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与短梗霉多糖发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梗霉多糖系短梗霉发酵产物,它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短梗霉是一种多形态真菌,具有复杂的生活史,并且其形态学变化与其多糖合成之间关系密切。本文就短梗霉及其发酵特点进行较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2.
选用了四组催化体系,并以不同的配比对甲基化短梗霉多糖进行了还原裂解,其产的用GC,IR和NMR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用这四组催化体系对甲基化短梗霉多糖的还原裂解都能得到了予期的产品,当Et3SiH:TMSOMS:BF3OEt2=5:5:1时效果好,同时测定了短梗霉多糖的结构。  相似文献   

3.
短梗茁霉A.Pullulans是一种具有酵母型和菌丝型的两型真菌。该菌在深层培养过程中具有产生胞外多糖的能力。据文献报导,这种胞外多糖可用作血浆代用品,也可用作食品包装薄膜,增稠剂和水果鸡蛋的涂层保鲜。为了获得短梗茁霉胞外多糖的优良菌株,我们进行了菌株的筛选,初步认为AS3.3984和015号菌株具有产胞外多糖能力,由于015号菌株不产生黑色素而优于AS3.3984菌株。经鉴定AS3.3984为短梗茁霉黑色变种A.pnllulans var. melanigenum.015号为短梗茁霉原变种A.Pullulans var pullulans。  相似文献   

4.
短梗茁霉A.Pullulans是一种具有酵母型和菌丝型的两型真菌。该菌在深层培养过程中具有产生胞外多糖的能力。据文献报导,这种胞外多糖可用作血浆代用品,也可用作食品包装薄膜,增稠剂和水果鸡蛋的涂层保鲜。为了获得短梗茁霉胞外多糖的优良菌株,我们进行了菌株的筛选,初步认为AS3.3984和015号菌株具有产胞外多糖能力,由于015号菌株不产生黑色素而优于AS3.3984菌株。经鉴定As3.3984为短梗茁霉黑色变种A.pnllu-lans var.melanigenum.015号为短梗茁霉原变种A.Pullulans var pullulans。  相似文献   

5.
研究用溴乙锭和紫外线为诱变剂,筛选出不产黑色素并具有酵母样细胞形态的卜多糖生产菌种出芽短梗霉SN08.  相似文献   

6.
短梗霉多糖是一种高效多功能的新型生物制品,其生产是在细胞内酶系作用下,将培养基中的碳源转化为多糖,用葡萄糖。蔗糖、果糖和乳糖等及其他几种醇和正烷烃都可作发酵的碳源。工艺过程为菌种经种子培养基处理后,加入发酵罐中,与蔗糖、有机和无机营养物一起在发酵罐中发酵,再经菌体絮凝、离心分离、超滤浓缩后,加入蒸汽和空气进行流化态干燥,除去废气和水分后,即得粉状食品级短梗霉多糖产品。短梗霉多糖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其成膜性、成纤维性、阻气性和粘结性极好,且易加工、易降解,在世界上已广泛用于医药制造、…  相似文献   

7.
短梗霉多糖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非线性规划法对短梗霉多糖发酵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建立了短梗霉多糖转化率与培养基组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利用此关系式再次使用非线性规划求出最优化的培养基配方,有效地提高了转化率水平。  相似文献   

8.
研究用乙锭和紫外线为诱变剂,筛选出不对产黑色素并具有酵母样细胞形态的卜多糖生产菌种出芽短梗霉SN08。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多糖在农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种由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多糖,短梗霉多糖(pullulan)、小核菌多糖(scle-roglucan)和黄原胶(Xanthangum)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农业上具有应用潜力。短梗霉多糖可形成透气性能低的膜和具有良好可塑性,可用于农产品保鲜、颗粒肥料和农药成型;小核菌多糖和黄原胶具有优良悬浮性能,可用于流动杀虫剂、液体饲料;小核菌多糖能与多种盐类配伍,可用于悬浮液体肥料。  相似文献   

10.
短梗霉多糖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短梗霉多糖系出芽短梗霉的发酵产物,由于该多糖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制造、食品工业、化妆品工业、烟草工业及农业等众多领域,是一种具有极大经济价值的多功能新型生物产品。本文对该多糖的性质及应用进行较详细地综述。  相似文献   

11.
采用有机合成法合成茶多酚-锗化合物.运用反相液相色谱技术初步分离茶多酚和茶多酚锗的酚类组成.选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化飞行时间(MALDI-TOF)质谱技术分析茶多酚及茶多酚-锗的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茶多酚主要由儿茶素及酚类化合物组成,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棓酸甲酯(EGC-MG)和表三羟基黄烷-3-醇没食子酸酯(EZG)易与Ge4 反应且形成含锗的酚类化合物.茶多酚及茶多酚-锗化合物均有抑制肺癌细胞生长的能力,其抑制速率随着酚类化合物浓度增加而提高,但茶多酚锗抑制速率高于茶多酚近1倍.  相似文献   

12.
茶多酚乳剂的抗氧化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测定油脂中过氧化值(pov),研究了自制的茶多酚乳剂对数种油脂的抗氧化效果,并与茶多酚粉剂及合成的食品抗氧化剂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和二丁基羟基甲苯(BHT)的抗氧化效果作比较。实验表明:茶多酚乳剂的抗氧化效果优于茶多酚粉剂和BHA+BHT,它对花生油和芥花籽油的抗氧化效力分别为BHA+BHT的4倍和3倍。  相似文献   

