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卫星太阳光压力矩计算中有效作用面积的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精确计算卫星在轨运行时所受的太阳光压力矩,给出了1种考虑太阳帆板与卫星体相互遮挡时太阳光压力矩的求取方法.将卫星体和太阳帆板组成的几何体进行投影变换后,判断其相互遮挡并采用凸多边形求交的算法求取太阳光压有效作用面积,从而计算太阳光压力矩.以某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为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当卫星体和太阳帆板的面积相比较小时,太阳光压力矩的求取可忽略卫星体以及卫星体对太阳帆板遮挡的影响.该方法同样可推广到考虑太阳帆板与卫星相互遮挡时气动力矩的求取.  相似文献   

2.
带挠性轴太阳帆板航天器姿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带挠性轴太阳帆板航天器的物理模型 ,利用保守系统的 Lagrange方程 ,导出了带挠性轴太阳帆板航天器动力学方程 ,在小姿态角速率情况下 ,推出了航天器挠性轴扭转运动、航天器姿态运动的运动学方程 ,给出了数值结果 ,分析了太阳帆板转动惯量、挠性轴的扭转刚度对航天器姿态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太阳帆板振动诱导空气流场分析及其附加质量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偶极子配置法分析太阳帆板振动时所诱导的空气流场,导出其流动的动能表达式,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空气的附加质量矩阵,只要给定真空中太阳帆板自由振动的主模态和对应的主频率,就可以分析帆板与空气耦合系统的固有振动特性。  相似文献   

4.
太阳同步卫星及其轨道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太阳同步卫星的摄动、形成、特征、用途与轨道计算。  相似文献   

5.
太阳风是太阳活动与地球空间环境之间进行联系的一个关键媒介,其中太阳风动压与行星际磁场则是能够引起地球磁层变化的主要因素.一旦太阳风动压发生增加或者减少均会压缩或释放一定的能量,从而导致地球磁层全球性响应的产生.其中同步轨道磁场与地面磁场一般又是受磁层电流以及电离层电流影响的两个最典型研究对象.该文探讨了地球磁层对太阳风动压响应的观测结果和物理机制,分析了不同太阳风动压脉冲对磁层顶进行作用过程中,地球同步轨道磁场以及地球水平磁场之间存在的相应的响应关系,据此来获取在太阳风动压变化基础上磁层电流系的变化对不同区域磁场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火星-太阳同步回归轨道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回归周期的近似重访周期算法.基于对回归要素取整处理,结合回归轨道重访特征函数,通过对重访间隔子间距数的判断,可以得到最优近似重访周期和次优近似重访周期,近似重访周期的设计能以更高的时间分辨率实现对地覆盖.进一步分析了最优回归周期族与火星赤道表面覆盖率的关系,并计算了其对应的轨道参数.为火星探测初期的轨道设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基于分子动力学理论,对哈雷慧星运动轨道作了数值模拟计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得到由于太阳质量损失引起的哈雷慧星运动轨道半长轴随时间的变化率为29.5 cm/a.  相似文献   

8.
带挠性轴太阳帆板与航天器中心刚体耦合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建立了带挠性轴太阳帆板航天器的物理模型, 利用保守系统的Lagrange方程, 导出 了带挠性轴太阳帆板航天器系统动力学方程. 通过变换, 给出太阳帆板、 航天器中心刚体 耦合运动微分方程组. 应用Runge-Kutta积分法得出数值结果. 并分析了太阳帆板转动惯量 、 挠性轴的扭转刚度、 太阳帆板的初始扰动对航天器姿势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航天器能量/姿控一体化控制器设计及功率规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航天器的能量/姿控一体化控制系统(IPACS)的设计问题。针对带有4个飞轮(3正交、1斜装)的航天器的IPACS,设计了一个滑动模态姿态控制器。设计了飞轮组的控制律,保证了在储能时,飞轮的转速变化不会对航天器的姿态造成扰动,而且不影响正常的姿态控制,同时实现了姿态控制与能量存储。针对太阳帆板的功率变化特性以及飞轮电机的输入功率限制,提出了一种新的储能功率的规划方案,使飞轮在每个轨道周期内储存和释放的能量达到平衡,同时尽量利用了太阳帆板提供的功率,从而可以有效地减少太阳帆板的面积,减轻太阳帆板的质量。为了验证所设计的IPACS的有效性,给出了一个仿真实例。  相似文献   

10.
太阳系的膨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太阳质量变小 ,即随着太阳引力场变弱 ,行星椭圆轨道变大 ,轨道形状变得越来越扁平 .离太阳越远 ,行星椭圆轨道变化越显著 .太阳系正在非常缓慢均匀地膨胀 ,行星机械能增大  相似文献   

