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毛细管网型太阳能辅助火炕供暖系统的热工性能和效果.提出利用毛细管网型火炕的供暖模式,提高炕面的舒适性.方法利用数值模拟和实验测试两种手段分析两个对比房间的炕面温度和室内温度的变化趋势和规律.结果测试数据显示普通房间炕头、炕中、炕尾的平均温度分别为65.7℃、43.28℃、39.82℃,炕面温差大于20℃,而采用该系统的房间炕头、炕中、炕尾的平均温度分别为51.34℃、38.26℃、33.79℃,普通室内房间平均温度为12.2℃,太阳能辅热火炕房间室内平均温度为18.5℃,比普通房间室内平均温度高6.3℃.结论毛细管网末端热惯性小,运行时室内温度迅速升高,炕面的温度分布比普通火炕均匀,可依据主观意愿实时改善室内热环境,辅助火炕运行时有效地改善了农居室内及炕面的热舒适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中国传统火炕(Heated Kang)设计不合理导致的炕面温度不均、热舒适性差、热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传统火炕的非均质设计方法. 为更好地揭示新型火炕设计原理与分析火炕热均衡性、热舒适性等性能,通过CFD模拟平台建模,研究火炕的竖洞率(竖洞区域占火炕整体区域的比例)、炕板蓄热层厚度以及入口烟气温度、出入口相对位置等关键参数对炕板表面温度均衡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竖洞率为83%,炕板蓄热层厚度为80-50-20 mm(Ⅰ区80 mm, Ⅱ区50 mm,Ⅲ区20 mm),入口烟气温度为275 ℃,出入口形式为倒卷帘时炕面温度最为均匀,此时炕面温度标准差为5.6 ℃,而且具有较高的平均温度,为36.4 ℃. 通过采用内部结构非均质设计方法,火炕的表面热均衡性显著提高50%. 倒卷帘形式的出入口相对位置在优化炕面温度均匀性的同时,显著提高炕面最低温度9.1℃. 该研究结果为传统火炕节能、提高热效率提供新思路,对传统火炕的创新改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现有火墙式火炕基础上增加集热器的火墙式低碳节能火炕,改善农村的环境,解决北方农村冬季采暖现状.方法分别将集热器放置于火炕和火墙内,测量实验数据.结果通过对炕面温度、火炕烟道温度、室内温度、集热器进出口水温等参数的测试,分析集热器与烟气或火焰换热的主要方式,分析增加了集热器的火墙式火炕降低炕前端过热温度、改善炕面受热不均、提高室内热舒适度以及增强火炕自身蓄热能力的节能特性,并与现有的火墙式火炕进行综合分析对比.增加集热器的火墙式火炕前端温度较普通的火墙式火炕降低了20℃,炕表面平均温度降低了8℃,室内温度升高了2℃,停火后增加集热器的火墙式火炕在12 h后将恢复室温,相同条件下比火墙式火炕延长2 h.结论新型的增加集热器的火墙式火炕具有炕面温度均匀、蓄热能力强、室内舒适度增加等特性,在节能环保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太阳能炕的蓄热特性研究及其对睡眠热舒适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北方传统火炕的特点,建立了与太阳能热水系统结合的太阳能炕理论模型,并搭建太阳能炕系统实验台,进行了实验测试,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吻合较好.依据通过实验验证的模型,采用合肥实测的气象数据,分析了太阳能炕系统在冬天工作时对睡眠热舒适度和室内热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室外平均温度0℃左右和炕面温度不超过35℃的条件下,室内空气温度维持在8~15℃之间,在晚上21点太阳能热水系统对炕停止加热后,人所处的睡眠环境能保持在28.5~34℃的热舒适温度区间,太阳能贡献率为34.5%.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农村传统火炕炕面温度的不平衡性,采用实测和模拟的方法研究不加和加换热器之后火炕炕面在一段时间内温度的波动情况、加换热器之后炕面舒适性的改善和火炕在内置换热器后功能上的优势.运用理论数学模型和实测数据拟合的数学模型,采用VB可视化编程语言模拟出炕面在一段时间内的逐时温度以及换热器提供的热水温度,模拟结果与实测部分结果作对照.研究结果表明,火炕内加换热器之后,其热工性能发生了变化,炕头温度过高的现象得到明显改善,炕面温度分布与未加之前更加均匀;同时通过内置换热器能提供一定温度的热水,不仅有效利用了烟气热量,提高了火炕的热舒适性,还为集成采暖系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普遍存在的炕面温度极不均匀,热舒适度差的问题。