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使用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采用细胞外记录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方法,观察了氨基甲酸乙酯、水合氯醛和戊巴比妥钠3种麻醉剂对蟾蜍离体坐骨神经电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3种麻醉剂均可使坐骨神经的兴奋性降低、动作电位时程延长;另外,氨基甲酸乙酯和水合氯醛对神经的传导速度和动作电位幅度抑制作用较强,戊巴比妥钠对神经传导速度抑制作用较弱,但中浓度的戊巴比妥钠有增加动作电位幅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牛蛙(Rana catesbeiana)离体坐骨神经干在5、15、25、30、33、35、39℃七个温度条件下的动作电位波幅和传导速度.结果表明:温度显著影响牛蛙神经干的动作电位幅度和传导速度,牛蛙神经干动作电位幅度和传导速度不随温度的改变而呈同步的变化.在5-30℃温度范围内,牛蛙神经干的动作电位幅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30℃后显著下降,39℃时最低;25、30、33℃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相对较快,温度低于25℃或高于33℃,牛蛙神经干的传导速度均呈显著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铝对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细胞外记录方法被用于记录动作电位.结果:(1)用含不同浓度(0.25mol/L、0.5mol/L和1.0mol/L)的三氯化铝的任氏液浸泡坐骨神经干1min,三氯化铝可浓度依赖性地减慢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2)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2min、3min、4min、5min),0.25mol/L三氯化铝对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抑制效应也逐渐增强.结论:三氯化铝减慢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可能是其产生外周神经毒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通过对现有戊巴比妥钠的配制方法进行改进,获得复合型戊巴比妥钠,比较并分析其与普通戊巴比妥 钠、水合氯醛对大鼠的麻醉效果。方法选用120 只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3 组,应用普通戊巴比妥钠、复合型戊巴 比妥钠及水合氯醛3 种麻醉剂分别对相应大鼠进行腹腔注射麻醉,观察大鼠状态,记录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时间, 并进行分析。结果3 种麻醉剂对大鼠的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复合型戊巴比妥钠组内的 大鼠之间的起效时间及麻醉时间差异小于其他两组的大鼠,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复合型戊巴比妥钠组中的大鼠 首次麻醉成功的例数高于其他两组。结论研究表明复合型戊巴比妥钠对大鼠的麻醉作用稳定,麻醉效果优于普 通戊巴比妥钠和水合氯醛。  相似文献   

5.
实验采用电生理学方法,观察几种物质对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幅度及传导速度的影响.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高渗KCl,NaCl,CaCl2,AlCl3溶液使动作电位幅度显著降低,传导速度显著减慢(P0.05),呈时间依赖性;2)10%乙醇1、0%甲醇1、0%甲醛使动作电位幅度不同程度下降,传导速度显著减慢(P0.05),呈时间依赖性;3)10%姜蒜汁处理神经干,动作电位幅度和传导速度也明显降低(P0.05);4)20%葡萄糖使神经干动作电位幅度降低,传导速度显著减慢(P0.05),呈时间依赖性;而10%葡萄糖使神经干动作电位幅度上升,传导速度加快(P0.05).  相似文献   

6.
应用电生理方法观察了不同浓度的亚砷酸钠对大鼠离体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度、阈强度、传导速度及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砷酸钠溶液浸泡大鼠坐骨神经干30分钟,当浓度高于3×10-4mol/L时,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复合动作电位的阈强度随亚砷酸钠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1)。复合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随亚砷酸钠浓度的升高而变慢,但只有亚砷酸钠浓度高于10-3mol/L时,复合动作电位传导速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才有显著性(P<0.01)。复合动作电位的持续时间随亚砷酸钠浓度增加而延长,但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这说明亚砷酸钠可影响大鼠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  相似文献   

