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春天,一颗新彗星在太空中光华四射,它的彗尾在最长时超过1000万公里。这就是中日两国天文爱好者共同发现的池谷一张彗星,它是我国爱好者首次发现的新彗星,也是中国第一次用自制望远镜“摘下”来的星星。 那么,这颗春天之星是怎样被自制望远镜“摘下”来的呢?  相似文献   

2.
<正>最新研究显示,2019年人们在太阳系中发现的星际彗星"2I/鲍里索夫"有着不同寻常的成分构成。目前已知的这颗从另一个星系造访太阳系的彗星,为天文学家们将其与在太阳周围形成的彗星进行比较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新的数据显示,这颗彗星含有大量一氧化碳——这可能是它  相似文献   

3.
2004年,世界航天活动将继续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首先,1月1日,飞行已久的美国星尘号探测器与怀尔德-2彗星顺利交会,并发回了非常有价值的彗星照片.欧洲还于3月2日发射"罗塞塔"彗星探测器,它预计于2014年11月与丘留莫瓦-格拉西梅利彗星相遇,并且会在该彗星上完成着陆.  相似文献   

4.
2011年8月12日,大量"彗星"突然穿过大气层,降临到地球的海洋当中。但人们很快就发现,这些貌似"彗星"的家伙竟能够自主运动,显然是有人在操纵它们——原来,这些都是外星人的进攻武器!随着外星侵略者的强势攻击,地球上各大城市相继沦陷,而人类武装力量协同作战,奋起反击。本来  相似文献   

5.
<正>北京时间2014年8月6日17时06分,欧洲空间局的罗塞塔探测器进入了环绕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以下简称"楚-格"彗星)的轨道,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枚环绕彗星运行的探测器,罗塞塔在推特上很快跃升热门话题榜首位。耗资10亿欧元的罗塞塔为何如此火爆?它为什么要去探彗星?  相似文献   

6.
正一颗原始的彗星将在2014年10月呼啸着掠过火星以及环绕在这颗红色星球轨道上的几架探测器,那时,天文学家将获得一个研究它的绝佳"前排座位"。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家正在最终确定他们的计划,以便观测这一罕有的天文事件。2 0 1 4年1 0月1 9日,一颗名为"赛丁泉"的彗星将从距离火星表面13.5万km处掠过,这一距离尚不及地月距离的一半。并且由于这是赛丁泉彗星的首次内太阳系之旅,几十亿年来冰冻在其表面的气体和尘埃最终将被加热并释放。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市喷气  相似文献   

7.
彗星的味道     
《知识就是力量》2014,(12):13-13
<正>随着罗塞塔号对"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的追踪,欧洲航天局的科学家们也探测出了如果你站在彗星上会闻到什么样的气味。此前,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彗星在飞行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只有CO和CO2,因此闻起来不会有什么特殊的气味。自从今年8月份以来,罗塞塔飞船上搭载的罗塞塔离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ROSINA)便一直在利用它的两台质谱仪嗅探"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的"气味"。经分析发现,彗星气体的主要成分为氨、甲烷、硫化氢、氰化氢和甲醛——这正是臭鸡蛋、苦杏仁、酒精等会有的味儿。  相似文献   

8.
李中元 《科学通报》1989,34(15):1157-1157
等离子体彗星和太阳风的相互耦合作用导致了Ⅰ型彗尾的形成。虽然具体的作用机理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但至今人们对此不会再存在什么疑问。太阳系中的彗星数以千计,观测到的各种彗星现象必将反映着空间环境的状态和特性。所以,它们能够充当一个重要的角色来  相似文献   

9.
在2014年与一颗彗星会合,从而探索太阳系形成初期的奥秘,这是"罗塞塔"彗星探测器10年太空翱翔的最终目的.在此之前的漫长旅途中,"罗塞塔"也一直在工作.最近,它刚与小行星"斯坦斯""擦肩而过",并传回了清晰的观测图片.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最令人期待的天文学事件如期上演——超过40亿年高龄、却仍在发育中的彗星"艾森"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在此,本刊为你讲述——就像任何一颗大彗星一样,"C/2012 S1"彗星(它更容易被人们记住的俗名是"艾森")是注定要死的。科学家说,"艾森"的死亡故事早在2012年7月就开始了。当时,两名业余天文学家在俄罗斯的基兹洛沃茨克附近观测巨蟹座和双子座附近的天空时,偶然看见了一个暗淡、模糊的天体。这就是"艾森",当时它正加速飞向太阳,其外层不断分解、不断扩散。"艾森"之死可以追溯到几百万年前的一次重大  相似文献   

