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西方传教士的《圣经》汉译在清末民初中国翻译史的第三次高潮期达到顶峰,而晚清姗姗来迟的一群在华美国传教士在所有西方教士中后来居上,他们以独特的翻译手段中西合壁地演绎了西方经典之作《圣经》,其《圣经》汉译的成就无不让他们的外国同行叹为观止,望其项背。  相似文献   

2.
《四库全书总目》集部类首列《楚辞类》,共收著作六部六十五卷;存目十七部七十五卷。《总目》中的《楚辞》批评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看。一是肯定了汉代以来的几种注本的优长。二是《总目》对历代的楚辞注释多有不满和批评。《总目》对楚辞研究义理和方法的批评是值得重视的。其一是对楚辞这种新的文学样式的认识。其二是对《楚辞》注本作者的"借他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垒块"的问题,四库馆臣虽有所批评,但还是给予了比较宽容和中庸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宋玉文化现象是中国文学史上值得思考的一种文化现象。宋玉以《九辨》名垂青史,开启了悲秋的文学主题创作,但除此外之外的几篇赋作的著作权一直存在不确定性,有争议。但是这些作品却又影响巨大,《高唐赋》不但是一篇美文,还给中国文学留下了一个美丽的传说和一个文学典故,《登徒子好色赋》同样也是美文,还为中国美学史留下了一段美的含蓄与想象的经典案例。但是这些因为作者的不确定性,影响了其在文学史上的评价。这些署名宋玉的作品流传和影响后世,应该以“宋玉赋”的专有名词介绍,而不是以“宋玉的赋”的题目介绍,这样才不会因为作者的争议问题影响了对作品文本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颠覆《圣经》,似乎是西方文学很喜欢的一个题材.《达·芬奇密码》在这方面引起了一些风波,但比起之前的一些作品,它对《圣经》的戏说还算是比较温和的.  相似文献   

5.
赋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五大文体之一,而为外国文学所没有,是真正唯一的国粹。所以美国著名汉学家康达维教授在翻译我的赴美讲学的讲稿──《汉赋讲稿》时,就直译为“fu”。他在为该书稿作序时还特加解说:“在英文和西方的其他语言里,没有与赋这种文体相对应的名称,……如果中国文学的词汇能够进人西方文学词汇成为其一部分,研究中国文学的学者就不必因为用中文原名而不安”。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我国古代文学诸文体中,却没有任何一种文体象赋那样,在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受到人们如此漫长的无休止的批评和斥责。我推测大概从她降生之…  相似文献   

6.
权德舆生年,据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全唐文》卷五六二)载:“(元和)十三年某月甲子,道薨于洋之白草”,“年六十以薨,赠尚书左仆射,谥文公”。由此难之,他应生干肃宗乾元二年(759)。然而这印之权氏诗文及其它材料每多不合。已故吴汝煜先生曾据李华《著作郎赠秘书少监权君墓表》(《全唐文》卷三二一)、梁肃《著作郎赠秘书少监权公夫人李氏墓志铭》(《全唐文》卷五二一)及韩愈《墓碑》均言德舆七岁亡父的记载,推断德舆应生于上元二年(761),至大历二年(767)父亡时七岁。享年则为五十八岁。吴先生还举出德舆《祭故唐…  相似文献   

7.
百年来中国韵文学的宏观研究取得了一定成就,其中有两个突出的时期值得特别重视:一为上世纪二十年代后期至四十年代初期,有多部韵文研究专著问世,在以韵文纵向发展为主的论述中,对许多带有规律性的要素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一为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不仅对“韵文学”学科建设进行了理论的研讨,并有一定数量的宏观研究论文与著作发表、出版,取得了新的实绩。  相似文献   

8.
第一条根据《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科技著作评审工作暂行规定》的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规定。第二条为加速科学技术的传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科技人才,提高科技水平和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奖励在优秀科技著作的编著出版中,进行创造...  相似文献   

9.
《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十八《蔡忠怀公确传》谓:“韩绛宣抚陕西,喜确所造乐语,荐其才,移太平州繁昌县令,改著作佐郎、知陕州阌乡县事”。此段所记有误,误在蔡确移繁昌县令和改知阌乡县事皆非韩绛之荐。据《长编》卷二一五熙宁三年九月乙未条载,知韩绛宣抚陕西在熙宁三年九月。时蔡确知陕州阌乡县事,韩绛喜蔡确所造乐语,因荐于其知开封府的弟弟韩维,维遂辟为开封府管干右厢公事,见《宋史》卷四七一《蔡确传》。韩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在熙宁二年,明年,为御史中丞,韩维辟蔡确即在其赴任御史中丞之际。韩维己任中丞,而蔡方…  相似文献   

10.
公示     
《河南科技》2010,(2):96-96
当代中国,没有哪一部著作能像《中国植物志》一样,用了80多年时间才最终完成;也很少有什么著作能像《中国植物忐》那样,由四代研究者辛勤耕耘、风雨接力而成。  相似文献   