7.
大鼠坐骨神经盐酸氮芥作用后恢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大鼠坐骨神经节段(10 mm)经盐酸氮芥作用后其功能恢复情况.从而实现灭活侵犯神经干的肿瘤细胞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周围神经的再生能力,进而探索出一理想的肢体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选26只健康雌性Wistar大白鼠,随机分成A组(盐酸氮芥处理组)13只、B组(NaCl对照组)13只.按30 mg/kg体重给予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后,显露右侧坐骨神经,A组取梨状肌下缘下一段长10 mm的神经干注入10%盐酸氮芥溶液0.1 mL,作用5 min.B组用0.9% NaCl处理神经做对照.盐酸氮芥作用后的大鼠坐骨神经有变性,其功能受损,经10 周恢复后从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电生理检查混合神经传导速度、神经动作电位波幅、肌肉诱发动作电位波幅以及光镜下行单位面积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分析等指标评价显示A、B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实验条件下,大鼠坐骨神经经盐酸氮芥作用后尚能保存神经再生修复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纳米氧化锌对蛙坐骨神经干经过不同的时间处理,所产生的动作电位变化的情况。方法:配制纳米氧化锌溶胶,设置不同的处理时间(10min、20m、30min、50min和130min),采用Medlab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来记录蛙坐骨神经的动作电位情况。结果:经过不同时间的纳米氧化锌处理,均能显著促进蛙神经干动作电位幅度的增加;合适的处理时间(20min-50min)能显著增加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但对神经干不应期和动作电位时程的影响不显著,说明纳米氧化锌影响了周围神经细胞膜上离子或通道的活动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电生理学角度研究六价铬对牛蛙心脏、腓肠肌和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影响,探讨六价铬的毒性作用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重铬酸钾溶液通过腹腔注射和离体心脏灌流法处理牛蛙心脏,测定六价铬对在体和离体心脏心率和收缩力的影响。用重铬酸钾溶液浸润好的纱布包裹腓肠肌,测定腓肠肌收缩力变化。采用细胞外电极引导法,测定六价铬对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重铬酸钾对心率和收缩力具有抑制作用,机制分别与六价铬抑制T型钙通道活性和L型钙通道活性有关;然而1 mg/L铬对在体蛙心作用15 min至30 min后,心率增加,可能是“毒物兴奋效应”所致;0.001 mg/L至10 mg/L六价铬对腓肠肌收缩力具有浓度依赖性增强作用,表现为正性变力效应,可能是“毒物兴奋效应”的结果;100 mg/L六价铬抑制了腓肠肌收缩力,表现为负性变力效应,机制与六价铬对兰尼碱受体(Ryanodine receptor,RyR)的抑制作用有关;六价铬以质量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降低了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机制与六价铬对电压门控Na+通道产生的失活作用有关。【结论】六价铬对心肌、骨骼肌...  相似文献   

10.
丁公藤注射液对牛蛙坐骨神经结构和传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释的丁公藤注射液(IE)涂布于离体的牛蛙坐骨神经,可阻滞神经冲动的传导⒚10% IE可使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Aαβ、Aδ和C诸成分的潜伏期均延长;而25% IE不仅能使各类成分的潜伏期发生显著性延长,而且能使各类成分的幅度有显著性的减小⒚上述浓度IE的传导阻滞作用是可逆的,并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⒚同样,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经IE处理的牛蛙的离体坐骨神经C类纤维轴膜膨胀双层磷脂膜结构变异⒚这提示IE对神经的传导阻滞作用可能同神经纤维的轴膜结构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一 测定原理 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可根据神经干动作电位从一点传导到另一点所需要的时间来计算: 二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从农贸市场选取体重在300g以上的健康牛蛙,制备坐骨神经标本。 (二)方法 1、用北师大师慧公司生产的SDBS5N型电生理实验系统测定。 2、示波器扫描速度2ms/cm,Y_1灵敏度0.2v/cm;刺激周期为32ms,波宽和强度均置于较小位置。  相似文献   