将火炕从进烟口到出烟口的整个炕体作为研究对象,利用VENT技术对大花洞火炕的烟气流场分布、涡流状况进行模拟分析,对其烟道进行优化设计,得出两种优化设计模型,明显改善了现状火炕的烟气流场分布,大幅减少了涡流区面积,使更大范围的烟道炕洞、炕面板能够接触到高温烟气进而吸蓄、存贮、释放烟气热量,大幅提升了火炕热舒适度,也为火炕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直洞式火炕存在高温烟气流场范围小、接触炕板面积小、出烟口温度高等缺点,导致火炕热效率低、热舒适度差。为改善和提升火炕热工性能,以流体力学和建筑热工知识为指导,遵循前引后导原则对烟道布置形式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对大量火炕模型烟气流场的模拟,精选出I(A)型、II(A)型2种改进火炕方案。利用ANSYS模拟技术对比分析可知:与现状火炕相比,改进火炕能够使更大范围的烟道炕洞、炕面板接触到高温烟气进而吸蓄、存储、释放烟气热量,降低了出烟口的排烟温度,大幅提升了火炕热效率和热舒适度。同时,也为火炕的优化设计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在黄土地区进行,黄土边坡经常会遇到崩塌、滑坡等失稳破坏问题,影响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或道路的正常使用。本文以陕北地区非饱和黄土为研究对象,对陕北黄土含水量与湿陷性和抗剪强度关系进行试验研究,并理论分析了含水量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理论分析,得出水是引起陕北地区黄土边坡失稳破坏的主要原因。这对陕北黄土边坡稳定性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德朋 《科技信息》2012,(2):398-398
针对潍坊地区使用太阳能集中供热水系统的设计,并对此系统的能耗、集热板面积、储水箱容积、经济性等进行计算。实践证明:太阳能集中供热水系统具有低能耗、环保、易维护、易推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正陕北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她的神奇之处在于绚烂多彩的文化!《陕北历史文化散论》是北方民族大学教授杨蕤近年来有关陕北历史文化成果的汇集,主要内容有四方面:一是有关宋夏时期陕北地区的史事考论,如《宋夏沿边人口考论》《宋夏疆界考论》等;二是对陕北地区历史文化遗存的整理,如《陕北地区"牛碾子"调查》《党项文化:陕北文化资源中的一座富矿》;三是对陕北地区民族交融与区域文化的讨论,如《小区域、大历史:吴家沟历史断想》《党项民族与陕北文化》;四是与陕北文化有关的人物、杂谈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设计了一种太阳能热水供热与相变蓄热组合的热炕供热系统,为提高蓄热炕的热响应,配置了高导热复合相变材料,利用数值模拟对炕体单元进行三维非稳态瞬态传热模拟。通过控制变量法,对太阳能相变蓄热炕的相变材料导热系数、相变温度、相变潜热等炕体热工特性影响因素进行模拟分析,得出:相变材料导热系数、供水温度、相变潜热对相变炕的热响应时间影响显著,且相变潜热决定放热时长,相变温度、相变温度范围对相变炕的垫面温度有明显影响。最后,以十二水磷酸氢二钠复合相变材料作为炕体的蓄热材料,对炕体进行蓄放热模拟设计,发现垫面温度昼间可达到17.1 ℃,夜间可达到30.3 ℃,可以很好地满足居民的热舒适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太阳能相变蓄热炕的快速升温,采用毛细管网及配置高导热复合相变材料来提高炕体的热响应时间,通过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炕体的热工性能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对比不同熔点石蜡的差示扫描量热(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曲线,选取35#石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熔融混合法制备不同配比的石蜡-膨胀石墨复合定形相变材料;并通过渗漏测试确定最佳配比。实验表明:当膨胀石墨质量分数为8%时,复合定形相变材料渗漏率较低,为兼顾储热、导热性能的最佳配比。将石蜡复合相变材料应用于太阳能相变蓄热炕,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建立三维非稳态传热模型,对炕体进行24 h供热模拟设计;模拟表明:太阳能相变蓄热炕在昼间垫面温度达到24.2 ℃,夜间垫面温度达到30.2 ℃。通过Trnsys(transient system simulation program)软件对组合式系统进行运行模拟发现:组合系统均可达到设计的45 ℃及以上;另外,组合式系统全年节电量为2 974.7 kW·h,或节省标准煤469.9 kg,或减少二氧化碳1 240.5 kg、一氧化碳70.9 kg、PM106.8 kg等,节能减排量显著。  相似文献   

13.
