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5 wt%NaCl溶液浸泡腐蚀实验和电化学极化实验测量了热浸锌镀层的腐蚀速率和极化曲线,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观察了镀层腐蚀后表面的显微组织,初步探讨了腐蚀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锌浴中加入钴的合金镀层抗腐蚀能力要强于纯锌浴镀层;在盐水腐蚀溶液中,锌镀层能够阻滞腐蚀保护基体的主要原因,是牺牲阳极锌和在镀层表面形成了一层由ZnO和ZnCl2.4Zn(OH)2组成的钝化膜;当锌浴中添加适量钴元素后,在镀层中会形成富钴层,可以阻碍镀层的腐蚀,也有利于稳定腐蚀初期生成的Zn(OH)2或ZnCl2.4Zn(OH)2,降低腐蚀电流,提高镀层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2.
热浸Zn-Ti合金镀层的显微组织与耐蚀性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抑制热镀锌过程中因含硅活性钢引起的镀层超厚生长,本文采用在纯锌浴中加Ti的方法,研究了0.09%Si钢在含低于0.1%Ti的几种锌浴中热浸镀获得的组织,并采用盐雾腐蚀,电化学极化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研究了Zn和Zn-Ti镀层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随着锌浴中Ti含量的增加,Ti对ζ相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强,合金层厚度逐渐减薄,Ti能有效地抑制含硅活性钢镀层的超厚生长。当Ti含量大于0.05%时,镀层中出现Γ2粒子。Zn-Ti合金镀层在5%NaCl溶液中发生自发腐蚀的倾向小于Zn镀层,其极化电阻增大,腐蚀电流密度减小,耐蚀性能提高。Zn-Ti镀层表面形成的氧化膜由ZnO 和TiO2组成。锌钛合金镀层的耐腐蚀性能优于纯锌镀层是由于在镀层表面形成了更加稳定的TiO2膜。  相似文献   

3.
55%铝—锌—1.6%硅合金镀层的耐蚀性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盐雾试验(NSS、ASS)、曝气试验、浸泡试验和缝隙腐蚀试验的基础上,通过与锌镀层和铝镀层的对比,研究了55%Al-Zn-1.6%Si合金镀层的耐蚀性能.镀层中富锌相的存在,导致缝隙腐蚀中的自催化酸化闭塞电池难以形成,因而该镀层的耐缝隙腐蚀性能优于铝镀层;在其他试验条件下,由于镀层表面富铝相占较大面积,使得镀层的耐蚀性高于锌镀层,接近于铝镀层.钝化处理后各镀层耐蚀性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浸锌预处理工艺,研究在碱式碳酸镍体系中ZM6镁合金表面化学镀镍层性能.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X线衍射仪(XRD)研究浸锌层和镀镍层的形貌、成分及镀层结构,采用极化曲线测试镀层的耐蚀性.研究结果表明,浸锌溶液中加入Sn2+可在ZM6镁合金表面获得均匀致密的浸锌层,后续在碳酸镍体系中施镀1 h后所得非晶态Ni-P镀层均匀致密,无明显缺陷,厚度为8.74 μm,磷质量分数达9.29%;在3.5%NaCl溶液中,镀层的自腐蚀电位为-0.609 V,腐蚀电流密度约为基体的1/10,耐腐蚀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5.
通过试验分析了在热浸镀55%铝锌合金时加入0.1%的稀土时,稀土元素在镀浴和镀层中的分布情况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6.
复合镀Zn—Ni—TiO2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Zn-Ni-TiO2复合镀层的电沉积工艺,讨论了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对镀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氯化钾镀液中能获得0.4%-2.1%的二氧化钛固体微粒和1.2%-3.1%的镍的光亮细致复合镀层。镀层印化膜色泽鲜艳。耐蚀性能是普通镀锌 支的2-4倍。  相似文献   