12.
主要探讨了氨基甲酸乙酯、水合氯醛、戊巴比妥钠等3种麻醉剂对动物组织器官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寻找动物生理实验过程中更适合某种组织器官的麻醉剂。提出:水合氯醛更适合于对动物心肌收缩力、胃运动等实验的研究;戊巴比妥钠更适合于对动物心率、骨骼肌、坐骨神经、十二指肠、子宫等实验的研究,可供研究动物生理的科研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牛蛙替代蟾蜍在生理学教学的实验效果,以探索这种实验动物替代的可行性。 方法 对牛蛙和 蟾蜍分别进行蛙心灌流实验和坐骨神经-腓肠肌刺激收缩实验。 结果 蛙心灌流实验中,牛蛙和蟾蜍离体心脏活 动在 Na+ 、Ca2+ 、K+ 、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 NA) 、氯化乙酰胆碱( Ach) 、乳酸( LA) 及碳酸氢钠( NaHCO3 ) 作用的影 响,变化整体趋势一致;坐骨神经-腓肠肌相关实验中,肌肉收缩最小时的刺激强度是 0. 1 V;0. 15 V 左右的刺激强 度可使肌肉收缩幅度达到最大值且保持不变;伴随着刺激逐渐增强,骨骼肌由开始的单收缩,转变为不完全强直收 缩,最后变为强直收缩。 受到刺激后,牛蛙与蟾蜍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分别 16. 6 m / s 和 13. 16 m / s。 牛蛙与蟾 蜍在上述实验中,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 P>0. 05) 。 结论 采用牛蛙替代蟾蜍开展生理学教学实验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采用MedLab系统,观察氨基甲酸乙酯、水合氯醛、戊巴比妥钠3种麻醉剂对家兔血压、心率和呼吸的影响。结果:氨基甲酸乙酯、水合氯醛能使家兔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降低,而戊巴比妥钠却使其稍有升高;3种麻醉剂均能使家兔心率降低、呼吸的平均峰值增高,其中水合氯醛对呼吸平均峰值影响最大,氨基甲酸乙酯和戊巴比妥钠影响相当;3种麻醉剂均可使家兔呼吸频率降低,且按照氨基甲酸乙酯、水合氯醛、戊巴比妥钠的顺序影响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5.
野木瓜注射液对牛蛙坐骨神经传导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0%野木瓜注射液(InjectionStauntoniae,IS)涂布于离体牛蛙坐骨神经8min后,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诸成分的潜伏期都发生了显著性的延长,但只对C2成分的幅度有显著性影响;而50%IS不仅使复合动作电位各类成分的潜伏期都发生了显著性延长,而且使除Aαβ和C1以外的各类成分的幅度有显著性的减小.上述IS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这种阻滞作用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16.
三种麻醉剂对蟾蜍离体心脏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本实验采用蟾蜍离体心脏灌流方法分别观察了氨基甲酸乙酯、戊巴比妥钠、水合氯醛三种麻醉剂对心脏收缩性和百动节律性的影响.结果:对心率,三种麻醉剂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氨基甲酸乙酯抑制作用最大,抑制率为27.1%;水合氯醛抑制作用次之,抑制率为18.9%;戊巴比妥钠抑制作用最小,抑制率为5.6%.去除麻醉剂后,氨基甲酸乙酯组能立即恢复正常,戊巴比妥钠组和水合氯醛组心率均不能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对心脏收缩力,三者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氨基甲酸乙酯对收缩力抑制率为26.0%,戊巴比妥纳为23.0%,水合氯醛为12.0%,去除麻醉剂后。氨基甲酸乙酯组和水合氯醛组较易恢复到正常水平,戊巴比妥钠组不易恢复。  相似文献   

17.
1 内容简介 碳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为局部麻药(国家级四类新药),具有起效快、痛觉完全消失时间短,阻滞作用强、麻醉持续时间长,肌松效果好,副作用小,安全等诸多特点.该药表面麻醉作用为同类药盐酸利多卡因的4倍,浸润麻醉和椎管麻醉为盐酸利多卡因的2倍,传导麻醉为盐酸利多卡因的6倍.该项目在配制时采用一锅煮工艺,避免了二次灌封,保持了产品质量的均一性.产品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8.
用常规电生理技术研究了老年小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动作电位幅度、时程和绝对不应期的变化。结果表明,老年小鼠较成年小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动作电位幅度降低,绝对不应期延长,但动作电位时程无明显变化.用TSP给老年小鼠灌胃(1.0g/kg或2.5g/kg.2ld,po)或浸泡(5mg/ml或50mg/ml,30min)成年小鼠坐骨神经,可分别提高老年和成年小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动作电位幅度,缩短绝对不应期,使老年小鼠坐骨神经的这三项电生理学指标达成年对照小鼠的水平.用 TSP(5mg/ml或50mg/ml,30min)浸泡蟾蜍坐骨神经,对电生理学特征也有类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碳酸利多卡因、盐酸利多卡因用于急诊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100例(ASA分级I~Ⅱ级)拟行急诊剖宫术产妇随机分为碳酸利多卡因组和盐酸利多卡因组,两组按照相同的麻醉方法及给药方式至阻滞平面满足手术需要,并观察两组的起效时间、痛觉完全消失时间、阻滞持续时间、麻醉后3min及5min和15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改变、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在起效时间、痛觉完全消失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在给药过程中均出现了平均动脉压(MAP)的下降和心率(HR)相应的增快.但碳酸利多卡因组较盐酸利多卡因组出现得早.两组的此种改变均能得到有效地纠正.两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无异常,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在急诊剖宫产术中,碳酸利多卡因的应用可以有效地缩短起效时间和痛觉完全消失时间,阻滞完全、麻醉效果确切,对产妇及新生儿毒性小.  相似文献   

20.
用电生理学方法观察了苦楝种核提取物对蛙离体神经干A,C类纤维动作电位幅度和传导速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浓度为0.1g/ml的苦楝种核提取物对A,C两类纤维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度和传导速度均有明显的抑制效应,且C类纤维复合动作电位先于A类纤维被阻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