太阳能热利用的现状及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阳能是一种巨大且对环境无污染的能源。太阳能转换和利用的方式有:光—电转换,光—热转换和光—化学转换。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按终端使用温度范围大致可分为低温、中温和高温。低温(100℃以下):生活热水、采暖、干燥、蒸馏、农用温室等;中温(100~300℃):工业用热、制冷空调、烹调等;高温(300℃以上):热发电、材料高温处理和有毒物料的去毒处理等。在太阳能热利用技术中,太阳能热水和建筑物太阳能采暖技术已经成熟,且已达到实用化阶段。这两类终端利用的能耗在总能耗中都占了可观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夏热冬冷地区南京市某办公建筑为例,设计一种与土壤源热泵技术相结合的新型太阳能转轮除湿空调系统,以达到舒适并节能环保的要求.方法通过应用TRNSYS软件建立子系统模块,然后建立太阳能转轮除湿空调系统以及常规热泵空调系统仿真模型,对系统各设备能耗、热泵机组性能及太阳能转轮除湿空调系统的重要部件的性能进行模拟;通过太阳能作为再生能源时提供的热量、除湿转轮的除湿量和全热换热器交换的湿量,分析系统运行效果;采用Airpak软件对室内温湿度进行模拟,分析太阳能转轮除湿空调系统实现室内舒适度效果;并对太阳能转轮除湿空调系统及常规热泵空调系统进行经济性及环保性分析.结果太阳能转轮除湿空调系统全年能耗相对常规热泵空调系统节省能耗29. 4%,并且可以通过全热换热器与除湿转轮基本实现对南京地区建筑湿负荷的处理,进而减小热泵制冷能耗.结论太阳能转轮除湿空调系统对环境污染小,节能环保,其应用更具有可行性与长远性.  相似文献   

15.
侯德席  张健  王曼莉 《甘肃科技》2011,27(18):148-151
介绍了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系统的工作原理,阐述了该系统的各种运行模式,并对该系统在兰州地区的应用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在太阳能比较丰富的地区推广应用大有前景。  相似文献   

16.
由于地理环境、经济基础、人文历史等因素的差异,长期以来,陕西省各主要区域存在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运用人口加权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区位熵等三种方法,对陕西省关中、陕北和陕南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水平进行了量化测度。人口加权变异系数和基尼系数的测度结果表明,陕西省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水平在反复波动后有逐步减小的趋势;区位熵方法测度结果表明,陕北地区近些年经济发展迅速,关中地区呈现出稳步上升的发展态势,陕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陕北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够有效缓减陕西省各主要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最后,结合陕西省各主要区域自身发展的特点和情况,给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今日科技》2006,(2):28-29
1.热泵产品属于太阳能产品吗?从工作原理上讲,不属于传统太阳能产品。热泵产品与常规太阳能产品区别较大,常规太阳能产品利用水为介质,必须依靠太阳光的直射或辐射才能达到供热效果,而热泵产品,利用制冷剂吸收空气中的热能和太阳辐射能,并通过压缩机压缩制热后与水交换热量来达到供热效果,因此与空调原理相同。3.热泵产品需要用电吗?一定要用电,压缩机用电能来压缩制热,不是直接加热,空气源热泵还有风扇,也需要用电,但用电量较少。4.热泵产品的特点为何?不受环境影响,一年四季可用;节能效果突出,投资回收期短;环保型产品,无任何污染;使用寿…  相似文献   

18.
运用经济学原理与方法,从区域经济学视角,探讨了陕北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产业结构、社会经济环境、发展对策等方面问题。研究显示:陕北地区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处于萌动时期,产业发展单一,体育产业资源开发滞后、居民体育消费意识欠缺;陕北体育产业在带动区域经济中还很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耐用消费品消费成为产业的主导;社会经济环境良好,大众体育消费潜力巨大;产业政策缺乏市场调节机制和激励政策的导向作用。基于该地区的基本现状,提出产业发展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介绍了一种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互补发电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新型能源具有无污染,资源足等特点,我国国土面积大,一年太阳的照射量所产生的太阳能,可相当于燃烧数以亿计的煤;若在新疆等高海拔地区建立大型风力发电厂,其产生的电量将减轻传统能源发电厂的压力。该系统主要由太阳能发电组件、风力发电组件、风光互补控制器、蓄电池及逆变器等主要部件组成,通过使用垂直轴风力发电机代替传统的水平轴发电机,以及太阳能板由单片机控制自动跟踪太阳光移动,提高了发电效率,结果显示该系统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太阳能污泥干化技术应用及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曦  马文杰 《科技信息》2012,(27):435-436
本文主要介绍太阳能污泥干化技术的发展情况,阐述太阳能干化的工作原理和在国内外的进展情况,对几个太阳能干化工艺技术进行详细介绍以及在国内外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