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北方旱地农业发展的若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旱地在业是指沿昆仑山-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易旱地区的依靠天然降水补充灌溉农业.旱地农业的发展趋势是;宏观再拓宽更综合,微观再分散更深化。作者提出若干具有全局性、方向性的研究领域和内容.在加强旱地在业综合研究的同时,应迅速适应商品农业生产的新形势,为发展我国北方高产、优质、高效的旱地农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自去年冬季到今年春季,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雨雪稀少,干旱面积逐步扩大.最终发展成为大范围的干旱灾害。严重的干旱影响和制约着我国北方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在干旱特别严重的地区,人和大牲畜饮水都发生了困难……干旱牵动着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心。  相似文献   

3.
近百年ENSO对全球陆地及中国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68,自引:3,他引:65  
龚道溢  王绍武 《科学通报》1999,44(3):315-320
对近百年全球陆地平均降水量序列进行χ^2检验,证明在ElNino年,全球陆地平均年降水量显著减少,而在LaNina年则显著增加。近百年来我国东部冬、秋季降水量与ENSO有显著的关系:ElNino年江南地区降水偏多,北方偏少;LaNina年相反。夏季的关系不如秋、冬季明显,但ElNino年黄河以北有干旱趋势,春季基本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4.
分析若尔盖高原盆地的地质地貌、高原特有的热力学特性、流经此地的季风与控制北方干旱区的西风带的相互关系以及环境退化后下垫面改变引起的地空传递关系变化等因素;对近半个世纪以来若尔盖的降雨等气候条件与北方地区的干旱沙尘天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北方地区的干旱风沙天气与若尔盖的降水频率存在很大程度上的相互关系。表明沙化中的若尔盖地区是一个潜在的沙源地,并有可能通过季风影响到我国北方主要干旱地区的干旱程度。在研究卫星图片、大量的气象资料的基础上,设计出了探索若尔盖地区与我国北方干旱沙尘地区关系研究的野外考查路线。并组成了多学科的联合研究小组展开了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高由禧 《科学通报》1966,11(13):616-616
在河西,热风又叫做干热风或热东风,有的农民又称之为“火风”或“烧风”,等等。实际上,热风是干旱风的一种。它是在特定地区、季节和天气系统的作用下出现的既稳定持久的高温、低湿,又常刮东风的天气现象。对农作物而言,热风是否成災,不只是决定于它的強度、维持时间、出现季节,还决定于作物的种类品种和发育期,也决定于人们的耕作措施等等。在西北的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特别是春夏之交,冬、春小麦正处在扬花、灌浆期(6—7月),大气本来就是非常干旱的,在特定天气系统作用下出现的热风天气常常使小麦不孕、不花或秆粒青粃。一般強的热风可造成20%左右的減产,个  相似文献   

6.
童翎 《科学24小时》2002,(12):46-47
依据气候规律,每年的冬春时节是降雪频繁的季节。尤其在北方,“雪压冬云白絮飞”、“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景致会让人熟视无睹。  相似文献   

7.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全球极端天气灾害频发,人类因灾损失惨重。美国和欧洲奇热干旱,严重的旱灾让澳大利亚的很多河流干涸;中国南方先旱后涝.暴雨连连,凶猛的泥石流将整座县城掩埋:南亚更是遭遇特大洪水,上千万人受灾;莫斯科的气温高速40摄氏度,引发森林火灾导致半个俄国烟雾弥漫.连重要的军事设施也难逃火患肆虐。造成了无法公开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水稻旱育浅植技术,是一套严格而又规范的水稻栽培技术,要求在秧田期不建立水层,只保持秧地土壤湿润,秧地接近旱田条件下进行育秧,实行秧苗带土浅栽,合理密植。其优点有:土壤氧气充足,有利于萌芽种子进行旺盛的有氧呼吸,促进种子贮藏物质的转化,提高秧苗素质,旱秧移栽后无明显返青期,发根力强,分蘖发生快;旱秧细胞组织致密,植株挺韧,耐低温和干旱,抗逆性强;早育秧能提早播种,安全育秧,又能提早成熟,有利于抗低温增产。  相似文献   