13.
栗茶间作对茶园生态环境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信阳茶树的纯茶园和栗茶间作茶园的茶园生态环境(包括小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和茶叶中各项生化指标(包括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酚氨比、茶水浸出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类型茶园小气候因子(光照强度、温度、湿度)有显著差异.相对于纯茶园,栗茶间作茶园能更有效地改善光照条件、降低环境温度、提高土壤水分和有机质含量、增强空气湿度,提高土壤养分状况.栗茶间作茶园茶叶品质也较纯茶园显著提高,氨基酸和茶水浸出物含量显著高于纯茶园茶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茶叶中茶多酚及维生素C含量与储存时间的变化情况及在营养学上的意义。方法:用酒石酸亚铁比色法测定开封后再密封保存的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结果:储存6个月前后两次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C含量前后两次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绿茶与红茶相比,茶多酚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绿茶高于红茶;维生素C含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茶叶开封后再密封、避光保存,茶多酚的含量不易丧失,但维生素C容易氧化减少。  相似文献   

15.
研究机械化学法辅助提取废茶渣中茶多酚的最佳工艺,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从固相试剂配比、研磨时间、洗脱时间、洗脱次数、pH值等多个方面探讨了提取工艺参数.得出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固相试剂配比(茶末与固相试剂质量比)1:0.6、研磨时间5min、洗脱时间5min、洗脱次数3次、pH值为4.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明不同间作模式对茶园土壤及茶叶营养品质的影响,选择苏州洞庭东、西山地区代表性的果茶间作茶园和纯茶园,分别采集土壤和茶叶样品,对其土壤和茶叶主要营养品质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果茶间作可以有效提高矿物质含量,改善表层(0~25cm)土壤营养状况,以枇杷-茶和杨梅-茶间作模式作用效果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茶园土壤状况受土壤的营养成分、矿物质含量和土壤酸碱性3个因素影响较大。不同果茶间作茶园土壤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洞庭西山杨梅-茶间作茶园土壤营养状况最好,依次为西山纯茶园、东山杨梅-茶间作茶园、东山纯茶园、东山枇杷-茶间作茶园。茶鲜叶营养品质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茶产区及不同果茶间作模式对茶鲜叶营养品质成分的影响不同,在东山茶区,果茶间作茶园茶鲜叶的游离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均略大于纯茶园,但儿茶素含量均略小于纯茶园,咖啡碱含量则显著小于纯茶园,而在西山茶区,除游离氨基酸外,杨梅-茶间作茶园茶鲜叶的茶多酚、儿茶素和咖啡碱含量均低于纯茶园。根据土壤性状和养分与茶叶营养品质的相关性分析可知,茶叶游离氨基酸含量与土壤中铁和锌呈现显著负相关,茶多酚含量与碱性氮、有机质和锌元素呈现显著正相关,咖啡碱含量与电导率、全氮量、有效磷、碱性氮、钙、铁呈现显著正相关,而与全钾呈极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进行果茶间作对改善茶园土壤性质具有重要作用,结果为不同洞庭碧螺春茶产区改良土壤,从而提升茶叶营养品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用乙醇和乙酸乙酯为溶剂提取松溪绿茶,获得乙醇绿茶提取物和乙酸乙酯绿菘提取物. 这两种提取物茶多酚含量分别为68.75%(乙醇)和96.5%(乙酸乙酯),并对豆油、菜油、棕榈油、 花生油、猪油均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在威化饼干夹心油脂的感官审评中,也呈现很好的抗氧化效果.  相似文献   

18.
金花茶茶花中茶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扶绥中东金花茶、毛瓣金花茶、普通金花茶茶花中茶多酚含量和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毛瓣金花茶花中茶多酚的含量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8.96%、13.78%,均高于扶绥中东金花茶和普通金花茶,且在三种金花茶中毛瓣金花茶花中茶多酚含量与其他两种金花茶具有极显著差异,扶绥中东金花茶和普通金花茶差异不显著,总黄酮含量与其他两种金花茶具有极显著差异,扶绥中东金花茶和普通金花茶有显著差异,表明毛瓣金花茶的花具有更高的药用价值,扶绥中东金花茶的花次之;(2)金花茶花中茶多酚和总黄酮含量与叶中茶多酚和总黄酮含量有一定的差异,花中茶多酚含量比幼叶中的稍低但比成熟叶中的高,毛瓣金花茶花中总黄酮比叶高约10%,表明金花茶的花也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3)毛瓣金花茶花中茶多酚含量比其他两种金花茶接近于市售成品茶,表明毛瓣金花茶的花较适合制茶.  相似文献   

19.
从茶多酚及氨基酸含量比较8种金花茶制茶适宜性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金花茶,长柱金花茶,显脉金花茶,平果金花茶,东兴金花茶,毛瓣金花茶,毛籽金花茶,大样岗金花茶的茶多酚类物质和氨基酸含量,并与市售茶叶作对照,结果表明,各种金花茶的上述成分含量差异甚大,其中毛瓣金花茶幼叶多酚类物质含量最高(11.7%),但低于仙回茶(18.25%)和福云绿茶(16.62%),在所有试材中,无瓣金花茶幼叶的氨基酸含量最高(6.3%),但低于仙回茶(18.25%),和福云绿茶(16  相似文献   

20.
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分别研究了窨制时间、次数,茶坯含水量,配花量等对蜡梅花茶感官品质和主要理化成分的影响.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在各单因素试验中,窨制时间为24 h,窨制三次,茶坯含水量为5%,配花量为60%时所制茶样审评得分最高.理化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窨制时间的延长、次数的增加、茶坯含水量、配花量的增加,茶多酚含量、叶绿素含量、茶汤吸光值等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而氨基酸含量随窨制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但随窨制次数的增加、茶坯含水量和配花量的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结合感官审评和品质成分分析结果可知,蜡梅花茶最佳窨制工艺条件为:窨制时间24~32 h,窨制二~三次,茶坯含水量5%~15%,配花量60%~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