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用正红花油(RFO)去壁,Giemsa染色法对黄果西番莲的染色体进行了G-显带研究和G-带带型分析。结果表明,全部9对染色体(2n=18)均显示出清晰的丰富的G-带带纹,但各条染色体的带纹数目随着有丝分裂时期的推进而逐渐减少,前期带纹数量多,早中期次之,中期最少或无带;各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之间带纹的位置、数目、大小、着色深浅和带间宽窄,彼此基本相似,可较准确配对,而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带型特征则  相似文献   

2.
采用染色体C带技术,对剑角蝗科(Acrididae)佛蝗属(PhlaeobaStal)的增强佛蝗(P.imfumataBr.-W、白纹佛蝗(P.albonemaZheng)短翅佛蝗(P.angustidorsisBol)、长角佛蝗(P.antennateBr.-W)四个种的染色体进行了常规核型和C带带型分析研究,绘制了C带核型示意图,结果表明,四种佛蝗的染色体数都为2n♂=23.具有2~3对大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洋葱(Allium cepe)根尖染色体G带和R带的研究结果。本试验采用秋水仙碱前处理,用纤维酶及果胶酶去壁,用蒸气干燥法制片,应用胰酶—尿素法进行显带。结果诱导出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的两种清晰的染色质带。因两种带纹着色深浅的部位正好相反,正如人类染色体显示的G带和R带,因此我们称之为洋葱染色体的G带和R带。洋葱染色体的G带和R带在同一分裂相中每条染色体均显示带纹,带纹分布于整条染色体上,与C带带纹显然不同。  相似文献   

4.
四种佛蝗染色体核型与C带带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染色体C带技术,对剑角蝗科(Acrididae)佛蝗属(PhlaeobaStal)的僧帽佛蝗(P.imfumataBr.-W、白纹佛蝗(P.alboemaZheng)、短翅佛蝗(P.augustidorsisBol.)、长角佛蝗(P.antennataBr.-W.)四个种的染色体进行了常规核型和C带带型分析研究,绘制了C带核型示意图二结果表明,四种佛蝗的染色体数都为2n=23.具有2~3对大型,5~7对中型,2~3对小型染色体.这四个种的主要区别表现在C带核型的差异上.C带带型差异可反映种间的分类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高梁染色体G-显带核型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有丝分裂早中期相的每条染色体均显示多重的G-带带纹,根据带纹着色深浅和粗细,可分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带纹,即深色粗带和浅色细带,在同源染色体之间,带纹特征及其数目相同,而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则互有差异,本文对高梁染色体的核型和染色体G-带带型进行了分析,并对G-显带在高梁核型分析及其它研究的应用,ASG显带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BrdU诱导大熊猫染色体脆性位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培养的大熊猫外周血淋巴细胞为实验材料,研究了BrdU所诱导的大熊猫染色体脆性位点。结合显带技术,初步确定了脆性位点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及其出现频率等。不同的脆性位点,其表达频率会出现显著差异。其中,No.2染色体着丝粒处的脆性位点对BrdU极为敏感,表达频率高达40%。此外还就BrdU诱导脆性位点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高粱染色体G—显带核型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供试材料有丝分裂早中期相的每条染色体均显示多重的G—带带纹.根据带纹着色深浅和粗细,可分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带纹,即深色粗带和浅色细带.在同源染色体之间,带纹特征及其数目相同,而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则互有差异.本文对高粱染色体的核型和染色体G—带带型进行了分析,并对G—显带在高粱核型分析及其它研究中的应用、ASG显带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草绿异色蝗珠染色体C—带核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珍稀昆虫草绿异色meracris prasina Niu et Zbeng)的染色体C-带核型、该种蝗虫的型为2n=22+XO,全部染色体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C带主要分布在着丝粒区,3号染色体具有端带,5号染色体C带带纹非常丰富。  相似文献   

9.
日本蚱染色体C带带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采自山西省的日本分蚱Tetrixjaponica(Bol.)进行了染色体C带带型分析,并与二刺羊角蚱CriotettixbispinosusDalm进行了比较,从而探讨了蚱总科染色体C带带型制备方法,比较了蚱总科与蝗总科染色体C带带型的异同性,为蚱总科物种多样性研究提供了染色体方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观察了雄菜粉蝶生殖细胞细胞分裂的染色体,并对其G带核型进行了研究。染色体制片采用涂片法,G带显示采用尿素法。结果表明:2n=50,染色体上无明显的着丝粒,有丝分裂早中期染色体上显示了较为清晰的带纹,依据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和G带带纹,排出了G带核型。  相似文献   

