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 (SIRT1)是一类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依赖性去乙酰化酶.烟酰胺是SIRT1催化的去乙酰化反应的产物,也是SIRT1的一种非竞争性抑制剂.利用蛋白同源模建和分子对接方法构建了“SIRT1/NAD+/p53乙酰化多肽”和“SIRT1/ADPR(二磷酸腺苷核糖)/烟酰胺”的两种复合物结构模型.根据“SIRT1/NAD+/p53乙酰化多肽”的复合物模型,发现SIRT1的265位丝氨酸(S265)和346位天冬酰胺(N346)与NAD+有相互作用,275位丝氨酸(S275)位于NAD+结合口袋的入口处.通过酶动力学实验证明:将S265、N346和S275突变之后会降低甚至消除NAD+与SIRT1的相互作用.另外,根据“SIRT1/ADPR/烟酰胺”的复合物模型,烟酰胺的酰胺基团与347位异亮氨酸(I347)、348位天冬氨酸(D348)形成了氢键,同时其嘧啶环埋在由262位丙氨酸(A262)、270位异亮氨酸(I270)、273位苯丙氨酸(F273)、316位异亮氨酸(I316)和347位异亮氨酸(I347)所包围的疏水环境中.将I316突变成丙氨酸,提高了酶与烟酰胺的结合能力,也显著提高了烟酰胺的抑制活性,这一现象表明烟酰胺结合在SIRT1的C口袋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线粒体与衰老的关系。方法: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结果:线粒体数量的变化。结构功能的退化,氧自由基对线粒体的损伤以及mtDNA的突变对衰老有着重要的影响。结论:线粒体影响衰老的机制复杂,从多方面影响衰老。  相似文献   

4.
线粒体与人类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线粒体自身携带DNA,可自我复制、表达。研究表明,线粒体DNA突变的积累和氧化损伤与人类疾病、衰老和肿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大量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具有重要的抗肿瘤作用。阿司匹林的乙酰基可以乙酰化大量蛋白质,从而影响体内的乙酰化水平,但其乙酰化作用在抗肿瘤上的具体机制还不清楚。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已用于肿瘤治疗或处于临床研究,通过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 HDACs)的去乙酰化酶活发挥抗癌作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istone Deacetylase1, HDAC1)是Zn2+依赖的Ⅰ类HDAC家族成员,在多种癌症中表达上调,是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 HDACi)发挥抗癌作用最关键的靶点之一。在抗肿瘤的过程中,阿司匹林是否乙酰化调控HDAC1尚未见报道。在本文中,我们发现阿司匹林可以乙酰化HDAC1并抑制其去乙酰化酶活,赖氨酸(K)200位点是阿司匹林乙酰化HDAC1的关键位点。有趣的是,HDAC1可以对自身去乙酰化,但不能发生在K200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而不是HDAC1,可以对HDAC1的K200位点去乙酰化。进一步细胞学实验发现,在敲除H...  相似文献   

6.
丝状真菌尤其是青霉菌Penicillium代谢的各类次级产物日趋成为研制新药的重要来源,很多药物如抗癌药物、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均来源于真菌。然而真菌次级代谢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表观遗传修饰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组蛋白乙酰化表观遗传修饰常与转录激活相关,从而促进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以青霉属真菌Penicillium christenseniae SD-193.84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确定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基因,建立该菌中同源重组基因敲除技术,对该基因进行敲除,并比较了基因敲除前后次级代谢产物的变化,发现HDAC影响了多种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本研究为青霉菌分子遗传操作及次级代谢调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衰老与线粒体DNA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略综述人体衰老过程中出现的线粒体DNA缺失,包括mtDNA与衰老的关系;衰老过程中的mtDNA容易变异的原因;衰老过程中发生的dmtDNA种类和数量改变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盐胁迫下拟南芥HD2去乙酰化酶调控的下游基因,本研究以拟南芥野生型WT和四突(hd2q,HD2四个基因的突变体)为材料,采用RNA-seq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生长10d的幼苗在高盐(150mmol/LNaCl)处理前和后进行比较转录组分析,并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转录组数据的可靠性.结果显示:在高盐处理...  相似文献   

9.
去泛素化酶(Deubiquitinating enzymes,DUBs)通过与泛素化靶蛋白的相互作用,切割或去除靶蛋白的泛素链,进而逆转靶蛋白的降解,参与泛素相关的信号转导及人类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研究DUBs系统及其与人类疾病的相关性,挖掘出DUBs中新药的靶点对人类健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针对DUBs的种类、结构...  相似文献   

