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不同体色桃蚜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不同体色桃蚜 (红、绿 )对四种药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 ,在 2 5℃ ,14L:10 D,75%相对湿度的条件下 ,红、绿桃蚜对杀虫双的 L C50 分别为 4 0 7.4 ppm和 2 80 .4 ppm对灭多威的 LC50 分别为 2 55.1ppm和154.9ppm,对乐果的 L C50 分别为 6 4 5.6 ppm和 4 4 6 .7ppm ,对灭扫利的 L C50 分别为 2 13.7ppm和 2 95.1ppm。但从回归方程 y=a bx的 b值来看 ,红、绿型桃蚜对杀虫双和灭多威的 b值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而对乐果与灭扫利的 b值存在显著差异。这些结果将对桃蚜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微量点滴法测定了二化螟的水稻和茭白种群幼虫对杀虫剂辛硫磷、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杀虫单和阿维菌素的敏感性,采用人工饲料胃毒法测定了二化螟对Cry蛋白(Cry1Ac、Cry2Aa、Cry1Ca)的敏感性,目的是为二化螟科学防治和抗性治理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二化螟两寄主种群对阿维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差异显著,但对其他3种药剂及Cry蛋白的敏感性差异不显著。水稻种群和茭白种群对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由高到低均为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辛硫磷>毒死蜱>杀虫单;对3种Cry蛋白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为Cry1Ca>Cry1Ac>Cry2Aa。因此,针对不同寄主田的二化螟种群应采用不同类型的药剂,尽量不使用单一药剂,可考虑采用药效最好的阿维菌素与其他几种药剂进行混配施用。 相似文献
3.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32-36
于2009年3月~2010年2月和2014年7月~11月2个时段,分别在花溪镇、青岩镇和永乐乡主要蔬菜基地对寄生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和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Kaltenbach)的蚜茧蜂(Aphidiidae)进行调查了定点定时的取样调查,调查其间没去干扰农户的田间常规管理(包括照常喷施农药)。结果显示:贵阳市两个区进行了贵阳市寄生十字花科蔬菜上蚜虫的蚜茧蜂主要是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 Ashmead和菜少脉蚜茧蜂Diaeretiella rapae M’intosh,田间虫口总量大体上是烟蚜茧蜂占2/3,菜少脉蚜茧蜂约占1/3,但某些局部菜地中菜少脉蚜茧蜂较多;在农民任意喷施杀虫剂的条件下,田间寄生率一般在0~10%之间波动;初步分析了蚜茧蜂数量与性比的关系;田间发现4种重寄生蜂,其中蚜虫蚜蝇跳小蜂Syrphophagus aphidivorus(Mayr)是寄生2种蚜茧蜂的优势种。首次反映了贵州菜地蚜茧蜂对菜蚜的自然抑制情况。 相似文献
4.
王延锋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11-13
该试验测定结果表明小菜蛾对氧化乐果的敏感性显著降低,降低约20倍,CL50为1445mg/L,说明对氧化乐果已产生了抗性,而小菜蛾对功夫菊敏感度只降低2-3倍,其LC50为4.29mg/L,说明对功夫菊酯刚开始形成抗性。 相似文献
5.
对青花菜上的桃蚜种群动态进行了田间调查,结果表明,11月中旬以前桃蚜数量较少,11月下旬后桃蚜数量剧增,至12月上旬达到高峰。应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法评价了阿维菌素、蚜虱灭、蚜虱蓟净等杀虫剂对桃蚜种群控制的作用。药后1 d各处理对桃蚜的防效较低;药后3 d蚜虱灭、蚜虱蓟净处理的防效显著高于阿维菌素处理,其干扰控制指数IIPC分别为0.0117,0.0717,药后10 d,蚜虱灭、蚜虱蓟净处理的蚜虫数量仍保持很低密度,其IIPC分别为0.0010,0.0186,具有很高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7.