11.
《诗经》与《楚辞》,以其迥异的地域文化特征、杰出的思想艺术成就、鲜明的创作倾向,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元典,对后世形成无可估量的示范作用。自古迄今,专门研究《诗经》、《楚辞》的著作无代无之,然将双方进行对比研究的专著却令人遗憾地付之缺如。因此,由江西人民出版社新近推出、首次将《诗经》、《楚辞》进行全面深人对比研究的李金坤先生大著《风骚比较新论》,就显得格外引入注目。笔者身为有幸先睹者,窃以为此著特色至少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孙子兵法》修辞艺术探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学的杰出著作,也是当今世界的"兵学圣典",它已被英、日、法等十多个国家所译读。本文特从(-)条分缕析,简练朴实;(二)排比奇妙,贴切自然;(三)一语破的,警策有力;(四)设譬生动,活灵活现;(五)反义映衬,对比益彰等五个方面,探索其修辞艺术,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从更广义的"文武合一"和"斌心雕龙"的视角,来分析陆游的心态及其诗文、趣味故事和文化典故的《入蜀记》游记、《老学庵笔记》,以及《南唐书》等著作,并将其放在测量"大诗人"的总成就和"多样性"的"多维立体球"里加以比较。并借助计算机检索对陆游近万首诗,作初步统计学的分析,以帮助了解陆游诗里的"幽默感"和忧伤感等较明显的感性倾向,他与陶渊明、杜甫、白居易、苏轼等大诗人有何显著的异同。最后,借用刘勰《文心雕龙》里"养气篇"和"程器篇"的观点,来探讨陆游在文学创作上的动力来源,及"放翁"在晚年进退行止上所遭受到的非议,略述不同于前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托马斯·阿奎那(ThomasAauinas,1225—1274)是中世纪天主教会的重要理论家,经院哲学大师,同时也是一位重要的政治理论家。他的主要著作《神学大全》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神学巨著,这部巨著所讨论的问题十分广泛,其中也包含政治问题。另外,他在《反异教大全》、《论君主政治》、《论对犹太人的统治》等著作中也阐述了其政治见解。美国学者格特尔《R·G·Getted)在谈到阿奎那的政治思想时评论说:“在他的著作中,政治学又一次成为一门科学。”①美国著名教授但宁(W·A·Dunning)也认为阿奎那“使政治学一次又一次地进入科学的领…  相似文献   

15.
现有的《诗经》研究主要有两种视角:传统的《诗经》研究将其视作神圣的儒家经典,从经学的角度来研究;现代《诗经》研究将其视作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从文学的角度进行研究。除此之外,还应该有第三种视角,将其视作古代的教本,从教育的角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多有优长之处,但其第三卷第五编第三章中关于苏舜钦的一则注释却有多处明显的疏误,特指出并详加辨正。  相似文献   

17.
《云韶集》乃陈氏早期的词选本,未刊,稿本今藏南京图书馆。《云韶集》凡二十六卷,选历代词人词作三千四百三十四首。陈廷焯为所选词写了大量评语,有时代概评、词人总评、词作分析,可以见出陈廷焯高超的词学理论水平和独特的鉴赏能力。这些评语汇辑起来就是一部很有价值的词话,是词学史的珍贵文献。唐圭璋先生当年编纂《词话丛编》,收入了多种由词选评语汇辑的词话,为词话著作增添了新的品种。今将《云韶集》中的评语加以汇辑,名之“云韶集辑评”,为词话增加一枝奇葩,更为词学研究者提供参考的方便。  相似文献   

18.
《漳州师院学报》2022,(1):56-61
二十世纪以来出土的汉代《田章》《韩朋赋》《神乌赋》《妄稽》《反淫》等俗赋,一方面具有很强的世俗娱乐教化色彩,另一方面题材内容又有一定的历史文化渊源,是文士传统和民间文化教化传统的统一。参照出土文物中大量的说唱俑(俳优俑、滑稽俑),结合传世文献中弥漫于宫廷和社会中的言语娱乐活动,可以看出,俗赋是宫廷贵族文学和民间文学、士子文人和民间艺人的融合。汉代文学的建构随着儒家经学观念的盛行,西汉末至东汉重视文学教化,文学下行,在民间与宫廷、俗与雅中文学随之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词学卷)一书中,系统地评价了诸词学专家、词学群体,但有疏漏之处。本文补充介绍了女词家张珍怀先生。她家学渊源,曾游于当代诸词学大师之门,故学殖深厚,尤擅于词学。她的词学著作有三个特点,即以词人的眼光治词、以女性的眼光释词、以学人的眼光研词,在清代女词人和日本词研究方面,成果丰硕,成就卓著。  相似文献   

20.
张梅 《河南科技》2004,(9):13-13
《中国加入议定书》及其9个附件和《中国加入工作组报告书》,是中国加入WTO谈判中的所有承诺。我国已发展成为贸易大国,如不入世就不能参与WTO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来更好地维护我国的利益。《中国加入议定书》为我国换取了较大的战略利益,但也做出了相应的让步,主要有以下两个条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