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Ti-16%Al-30%Nb合金中立方β相基体在750℃压缩变形及退火过程中组织和织构变化的某些特征,结果表明,变形过程中面平行于压缩面的取向是稳定取向,面平行于压缩面的取向是不稳定取向。变形过程中各晶粒取向变化不大。退火后织构也无大变化变形织物主要源自变形前的初始织构,还讨论了β相变形中稳定取向产生的原因以及在变形和退火过程中发生回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冷轧过程中IF钢板织构的ODF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ODF分析方法,对IF钢热轧钢板在冷轧过程中织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指出,随冷轧压下量的增加,钢板中晶粒的取向密度主要汇集于α,γ取向线附近,织构的变化也主要表现在α、γ取向线的{001}<110>,{112}<111>,{111}<112>取向密度的增加上。其趋势是随形变量的增加,{111}<110>,{111}<112>积构增加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3.
冷轧钢板变形织构的理论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取向分布函数法研究了钢板中的轧制织构。其中以{110}<111>滑移系滑移为基本变形机制,利用Sachs,Taylor,RC和PC等模型对轧制织构进了理论模拟。这些理论模型可以再现体心立方金属冷轧过程中晶粒取向在{112}<110>,{111}<110>,{111}<112>及{001}<110>附近的聚集过程。分析表明{110}<111>滑移系的滑移是体心立方金属十分重要的变形机制,适当参考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冷轧95%变形量无取向硅钢不同退火温度(710~1050℃)下再结晶织构特征.再结晶刚完成时(710℃退火),呈现强γ({111~)与弱{114}织构特征;随退火温度升高至900℃,γ明显减弱,{114}组分持续增强,形成典型的{h,1,1}织构;进一步升温至1050℃,再结晶织构不再发生明显变化.基于EBSD分析,{114}组分的持续强化可归因于其明显的尺寸优势以及较高频率的高能晶界(取向差角为20°~45°).  相似文献   

5.
CVD金刚石薄膜的织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极图和取向分布函数法分析CVD金刚石江膜的不同织构,分析表明,高的多重性因子使得{110}面织构有更高的出现概率,具体分析了{221}面织构出现的孪生机制,强调了织构与性能关系研究的重要性,并推荐使用先进织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6.
对IF钢生产过程中热轧、冷轧及退火试样的织构演变进行研究.分别借助EBSD和XRD测定和计算了热轧、退火及冷轧试样的取向分布函数及相关织构组分的体积分数.结果发现,热轧板在变形过程中发生了动态再结晶,晶粒为细小的等轴晶,为后续组织发展提供了基础;热轧后试样中的织构很弱,不会影响冷轧织构组分及含量.冷轧过程是织构形成的主要过程,试样中含有4种主要的织构组分:{001}〈110〉、{111}〈110〉、{111}〈112〉和{112}〈110〉.退火过程中发生再结晶,4种冷轧织构组分在退火过程中均分别转变为{111}面织构.  相似文献   

7.
借助三维取向分布函数探讨了压下量对含有不同固溶碳量的高纯超低碳深冲钢板再结晶主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压下量的增大,主织构{111}〈110〉和{111}〈112〉的强度呈上升趋势;{111}〈110〉和{111}〈112〉织构最强点朝高碳含量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8.
大规模集成电路导电薄膜的织构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X射线技术检测了普通工艺和改进工艺制备的内联导电铝膜的织构。分析表明,高体积量且锋锐的{111}面织构可以大幅度降低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的失效率,讨论了失效的原因及{111}织构的有利作用,指出了新一代内联导电铜膜相应织构问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从面心立方基体的对称性出发,我们确定了该基体内固态沉淀反应所致B2结构沉淀相之间的界面取向;基于稳定界面结构应具有最低能量的考虑,提出了几种可能的沉淀相间界面结构模型;实验观察表明,Ni-Be合金中沉淀相间界面取向满足对称性要求,β/β界面结构跟自由β相的<110>{112}孪晶界面相同,但界面附近存在应变场。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金相组织观察、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显微硬度测试,研究冷轧变形量为95%的Ta-7.5%W合金箔材在1 050,1 200和1 360℃退火时的组织和性能变化,并采用取向密度函数(ODF)分析在此过程中其织构演变规律.对其实验结果进行研究发现:冷轧态Ta-7.5%W合金硬度为HV 300,经1 360℃退火后硬度迅速减小,说明此时合金已发生回复再结晶.轧制后的Ta-7.5%W合金箔材具有各向异性,在轧面∥{111}取向上形成位错胞亚结构,在轧面∥{100}取向上形成了形变带,冷轧态的主要织构为{001}〈110〉,{112} 〈110〉和{110}〈110〉织构;在1 200℃退火时,在轧面∥{111}取向上,再结晶通过亚晶界迁移、亚晶长大形核,而在轧面∥{100}取向上,主要是通过亚晶转动、聚合形核;{001}〈110〉织构增强,{112}〈110〉织构减弱;在1 360℃退火时,{001}〈110〉织构急剧减弱,{111}〈112〉织构增强.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多级快速凝固制粉装置制各RSPAl-Fe-V-SiFVS0812合金粉,运用TEM,XRD对合金冷轧板高温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50℃下长时间退火,合金仍保持相当高的硬度;在600℃下退火12h,可观察到再结晶发生,并伴随有{110}再结晶织构出现.合金中大量的第2相粒子延缓了再结晶的发生,提高了组织与性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力学性能测试、X线衍射和EBSD(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等方法研究Ta-7.5%W(质量分数)合金箔材在真空中1 200℃下退火1 h后的力学性能、织构和微观组织。研究结果表明:退火态的Ta-7.5%W合金箔材在沿着横向和轧向拉伸过程中表现出各向异性,其中轧向的抗拉强度达到753 MPa,伸长率达到13.4%,轧向的性能均优于横向性能,这是由于样品中主要织构组分的晶粒沿横向和轧向拉伸开启的滑移系是不一样的。样品中主要形成了3类织构,分别为轧面法向平行于<100>的θ-纤维织构、轧面法向平行于<111>的γ纤维,还有轧向平行于<110>的α纤维织构,其中主要的织构为(112)[1 10]和(111)[1 21],所占的体积分数分别10.2%和11.2%;由不同取向晶粒中的线取向差分布图分析可以看出(111)[1 21]取向的晶粒形成的位错亚结构之间的取向差很大,最大达到8.3°,亚晶之间的平均取向差也达到7°;(001)[1 10]取向的晶粒中形成的位错亚结构之间的取向差小很多,取向差最大也只有2.2°,平均取向差只有1.7°。  相似文献   

