相似文献   

4.
白光弼 《科学通报》1990,35(23):1838-1838
本文报道了钐与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A),8-羟基喹啉(HQx)三元固态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在烯烃醛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研究。合成的三元配合物元素分析结果为:C%41.87(计算值41.68),H%2.34(计算值2.05),N%1.38(计算值1.19)。Sm用EDTA络合滴定,测定值12.98%(计算值12.73%)。  相似文献   

5.
有机电致发光获得突破性进展以来,8-羟基喹啉铝(Alq)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它具有良好的成膜特性、较高的发光效率和好的稳定性,促使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进入实用阶段Alq是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广泛使用的材料,它作为发射层或电子输运层材料,用以研究有机电致发光的机理和探索高效率高稳定性的器件.Alq单层器件,在适当的电极(如镁、铝等)下,也能产生电致发光,且亮度-电流也同样满足线性关系,说明它与多层结构器件的发射机理一样,属复合型发射 但单层Alq膜层的输运特性与接触特性研究较少,而膜层的输运特性和接触特性又是决定Alq在高场(>10~5V/cm)下产生发射的关键问题. 另外,实验观测到单层Alq器件电致发光的衰减与其输运特性的变化有紧密的相关性.本文通过对电流-电压特性及电容-电压特性测试研究,初步了解单层Alq膜层的输运特性,并且对输运过程提出一个简单模型1 实验结果在经过清洗处理的电阻为150Ω/(?)的ITO衬底上,依次蒸发沉积8-羟基喹啉铝,金属镁、银. 沉积条件:8-羟基喹啉铝在4×10~3Pa真空下,以0.3nm/s速度沉积到未加热的ITO  相似文献   

6.
铁(Ⅲ)-邻二氮菲溶液的光化学还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含乙酸、柠檬酸等有机酸或乙酰丙酮、8-羟基喹啉等有机配体的铁(Ⅲ)-邻二氮菲(Phen)溶液,能发生光化学还原反应,生成[Fe(phen)_3]~(2+)。该现象至今仍被忽视,或被简单归结为Wehry和David等人曾研究过的[Fe(phen)]~(3+)和双核配离子  相似文献   

7.
俞汝勤 《科学通报》1965,10(12):1115-1115
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PAR)及4-(2’-噻唑偶氮)间苯二酚均已用于铌的分光光度测定。为进一步阐明试剂结构对有色铌络合物形成的影响,并探寻对铌灵敏度更高的显色剂,作者等实验研究了下述吡啶偶氮及噻唑偶氮类型试剂与铌的反应:1-(2’-吡啶偶氮)-2-萘酚、8-羟基-7-(2’-吡啶偶氮)喹啉、4,5-二羟基-3-(2’-噻唑偶氮)-2,7-萘二磺酸、1-(2’-噻唑偶氮)-2-萘酚、4-甲基-2-(2’-噻唑偶氮)苯酚、1-(2’-噻唑偶氮)-2-萘酚-3,6-二磺酸、2-(2’-噻唑偶氮)-1-萘酚-4-磺酸、4-(2’-噻唑偶氮)-1-萘酚、3-二乙氨基-6-(2’-噻唑  相似文献   

8.
稀土水杨酸8-羟基喹啉配合物的表征和抑菌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土离子(RE~(3 ))、水杨酸(H_2sal)及8-羟基喹啉(Hhq)都具有杀菌作用,因此可以预料,它们形成的三元配合物也具有良好的抑菌效应。我们合成出6种未见国内外文献报道的配合物。元素分析确定其化学组成为:RE(Usal)_2·hq(RE=Y,La,Nd,Sm,Ho,Er;Hsal=C_7H_5O_3;hq=C_9H_6NO)。  相似文献   