西宁地区小麦蚜虫与蚜茧蜂的种群数量消长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宁地区麦蚜有翅蚜产生的两个高峰分别在6月上中旬和7月中下旬,百茎蚜量分别为33和219头;三种麦蚜7月中旬达到高峰,其中麦二叉蚜发生量最大,其次为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最少,百茎蚜量分别为8169头、5974头和248头。蚜茧蜂的发生在7月中旬达到高峰,百茎僵蚜量536头,但仍不足以控制麦蚜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取食芋、甘薯、白菜和空心菜4种不同寄主植物的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4龄幼虫对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溴虫腈、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氟虫腈的敏感性,比较了不同龄期幼虫对药剂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在取食的4种寄主植物中,斜纹夜蛾4龄幼虫对以上5种药剂敏感性最高的均为甘薯,敏感性最低的均为芋,取食白菜和空心菜的幼虫对药剂的敏感性无明显差异;不同龄期斜纹夜蛾幼虫对药剂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2—4龄幼虫随龄期的增加,药剂敏感性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9.
几种化学药剂对菜蚜的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啶虫脒、莫比朗、吡虫啉和乐果对菜缢管蚜、桃蚜成虫的毒力,进行了室内药效试验和小区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啶虫脒和莫比朗对桃蚜、采缢管蚜的LC50最低,乐果的LC50最高,吡虫啉介于前二者与后者之间;啶米和莫比朗的室内防桃蚜了,其次是吡虫啉;啶虫脒、莫比朗和吡虫啉室内防菜缢管蚜均大于90%,三者间无显著差异;啶虫脒、莫比朗和吡虫啉的田间防效结果差异不大,施药后7d的防效均大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室内饲养与田间系统调查,应用生命表方法研究了5 种杀虫剂对小菜蛾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对小菜蛾种群控制作用效果最好的杀虫剂是1 .8 % 集琦虫螨克,其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为0.154;其次为:菜蛾敌粉剂、1 % 农哈哈、2.5% 功夫和45 % 马拉硫磷,其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分别为0 .195 、0 .207 、0 .302 和0.359 . 相似文献
11.
12.
13.
利用生化检测法,用瑞香狼毒素B活性物质处理蚜虫活体及离体酶液,结果表明,瑞香狼毒素B对蚜虫酯酶总活性 ,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无明显的影响,对蚜虫体内解毒酶系的影响是导致中毒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苦豆碱及吡虫啉对菜田蚜虫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林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9(4):58-61
研究植物源物质苦豆碱及杀虫剂吡虫啉对菜田蚜虫群落结构的影响,并测定了其对第一优势种菜缢管蚜的杀伤毒力.苦豆碱在质量分数为1%时,以药膜法和喷雾法测定其击倒作用,KT50分别为29.74和25.38min,而吡虫啉在1%的质量分数下KT50分别为12.55和9.85min.以点滴法测定两种杀虫剂对菜缢管蚜的触杀作用,LD50分别为7.7×10-4及2.4×10-3μg/头.田间0.1%喷雾,苦豆碱10d内校正防效均在80%以上,而吡虫啉仅为66.3%.结果显示,苦豆碱对菜缢管蚜有极强的毒杀作用,同时喷药前后菜田蚜虫群落结构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田野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4)
本文阐述了消灭蔬菜田间杂草不能只靠施用化学除草剂,要采取农业技术法、生物学方法、物理学方法和合理使用化学除草剂的综合方法,避免化学药剂对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药膜法毒力测定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高效氯氰菊酯、苦参碱、吡虫啉3种农药对葡萄二黄斑叶蝉若虫的毒杀效果。结果表明,3种不同类型杀虫剂对葡萄二黄斑叶蝉若虫的室内触杀毒力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高效氯氰菊酯、苦参碱、吡虫啉,24 h致死中质量浓度分别为0.461 6,1.084 0,1.160 2 mg.L-1;田间施药后第7天,高效氯氰菊酯各浓度和3.80 mg.L-1苦参碱的虫口减退率、校正防效均较高。 相似文献
17.
