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太行山猕猴染色体组型的观察,并根据测试数据经统计分析,绘出染色体组型图及其相对长度、臂比指数和置信限。结果证明太行山猕猴和其它地区的猕猴,在染色体组型上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玉斑锦蛇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玉斑锦蛇Elaphe mandarina的染色体核型和带型,为探讨锦蛇属的分类和亲缘关系提供重要的证据。方法以产于贵州的玉斑锦蛇Elaphe mandarina为研究材料,应用染色体的核型、C带、银带分析技术。结果玉斑锦蛇的核型为2n=38,含有20个大型染色体和18个小型染色体;每条大型染色体两端均具端粒区C带;第1,2,5,7号染色体具着丝粒区C带;第4号和第5号染色体中的一条同源染色体C带浓染,几乎占据整条染色体;标准NORs位于第11号染色体。结论玉斑锦蛇是迄今已报道的锦蛇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端粒区C带最多的物种;锦蛇属的标准NORs具有属的银染特征。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蛇和铅色水蛇染色体组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福州近郊的中国水蛇和铅色水蛇的染色体组型比较研究的结果.两种蛇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36,其中8对为大染色体,10对为小染色体,各对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和臂比指数相似.二者的第1、3、6对为中间着丝点;第2对为近中间着丝点;第5对为近端着丝点;第7、8对为端着丝点;第4对均为性染色体.雄性染色体二倍体同型为ZZ,雌性染色体二倍体异型为ZW,Z为中间着丝点,W为近端着丝点,并且与Z染色体接近同样大小.因此,两种蛇的染色体组型基本相同.这说明水游蛇亚科的水蛇属与游蛇亚科的某些种在性染色体的分化上及其染色体组型,均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虎纹蛙骨髓细胞染色体的组型分析,其二倍体染色体的数目为26个(2n=26),包括10个大型染色体和16个小型染色体。全部染色体可配成13对,其着丝点为中部、亚中部和亚端部。根据染色体大小,可分为三组:即1组、2-5组和6-13组。在第9染色体的长臂上有次蕴痕。雌雄个体之间未发现与性别有关的异性染色体存在。本文还进一步对虎纹蛙和金钱蛙作了比较,发现两者核型基本相同,但也存在微小差异。两者的主要区别在第2、4、12三对染色体的臂比指数不同。根据这三对染色体臂比指数的差异,可以对这两种蛙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5.
姜雅风 《大自然》2011,(6):72-73
白条锦蛇是一种无毒蛇,其头部背面有一个明显的黑褐色斑纹,躯干部和尾部背面呈黄褐色,且具三条黄白色纵纹,其中最宽大的一条纵纹自头后部延伸至尾端,背部还有若干个不规则的暗褐色短斑。白条锦蛇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在辽宁西部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6.
西门塔尔种用牛的体细胞染色体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头西门塔尔牛体细胞染色体的畸变类型和频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所检测牛群多倍体频率为1.61%.多倍体类型主要为四倍体.染色体结构变异频率为2.69%.变异类型有染色单体断裂、断片、染色体间隙、X染色体裂隙等几种类型.同时,测量了各号染色体的相对长度、着丝点指数及臂比.为西门塔尔牛的育种提供了细胞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改良的 Giemsa C带技术 ,分析鹅观草 (Roegneria kamoji)的染色体 C带带型。结果鹅观草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42 ,其染色体的相对长度为 2 .99%~ 6 .89% ,臂比 1.0 0~ 1.6 7,Giem sa C带核型是 :2 n=6 x=42=40 m+2 M。不同染色体之间的 C带带型在带的数量、大小、强弱及位置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认为 C带可作为鹅观草染色体的细胞学标记  相似文献   

8.
采用常规骨髓细胞空气干燥法,研究了分布于广东韶关地区的变色树蜥的核型和Ag-NORs.结果显示:广东韶关地区的变色树蜥的染色体数2n=34=12V+22m,NF=46,其中有6对大型染色体和11对微小型染色体,雌雄性间没有发现异型性染色体.一对Ag-NORs位于NO.2染色体的长臂。同源染色体Ag-NOKs有位置差异,一个位于染色体长臂中间.另一个位于染色体长臂末端.  相似文献   

9.
人们对于家畜家禽的求偶和繁殖比较熟悉,鸟类的甚至鱼类的也知道比较多,惟独对蛇类的却所知甚少。蛇和其他动物一样,也是通过繁殖产生后代,以保持种族的绵延的。蛇有雌有雄,在外部形态上,两性差异不大,只是雄蛇的尾部较长,逐渐变细,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有3000多种蛇,其中约650种是有毒的。毒蛇的毒液是极其精巧的一个综合体,由上百种不同的缩氨酸、酶和毒素构成,而且并非仅仅不同种类蛇的毒素不同,即便是同种蛇之间也存在着细微的差异。科学家发现,成年蛇和幼年蛇的毒素之间存在差异。甚至不同地区的同种蛇之间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不同的血统、掠食和环境这样的进化压力所导致的。毒索类型之间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旱地沙蜥Phrynocephalus Helioscopus(pallas)的核型,2n=(2V+201)+24m,NF=48,由11对大染色体和12对小染色体组成,第一对大染色体为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其余均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Ag—NORs显带显示NORs位于第二对大染色体远离着丝粒的一端。本文还观察分析了精巢的减数分裂。  相似文献   

