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朦胧诗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崛起的诗界奇观。朦胧诗的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意识流结构的表现形式,二是意象化的表现手法,三是陌生而平朴的语言风格。朦胧诗以对传统艺术惰性的挑战,重扬了以人的情思为核心的诗美理想规范,具有极强的文学变革意义。它是新时期文学觉醒的先声,并建立起了诗歌新的美学原则,开创了现代化艺术探索的多元景观。  相似文献   

2.
用诗意化语言说诗兰寿春杨朔是我国当代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创作,深受古典诗歌的影响。他曾说:“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我向来爱诗,特别是那些久经岁月磨炼的古典诗章。这些诗差不多每篇都有自己新鲜的意境,思想,情感,耐人寻味而结构严密,选词...  相似文献   

3.
杨朔同志写散文追求意境的美。他在《<东风第一枝>小跋》中说:“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我向来爱诗,特别是那些久经岁月磨炼的古典诗章。这些诗差不多每篇都有自己新鲜的意境、思想、情感,耐人寻味,而结构的严密,选词用字的精炼,也不容忽视。我就想:写小说散文不能也这样么?于是就往这方面学,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正因为他把散文当诗一样写,所以,他的散文几乎每篇都象诗一样,  相似文献   

4.
从朦胧诗到校园诗再到各种新奇怪异的诗歌群体的出现,中国新时期诗歌以不断发展的多元势态,冲击和拓展了中国人的传统审美心理。然而,由于在根本上缺少诗歌精神的理性内核,时至今日,在校园诗、农业诗、工业诗、爱情诗、女性诗等创作倾向中,可以显而易见价值迷惘、浮泛浅薄等通病。  相似文献   

5.
“张力”是“新批评”的一个重要理论,指诗既有明晰的字面意义,又有丰富的联想意义。李商隐的诗在表现内外意方面,可以说是一个大家。他从不直抒胸臆,把内心的感情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采用幽微隐约的方式。他的诗写景如在目前,写物形象生动,又分明有言外之意,这样必然出现字面意义和暗示意义并存的现象。他以柔美哀伤的思绪,曲折含蓄的方式,创造了优美的艺术世界,充分表现了诗的张力美。  相似文献   

6.
“张力”是“新批评”的一个重要理论,指诗既有明晰的字面意义,又有丰富的联想意义。李商隐的诗在表现内外意方面,可以说是一个大家。他从不直抒胸臆,把内心的感情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采用幽微隐约的方式。他的诗写景如在目前,写物形象生动,又分明有言外之意,这样必然出现字面意义和暗示意义并存的现象。他以柔美哀伤的思绪,曲折含蓄的方式,创造了优美的艺术世界,充分表现了诗的张力美。  相似文献   

7.
陈英凤 《科技潮》2011,(11):6-6
日前,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获得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实际上,今年已80岁的托马斯至今一共才发表了163首诗。“但就是这区区163首诗,足以使特兰斯特勒默跻身当代欧洲超一流大诗人的行列。他的诗不仅短,写的速度还极慢。”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吴笛说,正是对文字精准的极端强调,特兰斯特勒默四到五年出一本诗集,每本诗集一般不超过二十首诗,平均一年写两到三首诗。  相似文献   

8.
反意境说与反意象说以反传统美学的意境和意象理论的面目,分别伴随着朦胧诗与新生代诗登场,前者强调人的主体意识,后者追问个体的意义。由意象、意境、反意境、反意象的发展演变,可以看到审美观念随时代变化,当代中国形成了以大众审美观念为主流,多元审美观念并存在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儿童杂事诗》的插图周作人在1947至1948年南京老虎桥狱中写了72首专门描述儿童生活、故事的风俗诗──儿童杂事诗.1950年,周作人已从监狱出来,暂居上海.当时唐大郎在上海办《亦报》,他向周氏约稿.周作人便将这72首诗交给(亦报》发表,暑名“东郭...  相似文献   

10.
卡明斯诗歌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变异,就是不符合语言的常规。诗人为了各种目的经常可以不受习惯用法的约束,大胆创新,这就导致他们突破语言的常规,形成各种各样的变异。美国现代诗人卡明斯(e.e.cummings)大量应用变异的手法,写了很多独具一格、他自称为“画诗”(poem picture)的奇特的诗,因此要读懂就必须理解其中的变异手法。本文从书写和版面、语法、词汇这3个方面的变异来分析和欣赏他的诗歌。  相似文献   