9.
孟凡昌 《科学通报》1986,31(22):1711-1711
8-羟基喹啉是最常用的有机试剂之一。有关它和它的金属络合物已有专著系统报道。但8-羟基喹啉在碱性溶液中半醌式异构化产物及其铋络合物的极谱行为尚未见报道。我们发现,它的异构化产物与某些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不仅能在电极上产生吸附,从而使去极剂得到富集,而且异构化产物做为配体,能够被金属离子的还原诱导产生极谱电流,使测定的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2,2′-(1,4-苯基二乙烯基)双-3,3-二甲基二氢吲哚(1), 2,2′-(1,4-苯基二乙烯基)双-苯并噁唑(2), 2,2′-(1,4-苯基二乙烯基)双-苯并噻唑(3), 4,4′-(1,4-苯基二乙烯基)双-喹啉(4), 2,2′-(1,4-苯基二乙烯基)双-喹啉(5), 2,2′-(1,4-苯基二乙烯基)双-1,3,3-三甲基二氢吲哚盐酸盐(6), 2,2′-(1,4-苯基二乙烯基)双-1-氢-3,3-二甲基二氢吲哚盐酸盐(7), 2,2′-(1,4-苯基二乙烯基)双-8-乙酰氧基喹啉(8), 2,2′-(1,4-苯基二乙烯基)双-8-羟基喹啉(9)及9的铝配合物(10)和锌配合物(11). 测定了化合物6的晶体结构. 研究了合成化合物的电致发光性质. 化合物1的最大发光波长为575 nm, 阳离子型发光化合物最大发光波长红移至607 nm (6)和611 nm (7). 化合物9的最大发光波长为567 nm, 桥联多核金属配合物最大发光波长红移至605 nm (10)和610 nm (11). 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改变分子结构, 改变分子上的电子分布, 从而改变其发光性质, 使发光波长发生较大位移. 热分析显示金属配合物1011比有机化合物分子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 作为电致发光材料, 其可使用温度范围更大.  相似文献   

11.
周维善 《科学通报》1991,36(4):313-313
由于19-失碳甾体(19-norsteroid)的医疗用途日益扩大,特别甾体口服避孕药的广泛应用,激励着人们继续对其直接的半合成和全合成或间接地通过雌甾酚酮的转化作出广泛的研究,以期获得更为经济的合成方法. 已经报道3β-乙酰氧基-19-羟基胆甾-5-烯(1)和3β-乙酰氧基-19-羟基雄甾-5-烯-17酮(2)能分别为CSD-10和节杆菌(Arthrobactor simplex)转化成雌甾酚酮(5),产率很高,这  相似文献   

12.
蔡孟深 《科学通报》1984,29(19):1183-1183
为系统研究1,2,4-三嗪类化合物干扰核酸代谢的规律,曾经研究了一些三嗪类化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质。 李钧等初次发现6-甲基-3-甲硫基-5-羟基-1,2,4-三嗪(Ⅰ)在无水吡啶中,与对甲苯磺酰氯作用,直接滤得N-[5-(3-甲硫基-6-甲基)-1,2,4-三嗪基]氯化吡啶嗡盐(Ⅱ),Ⅱ在微量吡啶催化下,经水分解得产物推论为N~4-[5-(3-甲硫基-6-甲基)-1,2,4-三嗪基]-3-甲硫基-6-甲基-5-氧代-4,5-二氢-1,2,4-三嗪(Ⅲ),然后他们研究了Ⅱ的胺解和Ⅲ的醇解  相似文献   

13.
李钧 《科学通报》1964,9(7):621-621
0-[5′-(3′-甲硫基-6′-甲基)-1,2,4-三嗪基]-3-甲硫基-5-羟基-6-甲基-1,2,4-三嗪在乙醇中与一系列的胺反应,得到3-甲硫基-5-取代氨基-6-甲基-1,2,4-三嗪及3-甲硫基-5-羟基-6-甲基-1,2,4-三嗪(表1)。我们曾企图将这些5-取代氨基化合物进行水解,但3-甲硫基-5-二乙胺基-6-甲基-1,2,4-三嗪在1N盐酸或1N碳酸钠中回流,或3-甲硫基-5-对甲苯胺基-6-甲基-1,2,4-三嗪在0.1N盐酸中放置,均得到高熔点聚合物。 0-[5′-(3′-甲硫基-6′-甲基)-1,2,4-三嗪基]-3-甲硫基-5-羟基-6-甲基-1,2,4-三嗪与对硝基苯  相似文献   

