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省玉米灰斑病菌孢子相关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玉米灰斑病在云南省发病较重的原因,该试验在田间条件下,采用人工喷雾接种玉米灰斑病菌,研究玉米灰斑病潜育期、病斑产孢、孢子飞散以及菌龄、温度、湿度和光照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昆明地区玉米灰斑病在感病品种会单4号上的潜育期为12~13d;病斑产孢量随显症天数的增加呈单峰曲线,显症后24~27d病斑产孢量达到最大值;玉米灰斑病菌孢子主要在夜间飞散,风或雨有助于孢子的飞散与传播;菌龄对孢子萌发影响较大,随菌龄的增长,孢子萌发率降低;在10~30℃时,分生孢子均能萌发,但以22℃最适,35℃以上或4℃时均不能萌发;水滴有利于孢子萌发,光照对孢子萌发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对灰斑病有高效拮抗作用的微生物,采集四川双流、平武以及云南文山州三地玉米种植田土壤,利用平板对峙实验筛选到对灰斑病病原菌玉蜀黍尾孢菌(Cercospora zeae-maydis TehonDaniels)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的6株细菌和2株放线菌.放线菌S3-5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抑菌能力是可稳定遗传的性状;结合菌株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将S3-5鉴定为淡紫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lavendulae).S3-5对玉蜀黍平脐蠕孢、立枯丝核菌、茄链格孢、核盘菌、胶孢炭疽菌、链格孢菌等常见植物病原真菌均有较好抑制作用,其生长的NaCl浓度耐受度为5%,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显示S3-5具有应用于田间抑制灰斑病发生的潜能.  相似文献   

3.
从健康“解放钟”枇杷叶上分离采集微生物,以筛选枇杷灰斑病拮抗菌。结果表明:在枇杷的叶围微生物中,细菌占74%以上,属优势菌群,其次是真菌,放线菌比例最少;微生物总量的季节变化趋势是春季>夏季>秋季。其中XI-6和XI-8两菌株对灰斑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均有较强抑制作用,经鉴定两菌株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相似文献   

4.
杨盘二孢菌激发子粗提物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杨盘二孢菌(Marssonina brunnea)的菌丝和培养滤液中提取激发子物质,得到两种粗提物,用这两种粗提物分别处理烟草、茄子和辣椒叶片,发现均可在烟草上产生过敏性坏死斑,但不能使茄子和辣椒产生过敏性反应。用这两种粗提物分别处理抗病和感病杨树,均可以使抗病杨树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升高,但感病杨树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不明显。说明这两种粗提物中均含有激发子活性物质,且均为专化性激发子。  相似文献   

5.
灰霉病是近几年危害浙江省蓝莓产业的严重病害之一,分离和鉴定该病病原菌可以掌握其生物学特征和发病机理,为病害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通过形态观察、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序列分析和柯赫氏法则验证等方法,对引起蓝莓品种‘夏普蓝’灰霉病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葡萄孢菌属的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对‘夏普蓝’进行病原菌回接后,叶片和果实分别出现褐色病斑和软化腐烂等症状,与田间自然发病一致;将该病原菌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菌落初期呈现白色,后转为灰褐色.分生孢子为单孢,卵圆形或椭圆形,无色或淡褐色,大小为(10~15)μm×(6~9)μm;将分离菌株X1-1的rDNA-ITS序列(NCBI序列号:KT343755)与GenBank中已经报道的灰葡萄孢菌进行序列比对,发现二者相似度达100%.  相似文献   

6.
从观赏花卉蜘蛛兰(Hymenocallis littoralis)上发现一种叶部病害,通过组织分离、纯化获得2种真菌,按照柯赫氏证病律方法确定其均为该病害的病原菌.根据2种真菌的菌落、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等的形态特征鉴定,它们分别为刺盘孢(Colletotrichum sp.)和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sp.).病菌主要侵染植株的叶片,接种试验表明它们可以单独侵染,也可以复合侵染,引起相似的症状,但2种病菌混合接种后发病更快更重.室内接种叶片和田间自然发病叶片上的症状相同,初为水渍状灰褐色的小点,扩展后形成典型的圆形或椭圆形病斑,中央灰色至灰褐色,边缘紫褐色至红色,周围有明显的黄色晕圈带,后期病斑互相连接,导致叶片大面积或全部成灼烧状枯死并萎垂.该文描述了2种病原菌的菌落、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等主要结构的形态特征,但它们的种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7.
陕北苹果常见真菌病害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组织分离法从陕北苹果的6种常见真菌病害的病组织中分离出了9种病原菌,并对其进行鉴定和病原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分别为苹果黑腐皮壳菌、壳囊孢菌、苹果干腐病菌;早期落叶病菌4种:分别有褐斑病由苹果盘二孢菌引起,斑点落叶病由苹果链格孢菌引起,灰斑病和圆斑病分别由梨叶点霉菌和孤生叶点霉菌所致。另外还有引起苹果果实病害的苹果轮纹病:梨生囊孢壳菌和苹果炭疽病:围小丛壳菌。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四川省玉米弯孢菌叶斑病(Maize Curvularia leaf spot)病原菌的致病性分化情况,在四川省玉米弯孢菌种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的基础上,选用不同种类或不同来源的27个弯孢菌菌株,在感病品种川单13和抗病品种Mo17进行致病性测定.把病斑大小和产孢量作为弯孢菌致病性鉴定与评价的标准,结果发现不同种类的弯孢菌或同一种类不同来源的菌株对玉米均有致病性,而且各菌株之间存在致病性的分化,可初步划分为强、中等和弱致病力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苏北杨树溃疡病类型及其病原的致病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苏北杨树溃疡病发生状况的调查发现,主要有4种溃疡病症状:水泡型、凹陷小圆斑型、不规则黑斑型、烂皮型。其中以大型不规则黑斑溃疡病危害最重。对各种类型的杨树溃疡病组织进行分离、病原菌接种,结果表明,不同病原菌对不同杨树品种的致病力有一定差异。金黄克囊孢(Cytospora chrysosperma)对NL895杨和I-72杨的致病力要大于拟茎点霉(Phomopsis macrospora)和七叶树壳梭孢(Fusicoccum aesculi),而后两者对NL895和I-72杨的致病力相近,各病原菌对I-69杨的致病力相近。  相似文献   

10.
日本亮耳菌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次报道了日本亮耳真菌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活性.结果表明:除对竹荪疫霉(Phytophthora sp.)的拮抗方式是菌丝缠绕作用外,该菌株的菌丝体及其发酵液滤液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和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均有很强的拮抗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