11.
唐彦谦生活在晚唐之际,历来被视为李商隐之末流.实际上,他转益多师,自铸伟辞,律绝清新含蓄,悠然远韵;咏史感情深沉,用事精到,绝无晚唐绮艳和衰飒之气,实为晚唐诗坛上的一个特殊存在.  相似文献   

12.
晚唐诗坛上艳情诗创作颇为兴盛,不仅诗人众多,而且诗作繁富。不过,晚唐前、后不同时期的艳情诗,内容虽大同小异,而艺术表现却颇有不同。这一点在前期代表诗人李商隐和后期代表诗人韩偓诗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其主要表现在:诗歌意旨的表达上,前期具有朦胧性,后期具有显明性;表现手法的运用上,前期多为象征性,后期多为直陈性;艺术效果的显现上,前期具有感染性,后期具有感官性。因此,只有辨其差异,明其特征,方能更客观、全面、准确地把握晚唐诗坛的艳情诗人及其艳情诗篇。  相似文献   

13.
赠内诗是兴盛于李唐时期的一种新型爱情诗。李白的赠内诗,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极具艺术价值与审美特质,是唐代赠内诗中的一座艺术高标。其中,又以写给夫人许氏、宗氏之赠内诗最为著名。李白在其赠内诗中,将他与’午氏、宗氏夫妻间的殷深情谊,以及生死与共的患难经历等,均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表达。后人如元稹、白居易、李商隐、韦庄等人,都曾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李白赠内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刘灵昕 《南昌高专学报》2011,26(3):43-44,47
李白是中国古代盛唐时期的一位伟大诗人,他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世代相传,经受住了时间大浪的洗淘,流传至今。李白的诗中常常看到"酒"的影子,以酒抒情、借酒言志是李白诗歌的独特情趣,《将进酒》为其中的典型代表,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品味到李白雄浑的诗风。  相似文献   

15.
李商隐爱情诗的朦胧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商隐的爱情诗意境深邃,词语隽永,忽断忽续,或彼或此,具有一种朦胧美。李商隐由于政治上的失意潦倒,生活中爱不得其所爱和得而复失,再加上他善于学习前人雕章琢句的典丽文风,这就形成了他爱情诗的特有的朦胧风格。本文对李商隐爱情诗歌的朦胧美从意象、词语、章法上进行了阐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唐代诗人李白以其狂放不羁的诗歌、言论和行为而被当时的人们称为"狂人"。笔者以诗为史、以史为据,通过赏鉴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和特立独行的作为,深刻地剖析了诗人的"狂"与其仕途的坎坷、不朽的诗作之间的辩证关系。再现了一代诗仙的横溢才华,以及蔑视权贵,追求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的博大胸怀。  相似文献   

17.
李东阳的诗歌创作既沿袭台阁体的面貌,也展现出一定的转向,宗杜是他重要的诗歌主张,与七子派的文学主张相一致.其诗歌创作中别有一种倾向,即欣赏、学习宋代、元代诗人.作于不同年代的两批集句诗则印证了李东阳宗宋的诗学观念,说明其诗歌创作由唐宋元兼顾转向以唐为主,同时宗宋的转向.  相似文献   

18.
李商隐精心锤炼诗歌结尾,往往以议论和唱叹结尾表达情思;用疑问、反诘、感叹结尾宣泄情感;借典型细节描写结尾表达主旨;用白描造境结尾抒写襟抱。这四点共同构成李商隐诗歌独特的结尾艺术。把握结尾艺术、从末句入手是解读李商隐诗歌,准确理解其诗歌主旨和情思的捷径。  相似文献   

19.
李白游仙诗的内容是寻找、追求、漫游神仙世界,也有对现实的积极关注,叙写友情,标榜自我高洁情怀,还表现了对社会黑暗、自己仕途不顺、抱负难伸的失望、躲避以及反抗。笔者看来其游仙诗是打着出世的旗号,行在儒家入世的路途,深镌儒家精神的烙印,儒家精神才是李白终生服膺的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李贺作为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囿于当事政局混乱及自身失意,其诗既有昂扬奋发之气,也有感伤低沉之情;既有热烈奔放的抒怀,也有凄冷虚幻的意境;既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也有及时行乐的颓唐。对于颇为"矛盾"的诗人,通过对其诗作的鉴赏,发现作者的许多诗词当中蕴涵了丰富的进步思想,为了说明这一点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