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应用中微子振荡理论,计算了长基线中微子振荡实验的几率和几率为确定值时的sin2θ和Δ之间的允许区情况以及中微子在物质(地球)中的传播轨迹。  相似文献   

2.
据高能中微子的"长基线"实验计设参数,用数值实验常数相关联的唯象方法算出中微子质量数值,估算了中微子振荡几率,判断了μ中微子vμ与τ型中微子vτ最可能发生振荡.  相似文献   

3.
据高能中微子的"长基线”实验计设参数,用数值实验常数相关联的唯象方法算出中微子质量数值,估算了中微子振荡几率,判断了μ中微子vμ与τ型中微子vτ最可能发生振荡.  相似文献   

4.
应用微子振荡的基本理论,推导出绝热近似下在物质中三代中微子的质量平方矩阵M2 的本征值,物质中的中微子混合矩阵,物质中的中微子振荡几率.并用真空中的中微子混合矩阵U为U= exp(iΨλ7)Γexp(iφλ5)exp(iωλ2) 的情况为例,说明中微子物质中振荡几率的解法.  相似文献   

5.
《科学世界》2012,(4):12-12
北京时间2012年3月8日14时,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发言人王贻芳在北京宣布,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并测量到其振荡几率。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在物质中长基线中微子振荡实验的非量子力学效应,计算了非量子力学效应对中微子振荡几率和微子混合参数的允许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应用微子振荡的基本理论,推导出绝热近似下在物质中三代中微子的质量平方矩阵M^2的本征值,物质中的中微子混合矩阵,物质中的中微子振荡几率。  相似文献   

8.
《广东科技》2012,21(10)
近日,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并测量到其振荡几率。这一重要成果是对物质世界基本规律的新认识,对中微子物理未来发展方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并将有助于破解宇宙中“反物质消失之谜”。  相似文献   

9.
肖鸿飞 《自然科学进展》2003,13(10):1092-1094
讨论了中微子混合中CP不变性的含义,定量地研究了真空中中微子振荡的性质.在周光召和关岳良提出的SO(10)×△(48)×U(1)超对称模型中,计算了短基线实验和长基线实验中微子振荡几率和CP破坏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方晨 《科学世界》2012,(5):4-11
3月8日,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宣布发现了第三种中微子振荡并精确测量到其振荡几率。李政道先生评价道:“这是物理学上具有重要基础意义的一项重大成就”。那么,到底什么是第三种中微子振荡?科学家们是如何发现它的?这个发现对物理学的意义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给出一种求三代中微子在物质中振荡几率精确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该文首先探讨了模型化的中微子在物质中振荡和混合的分析解,然后让中微子的CP违反相位旋转360°获得中微子振荡和混合的几何相位,发现几何相位随能量的振动具有非对称性几何结构.几何相位是描述中微子传播过程中内禀属性,故这种非对称结构起源于中微子振荡和混合的CP违反现象.因此,几何相位为中微子传播过程中的CP违反现象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3.
中微子振荡现象是当前粒子物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中微子振荡的发现确认了中微子具有微小的质量,这也成为探索超出标准模型新物理的重要途径.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是研究短基线反应堆中微子振荡的地下实验,其利用远近点全同探测器对反应堆中微子事例率及能谱进行相对测量,以降低探测器关联误差及反应堆中微子流强预期误差.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在2018年使用1958天的数据公布了中微子振荡参数sin~22θ_(13)与|?m_(32)~2|的最新结果,其中sin~22θ_(13)参数为目前最高的测量精度,达到了3.4%,|?m_(32)~2|的精度为2.8%,其与MINOS, NoνA及T2K等基于加速器中微子的实验测量精度相当.θ_(13)的精确测量将有利于下一代中微子实验确定中微子质量顺序以及测量CP破坏相角等未知的中微子振荡参数,其中包括了我国正在建设的江门中微子实验.它的主要科学目标是通过在中等基线下精确测量反应堆中微子能谱来确定中微子质量顺序.探测器可以实现3%的超高能量分辨率和小于1%的能标误差,从而在6年的取数时间内以3–4σ的置信度测量中微子质量顺序.此外江门中微子实验也将精确测量中微子振荡参数,同时将在超新星中微子、太阳中微子、大气中微子、地球中微子、核子衰变等物理研究领域做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申述了中微子的假说和中微子的发现,进而从中微子实验、中微子振荡和大统一理论综述、讨论中微子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书所汇编的文章简略地描述了在这个重大发现的近10年中我们对中微子振荡的理解。而中微子振荡的研究代表了超出标准模型的3个无质量中微子的新物理。它意味着中微子必须有质量。  相似文献   

16.
运用密度矩阵运动方程,分析了啁啾脉冲光场作用下二能级原子系统跃迁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并利用布洛赫矢量模型方法对其演化过程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啁啾效应使系统粒子布居几率出现振荡.布洛赫矢量演化过程表明,粒子布居几率的这种振荡,反映了系统粒子数转移、色散和吸收三者之间动态变化的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正>"假设中微子是一群普通青年,他们"十一"去郊游,到了目的地却发现人只剩下1/3,其余2/3不见了。后来,人们发现普通青年没丢,只是变成了文艺青年和2B青年,这就叫中微子振荡"10月6日,日本研究者梶田隆章和加拿大研究者阿瑟·麦克唐纳因在发现中微子振荡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而摘得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那么,中微子振荡到底是个啥?开启物理新世界的钥匙要了解中微子振荡,就必须先知道"标准模型"。在粒子物理中,该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决定宇宙构成和演化的基本粒子———中微子的理论假设和实验验证,以及测定中微子静止质量的最新方法———中微子振荡.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2个太阳中微子问题和解决太阳中微子问题的几种可能解释,并详细讨论了太阳中微子振荡方案.如果采用小混合角(SMA)方案,那么,这2种味的中微子的质量之差不超过2.323 78×10-3 eV;如果用真空振荡(VAC)方案,那么,这2种味的中微子的质量之差不超过8.944 2×10-6 eV.认为如果中微子是暗物质的候选者,且中微子的静止质量要大于1 eV,那么2种中微子质量之差至多为2.7×10-6 eV.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了从宇宙中微子成团现象测定中微子质量的方法。一是由中微子天体的形成温度来确定中微子质量;二是由星系的形成来确定中微子的质量。讨论中考虑了三种中微子间存在质量隙和存在振荡的情况。结果表明:中微子质量可能在1ev左右,低于文献的测定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