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忠 《世界科学》1997,(10):19-19
濒死体验或许只是生理反应,否则就是探视世界之外的窥孔。由于日益发达的医疗技术,挽救了大量濒于死亡的人的生命,一些看似荒诞的报告也越来越多。《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最近作过一次民意测验,近18%的美国人称他们有过濒死体验,研究人员认为在生死线上挣扎过一回的人,约三分之一,亦即1500万美国人有过不寻常的感受。弗吉尼亚州立大学医学院的心理学教授、《濒死研究})杂志的主编,今年50岁的布鲁斯·格雷森(BruceGreyson)花了毕生的精力调查这些事件,试图为生命以后的世界打开一个窥孔。他说有过类似体验的人后来都"沉迷于精…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探索》2014,(5):9-9
有不少的在心跳停止后幸存的人都报告了自己的“濒死体验”,例如看见耀眼的白光,看见自己飘起来进入无尽的通道,诸如此类。心跳停止后大脑也濒临死亡,因此科学家一直对濒死的大脑是否以及怎样产生意识活动争论不休。而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对实验鼠实施麻醉,诱导其心跳停止,然后运用脑电图记录老鼠的大脑活动。  相似文献   

3.
科学家在对大脑感知进行研究后认为,所谓意识溢出体外的现象只不过是大脑理解死亡的方式。曾有不少濒临死亡的人表示有过意识脱离躯体浮在上空,或是看到亮光的经历。但是据科学家的说法,这些只是大脑在处理死亡的过程中做出的反应。"灵魂出窍"的感觉是大脑对我们耍的"小花招"。  相似文献   

4.
1975年人类第一个7级以上地震在中国辽宁海城被事前预报出,中国地震学家欢欣鼓舞,相信地震预报并不是难事,中国科学家一定能够预报出许多地震的。但仅相隔一年5个月,发生在河北唐山的更大震级的地震没有在临震前预报出来,死亡24.2万人,中国地震学家一下子找不到方向了。幸存的唐山人遇到搞地震的,常说:"你们怎么事前不打招呼?"其实,当时唐山人和地震学家都不知道:人类离地震真正能够预报的历程还非常遥远。  相似文献   

5.
自我感觉是有生命机体的自然反应,也是人身体变化的信号。自我感觉分为正常感觉和异常感觉。  相似文献   

6.
正你有没有过这种体会?沐浴在暖洋洋的太阳下,晒太阳,很舒服。但有时候,怎么觉得晒着太阳比不晒太阳累多了,整个人会感觉异常疲惫?科学家认为,人的身体有一个属于健康范围内的温度波动值,而人体使各个器官的协作可以把人的体温控制在这个范围内。就像发烧,烧得温度太高,人体就会有一系列的反应。而当太阳提供的能量使我们的体温升得太高时,人的身体势必要消耗水分来抵御高温。如果人体又没有补充充足的水分,身体极易脱水,以至于人感觉困乏。所以晒太阳想睡觉,是因  相似文献   

7.
《科学之友》2020,(6):64-65
正日常生活中,你可能偶尔会有这样的感觉:明明眼前的事是第一次发生,却有一种异常的熟悉感。人物的表情、对白,甚至周围环境的摆设,都好像曾经发生过,但是这种熟悉感往往一闪而过。有的人甚至认为,这是一个人前世记忆的闪现,是灵魂存在的证明。其实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生理现象,科学家称之为"既视感"。  相似文献   

8.
正视死亡     
李宇 《大自然探索》2006,(12):12-13
对于死亡,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经常面对它并与之熟稔,时刻准备迎接它的到来。作为临终关怀医疗专家,澳大利亚悉尼皇家阿尔佛雷德王子医院的凯瑟琳博士知道所有躺在床上等死的患者的常见症状。她说,“当然,每个人的死亡症状各不相同,你可能只看到这些症状中的一部分或完全就看不到症状。”凯瑟琳说:“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通常睡得更多,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鼓励其所爱的人不断与他们说话。”一项有关濒死者脑电图的研究表明,听觉是人死亡时最后丧失的感觉。呼吸模式也会发生改变,濒死者可能进行浅快呼吸或深慢呼吸,也许还会发出“汩汩”的声音,这种声音有时被称作“死亡鸣音”。事实上,这种声音是空气穿过积聚于濒死者咽部不能被他们咳出的黏液而形成的。另一种死亡前的呼吸同样令旁观者伤感:长达45秒以上的呼吸停顿,接着是更深更频繁的呼吸。这种呼吸是由于重要器官缺氧和废物堆积所致。当进入大脑的氧气减少时,重要器官开始衰竭,肌肉松弛,末梢血流减少,并发生谵妄、兴奋及肠、膀胱功能、皮肤温度和颜色的改变,此刻便是死亡来临的时刻。心跳和呼吸停止曾经被作为确定死亡的标准。然而,随着心肺复苏和电击除颤的应用,死亡需要重新定义。现在,医生们倾向于使用“脑死亡”作为死亡的...  相似文献   

