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紧密结合15#煤开采存在的不利因素,并借鉴本矿3#煤,9#煤及相邻矿井15#煤开采的经验,从技术,通风供电.瓦斯抽放,防治煤层白燃,特殊及困难条件下的生产管理五方面入手,对15#煤安全高效开采进行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辛珂 《科技信息》2009,(18):289-289
由于开采煤峪口矿11#410盘区煤炭资源需要解决轨道运输问题,所以将14#408盘区轨道巷通过11#材料斜井与11#轨道巷贯通,由于将来需要轨道运输,所以精度要求比较高,特别制定了此套贯通方案。  相似文献   

3.
闫绪宇 《科技信息》2007,(25):290-291
寺河矿二号井利用高位孔即顶板走向孔安装移动抽放泵抽放邻近层瓦斯,治理了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有效的保证了9#煤工作面安全生产,为保证产量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构造煤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作用,通过解译钻孔测井曲线,结合现场揭露情况,对7#煤各钻孔构造煤厚度进行了判识,并利用软件Surfer8绘制了7#煤构造煤厚度等值线图,在此基础上对7#煤构造煤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煤构造煤普遍发育,东部构造区较为发育,且构造煤厚度变化较大;中部构造区,构造煤厚度分布稳定;在西部构造煤在向斜核部较发育,两翼相对变小。井田构造分布受褶曲构造和断裂构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准确预测煤层气采收率和确定煤层气井开采合理的井间距,对数值模拟法、类比法、等温吸附法、解析法及其各自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做了详细分析,结合3种采收率的预测方法得出了15#、9#、3#煤层的采收率;阐述了煤层气开发中井间距的设计原则,根据寿阳区块的地质和煤储层条件,设计3种不同的井间距方案,通过数值模拟预测产能,分析了井间距与产能之间的关系,得出合理的井间距;阐述了丛式井组设计开发概念思想.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井间距为350 m×350 m,15#煤层的采收率为53.9%,9#煤层采收率为51.6%,3#煤层的采收率为47.8%.  相似文献   

6.
唐志章  康松 《科技资讯》2009,(29):106-106
在矿井提升中主井担负着提煤任务,是联系井下和地面运输的咽喉要道,提升容器在提升过程中存在有洒煤现象,通过对洒煤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其进行逐项改造,减少主井提升洒煤。  相似文献   

7.
对陕西韩城等矿区现主采的石炭 -二叠系煤层——— 2 # ,3# ,5# ,1 1 # 煤的全硫、无机硫、有机硫和硫酸盐硫的含量、分布进行了研究。 2 # (下二叠统 )煤的平均含硫量为 0 .47% ;3# 煤(下二叠统 )的平均含硫量为 0 .63% ;5# 煤 (上石炭统 )的全硫平均含量为 2 .2 1 % ,煤中的硫主要为无机硫 ;1 1 # 煤 (上石炭统 )的全硫平均含量为 3.99% ,主要为有机硫 ,有机硫的含量占全硫含硫的 55%~ 90 % .同时 ,对煤的含硫量与煤中灰成分等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丁林生 《天津科技》2002,29(4):65-65
就北煤南移运输能力的提高,从扩大进疏港通道、铁路运输技术设备改造、运输方案完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不同应力水平下煤的渗透率演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煤钻进时,井周裂隙发育,钻井液易侵入井周附近地层,影响井周应力分布。准确确定不同应力水平和损伤程度下的煤渗透率是定量计算煤井壁损伤区应力变化,进而分析煤层井壁稳定性的关键。针对长畛矿3#煤,利用MTS816电液伺服岩石试验系统进行不同渗透水压和围压条件下的全应力-应变过程渗流特性试验研究,测定了煤渗透率随应力水平和损伤程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分析结果,将渗透率随加载应力增加的变化分为两个阶段:稳定下降阶段与急速上升阶段,建立了煤的渗透系数演化方程;并印证了推导的理论曲线能很好地对应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刘杰 《科技咨询导报》2009,(22):219-219
目前中国主要依靠煤炭发电,由于煤炭产能建设滞后,铁路运力有限,煤炭和运力瓶颈双双制约着电煤供应。因此,研究我国煤炭运输市场,特别是北煤南运市场,对我国的煤炭运输企业,对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毛主席“扭转北煤南运”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我井广大职工,身在煤海,胸怀全局,开展了为革命挖煤的群众运动。矿井建设的迅速发展,使井下运输的矛盾更为突出:小电机车在长距离的巷道运煤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若以八吨电机车下井,又不适合低窄巷道的使用;向外订购适合本井使用条件的电机车,虽渴望已久,却一直未能实现;购买 ZQ 型直流电机自己配制,也怕规格、数量和时间上未能保证而落空。怎么办?我井机运工区四连广大职工遵循毛主席关于“工业学  相似文献   