9.
黄沙漫漫     
沙漠家族面面观 沙漠俗称“旱海”或“大漠”,维吾尔语叫“库姆”,蒙古语和满语称“戈壁”,阿拉伯语为“卮格(Erg)”。 事实上,人们往往将“沙漠”和“荒漠”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从自然地理学的角度讲,凡是气候干旱、降雨稀少、植被稀疏低矮、土地贫瘠的区域都叫“荒漠”。荒漠地表组成物质有石质、砾质、沙质、泥质、盐质  相似文献   

10.
大尺度大气环流异常与长江中下游夏季长周期旱涝急转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吴志伟  李建平  何金海  江志红 《科学通报》2006,51(14):1717-1724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57~2003年中国720站夏季(5~8月)逐日降水资料, 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长周期旱涝急转现象(分旱转涝和涝转旱两种类型)进行研究, 定义了一个长周期旱涝急转指数(LDFAI), 再结合ERA-40再分析资料及1957~2003年南半球和北半球环状模(SAM和NAM)指数时间序列, 分析了异常年的同期和前期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异常特征, 结果表明: 旱转涝年旱期西太平洋副高主体偏南, 长江流域低层负涡度中心发展伴随着辐散、下沉的加强和水汽输送减弱, 同时南亚高压和高空西风急流位置偏南, 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少雨; 涝期西太平洋副高北抬, 该地区低层有正涡度发展并伴随辐合、上升运动和水汽输送较强, 南亚高压和高空西风急流北抬, 导致该地区降水增多. 涝转旱年涝期北方冷空气活跃, 冷暖空气交汇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低层正涡度发展同时辐合、上升运动和水汽输送较强, 南亚高压位于高原南侧上空, 长江中下游地区偏涝; 旱期低层有负涡度中心发展伴随着辐散、下沉的加强和水汽输送减弱, 副高异常显著的北跳, 南亚高压向东向北扩展至华北地区, 长江中下游转为东风急流所控制, 干旱少雨. 另外, 长江中下游夏季LDFAI与其前期2月份的SAM和NAM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这为长江中下游夏季长周期旱涝急转现象的预测提供了有参考意义的前兆信号.  相似文献   

11.
湿地与人类息息相关 近200年来,我国北方的大片地区逐渐变得干旱.特别是近50多年来,我国由于人口增长及经济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逐步提高,很多地方正在由丰水转变为缺水,导致目前全国自然湿地数量持续减少,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12.
民居与气候     
为了“上避风雨,下避野兽”,上古人类建造了最早的房屋——洞穴和树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类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和发展了“住”的内涵,获得了越来越舒适的居住环境。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又位于欧亚大陆东岸、太平洋西岸,气候类型多种多样。随纬度从南向北有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寒温带;距海远近,自东向西又有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4种类型;从季节看,黑龙江北部长冬无夏,海南  相似文献   

13.
我国北方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廉丽姝 《自然杂志》2002,24(6):335-337,338
沙尘天气是干旱及半干旱区特有的一种灾害性天气 ,我国西北和华北是沙尘天气的高发区之一 .近年来 ,随着强沙尘暴活动的日趋频繁及其危害的日益严重 ,对我国沙尘暴活动特点及形成原因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我国北方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形成原因及危害和防治几方面 ,对沙尘暴这一灾害性天气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 .  相似文献   

14.
春季大风飞沙走石 提起春风,人们往往会想到“春风吹绿万重山”的景象,然而在我国北方,早春的大风却没有那么富有诗意。北方绝大多数地区大风日数春季多于冬季,主要是由寒潮或强冷空气入侵引起的。春季多大风,要从风的形成谈起,太阳照射地球表面,由于纬度不同,下垫面的性质不  相似文献   

15.
刚刚过去的2010年的北京及河北、华北部分地区一冬无雪,干旱严重。该下雪的地方不下雪,而贵州、湖南等不该下雪的地方却不断被冻雨和冰雪困扰。像这样乱了“章法”的事近年来时有出现,极值恶劣天气不断刷新历史纪录,夏季酷热难耐,冬季却又严寒刺骨.一系列气候异常搞得人们摸不着头脑。这气候到底是变热了还是变冷了呢?  相似文献   