9.
医学专家从悄然病故的心脏病患者的病理分析中发现一种称为高半跳氨酸homocysteine的氨基酸。研究人员确认它与心脏病死亡有密切因果关系.同时并告诫人体血液中高半脱氨酸含量过高将危及生命.不过研究证实平时多摄食富含多种维生素的果蔬以及加强身体锻炼使易于消除隐患。1992~1996年期间有64名挪威男女相继原因不明地悄然离世。亲人无缘病故引起了亲属极大关注和恐慌,然而外界人士对此内情却全然不知。医院最终透露说所有死者都长期患有心脏病,而且多人早已实施过心脏搭桥手术。新闻传媒认为诸如此类的死亡不足为奇,无需大肆张扬评论…  相似文献   

10.
几年前,世界各地有过几次成功的地震预报,当时科学界感到很乐观,甚至到了非常欢欣鼓舞的地步。但是这种欢喜的心情现在又告烟消云散了。虽然乐观之感还没有被悲观情绪所取而代之,但正如一位地震研究工作负责人所说的那样:“前面还有一大段漫长而艰苦的路程要走。”人们是在起初看来似乎是希望最大的地区遭到一些挫折之后,才头脑清醒过来,转而采取讲究实际的态度。中国的群众性地震预测预报工作虽然成功地预报了一九七五年的海城大地震,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但却没能预报出一九七六年的唐山大地震,据说那次地震死了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地震?     
地震,是人们通过感觉和仪器查觉到的地面振动。它与风雨、雷电一样,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自然现象。强烈的地面振动,即强烈地震,会直接和间接造成破坏,成为灾害。凡由地震引起的灾害,统称之为地震灾害。直接地震灾害是指由于强烈地面振动及形成的地面断裂和变形。引起建筑物倒塌和损坏,造成了人身伤亡及大量社会物质的损失,例如震惊全国的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整个唐山市变成一片废墟,共死亡24.2万人,损失达100亿元。间接地震灾害则是指由于强烈地震而使山体崩塌,形成滑坡、泥石流;水坝、河堤决口或发生海啸而造成水灾;震后流行瘟疫;由于没…  相似文献   

12.
当人起跳后,其在跳跃最高点及附近的停留时间远超过起跳或落地过程的时间.跳得越高,越会在视觉上留下"悬浮"空中的感觉. 篮球选手通过伸展身体,做出一系列连贯动作,收腿等会让我们在视觉上觉得他们可以在空中真正地"停留". 但事实上,"滞空"只与弹跳高度有关,与其它无关.跳得越高,滞空时间就会越长;身体柔韧性或核心力量越好,能在空中做的动作越多,滞空视觉感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唐山大地震已经过了整整30年,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56秒,震惊世界的“7.28”大劫难,是极为少见的城市直下型地震,不仅是中国历史一次罕见的地震灾害,也创下了近400年来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惨的记录,被列在全球20世纪十大破坏性最大的地震灾害之首。地震中死亡24.24万人,重伤16.46万人,截瘫患者3817人,失去父母的孤儿4204人,轻伤但仍需治疗者为36万人之多。震后几天,饮水中的大肠杆菌数超过国家饮水卫生标准的几十、几百甚至上千倍,某些地区每平方米垃圾堆上每小时孳生蝇蛆数万只;震后3 ̄4天就发生大量肠炎、痢疾,一周左右达到高峰,市区患病…  相似文献   

14.
(在唐山地震30周年之际,此文或许能为有心的读者提供启示,增进思考——编者)众所周知,动物对地震波相当敏感,诸如:蛇、蜥蜴、老鼠、黄鼠狼、鸡、鲶鱼等,在地震前都有异常反应。许多科学家已长期注意观察动物的反应,以提高预报地震的准确率。日本的东京水产试验场,用声波检测方法,对鲶鱼的异常活动检测、记录,研究鲶鱼对地震的感应情况。检测表明:14次有感地震中,记录鲶鱼时反常活动有10次。经地震预测部门研究、核实,鲶鱼对有感地震反应,与地震仪所预测的结果,有9次是一致的。蛇对地震也特别灵敏,有时,最早的地震预报正是来自蛇。科学家研究…  相似文献   

