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企业是城市组织的重要成分之一,是城市产业发展的具体表现形式.城市企业大小的测度分布服从位序—规模法则,可以采用Zipf定律描述.从理论上可以证明,凡是服从Zipf定律的系统,都可以开展等级标度分析.等级标度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等级标度律的统计分析,二是等级标度指数的数值分析.以河南平顶山卫东区的纳税百强企业为例,说明如何对企业规模分布划分等级结构,以及如何开展等级标度分析.通过标度分析解释产业结构特征,可为城市产业发展和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城市等级体系的多重Zipf维数及其地理空间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基于城市等级体系的分形递归模型Pm=P1r1-mp,m=f1rm-1f及其等价形式三参数Zipf定律P(r)=C(r-α)-dz提出关于城市位序-规模分布的多分形模型,得到多分维谱的二标度表达形式Dq=ln[pq+(1-p)q]/[(1-q)lnrf],这里p=P(2)/[P(2)+P(3)]为概率尺度(括号中的数字表示城市的位序,为对应城市的人口);然后借助Legendre变换给出相应的参量表达,包括质量指数τ(q)、关于质量的Lipschitz-Hlder指数α(q)以及指数支集的分维函数f(α).导出关于城市体系人口分布的空间维数谱模型Dp(q)=DqDf以及有关的参量表达式,实现了区域城市人口多分维的可计算性.多重Zipf维数模型不仅可以有效地统一中心地的等级阶梯与位序-规模法则反映的连续分布,而且可以揭示城市体系演化的更多信息和隐含法则.以美国城市体系(1998年的数据)为实证对象,给出了城市规模分布的多分维Dq以及f(α)曲线等部分数值和图谱.  相似文献   

3.
在没有改变Backmann1958年提出的城镇等级-规模(hierarchy-size)模式任何假设前提的情况下,给出了一个与贝氏的城市级别顺序相反的贝氏模式.此模式反映的城镇等级-规模特征与位序-规模法则的验证结果十分相近.这样一来,不仅解释了位序-规模法则,而且将中心地方论及其有关研究与城市规模分布的相关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从城市动力系统的一般模型出发,引出城市体系异速生长的Beckmann方程并将其推广到一般形式,同时导出城市规模分布的Pareto公式,从而建立了Zipf定律的理论基础;讨论了城市位序—规模问题的分形性质和退化形式,进而证明了Davis二倍数规律与Mandelbrot的三参数Zipf公式等价,并修正了Curry最大熵模型,得到城市体系等级结构的Weibul公式。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城市规模结构及其分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芬  王发曾 《河南科学》2009,27(10):1319-1324
选取1986,1991,1996,2001和2006年山东省17个地级市城市人口规模的资料,运用城市首位律、城市金字塔理论及位序-规模法则分析了山东省城市人口规模的变化,继而运用分形理论阐释了位序-规模曲线.结果显示,首位城市济南人口规模尚有可观的发展潜力,山东省城市体系属于典型的"双核心"结构;城市规模结构已从传统"金字塔形"向"纺锤形"转变;城市规模由分散趋于集中,人口分布趋向均衡,城市体系发育日益成熟;分形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6.
武汉城市圈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002~2007年武汉城市圈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的首位比、首位度以及位序-规模现状与变化趋势研究,分析了武汉城市圈城市体系的等级规模的结构特点.提出未来武汉城市圈城市体系发展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没有改变Backmann1958年提出的城镇等级一规模(hierarchy-size)模式任何假设前提的情况下,给出了一个与贝氏的城市级别顺序相反的贝氏模式.此模式反映的城镇等级一规模特征与位序一规模法则的验证结果十分相近.这样一来,不仅解释了位序一规模法则,而且将中心地方论及其有关研究与城市规模分布的相关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以凉山州2006-2011年的人口数据为基础,运用位序-规模法则、城市首位率、不平衡指数及分形理论等方法,对凉山州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做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凉山州城镇体系规模等级具有分形特征,城镇体系发育不成熟,呈"单核"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运用城市人口规模的位序-规模法则、首位比、分形维数等方法,对2001年以来山西中部城镇群城市规模分布的类型、特征进行了鉴别,并与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的等级规模结构进行区际比较.研究表明,山西中部城镇群规模分布符合分形特征,城市体系呈首位分布,城市等级差异虽然有缓慢减小趋势,但距离最优状态还有很大差距;与我国中部其他城市群比较,山西中部城镇群结构相对松散,首位度和首位比较低,尚未形成等级规模合理的城镇群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在没有改变Backmann1958年提出的城镇等级一规模模式任何假设前提的情况下,给出一个与贝氏的城市级别顺序相反的贝氏模式。此模式反映的城镇等级-规模特征与位序-规模法则的验证结果十分相近。  相似文献   