7.
金属及其二元合金镀层耐蚀性能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EHMO法研究了铁、镍、锌金属及其二元合金镀层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金属表面形成氧化膜后能使金属的最高占有轨道能量降低,金属失去电子的能力减弱,相当于使电极电位正移,因而使金属抗氧化能力提高。这个结论支持了现有的耐蚀理论。计算结果可说明锌镀层与镍镀层具有较好的耐蚀性能的实验事实。对于二元合金,解释或预示铁镍、锌铁和锌镍等合金镀层有比单元金属较好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8.
锌镍合金镀层的组成与相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用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了从碱性镀液电沉积的锌镍合金镀层的化学组成与相结构,晶粒尺寸,显微硬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合金镀层中镍含量的提高,合金镀层由η和r-相共存转变为只有r-相;镀层的织构相应地由六方结构的(100)择优面转变为立方结构的(330)择优面。η-和r-相的晶粒尺寸随镀层镍含量的提高而降低;只有r-相时,晶粒尺寸降低更为显著。镀层的显微硬度当镍含量为9.0wt.%时呈现一极小点。  相似文献   

9.
高耐蚀性锌镍合金镀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氯化钾镀液中,选用xA-88A光亮剂,应用正交试验优选出一种耐蚀性较高的锌镍合金镀层的最佳工艺配方,并对镀液性能和镀层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NaCl的腐蚀环境中,Zn-Ni合金的耐蚀性能优于锌镀层;同时对电流密度、温度等因素对合金成分与镀层耐蚀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采用线性电位扫描、极化电阻、交流阻抗等实验方法,研究弱酸性氯化钠电解液中锌-钴共沉积及其耐蚀性.实验表明:镀层的钴含量随着镀液的钴含量和电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电解液含钴2.5g/L左右,电流密度1.5~2.5A/dm2,pH值5.0~5.6,温度范围20—30℃的条件下镀层的极化电阻Rp比较大。镀层的腐蚀电化学行为说明:镀层腐蚀产物的阻挡作用提高了锌钴微合金镀层的耐蚀性.在本实验条件下,在弱酸性氯化钠溶液中,锌—钴共沉积属于异常共沉积.  相似文献   

11.
采用Thermo-Calc软件分别计算硅在不同温度Zn-50%Al-xFe-ySi (原子数分数)熔池液相中的溶解度及不同温度Zn-30%Al-2%Fe-xSi (质量分数)熔池中开始形成τ5渣相和FeAl3渣相消失时该熔池中硅含量,采用平衡合金法测定Zn-50%Al-xFe-ySi合金液相中硅的溶解度和不同硅含量的Zn-30%Al-2%Fe-xSi合金的相平衡关系.当温度分别为540、560、580、600和620℃时,硅在Zn-50%Al- xFe- ySi体系液相中的溶解度(原子数分数)计算值分别为0.82%、0.95%、1.11%、1.28%和1.47%,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吻合很好.当熔池温度分别为580、600和620℃时,在Zn-30%Al-2%Fe-xSi合金中刚开始出现τ5相时所对应硅质量分数的计算值分别为0.6%、0.72%和0.84%,发生FeAl3相消失对应的锌池中硅质量分数的计算值分别为1.12%、1.22%和1.34%,实验结果与计算预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交变磁场作用下热镀锌液中锌渣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交变磁场作用下,利用热镀锌液与锌渣之间导电率差产生的电磁挤压力分离锌渣.静置分离实验结果表明,当磁场频率为20 kHz,磁感应强度均方根值约为0.05 T,分离器为5 mm×5 mm方形孔陶瓷管,分离时间15 s时,实现了粒径5μm以上锌渣与镀锌液的分离,且锌渣在净化过程中由不规则形貌变为较规则的多边形.  相似文献   