13.
氮对3%硅钢中AlN析出相尺寸和分布的影响日本学者首先利用AlN和MnS作为初次再结晶阶段晶粒长大抑制剂,并在二次再结晶阶段采用含N气氛,旨在生产出具有{110}<001>强织构的晶粒取向硅钢。近年来,采用在二次再结晶过程前将最终规格的硅钢片进行氮化...  相似文献   

14.
乙基氰乙基纤维素/二氯乙酸溶液形成的胆甾相的聚集态结构随着浓度的变化会呈现出多种织构形态。不同的边界(基片面)取向条件,会对其胆甾相溶液的织构会产生影响。总体上,基片面垂直取向有利于螺旋轴平行于基片面(液晶分子层垂直基片面)的焦锥排列基片面平行取向则会抑制螺旋轴平行基片面的焦锥排列,而趋向于螺旋轴垂直基片面的平面排列。界面表面张力和随溶液浓度而增大的胆甾相扭转力能抑制边界取向作用对胆甾相聚集态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马氏体相变切—转晶体学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马氏体相变切-转点阵变形机制为出发点,建立了基于形状变形IPS的定量晶体学理论,这个理论成功地应用于{3 15 10}f和{2 5 2}f两类基本马氏体相变,不仅解释了所有实测常规晶体学,而且还能用于理解各种马体形貌和{252}f相变独特的晶体学特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取向分布函数(ODF)方法,对含微量砷无取向电工钢冷轧后再加热过程中织构的变化进行研究。将含0.035%和0.072%砷的冷轧电工钢板快速加热,{111}∥ND纤维织构组分等在630~720℃范围内显减弱,表明该材料在此温度范围内已发生再结晶转变。含砷量从0.035%增加到0.072%,促进了无取向电工钢的再结晶转变。  相似文献   

17.
测定了半工艺无取向电工钢热轧(终轧温度在Ar1以下)到成品各工序的织构,以取向分布函数(ODF)的形式对加临界变形的半工艺无取向硅钢的织构演变作了分析.发现其热轧板表层织构基本是典型的铁素体再结晶{111}组分,心部和1/4厚度处以铁素体剪切织构和轧制变形织构为主.冷轧变形后,心部和表层织构组分比较接近,{111}、{112}和{100}面织构都增加,但{111}组分增加最明显.软化退火后,{001}<110>与{112}<110>组分迅速降低,织构组分以γ纤维织构为主.通过增加临界变形,在最终去应力退火后,{111}不利面织构大量减少,高斯组分增加明显.Taylor因子可以表征不同取向晶粒对变形能的储存能力,从轧制变形时Taylor因子的分布可以解释该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对于逐次逼近过程xn+1=Txn,x0∈X,的理论收敛性已知有多个基本充分性准则,但由于舍人误差和离散化误差的存在,在实际计算中只能获得序列{xn}的某个近似{yn}.由此而自然产生的问题是:如果已知{xn}理论上的收敛性,是否近似序列{yn}仍保持收敛?特别,如何产生近似序列{yn}使保证其收敛?文中在T满足叠压缩或非线性优界条件下,给出保证近似序列{yn}收敛的三类可计算检验准则.这些准则可广泛用作非线性方程迭代求解过程的可行性判据。  相似文献   

19.
考虑线性回归模型yi=x^’iβ+e,i=1,2,…,这里{x^‘,i}是已知的p维向量序列,β=(β1,β2,…,βp)^’,是未知的p-维向量,称为回归系数。{ei}是随机误差序列。现在我们提供一种方法剔除一种方法剔除一些对因变量Y影响总和可以忽略的变量,以使建立的模型更加稳定,并在不假定随机误差是  相似文献   

20.
铝板轧制织构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无初始织构的工业纯铝轧制织构的研究和分析表明,取向空间、取向分布函数、正态分布模型以及取向线分析是研究织构得力而又十分简便的手段,具有许多优点。在多晶铝轧制过程中取向空间内的β线是取向最终稳定线。随变形量的提高,晶粒在β线上的聚集程度不断提高。轧制过程中主要的织构分量为C{112}<111>、S{123}<634>、B{110}<112>和G{110}<001>。它们在变形中的稳定性在此也作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