12.
蝘蜒的染色体数为2n=30,包括6对大型中部着丝粒染色体,8对小型点状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雄性异配(xy).BSG显带处理后,6对大型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均显示明显的着丝粒带.1对NORs定位于NO.8小型点状染色体,从核型、带型特征上看,该种可能是石龙子科中的原始种类.  相似文献   

13.
以Ag-NORs为指标,研究了长时间饥饿和再投喂对泥鳅和大鳞副泥鳅肝、肾和脾组织细胞核转录活性的影响.把试验动物置于水族箱中,0~28 d不投喂任何食物;29~35 d恢复食物的投喂.分别于0、7、14、21、28、29、30和35 d取出5尾测定其肝、肾、脾组织细胞核中Ag-NORs颗粒数目变化.结果表明:在长时间饥饿情况下,Ag-NORs数目减少,表明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生理活动逐渐趋于减缓.恢复投喂后,三种组织中Ag-NORs数迅速恢复.第1 d,肝和肾组织中Ag-NORs数就恢复到与起始值相近的水平;在第2 d,Ag-NORs数目平均值大于起始值;在第7 d恢复正常.在脾组织中Ag-NORs数恢复较缓慢.  相似文献   

14.
The paper reported the karyotype and Ag-NORs of Ocadia sinensis. Take aim at offer data of taxonomy, evolution and cell genet for Ocadia. This paper describes analysis on karyocytes and Ag-NORs in chromosomal specimen of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of O.sinensis prepared by the colchicine-hypolonic-air drying technique, using normal karyotypic analysis. The Ag-NORs by a 1-step, simple Ag-NOR staining method is reveall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iploid number of O.sinensis is 2n=52, NF=76, karyotypic formula is 9+5+12. The Ag-NORs is appeared of the long arm of 7th pair of chromosomes of group A. This species, like most other members of Bataguinae, possess more strong conservatism. Besides, Ag-NORs homology for O.sinensis and Rhinoclemmys were observed.  相似文献   

15.
鮈亚科三种鱼银染核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棒花鱼、铜鱼、江西的银染核型.棒花鱼2n=50,间期核最高银染点数为4,中期分裂相中最高为3,以2个的频率最高,位于Sm组第6号染色体的短臂末端.铜鱼的银染点数为4,位于Sm组第2.8号染色短臂末端.江西的银染点数目为2,位于Sm组第3号染色体短臂上.比较三种鱼的银染核型及其进化关系,我们认为,在亚科的进化过程中银染点的数目趋于减少.  相似文献   

16.
言密鲈(Colisa ladia)的核型和Ag-NORs带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肾细胞为材料,采用秋水仙素一低渗一空气干燥法、Howell的银染方法制作染色体标本.首次报道了言密鲈(Colisa ladia)的核型和NORs银染核型,研究结果表明言密鲈的染色体组型是2n=46=22m+6sm+8st+10t,具有1对Ag—NORs位于A组第2对的染色体的短臂端部.  相似文献   

17.
玫瑰鲃脂鲤和红鳍银鲫的核型及银染和C-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玫瑰鲃脂鲤(Hyphessobrycon rosaceus)和红鳍银鲫(Puntius schwanenfeldi)的核型及银染和C-带.结果显示:两种热带淡水观赏鱼的2 n均为50.玫瑰脂鲤的核型公式为2 n=24 m 12 sm 10 st 4 t,NF=86,其染色体经快速银染后,在m9染色体的短臂末端出现银染位点,多数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均显示出一个深浅不同的C-带.红鳍银鲫的核型公式为2 n=22 m 14 sm 4 st 10 t,NF=86,银染点位于m1和m2染色体的短臂末端,多数染色体为着丝粒C-带.在两种鱼中发现均有Ag-NORs联合现象,未发现有异形性染色体.  相似文献   

18.
对海狸鼠(MyocastorCoypus)染色体的普通核型和显带核型(G带,C带,Ag-NOR)进行了分析,并着重分析了C-带核型,Ag-NOR核型中所存在的多态性,提示今后应探索其多态性与经济性状的相关。  相似文献   

19.
根据细胞遗传标记的特点,提出了细胞型和染色体型、平均细胞型和平均染色体型的概念及其频率的估计方法.通过对猪Ag-NORs(rRNA)基因的分析,发现(平均)细胞型频率和(平均)染色体型频率之间存在着类似于HardyWeinberg定律的相互关系.平均染色体型频率的功用类似于基因频率,可用来表示群体的细胞遗传结构并进行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分析.因此,建议在此基石出上开展动物的群体细胞遗传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