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07年3-12月,在重庆市金佛山自然保护区,采用焦点猴群观察法和连续记录法,通过瞬时扫描行为取样,对野生黑叶猴的个体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黑叶猴日活动中出现2个觅食高峰和1个休息高峰.觅食高峰分别出现在7:30-9:30和16:30-19:20;休息高峰出现在10:00-16:00.黑叶猴日活动节律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趋势,表现为冬季上午和下午的觅食高峰各提前约1 h出现,中午还出现一个小的觅食高峰.研究期间猴群用于休息的时间平均占日活动时间分配的60.57%±9.02%;觅食占20.11%±6.87%,移动占11.28%±3.16%,其它行为占8.04%±2.15%.活动时间分配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黑叶猴春夏季活动时间分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通过对黑叶猴的活动时间分配的研究,探讨影响猴群活动时间分配的内在因素和环境因素,结果表明,在黑叶猴的活动时间分配中,觅食、移动、理毛、休息所占的时间比例分别为14.91%,9.30%,6.50%,69.30%,且其活动时间分配有明显季节性变化,表现为:从春季到夏季,休息时间增加,觅食时间减少,同时,比较了野外和笼养黑叶猴的活动时间分配。生物环境的差异是导致其活动时间分配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笼养松鼠猴的活动时间分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对笼养条件下松鼠猴Saimiri sciureus进行观察,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收集相关行为数据,以探讨影响其活动时间分配差异的因素,为松鼠猴的科学饲养繁殖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松鼠猴一天的活动时间分配中,45.74%的时间用于移动、18.77%用于休息、15.93%用于觅食、9.17%用于晒太阳和9.12%用于玩耍。在3个性别年龄组的活动时间分配中,青少年组的移动和玩耍时间明显高于成年雄性和成年雌性;成年雌性的觅食时间高于成年雄性和青少年个体;晒太阳在3个性别年龄组中没有差异。在日活动节律中,上午和下午分别出现2个移动和觅食高峰,中午出现休息高峰的同时出现一次觅食小高峰。  相似文献   

4.
笼养黑叶猴活动时间分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对笼养条件下黑叶猴(Presbytis franclisi)的活动时间分配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3个性别年龄组的活动时间分配中,幼年组的运动时间明显高于成年雄性和成年雌性;成年雌性的觅食时间高于成年雄性和幼体,在理毛行为的活动时间分配中,成雄用于自我梳理的时间显著多于给雌性个体理毛的时间,雌(1)接受雌(2)的理毛时间明显多于给雌(2)的理毛时间.日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存在季节性变化,表现为从夏季到冬季,室内休息时间减少,运动、觅食、室外休息时间增加,晒太阳时间从无到有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笼养条件下甘肃鼢鼠夏秋季行为活动节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行为学方法对笼养条件下甘肃鼢鼠夏秋季的休息和睡眠、挖掘、探视、觅食、贮食、进食及筑巢等行为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肃鼢鼠虽生活在黑暗的地下,但其各种活动仍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甘肃鼢鼠是昼夜活动的动物,夜间活动时间多于白天。夏季白天活动时间占总活动时间的49%,夜间活动时间占总活动时间的51%;秋季白天活动时间占总活动时间的45.50%,夜间活动时间占总活动时间的54.50%。鼢鼠每天大部分时间处于休息和睡眠状态,夏季休息和睡眠时间占总时间的73%,秋季为67%。夏季每日有2个活动高峰,秋季活动节律与夏季基本一致,但秋季白天活动时间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6.
2007年8月至2008年7月,在广西崇左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选择一群白头叶猴全雄群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收集相关的行为数据,从中探讨群大小和组成对白头叶猴日活动节律和活动时间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白头叶猴全雄群的日活动节律表现为上午和下午的觅食高峰,中午进入长时间的休息期.全雄群一天中活动时间有48.7%用于休息,23.3%用于移动,18.5%用于觅食,用于玩耍、理毛和其他行为的时间较少,分别占日活动时间的7.2%、1.9%和0.4%.除用于玩耍时间外,它们用于其他活动的时间分配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与雨季相比,旱季里全雄群花费更多的时间用于玩耍.分析表明,白头叶猴全雄群和两性群群大小和组成的差异明显影响着它们的活动时间分配.  相似文献   