15.
卫星热红外异常——临震前兆   总被引:88,自引:7,他引:81  
强祖基 《科学通报》1990,35(17):1324-1324
地震前出现增温异常,早已被人们所察觉,不少人曾对其进行过研究。但采用台网定点观测的方法,只能得到局限于某些地点的定时温度资料,而得不到孕震范围的大面积的温度动态演变资料。利用卫星热红外辐射探测地面温度,则具有资料准确、覆盖面广、信息量大、能捕捉震前增温异常的时空动态变化等优点。但目前仅见苏联有过探讨卫星热红外异常与地震活动关系的文章。作者利用卫星热红外异常对1989年10月山西大同地震等进行了实际监测和试报,初步探索了利用该手段进行临震预报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瘙痒,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它是皮肤上一种特殊的感觉,也是皮肤病中最常见的症状。轻痒使人不适,剧烈瘙痒则使人坐立不安。痒的感觉是无法说出来的,真可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其实一些常见的食物是有止  相似文献   

17.
关尔 《科学之友》2004,(6):72-74
什么是幸福?什么样的人最幸福,什么样的人最不幸福?针对近来掀起的“幸福指数”的热谈,我们也在一个小小的范围内进行了一次调查>>>>>王先生(一位年轻的父亲,一位部门领导)什么是幸福,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无聊。世人都是不幸的,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永远快乐!陈春女士(一名即将临盆的准妈妈,事业单位)幸福是一种感受,只有心态好的人才能感觉到(她用手爱抚了一下自己的肚子说),怀孩子的感觉就蛮幸福的,虽然想到生孩子会很疼,以后为了孩子又会受很多苦,但是怎么说呢,痛并幸福着吧!赵女士(一位刚结束单身贵族生活的白领)其实,没有人会时时刻刻感觉幸福,幸福应该只是一个动词。做母亲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都各有差异,也各有体会。也许这一秒你沉浸在幸福当中,感觉很幸福,过一秒你也许就会因为别的事情而感到痛苦了。所以世界上没有永远幸福的人,也没有不幸的人。幸福这个词只是人类一时的感官体验。庞女士(一位母亲,一位领导)幸福是灵魂的愉悦。即一切美好经历转化为内心的体验,只要心甘情愿地做自己的事那就是幸福。心灵或身体不健康的人是不幸的人,然而心灵和身体都健康但又无所事事甚至危害社会的人更不幸;家庭和事业都能兼顾,获得双赢的人最幸福。杨女士(一位年轻母亲,在职编辑)四肢健全又能对社会做点贡献的人应该是幸福的,最不幸的人可能要数瞎子了。因为瞎子能感觉到周围的一切,春天花开了,鸟儿鸣了,夏天下雨了,打雷了,秋天树叶落了,瓜果熟了,冬天下雪了,孩子们笑着打雪仗,可是他却什么也看不见。想想真是痛苦。  相似文献   

18.
体感温度与实际气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的体感温度(或叫感觉温度、舒适度)往往与实际气温感觉上不一样,或者说一样的气温,感觉不一样。体感温度实际上就是人们舒适的感觉,是人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尤其是皮肤与外界环境接触时在身体上或精神上所获得的一种感受。影响舒适感的气象因素有4个,即温度、湿度、风和辐射。 温度 人们感觉最敏感的仍然是温度的变化。据测量,人体皮肤温度大约是32℃。所以如果温度高于32℃,空气就会对人体发生加热作用,使人产生热的感觉,于是人体就通过出汗散热来维持热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唐山,1976年的一个夜晚,人们被天空出现的火球和闪光惊醒了,第二天凌晨,就发生了里氏7.8级大地震,24万人死于非命,整个城市被夷为平地。有关这种神秘闪光的故事在当地流传开了,但这些神秘的闪光跟地震有关吗,或只是惊恐的民众编造的谣言?地震前的预兆人们在地震前看到奇怪的光不是第一次了。历史上有目击者报告,他们在地震前几天或地震期间都看到过橘红色的灼热光、蓝白色的冷光、火球或闪光。早在1755年,把远在瑞典教堂里的钟晃得丁当乱响的里斯本地震之后,哲学家康德就记载了这些警告性迹象:“在地震前8天,卡迪斯附近的地面上爬满了…  相似文献   

20.
在一些民间传说和魔幻影视剧中,经常有些人宣称,自己曾经有过灵魂出窍的神奇经历。比如,他们发现自己能够飘在空中看着自己的身体一动不动地躺在下面。一些"灵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