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为了探索NLRP3炎症小体在布鲁氏菌侵染宿主细胞过程中的作用,以牛种布鲁氏菌强毒株2308、弱毒株RB51侵染人巨噬细胞THP-1,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探索布鲁氏菌引起宿主细胞中NLRP3炎症小体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布鲁氏菌侵染THP-1细胞后0-24 h,NLRP3炎症小体在转录水平上总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THP-1细胞形态随着侵染时间的延长变得不规则,且出现聚集现象。强毒株2308对NLRP3炎症小体相关基因转录水平和THP-1细胞形态变化的影响均强于弱毒株RB51。这表明布鲁氏菌在感染初期有短暂抑制炎症小体的能力,这可能是布鲁氏菌逃避巨噬细胞杀灭作用的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铁蛋白重链多肽(ferritin heavy chain 1,FTH1)对RAW264.7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RNA干扰和实时定量方法进行研究,首先提取RAW264.7细胞的总RNA,应用反转录PCR获得定量片段,制定标准曲线。将pSIREN-FTH1A/B转染到RAW264.7细胞,48 h后用绵羊种布鲁氏菌019株侵染4 h,实时定量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Mkl1、Birclb的表达,GAPDH作为内参基因,检测干扰前后凋亡相关基因mRNA的量。结果显示:转染pSIREN-FTH1的细胞被布鲁氏菌侵染后,Mkl1、Birclb基因mRNA的量较干扰前分别降低了76.3%、88.8%。FTH1可调节凋亡相关基因表达从而影响细胞凋亡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绿色荧光蛋白(GFP)布鲁氏菌16M(强毒株)和M5(弱毒株)侵染小鼠巨噬细胞及胞内溶酶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初次结合所用时间进行测定,探讨二者在结合所用时间上是否存在差异;其次比较GFP布鲁氏菌16M和M5与胞内各细胞器结合产生的荧光强度。将GFP布鲁氏菌16M(强毒株)和M5(弱毒株)分不同时间段分别侵染RAW 264.7(细菌和细胞比例为100︰1),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和检测。结果表明:布鲁氏菌16M和M5侵染初期10 min时进入巨噬细胞,1.5 h时布鲁氏菌到达溶酶体,2.0 h时布鲁氏菌到达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结果提示,布鲁氏菌16M和M5在侵染进入宿主细胞与胞内各细胞器初次结合所用时间相同,但布鲁氏菌16M与各细胞器结合的荧光强度均高于布鲁氏菌M5。以此推断布鲁氏菌16M进入胞内的数量高于布鲁氏菌M5。 相似文献
4.
由结核分枝杆菌(MTB)引起的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全世界约有1/3的人口潜伏感染MTB。近几年随着耐多药MTB和HIV混合感染的流行,使结核病控制形势更加严峻。细胞凋亡是生物有机体一种古老的免疫防御反应,在帮助机体清除胞内菌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已有研究结果表明,结核分枝杆菌对宿主细胞凋亡的调控过程非常复杂,即表现为有双重性:有些基因能促进凋亡,而有些则表现为抑制效应,且本研究组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细菌的毒力与凋亡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但是相关的分子机制还很不清楚。因此,鉴定MTB基因组中与凋亡相关的基因可以为研究细菌和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奠定基础,并且有助于研发新的药物靶标和候选疫苗。 相似文献
5.
蛋白质组学研究蛋白质组成及其活动规律,是对不同时间和空间发挥功能的特定蛋白质群体的研究.本文介绍了蛋白质组学基本概念、研究技术及其在布鲁氏菌致病机理、毒力因子、免疫靶点上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细胞凋亡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凋亡在维持体内环境稳定,炎症细胞激活与清除,肺内细胞及肺组织的发生,增殖,发育,肺血管重建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细胞凋亡的角度对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及其在急性肺损伤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金属离子在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宏量金属(钙、钾、钠)和微量金属(锌、铜、铁、镉)等诱导细胞凋亡的概况。宏量金属是细胞内环境主要维持物,细胞凋亡时细胞内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宏量金属的量也会随之变化,成为标示细胞凋亡的一个特征;微量金属则是围绕细胞过氧化进行作用,主要讨论了微量金属影响细胞过氧化的机制;并对今后关于金属与细胞凋亡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1型巨噬细胞相关因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信号传导转录激活因子1(STAT1)在慢性根尖周炎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15例慢性根尖周炎患牙的根尖病损组织作为实验组,15例需要拔除第3磨牙的健康牙龈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NOS、STAT1mRNA基因表达情况;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iNOS、STAT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根尖病损组织中iNOS、STAT1mRNA基因和iNOS、STAT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根尖周炎中M1型巨噬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增强,表明M1型巨噬细胞参与慢性根尖周炎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9.
