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1916年胡适和郭沫若分别在美国和日本开始新诗创作至今,中国新诗已有90年历史。90年来新诗英才辈出,群星璀璨,成果丰硕,成就斐然。新诗的形式风格、语言艺术、诗体建设都为21世纪的诗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新诗作为东方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地向国外学习的同时,努力“吸收孔子的智慧”,以自己独特的创造性,参与到“东学西渐”和“东化”的文化交流中去。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 2 0世纪中国修辞学理论与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 ,展望了 2 1世纪中国修辞学的发展趋势以及学科建设的可能。作者认为在 2 0世纪 ,中国修辞学在修辞观、研究对象及研究领域和方法、修辞规律、修辞学史、修辞学事业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我国国民素质教育中起了重要作用 ,并将在 2 1世纪取得更大发展 ,有望建立更加完备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国散文诗文体建设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散文诗是外来文体,也是中外文体契合的产物,是20世纪中国特殊的抒情体裁,具有诗化和散文化的双重特点,更多时候被认为是新诗的一种诗体.事实上,它是一种具有文体稳定性和模糊性的独立文体。20世纪中国散文诗经历了从散文化的诗到诗化的散文、从自发的文体到自觉的文体的发展轨迹,其文体建设经历了一条曲折之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修辞学:20世纪回顾与21世纪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20世纪中国修辞学理论与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展望了21世纪中国修辞学的发展趋势以及学科建设的可能,作为认为在20世纪,中国修辞学在修辞观,研究对象及研究领域和方法,修辞规律,修辞学史,修辞学事业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我国国民素质教育中起了重要作用,并将在21世纪取得更大发展,有望建立更加完备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5.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东盟正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优先区域。当前中国和东盟的合作仍面临着一些障碍,高等教育合作能够沟通民心、增强政治互信、积累人才和技术、拉动经贸合作,从而帮助化解合作风险,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制定适应"一带一路"新形势的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政策,需回顾中国与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的历史进程。中国与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经历了1991年前的铺垫期、1991年至2010年的巩固期和2010年以来的拓宽期3个历史阶段,将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一以贯之。针对当前中国推进"一带一路"的新形势,未来的政策既要灵活利用双边和多边机制,对接东盟战略和东盟各国国情,还要保障人员流动的便利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闻一多《红烛》、《死水》的创作及其新诗理论的建构,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规范”中国新诗的作用,但实际上它们都源自于作家“英美体验”下的“中国诗学”诉求。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大文学的背景下审视中国新诗的构建与发展,它在主动接受世界文学现代性的同时,不断融入传统文化精神,呈现出区别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独特风格。无论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新诗现代性建构最初时的突破与传承,还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新诗现代性重建过程中的回归与寻根意识,中国新诗在努力寻找个性的自我和未来,构筑诗歌的心灵之城,形成20世纪中国新诗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8.
散发着浓郁芬芳的郭沫若墨宝——"科学出版社"五个大字如今已成为中国出版界的金字招牌,在国外已成为中国科技出版机构的象征。科学出版社始建于1954年8月1日,由原中国科学院编译局和原上海龙门联合书局合并组建而成。至今已走过了55个春秋,成为了全  相似文献   

9.
探讨20世纪90年代的社会精神生活问题,首先必须直面的基础是市场社会的发展.1978年以来,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的改革开放为整个中国社会展开了一幅全新的经济增长蓝图,全民上下都卷入了一场关于"现代化"的主导想象模式中,通过政府的一系列举措,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单一的经济增长方式被彻底转变,市场成为了资源配置、利润分配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顺应理论在中国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顺应理论在中国的研究已有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回顾我国部分学者从1999-2007年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对顺应理论的理论性探讨和应用性研究,力图通过研究对比顺应性理论所研究的成果,为我国学者今后的研究发展的走势和方向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传统意象。唐诗中"镜"意象的频繁出现与唐代的社会经济环境、生活环境以及其自身的流衍是密切相关的。唐诗中的"镜"意象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和对时光易逝的感叹。  相似文献   

12.
在高校开设传统诗词鉴赏与习作课程不仅能陶冶学生情操,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能力。本文从三方面探讨了高校诗词课教学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曾宇辉 《韶关学院学报》2002,23(10):118-120
“毛诗“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中运用“毛诗“,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知识视野、理解教学内容及提高思想素质等具有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杨牧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新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就杨牧少年罹难失学,青年流浪新疆,中年崛起诗坛的不平凡经历,总结并解析包括"政治现象"、"文化教育现象"、"诗人自我超越现象"、"文人当官现象"等在内的杨牧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不墨守盛唐"几乎成了近代"宋诗派"审美宗趣的最大表征,尽管这一概括显得较为含混不清,却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宋诗派"所取法的诗法家数是以特定的文本为实质内容的."三元"与"三关"说为"宋诗派"主流所孜孜追摹的范型文本,但具体辨绎,各家所宗主的模本并不完全一致,体现出各家不同的审美取向,而其羽翼的多向拓展,又从各方面丰富了"宋诗派"的诗学内涵,也为"宋诗派"开拓出宏阔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悲秋"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悲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源远流长的主题。“睹落叶而悲伤,感秋风而凄怆”,这一“悲秋”文学主题从《诗经》、《楚辞》到“建安文学”,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清诗,历经上千年的发展、嬗变和积淀,从无意识到有意识,最终形成特具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悲秋”文学意识。“悲秋”文学意识的形成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精神联系,同时也可窥见中国传统士人悲剧性命运之一斑。  相似文献   

17.
程梅 《山西科技》2007,(4):74-74,79
诗词鉴赏虽有一定的难度,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掌握规律,讲究方法,有针对性有目标地进行一些强化训练,是可以轻松应考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和印度的诗歌艺术理论最早都是建立在语言学的基础上。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婆摩柯的《诗庄严论》,檀丁的《诗镜》等诗歌艺术理论都使用语言学话语。以皎然的《诗式》和欢增的《韵光》为标志,中、印的诗歌艺术理论形成了以诗学话语建构的诗歌艺术理论体系。中、印诗歌艺术理论话语的演变,反映了诗歌艺术理论发展的某些规律,其异同与它们的文化传统,语言信仰和思维方式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留下了大量的典籍,其中保存了极为丰富的科技史料.这里介绍了经部类著作的源流及类型,着重归纳分析了《周易》、《尚书》和《诗经》中的科技史料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20.
笙本来是一种乐器,本身并不具有构成一种文学意象的条件,但是在文学发展的过程中,"笙"和特定的词(字)相结合,渐渐构成了一种具有独特内涵的意象。在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的时候,我们通常简单地将其注为一种乐器,而没有注意到它作为一种意象存在的文学意义,这就人为地破坏了这一意象的深层意蕴,使文学作品含蓄蕴藉的意味消失殆尽。本文主要讨论宋词中的"玉笙"意象,通过对"玉笙"意象生成的溯源,分析"玉笙"意象的内蕴,并对前圣先哲关于"玉笙"的相关注法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