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盆东南幅员辽阔,地貌复杂,气侯差异大,是我省多种稻田类型的重要粮仓。本区水热资源丰沛,蕴藏着巨大的生产潜力。但自然灾害频繁,农田抗御能力脆弱,则是这里农产低而不稳的重要原因。当前,发挥盆东南水稻及其它作物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天时地利”。因此,掌握作物生长发育的特性和变化多样的气候规律,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使作物布局、品种组合、栽培措施等等,真正符合客观实际,认真做到因时因地制宜,乃是夺取高产稳产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城市人口、经济、交通的高度集中,也给城市本身带来了隐患,即现代化大城市抗御地震的能力非常脆弱,过度集中的楼群,纵横交错的各种生命线工程,一旦遭受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的袭击,任何环节的失控,都将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见上图.重大的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将造成中国经济的巨大负担.  相似文献   

3.
通过相关分析来确定变量间相关程度建立起适用的预报模式是统计预报中常用方法之一。以往农业测报模式大多采用某月或某旬的气象因子。显然,这些因子所组成的统计预报模式往往受到经验所致的局限性。影响着模式适用范围及预报精度。近年来作者对水稻抽穗期、大麦成熟期、玉米螟发生期和发生量的相关分析证实了气象因子对农作物生长、成熟、病虫害发生、发展、作物产量上的影响是不同的,也即气象因子影响,有其关键时段,而且这些时段绝不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环境、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和影响已不仅仅是受灾地,往往是一条灾害链。“祸患常积于忽微”影响股市有许多因素。地震与股市原本是“两股道上跑的车”。但有时也会相互受到影响:地震导致上游产品的短缺,造成股市的波动。尽管这种“短缺”没有完全被证实,但股市上并不能阻止其价格的变动。股市也会对地震地区有影响,主要是股市波动使来自地震灾区的产品价格被迫处于不稳定状态,导致大量产  相似文献   

5.
韩孟 《科学》2009,61(3)
2008年是我国近几年经济发展较困难的一年,自然灾害、国际金融危机、初级产品价格剧烈波动,诸多因素增加了宏观经济调控的难度.进入2009年以来,通过及时宏观调控,国民经济基本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总体运行良好.但绝不能松懈对于各类不确定因素的警惕性,更不能弱化危机感.对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禀赋背景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地球的最外层是大气层,人类和地球上其他生命体都依赖着这个大气层生存。大气层正常或异常的活动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我们称之为气象灾害。地球大气活动并非是造成气象灾害的唯一原因。在远离我们地球14960万km的太阳上,太阳黑子的活动也是地球气象灾害的成因之一。目前人类还没有能力防御太阳黑子的异常活动所造成的气象灾害,然而,人类可以研究太阳黑子活动与气象灾害的内在联系,掌握其中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东北地区粮豆产量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鸿第 《科学通报》1982,27(6):383-383
本文为我国在大范围地区内进行多种作物综合产量预报作了初步探索,首先用东北地区55个市县1951—1973年玉米、大豆、水稻分析产量和温度、降水、日照的关系,其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产量的主要气象因素;降水和日照对产量的作用远不如温度明显,5、6、7、8、9各月温度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依次是5—6月、8月、9月、7月,然后再用25市县  相似文献   

8.
植物根系生长的激素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根系生长的激素调节》一文就根系发生与生长的激素控制、根向地性生长运动的激素理论、环境条件对根内激素的影响,根内激素与根系营养等问题作了介绍.关于植物根系生长的激素调节的基础研究很重要,希望本文将对从事农业科学研究的工作者有所帮助,以能进一步认识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而提高农作物产量,为人类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地球的最外层是大气层,人类和地球上其他生命体都依赖着这个大气层生存.大气层正常或异常的活动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我们称之为气象灾害.地球大气活动并非是造成气象灾害的唯一原因.在远离我们地球14 960 万 km的太阳上,太阳黑子的活动也是地球气象灾害的成因之一.目前人类还没有能力防卸太阳黑子的异常活动所造成的气象灾害,然而,人类可以研究太阳黑子活动与气象灾害的内在联系,掌握其中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上海地区后季稻抽穗开花阶段,秋季低温危害《又称“寒露风”危害)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秋季低温往往影响水稻结实,造成大量空粒,甚至形成“翘穗”,严重影响产量。研究秋季低温的天气条件、气候规律,及早采取防御措施,从而保证后季稻安全齐穗,是气象工作为农业生产服务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1.
自然灾害管理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牛文元 《科学通报》1990,35(17):1320-1320
20世纪最后10年,已被第42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定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见联合国第169号决议),将对人类环境中的天文灾害、地质灾害、生态灾害、气象灾害、人为灾害等,广泛地进行研究,并从理论、应用和技术诸方面,为防灾、减灾、救灾作出积极贡献。在这一国际性合作研究中,自然灾害管理系统的研制与运行,已成为关注的“热点”之一,并被明文规  相似文献   