12.
王振东 《科技信息》2014,(4):209+214
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燕子山矿巷道顶板稳定性较好,北翼回风大巷、轨道大巷以及运输大巷顶板是石灰岩,底板是细砂岩,两帮全部为煤层。为了合理评价燕子山矿巷道顶板的稳定性,本项目计划采用现场调研、围岩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分析、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计算等综合研究方法,来进行燕子山矿巷道顶板稳定性分级,据此来优化燕子山矿巷道支护参数。巷道围岩分类及巷道支护参数优化项目研究工作,是通过北翼回风大巷8#煤围岩微观分析、力学性能试验、北翼回风大巷巷道支护参数的优化设计研究等工作。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巷道围岩物理力学参数测试与分析、巷道围岩顶板稳定性分级、巷道支护设计理论研究、巷道支护参数的优化设计。总之,本项目以矿山岩石力学、弹性力学等理论为指导,结合理论分析、现场调研、常规力学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方法,进行燕子山矿8#煤层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级及巷道支护参数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3.
晋华宫矿自建井投产以来,已先后开采了上部的3#、7#、9#、10#、11#煤层,现已逐步过渡到下部的12#煤层,由于开采的深度的增加,使得12#层回采巷道的布置及支护问题变得更加突出,直接影响到矿井的生产衔接,安全生产及经济效益。1、12#煤层的地质概况12#层在晋华宫矿井田范围内变化很大,在矿区东部分为12-1、12-2两层煤,在矿区西部合成12#整体煤层。其中在东部井田边界12-1煤层又与11-2煤层合并,变为11-2整体煤层,煤层硬度f=3为近水平煤层,赋存稳定,倾角为4°-10°/16°。1.112#煤层赋存情况12-1煤层厚度为1.91-2.6/2.25米,12-2煤层厚度为1.32-2…  相似文献   

14.
陈建华 《科技信息》2013,(2):448-449
<正>忻州窑矿位于大同煤田的东北端,地处南郊区平旺乡境内,矿井采用立井石门开拓方式开采。北邻云岗井田和晋华宫井田,东邻大同市城区地方煤矿及古窑采空区,南部和西部与煤峪口井田为界,井田东西长5.7公里,南北宽6.08公里,井田面积18.1052平方公里,现开采11#、14-3#煤层,是一座具有94年开采历史的老矿。2005年核定生产能力为  相似文献   

15.
李彦军 《科技信息》2012,(28):369-369
开拓15#406盘区900大巷时,因900大巷原始资料70#~78#点高程在905~907之间。开工前利用原高导成果边长,将所有导线点进行重新标识。由地面边井点作为地面高程基点。通过立井将地面高程导入西三风井井下车场绕道确立永久井下高程基点。以此基点为基准,进行Ⅰ级水准测量。测至西二风井附井,同部设立两个永久高程基点。用此基点,通过三角高程测量进行东部延用70#~78#旧高程成果资料改算,使全矿井高程系统完整统一。  相似文献   

16.
随开采深度的加大,华北煤矿区下组煤开采面临煤层底板奥灰岩溶含水层的突水威胁越来越大。晋煤集团赵庄矿15#煤底板距离奥灰平均23.18 m,且井田范围内突水系数普遍大于0.1 MPa/m,加之岩溶陷落柱和小型高角度断层发育,开采15#煤面临奥灰水威胁较大。在考虑赵庄矿的地质构造,矿山压力、奥灰水压及15#煤层开采等综合因素的基础上,建立起15#煤层底板含水层均布水压流固耦合模型,运用FLAC3D软件模拟分析了开采对底板的破坏情况,结果表明:流固耦合条件下底板的最大破坏深度为23 m,承压水最大导升高度为7 m,模拟成果可为15#煤安全开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华北聚煤区南缘逆冲推覆构造带东北缘的区域构造应力场对平顶山矿区八矿己15煤层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作用,基于地质动力区划方法,对己15煤层顶板的岩体应力状态进行数值模拟,以应力等值线图的形式展示岩体应力的变化情况,将己15煤层顶板构造应力进行构造应力区的三级划分.分析得出构造应力场对煤与瓦斯突出起控制作用,构造应力区的分布决定了煤与瓦斯突出的区域性分布,为研究构造应力场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作用提供了例证,为矿井开采过程中煤与瓦斯突出的预测和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蒙阳竹川煤位于华北板块板内区嵩箕构造区之嵩箕断隆内,属嵩山背斜的北翼.构造形迹以断层为主,按其展布方向,大致可分为近东西向、北东向和北西向三组,其中近东西向断层最为发育,构成煤田的基本构造格架.矿区含煤地层为上石碳统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和石盒子组,分为九个含煤组段,太原组一1煤为大部分可采煤层,山西组二1煤为全区可采煤层,石盒子组四2、五2、六2、七2煤为局部可采煤层,三、八、九煤层不合可采煤层.  相似文献   

19.
根据煤田地质勘探实测资料,结合汞孔径测试、扫描电镜显微裂隙观测、煤层气试井分析成果及等温吸附曲线,分析河北省煤储层物性特征。结果显示:煤层饱和吸附量受煤级控制,煤级增加,吸附能力增大;随煤层埋深增加,煤层含气量和甲烷体积分数均呈增大趋势;中孔在褐煤中比较发育,而在其他煤级中例外;储层中宏观裂隙与宏观煤岩类型关系密切;显微裂隙发育程度镜煤好于亮煤,低煤级煤好于高煤级煤;峰峰、万全、大城矿区试井渗透率较高,开平煤田不同地区煤储层渗透性变化较大。该研究为河北省煤层气的合理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沉睡地层深处的煤,喜见天日,将童话变成了现实。可以想象,当乌黑闪亮的煤,从漆黑的世界走向光明,走向祖国的四面八方的时候,我仿佛听见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当下,尽管有新能源涌现,但煤仍不可替代,仍是工业的粮食。有人说,长脚的"煤",能周游各地,只有矿工知道个中的的秘密。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辽宁北票煤矿,声名远播。据说,在很久以前,这里就发现了煤,清王朝开出了"四张煤票",简称北票。有了尚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