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60年前,滇西抗战老兵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以勇于牺牲的精神浴血奋战,全歼入侵滇西的2 万多日军,捍卫了国家的尊严。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和灵魂。而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仍然生活在滇西这块土地上,对滇西 抗战老兵实施救助,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尽的责任。 《世界博览》杂志2005年第9期和第10期连载滇西抗战老兵口述实录《永远的抗战老兵》后。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反 响。老兵们细节丰满的战争体验令人震撼,而他们窘迫的生活现状更令读者牵肠挂肚。《世界博览》杂志社出于对老兵们的崇 敬和关心,也顺应广大读者的呼声,特联合新浪网和政协保山市委员会,组织“情系抗战老兵 爱心大奉献”募捐活动。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14年的抗日战争史上,滇西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942年5月,日军占领了缅甸全境,旋即长驱北上侵入中国滇西,妄图强渡怒江沿滇缅公路直逼昆明,进而威胁重庆,以实现其南北会合、灭亡中国的企图中国军队凭借怒江天堑扼制日军的进攻,阻敌于怒江西岸,毙敌2.1万多人,以巨大的牺牲为代价,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在这场空前惨烈的滇西抗战中,有6万多中国军人阵亡。战争结束后, 幸存的抗战老兵中的一些人就留在滇西这块热土上。60年过去,今天仍健在的滇西抗日老兵不到300 人,他们口述的历史,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3.
我刊在2005年第12期发起了“落乡生活艰难窘迫救助滇西抗战老兵”的活动,得到了新浪网及云南省保山市政协的大力支持。时满一年,现将有关情况向广大读者朋友做一通报。  相似文献   

4.
编辑前言     
我们在前两期刊登的关于抗战老兵的文章,在读者中引起不小的反响。人们在对历史深有感触的同时,都把目光投到对这些老人们生活现状的关注上。有一名在校学生还匿名寄来100元钱,希望能对老兵们有所帮助。我们深知是今年的抗战纪念年,让人们想起了这些令人崇敬的人群,我们应该为此惭愧。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未来的路还要经历艰难,老兵们是我们的一笔精神财富,我们应该时时  相似文献   

5.
杨艳秋 《科技咨询导报》2012,(23):230-231,233
滇西抗战是中国抗日战场上最早胜利的反攻战。这次反攻的胜利,固然大半属于流血奋战的将士、美国盟军的支持,但保山人民在滇西抗战中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本文以惊人的数字再现保山人民在滇西抗战中的巨大经济贡献。  相似文献   

6.
滇西抗战是发生在多民族聚居的云南边疆的一场反法西斯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滇西土司同仇敌忾,一致抗日,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诗篇。在这场战争中,滇西各民族关系发生了一些明显变化,对滇西抗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构成了云南抗日战争史和民族关系学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滇西抗战是发生在多民族聚居的云南边疆的一场反法西斯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滇西土司同仇敌忾,一致抗日,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诗篇。在这场战争中,滇西各民族关系发生了一些明显变化,对滇西抗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构成了云南抗日战争史和民族关系学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日本法西斯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尽人皆知,然而,在听了远征军老兵们的述说后,我们还是一次次为日本鬼子骇人听闻的暴行而震惊!当年,正是这些暴行激起了中国远征军将士们的义愤,在滇西进行了一场艰苦卓绝、空前惨烈的抗日斗争,付出了数倍于敌的伤亡代价,驱敌于国门之外。战后,幸存的抗日老兵们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却受到了种种不公正的对待。他们没有得到应得的荣耀,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如今,他们垂垂老矣,贫病交加。有人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有人在地上捡烟头抽……读到这些抗日老兵们的坎坷人生,令人不胜唏嘘。百姓心中有一杆秤,这些为民族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军人们,是永远的民族英雄。让我们向所有抗日老兵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9.
五四时期,周作人是北大的教师,新潮社是以北大学生为主创办的新文化社团。周作人在写了《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等文章之后,成为五四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重要思想家,新潮社在思想上成了他的忠诚的追随者。周作人是新潮社的最后一批社员和最后一任主编。但是,在抗战胜利后,新潮社的主要缔造者傅斯年,却因周作人抗战中的附逆表现,毫不留情地与当年的老师划清了界线。周作人对新潮社的感情也就此断绝。  相似文献   

10.
言论     
《世界博览》2014,(18):7-7
正我国纪念抗战胜利69周年事件: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纪念日。当天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来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与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纪念仪式后,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各界代表参观《伟大贡献——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专题展览。9月2日,21位抗战老兵参加阜阳关爱抗战老兵志愿活动。9月3日,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纪念日图片展启动仪式在  相似文献   