11.
真空太阳集热管的入射乘积因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为了简化真空太阳集热管能量采集的计算,提出了真空太阳集热管入射乘积因子的概念.描述了入射乘积因子的分布特点,并以北京为例,计算了真空太阳集热管采集的能量.指出了入射乘积因子在真空管式太阳热水器中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
海水太阳池物理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然盐水作为工质的太阳池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海水太阳池的物理模型,重点进行可用太阳辐射能的近似计算、太阳池温度分布和盐梯度分布的理论计算、以及太阳池的热稳定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风云二号卫星空间环境监测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风云二号卫星空间环境监测器由空间高能粒子探测器和太阳X射线探测器两台单机组成, 运行在地球同步轨道高度, 能够提供实时的太阳耀斑监测和质子事件监测. 风云二号空间环境监测器是国内第一套天基太阳质子事件监测警报系统, 在23周太阳活动峰年期间基本监测到所有的质子事件, 并通过分析实时监测的耀斑X射线辐射特征, 多次成功地开展了太阳质子事件警报服务. 风云二号空间环境监测器也是国内第一次进行地球同步高度的空间环境探测, 发现地球同步高度粒子变化的一些基本特征, 包括粒子通量的昼夜周期变化; 在太阳和地磁宁静时, 能量大于1.4 MeV电子通量在10~2×102/cm2×s×sr之间变化, 能量大于1 MeV的质子通量在6×102~8×103/cm2×s×sr之间变化.  相似文献   

14.
唐云江 《科学世界》2005,(12):F0005-F0005
每天都是这个太阳,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似乎永远不知疲倦地照耀着我们的地球,只因有了它,才有了地球上五彩斑斓的生命世界。在人类历史上,太阳一直都是人们顶礼膜拜的对象,这毫不奇怪,因为我们生活的一切都与太阳息息相关。因为太阳对人类太重要了,古人毫无例外地都把太阳奉为神明。人们始终关注着太阳,直至今天人们还在不停地对太阳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5.
浅水池太阳吸收率的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依据太阳光线在开放的浅水池内作多次反射和吸收及水对太阳辐射吸收具有选择性这一事实,建立了一个用于计算水池太阳吸收率的数学方法。分析表明:水池的太阳吸收率的精确计算必须精确地知道地面上太阳直接和散射辐射的光谱分布,而太阳辐射的光谱分布与太阳入射角及气候条件有关且任何地方无法找到这些数据。文章数字计算表明:对某一给定的水平总辐射值,用于计算的光谱分布气候模式的选择对水池的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吸收率有很大的影响,但对水池的太阳能收益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文章还引入了一简化的水池吸收率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世界博览》2012,(24):32
朝中社12日报道称,朝鲜使用"银河3号"运载火箭从平安北道铁山郡的西海卫星发射场成功发射了第二颗"光明星3号"卫星,卫星已经进入预定轨道。"光明星3号"是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入轨后将播放《金日成将军之歌》和《金正日将军之歌》。有报道称,朝鲜一级火箭残骸预计坠落在韩国全罗北道格浦港以  相似文献   

17.
研究太阳目标特性对太阳望远镜相关跟踪图像稳定系统的影响,采用Hinode太阳光学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对以2min为时间间隔采样的5幅太阳米粒组织图像进行相关计算.针对国家天文台正在研制的空间太阳望远镜(SST)主光学望远镜(MOT)相关跟踪图像稳定系统,分析了太阳米粒组织随时间衍化对相关跟踪系统图像移动计算精度的影响以及米粒组织动态变化对望远镜曝光时间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更换参考图像时间不能大于2min,并且在保证算法实时性的情况下,选用参考图像的尺寸与相关跟踪系统定位精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18.
太阳影子定位技术是通过分析物体的太阳影子变化,确定影子所在地点和日期的一种方法。通过建立影子长度变化模型,根据杆长与太阳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研究太阳影子与当地经纬度的变化关系,采用MATLAB编程计算对物体进行有效定位。同时,根据时间变量与影子顶点坐标关系,利用太阳方位角的公式,求得直杆所处日期。  相似文献   

19.
从国内某型号卫星在轨测控中所出现的某轨能源异常现象引入,研究了星蚀的形成原因,并分析了卫星出现星蚀所需的条件。对该型号卫星出现该现象时的卫星、太阳及月亮的轨道数据做了相应的计算,验证了当时所出现的现象,并分析了星蚀对卫星能源所产生的短期以及长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两小儿辨日”中,两小儿从太阳的大小和凉热出发,辩论日出与日中太阳与观测者距离的远近。文章从天文学的角度探析了日地距离的变化,计算了距离变化对太阳视大小、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多少的影响,结果显示距离的变化不是引起太阳视大小和冷热变化的原因。视觉因素是造成太阳早晨中午视大小不同的主要原因。地表气温的差异直接导致观测者对太阳冷热感觉的差异,而太阳高度(太阳相对于水平面的仰角)和太阳穿过大气层厚度的不同则是造成地表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相比于其它颜色的光,红光因波长较长而被大气散射的较少,因此当太阳早晨穿过更厚的大气时,剩下红色光较多,从而造成早晨的太阳发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