14.
王積濤 《科学通报》1959,4(15):493-493
5-硝基呋喃甲胺盐酸盐在文献上未見报导,作者从5-硝基-2氯代甲基呋喃用狄列宾(Delepine)反应制得:5-硝基-2氯代甲基呋喃是通过氧化  相似文献   

15.
吴功保 《科学通报》1963,8(12):45-45
自从Blake等发現核燃料萃取的协同效应以来,許多学者对此現象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对常用的萃取剂HO_x(8-羟基喹啉)与TBP萃取鈾或其他金属元素有无协同效应,文献中尚无报导,只提到在HO_x的氯仿溶液中加入醇、醚或胺,就能萃取碱土金属离子。我們研究了HO_x-TBP的苯溶液在盐酸介貭中  相似文献   

16.
李钧 《科学通报》1964,9(7):620-620
氯化N-[5′-(3′-甲硫基-6′-甲基)-1,2,4-三嗪基]-吡啶嗡盐(Ⅰ)在吡啶中于室温通入硫化氢,或与用硫化氢饱和的硫氢化钠溶液反应,都得到了3-甲硫基-5-巯基-6-甲基-1,2,4-三嗪(Ⅱ),熔点178—179℃;于较高温度通入硫化氢进行反应,得3,5-二巯基-6-甲基-1,2,4-三嗪,熔点217—218℃。二者均可于氢氧化钠溶液中与碘甲烷作用,得到3,5-二甲硫基-6-甲基-1,2,4-三嗪,熔点78—79℃。化合物(Ⅰ)在吡啶水溶液中与邻甲苯酚、苯酚、邻  相似文献   

17.
孟继本 《科学通报》1991,36(12):907-907
喹啉酮-(2)和它的衍生物广泛用于生麦素、抗菌素、杀虫剂和荧光材料等,近年来,虽然它的各种光化学性质包括光二聚、光加成等已见报道,但很少注意卤代喹啉酮的光化学研究,我们曾报道过卤代芳香化合物同杂环类、取代苯类和稠环化合物的光偶合反应,这里我们发表的在喹啉酮-(2)3位上通过卤代喹啉酮-(2)的光偶合反应,直接引入芳香基团合成3-芳香喹啉酮-(2)的光化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二(2-羟基苯乙酮肟)-铜(Ⅱ)的分子与晶体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康靖 《科学通报》1985,30(4):266-266
羟肟类化合物萃取铜与电极工艺相结合是近十年来溶剂萃取应用的重大进展。2-HO-5-C_9H_(19)-C_6H_3C(NOH)CH_3(SME-529)是对铜有较高选择性的萃取剂。这类化合物的萃取机理虽有报道,但其萃合物的晶体结构尚未见记载。研究这类羟肟络合物的分子结构对进一步确定萃取机理及研制高效萃取剂均有重要意义。我们以邻羟基苯乙酮肟为模型化合物,并由它制得二(2-羟基苯乙酮肟)-铜(Ⅱ)[Cu(C_8H_8NO_2)_2]。并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这个萃合物晶体的结构。  相似文献   

19.
孙玉善 《科学通报》1975,20(4):191-191
资料[1—3]曾报道过,在多聚磷酸的作用下,某些1-芳代烷基-3,4-环四次甲基呲唑酮-5,例如(Ⅰ)、(Ⅱ)、(Ⅲ)、(Ⅳ),可发生一种特殊的经过降解的聚合反应。  相似文献   

20.
林隆泽 《科学通报》1979,24(10):478-478
前曾报道我们先后从我国特有植物喜树的限及果中分离并签定了十几种化学成份,其中五种为喜树碱类化合物:去氧喜树碱(Ⅰ)、喜树碱(Ⅱ)、10-羟基喜树碱(Ⅲ)、10-甲氧基喜树碱(Ⅳ)与11-甲氧基喜树碱(Ⅴ)。经我所药理室动物试验表明,Ⅱ—Ⅴ均有同样显著的抗肿瘤活性,且Ⅱ与Ⅲ已在临床试用,分别用于治疗胃癌及肝癌等恶性肿瘤。为了分离其他有效成分,最近我们又从Ⅲ的母液中分得一新生物碱——11-羟基喜树碱(Ⅵ),经动物试验表明,Ⅵ与Ⅲ一样,同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