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译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口译员面对的不仅是两种语言,而且要面对语言背后隐藏的两种文化。在进行口译时,由于交际双方历史文化、宗教文化、习俗文化、地域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就要求口译员能够注意到这些差异,并发挥译员主体性,跨越文化障碍,促成双方成功的交际。  相似文献   

2.
口译是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口译交际中跨文化性因素主要包括社会语言行为、文化模式、价值概念、表达方式等,而口译跨文化交际能力既包括语言层面的技术性转换,更主要包括文化意蕴与交际效果层面的功能性调整。因此,口译员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应该成为口译质量评估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3.
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口译质量评估的一项重要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译是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口译交际中跨文化性因素主要包括社会语言行为、文化模式、价值概念、表达方式等,而口译跨文化交际能力既包括语言层面的技术性转换,更主要包括文化意蕴与交际效果层面的功能性调整。因此,口译员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应该成为口译质量评估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4.
邢龙昌  牟云菲 《科技资讯》2014,(34):248-249
口译能力是外语专业学生很重要的技能。对于口译译者来说,影响他们口译质量的因素有很多种。我们把这些因素分成两大类:来自语言本身的因素和来自语言外的影响因素。该文通过以波赫哈克为首的一批西方口译理论与教学研究者创建的话语互动模式理论,来分析影响口译活动特别是交替传译的非语言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帮助口译者达到理想的口译与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5.
唐诗 《科技资讯》2015,13(1):231
双方的谈话中的口译员,发挥着中介机构的作用,像一座桥梁一样。作为一名翻译,掌握一门外语是一个先决条件,但不是所有的人掌握了一门外语就能当翻译的。翻译,尤其是口译,不只是要机械地把词、短语、句子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还涉及到很多语言外的问题。该文从口译员的着装及妆容、口译员的礼仪及口译员的临场发挥三个方面来探讨口译员语言外的素质问题。  相似文献   

6.
赵悦 《科技信息》2013,(6):215-215,216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社会各领域对口译员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专业,学术型的翻译研究生的产出与质量已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爱好英语的非专业本科生自身的特点使其成为口译员极有潜力的培养团体。本文探讨了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进行口译训练的优势与可能性,并论证了在大学英语课堂开展口译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唐诗 《科技资讯》2015,13(2):246
如何能使陪同口译这项任务得到顺利的开展,如何达到高效、合理的口译效果,是每一个口译员所不断追求和想要达到的一种境界。该课题研究者通过在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作陪同口译的亲身经历,阐述在陪同口译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自身实际经验总结,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克服口译过程中的语言障碍,使口译任务保质保量的得以完成。  相似文献   

8.
口译质量评估研究已由早期缺乏理论依据的口译经验总结与口译规范,逐渐复杂化,向多样化和多维化的理论系统拓展。然而不论影响口译质量的因素有多么复杂多元,最终落实口译质量的根本都需要降维到口译员本身。以物流口译实践为例,可以发现Gile的认知负荷模型在口译质量的评估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隐喻是语言的本质特征;隐喻是语言美的形式;隐喻是一种特殊的认知现象。口译是跨文化交际的桥梁,隐喻理解能力是口译员必须具备的能力,在口译的源语和译入语中,译员必须考虑到这两种语言隐喻的文化性,正确理解并传达两种语言隐喻的独特文化内涵。口译中,隐喻语的表达方式分为:形象保留法、形象替代法和形象舍弃法。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温家宝总理的记者招待会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注意,温总理的口译员也受到了大家的关注。研究记者招待会上口译质量的论文纷纷涌现,释意派理论是最受欢迎的指导理论。运用释意派口译理论对2010年"两会"中外记者招待会现场口译实例进行评述和分析,同时总结出记者招待会上口译人员需要掌握的一些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张敏  戴小新 《科技信息》2007,(14):13-14
法国翻译理论家达尼卡.塞莱丝柯维奇在其长期的口译实践基础上提出了释意派理论。该理论曾一度成为口译界的主导性理论,迄今仍受到口译教学的重视与遵循。用释意理论指导口译实践可以提高译员的理解能力,改善口译效果,并且认为口译员应重视语言知识的积累,拓展知识面,掌握方法来提高口译水平。  相似文献   

12.
由斯波伯和威尔逊提出的关联理论为分析交际行为提出了新的理论指导。口译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看,并不是简单的编码——解码的过程,而是由说话人、口译员和听话人共同参与的双重明示——推理过程。口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口译员寻找最佳关联并传达最佳关联的过程。把关联理论应用到口译实践中去,为提高口译员的口译质量提出了新的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13.
从口译现场性、即席性、限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出发,对近几年国内译界在口译测试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和总结。以Gile、梅德明和林郁如等人对口译员知识结构的论述为基础,本文将口译员知识结构公式拓展为KI=KL+EK+S(P+PA)+P。通过对陈菁教授《交际法原则指导下的口译测试的具体操作》一文的借鉴,并结合笔者自身参加口译资格认证考试经历,本文探讨了口译测试应该采取的模式;并且以口译员知识结构拓展公式KI=KL+EK+S(P+PA)+P为基础,设定了口译测试量化评估表。以期对口译测试理论和口译测试具体操作获得客观而科学的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14.
倪兰芳 《科技信息》2011,(23):14-15
在会议口译中出现的词汇空缺现象很频繁,也是译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得当,轻则引起听者对会议内容的误解,重则引起外交事件。根据国内外重要会议的口译员的口译资料,以巴黎释意学派为理论基础,分析在会议口译中出现的词汇空缺现象,借鉴经验丰富的译者对词汇空缺现象的解决之道,寻找处理词汇空缺现象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口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Gile的认知负荷模型提出应重视汉英语言差异的对比在口译教学的作用,对比汉英语言的差异,揭示汉英语言差异对口译的影响,从而探索如何在口译中有效避免因语言差异带来的口译失误,培养学生的口译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语言游戏说是后期维特根斯坦的主要语言哲学思想,这一理论关注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口译作为一种日常生活语言活动也可用语言游戏说来阐释。论述口译是由源语和目的语与这两种语言交织在一起的活动所组成的整体,阐明口译具备语言游戏的多样性,目的性、规则性和工具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7.
潘莹 《科技咨询导报》2010,(36):238-238,240
本文通过归纳高校外事口译的类型和特点并对外事口译员的素质要求进行归纳分析,来探讨如何做好高校的外事口译工作,以供大家交流商榷。  相似文献   

18.
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视角,从口译原则、口译特殊语境等方面了解口译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翻译传播行为有其必须遵循的"自我适应机制"的特点,这是造成口译活动艰巨性的主要原因。因此,采用有效合理的口译方法对培养口译员过硬职业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口译笔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丽华 《科技信息》2008,(29):175-176
口译员在口译活动中面临着巨大的记忆压力,为了减轻记忆负担,译员都应做口译笔记来弥补记忆的不足。本文从讲述口译的记忆机制和人的记忆限度出发,对口译笔记的必要性,可能性,口译笔记的功能和过程,以及口译笔记的一些原则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口译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语言应用能力,其形成非一日之功,因此单凭口译一门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口译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本文对影响口译水平的内在因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探讨了口译基本能力素质在其相关课程中得到充分的系统的训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