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郭忠 《凉山大学学报》2000,2(1):88-90,101
“礼”的法律化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主流思想,但它却违背了其创始人孔子的“仁”,“乐”,“智”,“非刑罚”等思想的精神,论落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我们从中应深入思考道德应如何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2.
“和而不同”的观念是典型的中国哲学智慧。长久以来,“和而不同”一直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主导意识,它强调多元和谐、异质的协调以及对立的消解,从而追求至善至美的融合。在现代社会,中国的和文化更是超越了时代与民族的限制,延留至今远播海外。中国的大学生作为当代中国社会的新生力量,在中国社会这个特定的集体之中,其对于和文化的认同接收与其的人际关系是否和谐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3.
"和而不同"的观念是典型的中国哲学智慧。长久以来,"和而不同"一直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主导意识,它强调多元和谐、异质的协调以及对立的消解,从而追求至善至美的融合。在现代社会,中国的和文化更是超越了时代与民族的限制,延留至今远播海外。中国的大学生作为当代中国社会的新生力量,在中国社会这个特定的集体之中,其对于和文化的认同接收与其的人际关系是否和谐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4.
孔子的政治理想就是“有道”。“礼”和“德”是孔子政治理想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孔子的政治理想对于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有现实意义,启示我们要坚持人民民主的这面旗帜,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5.
《青年科学》2003,(2):32-32
“千古读书方法之善,当首推孔子。”(近代著名学者胡朴安语)特别是他的“四个结合”读书法,更为人们推崇备至。  相似文献   

6.
在编辑与作者的沟通过程中,和而不同应该成为两者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编辑和作者在办刊思想、共同传播文化成果等方面有着共同之处,在认知与信息方面又存有差异。作为科技期刊编辑,要注意在沟通中的差异中找到双方的契合点,从而达到两者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春秋时期 ,孔子大概是针对弟子复习兴趣淡薄甚至厌恶复习的现象 ,告诫学生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即通过复习过去的知识 ,从中获得新的体会或发现 ,能做到这一点 ,就“可以为师”了。可见 ,孔子为搞好复习教学 ,用“温故”的近期效果 (“知新”)和人生理想 (“为师”)来激励学生端正复习态度。之所以在知新形式中追求温故的效果 ,是因为学生求知、求新、求异心理是一种潜在的巨大的学习动力 ,只可激发利用 ,不可压抑闲置。机械复习就大大扼制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削弱了复习力度。而“知新”属于探索未知领域的活动 ,契合学生学习心理…  相似文献   

8.
孔子的思想对我们民族的文化、思想及思维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孔子是运用什么样的思维方法阐释其思想的?本文以《论语》中孔子的言行为依据,详细地分析了孔子的思维方法。本文认为,孔子在阐释其思想时主要地运用了“叩其两端的思维方法”、“辩证的中庸思维方法”以及“对抽象思想辩证地展开其具体内容的思维方法”,并对这三种思维方法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10.
“和”的理念与中华民族与生俱来,“和而不同”的思想是华夏文明的精髓。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到“和谐世界”的倡议,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为创造和维护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孔子以仁爱为核心,提出了十分丰富的人际和谐思想。在今天,这些思想, 对于构建新型的社会主义和谐人际关系,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可持续发展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基础的孔子的仁学思想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人修养及和谐统一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论语》中很多矛盾现象能通过心理解析的途径找到合理答案。影响孔子心理的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明知失败的必然与不甘认同的愤慨两者之间的冲突,安贫乐道的道德倡导就是这种心理状态的产物;二、其本人政治主张的实质与推行方式之间发生的背反情状,使他常于两难之间不得不作出违心的选择;三、社会的动乱给生命造成的威胁。总之,孔子道德主张的多重性是各种要素对其心理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党内和谐对于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建设和谐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党内和谐有利于提高党的政策的科学性,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党内和谐的建立要从完善党内民主、从根本上防治腐败等方面进一步采取必要的措施,使我们党的核心地位得以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5.
尚中贵和的文化传统是孔子提出以“和”为美思想的重要资源。春秋末世“礼崩乐坏”的不和谐社会状况是孔子提出以“和”为美思想的时代背景。中庸是孔子以“和”为美思想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部分人在和谐社会建设问题上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本文试图运用辩证思维,从理论上对这些认识进行梳理,以廓清迷雾,正本清源。主要观点是: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和谐社会不是没有差异的社会;和谐社会是包容多元文化与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相统一的社会;和谐社会不会随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自发产生。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在“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变革时期 ,高擎起博爱之谓“仁”的旗帜 ,强调“亲亲”、“尊尊”的等级名分 ,提出了“以礼治国”、“重义轻利”等思想 ,几千年来对我国乃至于东亚、东南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是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值得深入研究 ,大力弘扬  相似文献   

18.
仝云蛟 《潍坊学院学报》2005,5(5):66-67,103
和声作为音乐语言的一种特有方式有着它自己的发展、演进规律.它的每一步发展无不反映着人们文化意识形态、审美观点的转换.和声作为一种纯粹的形式存在渗透着人文主义色彩.本文从美学角度探索西方和声的发展脉络,揭示和声在各个发展阶段所表现的美学特征,从西方美学的发展与和声的发展两条脉络中发掘两者内在联系,从而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对孔子的文献典籍编纂思想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孔子编纂文献典籍的动因、思想特点、显著成果和宝贵精神,阐述了其思想和精神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孟子“天人合一”思想的形成过程。指出孟子一方面继承了孔子的儒家天命观;同时更强化了人的主体性和道德伦理的自觉性,从而形成了以“性善论”为理论基础,以“人”为中心的“天人合一”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