十一星瓢虫与蚜虫数量关系的种群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疆棉区十一星瓢虫与蚜虫相关调查和实验数据,按照种群动力学理论,建立具有阶段结构的种群动力学模型,探讨外界环境对生物种群之间的影响.结果表明:蚜虫内禀增长率越高,则蚜虫种群增长速度越快,峰值越大且所需的时间也越短.随着棉珠的单株最大容蚜量的增大,棉蚜爆发的时间不断推迟.而温度对瓢虫的转化率和死亡率的影响使得蚜虫爆发的时间和峰值有明显的区别.瓢虫和蚜虫的种群变化具有明显的跟随关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较多报道表明球孢白僵菌 (Beauveria bassiana)对麦蚜等多种蚜虫有较强的毒性 ,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开发前途的杀蚜微生物制剂。在美国和俄罗斯 ,球孢白僵菌制剂已开始用于蚜虫的防治。由于白僵菌通过分生孢子穿透寄主体壁在寄主体内繁殖而致死寄主这种独特的作用方式 ,使得若蚜脱皮成为影响该菌毒力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但以往报道都是以成蚜为研究对象 ,对若蚜的毒力还未见报道。本文以桃蚜(Myzus persicae)为对象报道若蚜脱皮与白僵菌毒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室内测定了球孢白僵菌对桃蚜 1龄若蚜 (平均年龄 4 h)和 4龄若蚜 (进入 4龄后 6小时 )的毒力作用。在2 1℃下 ,1、4龄若蚜的感菌死亡率分别为 7.2 %和 5 8.7% ,明显低于同样条件下桃蚜成蚜的感菌死亡率(98% )。 1、4龄若蚜感菌死亡的个体中分别有 4 3%和 10 0 %的蚜虫死亡前已发育为成蚜并产下正常后代。受试 1、4龄若蚜在羽化为成蚜后 8天内存活的个体平均每天的产仔量在接菌处理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 ,但 4龄若蚜的感菌死亡个体其成蚜期平均每天产仔量明显低于未接菌对照 ,不过这些个体仍能产下为数不少的健康若蚜。试验中发现 ,1、4龄若蚜在接种球孢白僵菌后第一次脱皮的时间显著早于未接种对照 ,而 1龄若蚜在随后的三次脱皮时间不受接菌 相似文献
19.
半夏乙醇提取物对桃蚜的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无水乙醇为有机溶剂,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半夏干粉中的活性物质,研究提取物对桃蚜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半夏乙醇提取物对桃蚜有较好毒杀活性,提取物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当浓度为100.0 mg·mL-1,处理后48 h,毒杀校正死亡率在90%以上,桃蚜在半夏无水乙醇提取物处理过的叶片上取食,其若蚜发育历期延长,成蚜寿命显著缩短,生殖力显著下降,桃蚜种群数量受到明显的抑制,在浓度为100.0 mg·mL-1时,7 d后桃蚜种群数量约为对照的47.6%.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对苹果绵蚜防效好且对果树安全的杀虫剂,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利用喷雾法研究10种药剂对苹果绵蚜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75%吡蚜·螺虫酯水分散粒剂、45%毒死蜱乳油、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与4.5%高氯微乳剂的混配剂4种杀虫剂,药后3、7 d防治效果均在84%以上,药后15 d防效仍不低于76%,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3.2%阿维菌素乳油速效性虽不强,但持效性较佳。因此,推荐在苹果绵蚜发生初期使用3.2%阿维菌素乳油以控制其蔓延;若害虫种群密度较大时,建议交替、轮换使用前述4种杀虫剂,但应严格控制毒死蜱的使用,建议每年最多喷施一次。本试验可为生产上防治苹果绵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