11.
A pair of models of fractal recursion on city hierarchy, fm=f1r?1-m?f and Pm=P1r?m-1?p, are derived using entropy-maximizing methods,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inverse proportion between the number (fm) of cities at a given level of the urban hierarchy and the average population size (Pm) of the fm cities is established, i.e fm∝1/P.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underlying rationale of both the scale law of city rank-size distribution and the Zipf dimension value in standard state (dz=lnrp/lnrf=1) rests with maximization of information entropy of city hierarchies.  相似文献   

12.
针对状态数k=3,相邻半径r=2的一维总和规则元胞自动机,引入两个推广的Langton参数λ1和λ2,研究Wolfram第Ⅰ等级元胞自动机的规则空间,得到了参数λ1和λ2与规则R的关系图及相空间斑图.结果表明,利用两个参数λ1和λ2描述k=3,r=2的一维元胞自动机的总和规则空间,可以得到较详细的Wolfram第Ⅰ等级的相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3.
借用城市地理学中的首位分布和位序规模分布法则,依据河南省各地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统计资料,讨论了各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域规模分布规律.研究发现,河南省区域外资规模呈首位分布,位序规模相关系数的回归分析表明河南区域外资规模也符合位序规模法则,为外商直接投资地域差异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14.
关于法治和德治的争论在东方和西方产生了相似的激烈争论。这种争论已经持续了约 30 0 0年并将继续。法律是最低的道德 ,道德是法治的环境。对于当代中国来说 ,法治和德治都不可或缺 ,不可丢弃。要建设一个文明、民主和强大的中国 ,依法治国具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多层关联规则涉及多个抽象层中的项,它是通过有概念分层的关联规则挖掘而产生的.传统的方法仅考察每个概念层次内是否有用户感兴趣的规则,而忽略了不同概念之间的规则.另外,很多挖掘出的规则并不是用户感兴趣的.提出的关联规则的下钻操作沿袭了OLAP中下钻的概念,它是通过对已经挖掘得到的用户感兴趣的规则进行再分析,挖掘出用户感兴趣的子关联规则,从而达高效挖掘多层关联规则的目的,且这种规则不局限于同一概念层次内.  相似文献   

16.
将关于城市等级-规模分布的Davis二倍数(2n)规律推广为任意倍数(δn)规律:ai=ai n·2n,fi=fi n·δ-n,然后从中导出具有一般意义的三参数Zipf模型:P(r)=C(r-a)-dz.揭示了参数dz的分维性质并给出了它与分维D以及邻级倍数δ的数值关系:dz=1/D-In2/Inδ。从而证明Davis的2n规律乃是δ=2即dz=1的特殊情形;最后用Davis的原始数据对推导结果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指出法治和德治作为治国方略中的二个子系统,法治是治国的基本方略,德治能够有效降低法治的成本,二者优势互补,具有密切的关系。认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时要注意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妥善谨慎地处理道德法律化问题,使法律的正义、秩序、人权等价值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18.
从基于中心地体系的Beckmann城镇等级--规模模型Pm=RKSm-1/(1-K)^m出发,通过序列的对称性分析,导出三参数Zipt模型P(N)=C(N-α)^-dz,证明了参数dz的分维性质(dz=1/D),以及Beckmann模型与Davis二倍数规律的等价性,进而借助基于Beckmann模型的城镇化水平公式Z=KS/(K+S-1)的单调增减性规律论证,中心地的“等级阶梯”必将向Zipt式位序0-规模分布自然演化。  相似文献   

19.
文章阐述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一般做法、“毒树之果”理论以及我国应如何对待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最后论述了一个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有关的问题,即警察使用“侦查陷阱”获得的证据是否应当排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