10.
胁迫是指植物持续地暴露在环境的刺激下,有能力建立保护和适应的机制。组蛋白的去乙酰化作为一种表观遗传现象,在植物适应环境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探究高盐胁迫下,组蛋白的去乙酰化酶在植物抵御和适应高盐胁迫中的作用,本研究以拟南芥野生型WT和四突(h2tq,HD2四个基因的突变体)为材料,采用RNA-seq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生长10d的幼苗在高盐(150 mM NaCl)处理前和后进行比较转录组分析,并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转录组数据的可靠性。结果显示:在高盐处理前WT和hd2q共有25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2个,下调基因23个。在高盐处理后,WT和hd2q共有1407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772个,下调基因635个。GO和KEGG分析显示,对照的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胞外区域和响应脱落酸上,盐处理的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胞外区域和细胞壁上。植物响应盐胁迫是一个涉及不同交叉途径的复杂过程,这些结果可为研究表观遗传在盐胁迫逆境下的刺激响应提供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SIRT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1),哺乳动物sir2同系物,一种NAD+依赖的组蛋白脱乙酰化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SIRT1通过其脱乙酰化酶活性参与糖脂代谢,其对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信号通路起着正性调节作用,对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和维持糖脂代谢稳态具有重要作用。运动疗法是防治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和动脉粥样硬化等慢性疾病主要方法之一,但运动改善慢性疾病的机理还未完全阐明。已有研究表明运动训练能够诱导大鼠骨骼肌和心肌组织中SIRT1表达。运动改善慢性疾病机理是否与SIRT1有关尚不确定。在总结SIRT1与糖脂代谢关系的基础上,结合运动与SIRT1的研究现状,展望SIRT1在运动医学领域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顽固性心衰的临疗治疗是非常困难的,其死亡率也是比较高的。在临床上通过应用生脉注射液和多巴酚丁胺联合用药治疗肺心病顽固性心衰取得较好的疗效。通过对30例病人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在干旱胁迫下,植物通过自身复杂而有效的应对机制减少水分散失,其中关闭植物气孔降低蒸腾作用是一个重要环节。脱落酸(ABA)是植物响应干旱胁迫产生的可以诱导气孔关闭、减少水分散失的重要植物激素。丙酮酸是光合作用糖酵解的产物,需要借助线粒体丙酮酸转运体(MPCs)进入线粒体中进行后续物质和能量代谢。本研究发现拟南芥线粒体丙酮酸转运体AtMPC3参与介导植物干旱胁迫响应,在外源施加ABA条件下,AtMPC3基因缺失突变体的气孔较野生型开度更小,植物失水率更低,表现出更强的抗旱能力。结果说明AtMPC3在脱落酸促进植物气孔关闭及干旱应答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提高植物抗旱能力以及作物产量提升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顽固型心衰200例临床效果,本组患者以西医治疗控制肺部感染、缺氧、降低心脏前后负荷等;中医治疗则以对症扶本为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说明肺心病心衰尤其是顽固型心衰应以中西医结合为着眼点,进行综合治疗,方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神经干细胞和神经营养因子NT-3对帕金森病(PD)的修复作用,将NT-3表达载体pEGFP-C1-NT3转染大鼠原代神经干细胞(NSCs),构建了NSCs-NT3细胞.移植入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脑部MFB和VTA区域,观察到移植细胞在大鼠移植部位生长与迁移,证实移植成功.对移植后疾病模型进行APO旋转实验和水迷宫行为检测,结果表明,NT-3有利于学习与记忆能力改善,分子水平证实移植区域NT-3显著表达.本研究通过移植过表达NT-3的神经干细胞,从分子、细胞、组织和个体行为等不同层面证实了NSCs-NT3对PD模型大鼠修复的积极作用,为PD的转基因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研究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新内源性神经毒素1-乙酰基-6,7-二羟基-1,2,3,4-四氢异喹啉(ADTIQ)生成与糖代谢密切相关,可能成为糖尿病并发PD的一个关键因素,但是其神经毒性还不清楚.针对ADTIQ的神经毒性,该研究采用SH-SY5Y细胞为模型,MTT法,Annexin V/PI双染法,Caspase 3/7活性检测细胞存活率和细胞凋亡,Western-blot检测多巴胺转运体(DAT)的表达量.结果表明,随着ADTIQ浓度增大,细胞的存活率逐渐下降,凋亡率增加,同时ADTIQ导致DAT表达降低.研究提示ADTIQ导致多巴胺神经元的凋亡与PD的发生息息相关,糖尿病引起ADTIQ增加,可能成为高糖损伤多巴胺神经元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