细胞凋亡调控主要通过特异性信号的触发机制。当Bcl-2家庭蛋白对凋控线粒体死亡信号的传导、Caspase的活化、调控线粒体PTP开放和细胞色素C的释放,组成线粒体在细胞凋亡过程中作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11.
针对布鲁氏菌BCSP-31蛋白基因设计一对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对布鲁氏菌属6个代表菌株以及与布鲁氏菌有交叉反应的对照菌株进行扩增,结果能够对布鲁氏菌属6个代表菌株进行很好扩增,扩增片段大小为223bp,而对照菌株不能扩增,使用该方法最低可以检测20个细菌. 相似文献
12.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6)
为了探讨布鲁氏菌胞内寄生的机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进入巨噬细胞的布鲁氏菌的数量进行检测,克隆了绵羊种布鲁氏菌019株的16SrRNA基因和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GAPDH基因。以16SrRNA基因和巨噬细胞GAPDH做为内参基因,将二者的比值作为检测布鲁氏菌进入巨噬细胞数量多少的指标,建立绵羊种布鲁氏菌019株侵染巨噬细胞不同阶段的感染模式。结果表明:在绵羊种布鲁氏菌019株侵染巨噬细胞15min~1h,16SrRNA与GAPDH的比值缓慢上升,侵染1~4h中,16SrRNA与GAPDH的比值急剧上升,说明在此阶段,细菌侵入细胞中的数量显著增多。 相似文献
13.
建国后,我国在布鲁氏菌感染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建立了布鲁氏菌感染监测平台,研发、生产出了能够预防布鲁氏菌感染的疫苗,近几年还阐释了一些与布鲁氏菌致病相关的功能基因.但是由于一些原因导致近几年疫情急骤回升,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作者综述了布鲁氏菌感染的研究现状、流行趋势及防控进展,旨在加深对布鲁氏菌感染的认识,为推动对布鲁氏菌的深入研究作贡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及新型抗菌药物对布鲁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以确定布鲁氏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后期布鲁氏菌耐药性研究及布鲁氏菌病临床用药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规定的肉汤稀释法对布氏杆菌活疫苗S2株进行抗菌药物的MIC检测.结果各种药物的MIC值分别为:硫酸庆大霉素0.470μg/mL,硫酸卡那霉素1.362μg/mL,利福平1.821μg/mL,硫酸链霉素1.700μg/mL,四环素2.710μg/mL,莫西沙星0.298μg/mL.结论与其余5种药物相比,第4代喹诺酮类药物莫西沙星的MIC值最低,抑制布鲁氏菌生长能力最强.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中,硫酸庆大霉素的MIC值最低,硫酸链霉素的MIC值最高. 相似文献
15.
结核分枝杆菌Hsp16.3对感染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结核分枝杆菌Hsp16.3对感染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分别用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强毒株H37Rv株(H37Rv)、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强毒株H37Rv株Hsp16.3基因缺失突变株(△H37Rv)、卡介苗(BCG)和卡介苗Hsp16.3基因缺失突变株(△BCG)感染RAW264.7巨噬细胞株,使用流式细胞技术于感染1、3、6及12h检测各组感染巨噬细胞的凋亡率,并分析其变化。结果显示,巨噬细胞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凋亡率升高,其中在感染1、3、12h,BCG组与H37Rv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在感染1、3h,△BCG组与AH37Rv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染3、6、12h,△H37Rv组与H37Rv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G组与BCG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结核分枝杆菌Hspl6.3可抑制感染巨噬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6.
布鲁菌外膜蛋白Omp22与布鲁菌致病性相关,又可诱导机体免疫反应。为进一步研究Omp22的特性,对其进行原核表达,并初步鉴定。根据Genbank序列,设计并合成羊布鲁菌外膜蛋白Omp22引物。以羊布鲁菌M5株基因组DAN为模板,PCR扩增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酶切鉴定正确后,测定序列;将重组质粒pGEX-4T-1-Omp22电转化大肠杆菌DH5α中,诱导表达,并采用羊布鲁菌兔免疫血清,Western-blot初步检测融合蛋白GST-Omp22表达情况和免疫学特性。结果PCR扩增出约660bp目的条带,与预期相符;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pGEX-4T-1-Omp22原核表达载体;优化诱导温度,结果表明,在25℃诱导表达时,该融合蛋白大部分出现在上清中;Western-blot结果证实,GST-Omp22可与羊布鲁菌兔免疫血清特异性结合。说明成功构建了Omp22蛋白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了可溶性表达;该融合蛋白可与羊布鲁菌兔免疫血清特异性结合。Omp22蛋白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布鲁菌的致病机制以及疫苗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