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成书的一部白话小说,基本反映当时北方口语的面貌。考察书中的特指问句,并与成书于清代中叶,反映北京口语的《红楼梦》①中的特指问句比较,可以帮助我们对北方方言口语中特指问句在元明以及后来的发展状况有个粗略的了解。特指问句是用疑问代词提...  相似文献   

2.
《五灯会元》中,一方面源于上古汉语的是非问句和选择问句的表达形式依然存在,另一方面魏晋乃至唐以后的新兴的许多是非问句和选择问句表达形式得到了充分发展,而且新兴的成分不仅数量多,比例大,且用法稳定,并已逐渐取代了旧有成分。  相似文献   

3.
吴语叙事山歌是指流行于吴语地区民间,用吴方言演唱的,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有两个以上人物出场的韵文作品。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郑土有的《吴语叙事山歌演唱传统研究》从吴语叙事山歌的演唱传统出发,以田野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结合文本分析,为求深入到它的“本体世界”之中,探求它的传承、编创规律,给它以合理的定位。该书共分七章。内容上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主要是吴语山歌、吴语叙事山歌发展史、搜集整理史、学术史的回顾,是一种学术上的梳理(第一章)。2.对吴语叙事山歌基本情况的分析和判断,根据现已发掘的三十多首中长篇叙事山…  相似文献   

4.
苍南蛮话     
蛮话分布于浙江省苍南县的东部沿海地区,关于这个方言的性质先后有三篇文章做过讨论。其中两篇是傅佐之和郑张尚芳同志的《蛮话的性质》,发表于《方言》1984年第2期,另一篇是温端正同志的《苍南方言志》中有关蛮话的部分。傅文认为蛮话属于吴语,郑张文则认为是闽东话。温文不作结论,不过认为底层是闽东话。从下文的分析我们可以肯定,蛮话在古代属于一种跟现代闽东话很接近的方言,后来在吴语的长期包围、影响下逐渐向吴语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张协状元》中是非问句根据疑问程度可分为三种类型:有疑而问的是非询问句、半信半疑的是非测度问句和无疑而问的是非反诘问句。三种类型的是非问句句末均不使用疑问语气词。是非询问句有的是只保留疑问焦点的省略式,有的是特殊的回声问。是非测度问句均使用测度疑问副词,即“莫”、“莫是”、“莫非”。测度疑问副词“莫非”的最早用例可能见于《张协状元》。是非反诘问句大多数使用反诘副词,即“岂”、“岂可”、“终不成”。反诘副词“终不成”可能最早出现于宋代,来源于“最终不能成为”或“终究不至于”义的超音步结构“终不成”。  相似文献   

6.
作为清代白话小说的典范,《儒林外史》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语汇。从《儒林外史》的语言分析,吴敬梓在这部讽刺小说中的叙述语言基于“官话”但也间杂了一些吴地方言语汇。其作品所以点缀了吴语词汇,缘于作者的生活迁移和社会交游,以及他对于吴语词汇的文学精炼与运用等因素。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歧路灯》的选择问句在定量统计的基础上作了穷尽性的调查,首先描写了书中选择问句的类型,分析了其各自特点和分布情况;其次,结合语用分析了不同选择问句的功能,以期对汉语疑问句在当时河南方言的概貌和特色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吴语与官话动词重叠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在《金瓶梅》、《红楼梦》等明清北方作家创作的白话小说中,单音节重叠"VV"占优势,双音节重叠"ABAB"占优势,"AB一AB"极少,而在《鼓掌绝尘》、《型世言》等明清江浙籍作家编纂的白话作品中,单音节重叠"V一V"占优势,双音节重叠"AABB"占优势,"AB一AB"要比"ABAB"多。这似乎表明,在近代汉语中,吴语动词重叠的发展演变进程比官话要慢。  相似文献   

9.
东北方言无论在语音方面,还是在词汇、语法方面都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特点。关于反复问句,《中国语文》1985年第1期朱德熙先生的《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一文,给我们很大的启发,他说“VP不VP型反复问句在方言里的分布很广。北方官话、大部分西南官话、粤语、闽语以及大  相似文献   

