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意境理论虽然不是王国维首先提出的,但毕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境界理论。王国维的“境界论”包含三层不同含义:一是作为对艺术审美本体的概括,用来说明艺术作品的美学价值;二是用来指示诗词中描绘的景物、景象;三是用来描绘人的心理体验。作为审美本体的“境界”又可分为三对范畴:常人之境界与诗人之境界;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一般认为同属于艺术本体论的“隔”与“不隔”,实际上是从风格的角度入手来判断诗词优劣的标准,而不是艺术审美本体论。  相似文献   

2.
美的境界超出了真、善和艺术的有限界定。在真的领域,一切受着理性的限制无法达到无限,然而从理性中生发出超越理性的境界则可以走向无限。道德总是受来自他律和自律的限制,然而从其中生发出来的美的境界则使人摆脱有限的缠绕。艺术领域受着自身的感性、对意义追求的限制,从其中生发出的境界则是人超出此种限制使人走向空明至境。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的“境界说”美学实际上是一种艺术哲学。作为一种广义审美文化形态的“有意味的形式”,“境界”范畴是本体和现象的统一,即美本身与美的显现和表现的统一。本文从艺术本体论和审美辩证法两个方面,说明了王国维艺术哲学的基本特征;从现象本体化和本体现象化的双向反馈中,逻辑地考察了这种艺术哲学的合理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4.
“境界”说是王国维文艺思想的核心部分,也是其词学理论的根本,是其探寻诗词艺术魅力的标准,本文试从情与景、典型与概括、审美与联想诸方面,谈谈对“境界”说的一些感想。  相似文献   

5.
随着陶渊明一生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的变化,其哲学思想主要展露出由儒至道的嬗变脉相,反映在创作上,则是其作品的哲学境界的发展变化以及由此而表达的审美倾向的转变。铁渊明诗表现了三各哲学境界:物质主义生命境界、伦理价值生命境界和自足自由的生命境界,追求自足自由的生命境界代表陶渊明诗歌创作的主要审美倾向,影响到他的诗歌创作趣旨、平和自然的艺术风貌,题材内容的选取,并深刻体现了人的本质内容。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多方面论述了艺术评论家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阐释了艺术评论思维过程中的基本情愫,道出了艺术评论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7.
辛晶 《奇闻怪事》2009,(12):6-7
“留白”,是中国书画艺术中的一种表现手法。书画中的留白,让人觉得妙趣横生,达到“意无穷”之境界。而作为一门综合艺术,课堂教学也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留白。教师也可以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讲究“留白”的艺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原味说”是老舍语言观念的内核和创作境界,并分析了其物质与构成,认为它反映了言文一致的历史必然性,肯定了白话文的表现力,指明语言的艺术在于其运用方式,终至于创作主体与客体最真实融合的境界,是解析老舍文学创作风格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9.
竹久梦二──丰子恺漫画艺术的阶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久梦二──丰子恺漫画艺术的阶梯孔耘丰子恺,中国现代艺术史上一位全能的艺术大师,他一生中在绘画、文学、音乐、翻译、书法等诸多艺术领域多有建树。尤其是丰子恺的漫画艺术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善于在寥寥数笔中描绘生动而有意味的人物形象,从而使读者回味无穷。泰戈...  相似文献   

10.
艺术的辩证法是启发人深思的。初学写作的人,往往在语言的雕饰、形式的新奇上进行刻意的追求,但在经过一段创作实践后,就会发现这并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写文章削尽冗繁,洗却铅华,达到大朴的境界才是艺术的极致。在艺术的众多境界与风格中,朴最难,它是经过多次审美筛选的结果。前人所云“冗繁削尽留清瘦”“豪华落尽见真淳”,大概就是  相似文献   

11.
经典散文和经典诗歌一样,需要有一种艺术境界,也应该追求一种艺术境界.经典散文的艺术境界既是"语象世界构筑的深层领域",也是"作品所创构的一种独立存在的审美空间",对于它的探究一般牵涉其形态、构成和创造等问题.经典散文的诗画融结、姿容各异、象征纷呈等艺术境界的形态和经典散文的情与景、画面与氛围、哲理与情趣等艺术境界的构成...  相似文献   

12.
吕天成戏曲境界说略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境界是中国古典戏曲一个重要理论范畴.吕天成在<曲品>中运用"境界"这一术语评判戏曲作品的成败得失.本文重在阐述吕天成"境界说"的理论内涵和美学追求,探讨境界与意境的内在关联,从而揭示境界说的本质意义.  相似文献   

13.
意境是情景交融的艺术化境。为了使诗歌意境更加纯美、和谐、鲜亮和富于层次感,诗人在创作诗歌、营造意境时往往偏爱挑选、锤炼“色彩词汇”入诗。诗歌意象在被色彩敷粉着色的同时,诗人的主观情思得以凸现,诗歌意境也在五彩缤纷的色彩词汇地烘托下构建出裱丽斑斓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14.
维米尔是典型的荷兰风俗画家,也是继伦勃朗之后最伟大的荷兰画家,他的作品表现日常平民的生活与风俗,在写实的基础上经过精 艺术加工达到了非凡的境界,能使人的审美感觉越过“视觉效果”这个层面而升华到精神境界中。  相似文献   

15.
散文,不仅是我人生传记中若干富有色彩的篇章,也是我那经常漂泊流浪的灵魂的栖息地。在散文创作中,我追求题材的多样、情感的真诚、境界的深广、手法的自由,并认为一个既有传统美德,又有现代意识,既有艺术修养,又有实干精神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高素质的现代作家。  相似文献   

16.
袁鼎生提升出生态辩证法,构建了整生范式,生发了元范畴,形成了集逻辑、历史、应用、比较研究以及元学科研究于一体的超循环运转的生态美学理论体系。他以生态为基点,整合融通了人类学与美学,标识了生态美学的生境与发展理路,并主张在艺术生境和艺术人生的耦合并进中,提升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7.
郑笠 《长春大学学报》2010,20(3):99-103,111
从艺术的角度透析,《庄子》中"庖丁解牛"等系列工匠故事的寓意体现在"道不离技,技在道中,技进乎道"三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方面,揭示了技艺训练、法度规矩、精神修养与"道"的境界四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受庄子道技观的影响,古代画论也认为"道"的境界的实现,离不开"技"的熟练驾驭,但是,技艺训练又不离规矩与法度。同时,技艺训练本身不是目的,任何高超的技艺都指向超越自身的完美表现。  相似文献   

18.
何其芳的《画梦录》享誉文坛已经半个多世纪,其“独语”体式成为中国现代散文领域的奇葩。从文本的解读入手,细致剖析《画梦录》的梦幻式朦胧情感的波动、丰富的感知意象的组合和含蓄、凝练、精致的语言的“独语体”艺术创造,可以发现其“象征散文”的独特艺术本质。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近现代的特殊历史时期,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领域在遭到西方艺术形态的冲击之后,表现出一系列文化角度的对撞和融和.在这种宏观的环境中,艺术的发展始终被本土传统和西方精神本土化的双重压力所交织,本身的“他者”性质的学科身份和特色也在这种复杂的过程中显出一系列历史层面的困惑.现代性的转向使得艺术自主从传统的力求摆脱体制的形式走向了一种更加未知和复杂的状态.只有在社会整体完成现代性的重构之后,真正的艺术自主才会呈现出真实的面目以及本土性特色.  相似文献   

20.
张孝祥的词品与人品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故而在探讨其词风格特征的同时,其人格特征也不可忽视。从气势美、人格美、意境美三方面对张孝祥及其豪放词作了一番美学上的探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