7.
秦岭川金丝猴秋冬季节活动时间分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秦岭川金丝猴活动时间分配的研究,探讨影响"家庭"活动时间分配的内在因素和环境因素.结果表明,在秦岭川金丝猴秋冬季活动时间的分配中,平均时间比例分别为:觅食占14.90±0.26%,移动占10.16±0.16%,理毛占5.68±0.63%,休息占69.26±0.24%.其时间分配从秋季到冬季有明显地变化,即休息和觅食时间增长,而理毛时间变短.对秦岭野生川金丝猴不同年龄组的日活动时间分配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年龄组的活动时间分配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8.
2002年1~12月在南宁动物园灵长类繁殖中心研究笼养状态下黑叶猴的觅食行为序、雌雄个体对食物的选择和一年四季的日食量.笼养黑叶猴对可采食的植物种类仍存在选择性;觅食行为序由探究行为、抢食行为、爬墙行为和进食行为等4步组成.平均每只黑叶猴个体的日进食量为(1 114.96±55.75)g,折合干物质(249.50±16.78)g,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表现出冬季觅食量最多,夏季最少,春季比秋季少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2012年7—9月采用瞬时扫描法对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山森林中的1群熊猴Macaca assamensis进行观察,收集猴群的行为数据以探讨影响其活动时间分配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熊猴(n=14)的活动行为类型以休息为主,占活动时间分配的40.9%±21.6%;其次为觅食行为,占29.9%±19.4%;再次为移动行为,占19.8%±5.0%;最后是理毛、玩耍以及其他行为,分别为7.1%±5.8%、1.4%±2.5%和1.1%±1.3%。猴群的休息时间与其采食嫩叶和芸香竹Bonia saxatilis的时间比例呈正相关,与觅食果实的比例和食物种类多样性呈负相关;觅食时间与觅食嫩叶和芸香竹的比例呈负相关,与觅食果实比例和食物种类多样性呈正相关关系。逐步回归结果显示嫩叶在食物中的比例是影响熊猴休息时间分配的主要因素,果实的觅食比例是影响猴群觅食时间分配的主要因素。广西石山森林中熊猴的活动时间分配主要受食物因素的影响,与猴群的主要食物种类芸香竹的数量和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有关怒江金丝猴的研究尚属于空白。2013年9月怒江州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姚家坪管理站,收容并笼养了1只2岁左右的雌性怒江金丝猴。统计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间,该怒江金丝猴日行为活动时间分配、食物投放情况和笼养效果等结果。投喂食物主要为保护区内的野生植物,通过观察和记录,目前掌握了该猴子取食的23种物种以及取食部位。日行为时间分配为:61%休息,15%取食,15%移动,7%理毛,2%玩耍。不同时段行为类型分析显示:该金丝猴早取食高峰明显,同时也存在移动和休息高峰。存在地面活动行为,占日活动时间的5.8%,地面活动的主要行为类型为取食。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定弄岗自然保护区内白头叶猴的种群数量,弥补黑叶猴种群数量的空白,掌握此保护区叶猴的生存现状,采用访问法和实地数量统计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弄岗自然保护区的弄岗、陇瑞和弄呼3个部分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在陇瑞片范围内,共有8群白头叶猴,种群大小在68只左右,和20世纪80年代末的244只相比,数量下降相当惊人;在弄岗片内,共记录到黑叶猴群10群,最大的种群为11只个体,最小的种群是4只个体,共计约有75只黑叶猴(绝对数量统计);弄呼的黑叶猴种群已经于上个世纪的晚期消失.造成目前状况的因素主要是过度狩猎和其他形式的过度干扰.弄岗自然保护区的叶猴种群数量已经接近可持续繁殖种群的最低水平,如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这个种群将很可能在短期内消失.  相似文献   

12.
采用RIA法分析人工饲养下1只成年雌性灰叶猴尿液中的E2、P水平,结合观察该雌猴和其配偶的行为后发现:拥抱、梳理、接近、嗅阴和示阴是它们交往的重要行为;接近、嗅阴和示阴水平在E2峰值前后上升,其生殖期望(fertility expectation)即动物行为中表现出的增加后代数量的本能增强。雌猴怀孕后,生殖期望满足,嗅阴、示阴水平下降而表示友好的梳理、拥抱水平上升。  相似文献   