11.
从一月十八日起,越南民主共和国全国各地热烈展开了越苏中友好月的运动。根据越苏中友好月组织委员会的声明,这一运动的目的是:一、加强越南人民的国际主义精神;二、加强越南人民与苏联、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人民的团结;三、学习兄弟国家人民的斗争和生产的经验,学习他们自力更生的精神,以推进越南的抗战,並实行土地改革以达到「耕者有其田」。越南人民在八年抗战的胜利基础上来举行这个运动,是有极其重大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事件: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纪念日。当天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来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与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纪念仪式后,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各界代表参观《伟大贡献--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专题展览。
  9月2日,21位抗战老兵参加阜阳关爱抗战老兵志愿活动。9月3日,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纪念日图片展启动仪式在郑州市新闻大厦举行。《日本战犯的侵华罪行自供》一书同日面世。  相似文献   

13.
《创新科技》2001,(1):62-62
一项小小的发明,一次小小的革新。都可能是一个大发明、大创新的里程碑为了褒奖这种创新精神,为了宣扬这种创新意识,我们——《创新科技》杂志将以热情与赞许时刻关心,关注、关爱这些小小的发明!我们将无偿为您提供宣扬、传播阵地.助您走向成功!这一期的几项发明.均来自于两个正在上学的大学生.人的聪明与智慧.他们对成功的殷切与渴望.都激励和感动着我们我们希望能帮助他们打开成功之门!  相似文献   

14.
今年4月25日,英国首相、澳大利亚总理、新西兰总督率领几十名老兵和一些战士遗属来到土耳其名城伊斯坦布尔以南的加利波利半岛,与土耳其总统以及一些土耳其老兵共同纪念第一次大战中著名的达达尼尔战役75周年。这个代表团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高龄的代表团了。57名澳新老兵是当年澳新军团的健在者,他们的平均年龄94岁,年龄最大的103岁。为了保证他们顺利成行,专机中专设了病房,配备了众多的医护人员。接待他们的土耳其老兵也是年过90的老人。如今的年轻人很难想象75年前在加利波利发生的事。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15年,英国为了夺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达达尼尔海峡,出兵土耳其。当时英国、法国以及英国自治领部队的澳大利  相似文献   

15.
抗战期间,与大后方的学人相比,沦陷区一批保持民族气节、潜心向学的科学工作者,除生活困苦之外,还面临生命危险等更为严重的压力。秉志与刘咸、杨孝述等中国科学社核心成员,在沦陷区上海克服各种困难维持中国科学社社务,继续发刊《科学》、《科学画报》,坚持明复图书馆的开放,提供了科学交流的平台,记载了科学进步的历程,保存了中国科学发展的火种;千方百计坚持科学研究,并关注后辈学人的成长,为战后中国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深知科学在抗战中的作用,毅然走出书斋,以自己之所长,通过《科学》、《科学画报》、《申报》等媒介发表言论,宣扬科学抗战报国、抗战救国、抗战建国。他们的对敌斗争与抗战期间的所作所为,与真枪实弹的正面战场、敌后游击战、沦陷区的谍报战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的壮丽画卷,展现了一代知识分子不畏强敌的崇高情怀与情操,是名副其实的另一种抗战。  相似文献   

16.
国民党抗日死难将领是一个人数不少的群体.他们在抗战中表现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勇于反抗、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团结协作、坚持统一战线的优秀品质,同时,各种主客观因素又造成了他们明显的局限.  相似文献   

17.
国家人社部发布的《互联网+人社2020行动计划》对人社领域的互联网+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并将其纳入到国家互联网+、大数据等重大战略建设中,以推动互联网+和政府服务的融合统一。基于"互联网+人社"的人力资源社会信息化建设对于维护我国社会秩序稳定、推动信息技术发展都有积极意义。该文对基于互联网+人社背景下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提出具体可行的信息化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世界知识》2006年第二期刊登:“谁是第五类人”和“我们应当反思什么”。这二篇文章读后感慨殊深。我想,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真正要反思的是有没有伟大的民族复兴精神,能不能奋发图强,使国家人民尽快富强。“落后就要挨打”这是真理,软弱也要受人欺侮。不能说我们现在还未赶上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的南社人宣传革命的贡献,并不主要体现在理论论述上,而更多是通过一些文化实践行动影响社会风潮。哭祭就是他们常用的一种的仪式行为。大概言之,哭祭主要是指南社人寻访历史遗迹,凭吊前朝英烈的活动。哭祭在南社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革命者藉此重构了自身的认知框架与情感结构,催生了新的社会和政治能量,同时也改变了权力关系的配置。  相似文献   

20.
多国丽 《世界博览》2014,(18):24-28
正这些老照片是献给曾为抗战负累重重的中国人民,并向为捍卫正义与和平远赴重洋的美国老兵,为保家卫国英勇奋战的中国老兵,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在被战火蹂躏得满目疮痍的腾冲街头,一个年长的中国男子停下脚步,向路过的一名美军士兵借火点烟,两人的头几乎碰到了一起;来自美国北达科他州的摄影师上等兵亚瑟·海吉在吃干粮,而他身旁的小孩李田右在笑着教他使用筷子;云南人李乐贝年仅12岁,但他已经是中国军队第14师42团入伍一年的士兵。此刻,他正在向两名美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