16.
水,水,水,缺水已成为全世界的热门话题。中国所面临的淡水资源短缺形势也是十分严峻的。从全国范围看,我国人均淡水拥有量为2300立方米,是世界平均值的四分之一。然而看一看中国东部地区,缺水情况更为严重。大连、青岛、天津,更有沿海大大小小的岛屿,每到干旱季节就闹水荒,甚至连宾馆也要限量用水。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大沼泽地时常受到周期性干旱的困扰。1992年,一场持续3年的严重干旱终于结束了。为了了解这次于旱对大沼泽地内栖息的水禽所造成的危害情况,佛罗里达大学食品与农业科研所的水禽专家皮特·佛雷德瑞克和南佛罗里达水资源管理局的生物学家约翰·奥格登怀着焦灼的心  相似文献   

18.
蒸散量量是地表水分循循环的重要分量量,与农业和生态系统的水水分需求密切相相关,是水资源规规划和管理必须考虑的重要要因素之一.虽虽然对湿润区作作物蒸散计算模型研究已经经相对比较成熟熟,但但由于干旱和半干旱区作物物蒸散量受干旱旱胁迫的显著著影响,以往建建立的湿润区作作物蒸散模型和作作物系数并不适用对其作物物蒸散量的估算算,而目前对这一问题的研研究却十分有限限.利用位于黄土土高原典型半干旱区的"定西西干旱生态环环境综合科学试试验站"春小麦麦农田的蒸渗仪仪、蒸发皿、超声声涡动仪的观测资料及常规规气象观测资料料相结合,分析了该地区实际蒸散量与F AO推荐作物系数数估算的蒸散量之间的差异异性及其随干旱旱胁迫度的变化关系.研究究了该地区春小小麦参考蒸散量与与蒸发皿蒸发量比值和实际际蒸散量与蒸发发皿蒸发量比值随干旱胁迫迫度的变化特征征及春小麦作物系系数对干旱胁迫度的响应规规律,并对FA O推荐值的作作物系数进行了改进.分析发现,由于半干旱旱区作物蒸散受干旱胁迫影影响较大,FAO推荐作物系数数估算的蒸散散量与实际蒸散散量相差很显著著,实实际作物系数对干旱胁迫度度的依赖很强,,随干旱胁迫度增加显著减减少,但其敏感感性在干旱胁迫度度约达到0.7后明显降低.而且,改进的作物系数在作作物生长初期和和发育期远远低低于FAO的推荐荐值和Kumar修正值,改进进的作物系数估估算的春小麦蒸散量也明显显比后两者估算算的更接近实际观观测值,与观测测值线性拟合的系数为0.98,决定系数能能够达到0.455,标准误差也也仅为0.85 mm m,对对半干旱地区春小麦蒸散量量的估算效果比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9.
候鸟迁徙一年两次,三四月的春季是第一次,即从南方的越冬地迁向北方的繁殖地;另一次是在秋末冬初,候鸟带着繁殖的幼鸟从北方飞回南方。 迁徙时的鸟群密布空中,隐蔽性差,也最脆弱。因此,这两次迁徙的时间也是鸟市最活跃的时间,捕鸟用的网、笼,捕回的鸟购销两旺。笔者曾与买鸟者交谈,他们每人都对所买之鸟关怀备至。而他们所没有想到的是野生鸟一旦笼养根本无  相似文献   

20.
在非洲南部干旱的荒漠地区,生长着一类奇特的植物——“生石花”,在没有开花的季节,它们就是一块块被半埋在土中的“石头”,有的灰绿色,有的灰棕色,有的棕黄色,有的深红色,有的嵌着一些深色的花纹,如美丽的雨花石,有的则全身布满了深色的斑点,似花岗岩的碎块。每年南半球的冬春季节,也是生石花最为美丽动人的时节。每天中午都有鲜艳夺目的花朵从“石缝”中开放,直至傍晚,花冠呈黄色、白色,还有玫瑰红色,花色艳丽,大如酒盅。盛花时刻,一片片生石花犹如给茫茫荒漠盖上了一床床巨大的花毯。但当干旱的夏季来临时,荒漠上又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