13.
2005年3—5月,在四川省南充市高校校园内及附近区域对白腰文鸟繁殖期的求偶、选巢址、筑巢、产卵、孵卵、育雏行为进行较为详细的观察.通过繁殖期的行为观察,初步对野外的雌雄鸟作了判别.观察了易卵、易雏时亲鸟的行为变化.将15日龄雏鸟移出巢外,观察了亲鸟的喂雏方式和系列动作.采用扎颈法观察分析雏鸟的食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记述了近数年来所采集到的和参阅馆藏的大量标本,经整理后,鮈亚科鱼类计有9属22种。今对其咽骨咽齿的形态作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咽骨的形态可归纳为两种类型;根据咽齿的形态可分为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5.
Adaptive evolution in the stomach lysozymes of foregut fermenters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C B Stewart  J W Schilling  A C Wilson 《Nature》1987,330(6146):401-404
The convergent evolution of a fermentative foregut in two groups of mammals offers an opportunity to study adaptive evolution at the protein level. The appearance of this mode of digestion has been accompanied by the recruitment of lysozyme as a bacteriolytic enzyme in the stomach both in the ruminants (for example the cow) and later in the colobine monkeys (for example the langur). The stomach lysozymes of these two groups share some physicochemical and catalytic properties that appear to adapt them for functioning in the stomach fluid. To examine the basis for these shared properties, we sequenced langur stomach lysozyme and compared it to other lysozymes of known sequence. Tree analysis suggest that, after foregut fermentation arose in monkeys, the langur lysozyme gained sequence similarity to cow stomach lysozyme and evolved two times faster than the other primate lysozymes. This rapid evolution, coupled with functional and sequence convergence upon cow stomach lysozyme, could imply that positive darwinian selection has driven about 50% of the evolution of langur stomach lysozyme.  相似文献   

16.
灵长类酪氨酸酶基因外显子1序列进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酪氨酸酶是黑色素合成当中的关键酶,酪氨酸酶基因的突变将导致白化病,测定了黑猩猩,倭黑猩猩,大猩猩、猩猩、长臂猿、食蟹猴、猴猴9个灵长类中代表物种的酪氨酸酶基因外显子1的DNA序列。  相似文献   

17.
机床进给系统的自激振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机床进给系统中因运动部件移动速度较低,因而产生爬行现象的自激振动机理。并通过对进给系统建立运动模型、导出振动方程从而对爬行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从121头水鹿中,按不同性别和年龄选取9头水鹿,用定量记录的方法,观察了12960次行为。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和年龄组的个体在常规行为上均有差异,其中成年雄鹿(鹿角硬化或脱落)和成年雌鹿在各项行为频次有明显的不同;成年雄鹿和长茸鹿间各项行为频次也表现出明显的不同。白昼,其休息和摄食行为频次较高,其余行为均受摄食状况的直接影响。晨、昏各出现一次水鹿活动的高峰。在摄食和性行为中,水鹿表现出社群等级。发情期,水鹿间存在着性信息联系。水鹿的某些特别行为,与性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9.
移动环境中的最大移动序列模式挖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移动通信环境中,移动序列模式挖掘对于有效的提高位置管理的服务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移动序列模式挖掘和传统的序列模式挖掘是不同的,首先,前者需要考虑更多的时间因素;其次,移动序列模式中的项之间是连续的,因为关心移动用户的下一次移动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挖掘移动序列模式的新技术:聚类的思想引入到移动序列模式挖掘来处理移动历史的时间离散化,并且提出了一个高效的PrefixTree算法来挖掘移动序列.性能研究表明,Pref ixTree算法优于PrefixSpan-2算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述了国内外急斜煤层矿压研究的概况;介绍了对4个急斜煤层长壁工作面进行矿压观测所获得的结果及规律;为配合理论研究在实验室作了相似材料模拟、计算机摸拟;简述了对急斜煤层开采后围岩运动及破断规律研究所建立的两种假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