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雯雯 《科技资讯》2006,21(31):127-128
20世纪70年代以来,城市环境管理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环境问题已成为国际性热点问题,引起了人们的严重关注。在我国,由于经济发展的粗放型阶段的盲目性,加上缺乏必要的法律体系与管理措施,使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对于城市环境的管理已经从整体上去进行城市建设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从生态学观点去规划城市,使得城市各子系统相互协调、共存,充分利用现有的物质、能源,充分发挥各自效率,保持整体高度有序。本文具体阐述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何健雄 《广东科技》2013,22(8):226-227,199
随着现代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城市生活质量与居民需求层次的提高,以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为目标的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已成为当前城市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律的各种绿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  相似文献   

3.
李海强 《工程与建设》2023,(2):455-457+500
公园博物馆规划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是具有标志性的,是城市重要的文化产业项目之一,对于提升城市总体形象、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增强城市旅游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公园博物馆的整体规划中,要把项目融入城市的整体大规划中,并且处理好博物馆与周围环境的融合问题,让建筑整体的设计风格与建筑周边的环境相互映衬、融为一体。文章以山东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规划项目为例,研究博物馆规划的定义目标和空间布局设计,希望通过设计手段保护和展示历史与文化之美,让场地发挥出自身最大的优势和作用,丰富博物馆整体的形象体验。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进一步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恶化,人们开始重视水工河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开始考虑城市河流与城市公共空间的相互渗透与衔接。如何营造城市的滨水空间、打造宜居环境、体现城市号观与文化,成为城市建设者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年来,城市滨水岸线整治成为兴起的城市建设行为。本文希望从中山市河涌岸线整治的经验中总结出对城市水景观利用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为例,在构建水资源环境与城市化系统耦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采用GRA方法从时空角度定量揭示了甘肃段水资源环境与城市化系统耦合的时空分异规律.结果表明:时间序列上耦合度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表现为类似组合"S"型特征;空间上随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耦合度亦表现出与时间序列相同特征;时空耦合度相互印证,说明系统符合"各态遍历假说".不同时段甘肃段各城市耦合度表现出较大差异,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以兰州为中心向外耦合度"先升高后减小",表明水资源环境与城市化系统耦合度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城市自身发展等内部因素,还与城市之间的区域差异、区域联系等外部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会展旅游目前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热点,会展旅游是以城市为主要活动场所的综合旅游活动。思考会展旅游对城市经济环境产生的影响,有利于促进会展旅游健康发展,形成会展旅游-城市相互带动的良好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城市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地域范围内,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具有不同规模和不同职能的各种城市和城镇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新疆的城市体系不合理,存在着城市数量少、密度低、城市首位度高、大城市缺失等问题.这些给新疆的城市、经济发展带来了极不利的影响.在新疆城市体系发展道路的选择上,不仅要继续强化特大城市乌鲁木齐市的辐射与扩散功能,还应在现有的中等城市中培育几个大城市,促进新疆城市体系的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8.
重庆城市地貌研究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重庆城市地貌研究的设计思想和设计依据,并简要介绍了设计方案.笔者认为,城市地貌研究应从城市的地貌环境和人为活动这两个系统的矛盾运动中,分析城市化与地貌环境的相互联系与作用,揭示地貌与城市之间的规律,使城市环境进一步协调.这是城市地貌研究设计时的根本思想.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作用于人,除了物质性即自然生态的效应外,还有精神性即人文生态的效应.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组合成为整体的复合的生态系统.它们之问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作用于"人-社会-自然".人文艺术就是关于生态科学中研究人与环境交互关系中的其中之一的学科,它能从基本的生态意义上升到美学境界.人文艺术的环境体现了一种良性的循环关系,其良性结果能正此例地作用于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规模极度膨胀与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大量的人口涌入到繁忙的城市生活当中.本文在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基础上,从宏观角度分析了城市构成的要素(尺度、片区、型制)的环境心理学影响.以及人与城市之间的相互需求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