11.
登陆彗星     
<正>2014年11月12日北京时间23时33分,欧洲空间局"罗塞塔"飞行器释放的"菲莱"探测器成功登陆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创举,因而引起举世关注。那么,"罗塞塔"是怎样历经辗转抵达这颗彗星的?"菲莱"为什么要登陆彗星?彗星是一种什么样的天体?  相似文献   

12.
<正>彗星之约2014年的科学突破以一系列来之不易的图片激发了公众的想象力,它们来自比火星还要遥远的地方。纺锤型、三脚状物体,在太空中的独有造型,落向一个几乎黑暗的彗星——这小小的菲莱着陆器能在"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67P彗星上生存吗?不久,其他图片陆续传来。其中一张展示了菲莱最初着陆的尘面。该着陆器配置了鱼叉、螺钉,以及不起作用的反向推进器,不过它没能在表面坚硬的彗星上着陆,接着它回弹到几乎不存在的重力中。接着又出现了一些令人迷惑的不祥画面,菲莱  相似文献   

13.
胡中为 《自然杂志》2015,37(4):281-286
肉眼看到彗星的机会很少,尤其是长尾巴的亮彗星更是罕见,因此彗星有重要的观测研究意义。艾森(ISON)彗星无疑是2013年最新奇的天象之一,它是从太阳系边缘初次到太阳系内区被发现的“新”彗星,曾推测它走近地球时可能展示“世纪彗星”的壮观丰姿,又穿越太阳外部的高温大气(日冕)而展现“飞蛾扑火”的“掠日彗星”毁灭闹剧。从天文爱好者到专家及太空飞船做了大量观测,留下了很多新奇而有趣的宝贵资料。其实,它的本体只是冰-尘冻结的小彗核,随着走近 太阳而蒸发的物质形成大而亮的彗发和长长的彗尾。  相似文献   

14.
宇宙动态     
<正>彗星被太阳吞噬瞬间近日,太阳及日球层天文台拍到了克罗伊策掠日彗星与太阳"亲密接触"时被吞噬的画面。据悉,克罗伊策掠日彗星是数百年前解体的一颗大彗星的残骸,命名于德国天文学家海因里希-克罗伊策。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10月19日,在一次罕见的宇宙亲密接触中,赛丁泉彗星以139 500 km的距离(仅为地球到月球距离的1/3)嗖地飞越了火星。大约100分钟之后,由彗星喷发的尘埃云也包围了这颗红色的星球并在之后离去,而位于火星轨道上的人造探测器"们"则安然无恙。赛丁泉彗星如今正为了完成它的终极之旅而向着太阳飞奔,来自后者的引力无情地将其从太阳系  相似文献   

16.
1682年天空出现一颗大彗星,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发现它的轨道与1607年和1531年出现的彗星轨道相似,认为是同一颗彗星的三次出现,并预言它的再度出现。后来它果然如期而至。这是天文学史上一个惊人的成就。《哈雷及其在天文学上的贡献》一文介绍了哈雷为科学事业奋斗一生的事迹。  相似文献   

17.
新知短信     
人类导演"关地大冲撞" 用核弹轰击小行星的设想早已提出,然而实现的则是用宇宙探测器撞击彗星。这是人类首次主动"攻击"一个宇宙天体。近日,美国航天局为寻找早期太阳系的冻结碎片,向一颗距地球1.3亿千米的彗星发射探测器,名为"深度撞击"的探测器发出的冲撞将在彗星表面撞出一个坑。  相似文献   

18.
吴光节 《自然杂志》1997,19(5):302-304,F002
海尔一波普彗星已经远去,对它的研究工作仍在继续,不过,它已有的非凡表现,已使它成为人类历史上进行了最佳观测的彗星,它也可能将以“1997明亮彗星”的名字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19.
彗木大碰撞     
彗星可能给行星带来无法想像的灾难。寻找避免这种灾难发生的办法,是人类发射飞船撞击彗星的重要理由之一。现在,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彗星对木星的一次大碰撞。  相似文献   

20.
我们所处的太阳系被一团巨大的椭球状彗星云系环绕包围着,该彗星系名叫乌特星云系(OortCloud)。它的分布范围极广,远到海王星轨道之外,近约为距我们最近恒星的距离之半。根据传统的观点.该星系是1950年由荷兰天文学家让·乌特(JanOort)首先提出的,这些彗星一般处于遥远的星系中,直到流量使乌特星系摄动.从而使某些彗星改变飞行方向而进入太阳系内部。一旦靠近太阳.这些彗星往往会在太阳系中统日旋转好几十年,直到逃逸到外层星际空间,或者与诸如行星一样的别的天体相撞。几十年来.彗星的这种运动状况已经得到人们广泛的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