11.
A Spierer  P Spierer 《Nature》1984,307(5947):176-178
The giant polytene chromosomes of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have long been of interest to the geneticist because of the visible map of the genome provided by their characteristic banding patterns. An issue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olecular basis of chromosome banding has been whether the chromosomal DNA is replicated to the same extent in bands and interbands. Although various suggestions have been put forward the point has remained controversial. We have isolated 315 kilobases (kb) of contiguous Drosophila genomic DNA which spans an interval of approximately 13 bands and interbands of the polytene chromosomes. We report here the measurement of the relative level of DNA replication in polytene chromosomes of 84 adjacent restriction fragments of our cloned DNA. We conclude that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 of polyteny within the large band and between bands and interbands of this region. This result supports the 'folded fibre' model of polytene chromosome organization, rather than models involving disproportionate replication along the banding pattern.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鱼类染色体高分辨G-显带方法首次对鲇鱼和黄颡鱼染色体高分辨G-带核型和带型进行了研究.两种鱼的核型结果在分组式、随体和次缢痕位置等方面均与前人有较大的不同.通过带型分析,发现了异型的性染色体(暂定为XX-XY型)以及具有带纹结构的巨大随体,并对它们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井冈山江西杜鹃的物候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分布于井冈山的野生花卉江西杜鹃为研究对象,经2009~2010连续两年对其萌芽期、新梢生长期、展叶期、开花期、果熟期等主要物候期进行观测,获得了该野生花卉的物候期数据,结果表明:(1)4月中旬叶芽和新梢开始萌动和生长,此时植株进入生长期;(2)9月初花芽开始膨大,次年3月25~28日始花,4月15~18日开始进入开花盛期,随后进入果实生长期;(3)8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为果实成熟盛期,10月中旬以后果实开始脱落。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用空气干燥制片法,以胚胎细胞为材料,对花背蟾蜍和中华大蟾蜍从囊胚期到尾芽期胚胎染色体的组型及其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蟾蜍发育各期的胚胎染色体均与其成体有基本相同的染色体组型。染色体绝对长度由囊胚列原肠晚期逐渐增长,神经胚期开始下降,尾芽期显著缩短。囊胚期染色体数目大多为四倍体。四倍体的出现率随发育时期的进展而逐渐减少,到神经胚期恢复正常。囊胚期分裂相中有额外随体,其出现率在不同染色体及其长、短臂上均无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蜀柏毒蛾是福建省柏木的一种重要害虫,在福建一年发生2代,以幼虫越冬。翌年4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化蛹,5月上旬始见成虫。第一代幼虫5月中旬孵出,第二代幼虫9月中旬出现,幼虫危害严重期是3月下旬至5月中旬,其次是7月下旬至8月下旬。林间防治以PIB5×108个/mIPoNPV 20%氰戊菊酯(1:15000)倍液喷洒,或是PIB5×108个/mIPoNPV 5亿孢子/g白僵菌 20%氰戊菊酯(1:15000)的配比,防治效果最好。病毒的防治运期应掌握在5月上旬。  相似文献   

16.
西北地区因其军事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受到北宋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北宋中后期对西北的经略,在取得一些积极成果的同时,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包括人口减少、政府财政危机日益加重、西北地区经济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考察北宋中后期经略西北的负面影响,有利于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大黄鱼与黄姑鱼杂交F_1及其双亲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大黄鱼与黄姑鱼正反交F1原肠早期胚胎细胞及其亲本头肾细胞的染色体核型,为深入剖析大黄鱼与黄姑鱼杂交后代的基因组构成提供了细胞遗传学证据.大黄鱼与黄姑鱼染色体组均含有48条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组型公式均为2n=48 t,染色体臂数均为NF=48,组内染色体长度分布连续.两亲本物种间核型很相似,未找到鉴别两物种的细胞遗传标志.正反交F1原肠期胚胎细胞的染色体众数也均为48,均可较好地配为24对.结合前期AFLP分析结果可以推断,正反交胚胎细胞均同时含有一个大黄鱼染色体组和一个黄姑鱼染色体组.此外,杂交F1中的非整倍体比例与两亲本没有明显区别,初步表明杂交胚胎细胞未发生明显的染色体丢失.在黄姑鱼♀与大黄鱼♂杂交F1中出现4对非t-染色体,原因尚待查明.  相似文献   

18.
大鲵的自然繁殖周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于1990年8月至1991年10月在河南卢氏县大鲵自然保护区对大鲵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调查。从周年材料判定,在自然环境下,共产卵期在初秋(8月上中旬),孵化期在中秋(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当年长至4~5cm即进入休眠。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长江三角洲南翼第四纪地层划分及其与古环境演变的耦合关系,对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第四系BZK02孔(孔深322. 1 m,取芯率大于96%),进行沉积物粒度、孢粉和微体古生物分析,结合岩性地层讨论了上新世以来钻孔揭示的孢粉组合、古环境演化、沉积层序和古气候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上新世以来经历了多次环境变化,孢粉类型鉴定133种,有孔虫鉴定17属29种,介形类鉴定7属8种。钻孔自下而上揭示岩性第四纪沉积地层依次为上新统嘉兴组一段(299. 8~322. 0 m)、早更新统嘉兴组(160~299. 8 m)、中更新统前港组(87. 3~160. 0 m)、晚更新统东浦组(72. 0~87. 3 m)、晚更新统宁波组(18. 6~72. 0 m)、全新统镇海组(0~18. 6 m)。古环境演化主要表现为上新世以残积坡、河流沉积为主,气候温冷偏湿;早更新世以河流相、河湖相沉积为主,气候经历温暖湿润-寒冷干燥变化的2个旋回;中更新世早期为河流-滨海相沉积,气候温暖湿润,晚期为河湖相沉积为主,气候温凉干燥;晚更新世以河湖、潮坪、河口沉积环境为主,气候经历温暖湿润-温暖偏干-温暖偏湿-寒冷干燥变化;全新世以浅海相、河湖相、湖沼相沉积环境,气候特征早期为干冷,晚期温暖偏干。  相似文献   

20.
唐代中叶,一个新兴的阶层——富民阶层崛起。由此,中国古代社会的阶层结构出现转型,由身份等级制向以财富为标准的贫富转化。富民作为“民”无权将佃农沦为自己的依附民,而只能依靠财富的力量。以契约形式利用佃农的劳动力。这样,在法律身份平等基础上的一种新型的契约关系成为主导。唐代社会阶层结构的变革对国家政策、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标志着中国古代社会由前期向后期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