12.
北半球高空大气参数波动对临近空间飞行热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实的大气参数随时间和地理位置变化,而且有随机性的大气波动叠加,处于波动状态,造成高超飞行器大气层飞行面临的真实热环境,远比标准大气模型预测结果复杂得多.在70 km以上大气参数变化尤其复杂.本文利用美国TIMED卫星在2002~2010年8年间对北半球典型纬度地区上空85 km高度大气参数在典型月份期间内的实测统计结果,开展了大气参数分布特性对飞行器热环境具有代表性的驻点热流的影响研究.研究发现大气的波动对高超飞行的热环境有着重要和复杂的影响.同纬度地区4月或7月的热流会偏大,在同一季节,高纬度地区的热流分布往往会大于低纬度地区.在极端情况下,热流会比标准大气参数模型预测的热流高40%以上.  相似文献   

13.
影响南方农业干旱灾损率的气候要素关键期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南方地区是全国粮食主要产区,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近年来该区域干旱灾害不断加剧,农业旱灾损失十分突出,异常特征也比较明显.然而,对于我国南方农业旱灾损失的变化特征及其受干旱致灾因素的影响机理至今并不十分清楚,这严重影响了对南方农业旱灾规律的深入认识及其影响程度的客观评估.鉴于此,利用我国南方农业干旱灾情实况、农作物种植面积、气象干旱监测指数和常规气象要素等相关资料,系统分析了中国南方地区近50年来农业旱灾综合损失率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致灾因子的关系.分析发现:南方地区近50年来农业旱灾综合损失率明显增加,西南比华南和东南增加更为明显.而且,由于农作物各个生长阶段对气候要素的依赖程度不同及气候要素的非均匀季节分布特征,农业旱灾损失率主要受关键期的气象干旱、降水和温度等气候要素变化的影响,而其他时段气候要素变化对农业旱灾损失率影响并不明显.因此,南方地区农业旱灾损失率与关键期气候要素的拟合关系要明显好于与全年气候要素的关系,并且与关键期气候要素的多因子拟合关系与单因子拟合关系相比更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对这种多因子关系建立的农业旱灾损失率评估模型进行交叉检验的相关性、误差水平、信度均比较理想,表明该模型对估算南方地区农业旱灾损失率具有较好的效果.该文研究结果对于发展我国南方农业干旱灾损评估方法具有重要科学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学英  李姗  吴昆  刘倩  高秀华  傅向东 《科学通报》2019,64(25):2633-2640
在农业生产中,大量施用氮肥是农作物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农作物育种史上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的"绿色革命"半矮化品种具有耐高肥、抗倒伏和高产的优良特性,但同时也存在氮肥利用效率(nitrogen use efficiency, NUE)低的局限性,其高产量对于高水肥投入的依赖性很大.因此,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不得不大量施用氮肥.但是,持续大量的氮肥投入不仅增加了种植成本,还导致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面临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双重挑战,协同提升农作物NUE和产量已成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唯一出路.结合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本研究团队在植物生长发育与氮素代谢协同作用机制的研究以及氮肥高效利用的新种质培育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项研究为"少投入、多产出、保护环境"的农作物设计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文简单介绍近年来NUE相关研究进展以及本研究团队在GRF4-DELLA分子模块协同调控农作物NUE和产量方面的新发现,并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几点展望.  相似文献   

15.
防治自然灾害是民生大事.本文综述了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测和防控调度的整个环节,除大气科学外,高性能超级计算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防治自然灾害的进步将是各种学科和技术合作的大事.  相似文献   

16.
由于小麦产量受自然气候的影响,年际间波动较大很不稳定,为了确保长治县小麦产量稳步提高,笔者就长治县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7.
徐瑞薇 《科学通报》1980,25(13):608-608
三氯乙醛(CCl_3CHO)是某些重要化学合成物的中间体,如二氯乙酸及其衍生物、香草醛、靛红、DDT和有机磷农药等都由它合成.工厂三废中三氯乙醛污染水源和肥源,使许多地区农作物大面积受害,是我国化工行业中面广量大的一类污染.国内外对三氯乙醛污染、监测方法以及对生物、农作物的影响等进行了不少研究.本工作主要研究三氯乙醛在土壤环境中的降解规律.  相似文献   

18.
清代山西自然灾害频繁,其中旱灾最为严重,由于当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低下,造成人民对自然灾害的无奈与恐惧,因此,防灾避难的民间崇神习俗十分盛行.通过对山西中部盆地和东、西山区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各地旱灾发生的规律与崇神习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应用海温预报粮食产量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四强 《科学通报》1982,27(20):1269-1269
农作物产量受生长期内天气气候条件的影响,特别是大范围地区多种作物的增产和减产更是如此。 天气的好坏受大气环流的控制,北半球大气环流是形成农作物生长期内不同水、热条件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20.
异常气象使天气预报失常从17世纪开始人们才利用现代科学的方法预报了天气。现在虽利用人造卫星或雷达等高科技在预报天气,但报准的也只达80%左右,平均每周总是有一两次报不准。因气象现象本身是极为复杂,例如一个地域的气象将受到整个地球的气象影响,距地球表层几十公里处高空的气象也很复杂,还与地球表面的山,溪谷、平原、海等的形状与大小也有很大关系。现在气象厅把对气象会产生影响的各种条件都尽量考虑之后,运用流体力学等方法把各种因素制成数学模型并利用超级计算机处理。但从目前的科技水平而言,无法使天气预报达到完善的地步,这是因为无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