10.
古典文学名著《金瓶梅》中的方言辞语十分丰富,将产生于同时代的古典小说《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中相同语汇进行互证,可以发现《金瓶梅》中的方言土语属于官话方言体系中的江淮次方言。同时,小说中还夹杂有鲁语、吴语以及元曲词汇。  相似文献   

11.
张凯 《枣庄师专学报》2015,32(1):108-110
《吴音奇字》是一部描写明末清初时期北部吴语的地道的方言字书,极具方音史的研究价值。其反映的若干声母特点基本上能够与今天的北部吴音,尤其是常熟、常州吴音相互印证。较为特殊的方音特征则进一步印证了其在今之北部吴语中是底层吴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晚唐五代时期禅宗文献《祖堂集》中有大量的询问句,其基本的语用功能是探询。《祖堂集》的禅宗行业特性决定了其中的询问句还具有勘验、启示、规避等较为特殊的附加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3.
吴语是我国的第二大方言,吴语研究尤其是吴语语音研究起步早、论著多。吴语的全浊声母、声调、连续变调和小称变调都曾经引起学术界的热烈讨论,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上述四个方面对吴语的语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根据《国语》的《吴语》、《越语》所反映的吴越争斗时期的历史,来寻觅当时的越文化的一些特征。主要论述了三个方面:一是越国还保留着其族属和地域的一些文化特征;二是以周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文化的影响;三是楚道家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与传统的基于框架的问句分析方法不同,本文结合汉语语法对问句的依存关系进行分析,提取问句的语义及问句各成分间的限制关系,得到主要针对领域本体知识库的问句理解结果。本文把问句分析细化为如下几个过程:命名实体识别、问句分类、问句预处理(包括:分词、词性标注以及句子解析)、问句焦点提取和问句成分间的语义关系及限制提取。最后通过实验验证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贪欢报》,又名《欢喜冤家》、《三续今古奇观》、《欢喜奇观》、《艳镜》,旧题西湖渔隐主人编撰。作者“姓氏不详,生平事迹难以查考,从其号为‘西湖渔隐主人’来看,只能肯定其为生活于杭州一带的明末文人”。作者为杭州一带人,所叙又多吴越一带的人事,所以全书不少地方含有吴语语音、语汇的成份,今据人民中国出版社《明清佳作足本丛刊》本,拈出数例,略事诠释。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原本《玉篇》残卷反切的整理,认为《玉篇》音为梁代金陵雅音,其方言基础为吴音,进而推论《玉篇》音为西晋洛下雅言“南柒吴越”后的变体,为当时中国雅言的代表,而“北杂夷虏”的洛下雅言只能称为“次雅言”,因此说明梁时中国雅言的方言基础应是“吴语”。  相似文献   

18.
首先将问句数学化,然后探讨了问句中的模糊性,由此定义了模糊问句,进一步提出了一种超命题逻辑,借以研究模糊问句,获得了问句逻辑的若干数学解释.  相似文献   

19.
基于E-Chunk的问句实例分析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中文问句的结构特点,研究处理问句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语义块实例分析问句的新方法.采用语义块向量表示问句实例,比较输入问句和问句实例库中问句实例的相似性.在语义块向量结构相似的基础上计算问句的相似度.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准确率和召回率可分别达到82.05%和91.95%,该方法对问句分析系统的设计具有借鉴意义和继续深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周雯雯 《科技信息》2010,(27):110-110,31
本文从修辞的角度,特别是修辞问句的角度对公共演说中的说服力进行语用学探讨。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作为间接言语行为的修辞问句;修辞问句、语用前提和说服;修辞问句、礼貌,和说服。作者认为,修辞问句间接表达了要求、劝说等行为;语用前提的设置也使听众更易接受其观点;它也礼貌地维护了听众的消极面子,减少了面子威胁。可见修辞问句是一种有效的说服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