13.
Copper-coated aluminum wires exhibit goo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low contact resistance of copper and low density, and provide economic advantages over aluminum. However,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hot-dip copper-coated aluminum wires, such as the difficulties in controlling coating process. In this work, the hot-dip copper-coating method of aluminum wires was investigated for producing copper-coated aluminum wire composites. The interface microstructure between the aluminum wire and the copper coating layer was analy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energy-dispersive X-ray spectrometry (EDS). Five different fluxing agents were teste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appropriate conditions for the hot-dip process are determined as the liquid copper temperature of 1085℃ and the treatment time less than 1 s. A success in hot-dip copper-coated aluminum wires is achieved by hot-dipping a low-melting-point metal into a high-melting-point metal liquid, which is significant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copper-coated aluminum wire composites.  相似文献   

14.
针对热镀锌线沉没辊装置出现剧烈振动的问题,基于湿模态的结构非完全液固耦合方法,数值模拟了装置在锌液中的振动模态,分析各阶振型及固有频率,并进行现场振动实验.锌液中沉没辊的局部振型改变轴承的装配关系,而在实测信号的时域波形中出现削波现象,表明锌液中滑动轴承存在碰摩;幅值谱中波峰对应的频率为45.05 Hz,与湿模态的第4阶固有频率接近且振型相似,表明实验中的装置主要以第4阶固有振动为主;液固耦合的非线性振动引起倍频振动;锌液流场的持续作用是导致幅值谱中波峰两侧出现边频带的主要原因.理论及数值分析与实验研究有显著的关联性,结构非完全液固耦合方法能有效应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5.
选取两种不同成分体系的热镀锌双相钢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氧对双相钢镀层附着力的影响。结果表明,Cr-Mo系双相钢可镀性优于高铝系双相钢。对高铝系双相钢而言,退火过程基板中Al和Mn向带钢表面偏析,并与炉内氧发生氧化生成氧化铝,阻碍连续致密Fe2Al5抑制层的形成,是导致锌层附着力差的根本原因。Cr-Mo系双相钢虽然在退火过程也会发生氧化反应,但通过严格控制炉内氧含量可减少氧化物的形成,保证连续致密Fe2Al5过渡层的存在,从而大幅提升锌层附着力。  相似文献   

16.
热镀锌液中适量添加过渡元素并通过镀后冷却条件控制,可在热镀钢板或钢构上直接获得具有特定色彩的镀锌层,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新工艺.从热力学角度理解热镀层呈色的机理与特点将有助于镀液组成的进一步优化.用Miedema模型、Tanaka关系式以及一些基本热力学关系研究了镀液中的主溶质元素或杂质对镀液各组元的过剩热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镀件镀后呈色特点与镀液中的溶质活度直接相关.溶质浓度和浸镀温度对镀层呈色的影响主要归咎于其对呈色溶质元素活度的影响.镀液中的杂质如Al和Mg以及呈色元素Ti对呈色的影响还与其对溶剂活度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7.
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的离散相模型,针对锌液体外循环系统下连续热镀锌锅中三种不同类型的锌渣,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锌锅中锌渣的浓度差分布。分析锌渣扩散得到了锌渣在带钢表面及锌锅中的运动轨迹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锌渣在带钢上的沉积率随着锌渣粒度的减小而升高;由于锌渣密度的差异,当锌渣直径小于80μm时,沉积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悬浮渣、面渣和底渣。面渣在带钢出口后侧区域的平均停留时间最长,在该位置设置抽锌管将有利于面渣的去除;在V形区内侧区域带钢上的悬浮渣质量浓度最高,对带钢影响最大;底渣主要运动区域为锌锅底部,基本不会黏附于带钢表面,对带钢质量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8.
采用熔剂法在Q235钢表面热浸渗铝,并在铝熔体中添加Al-5Ti-B-RE中间合金细化剂,利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研究渗铝层的显微组织,运用氧化增重法测试渗铝钢的抗高温氧化性能,以研究细化剂对热浸渗铝层的显微组织和抗高温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渗铝层都是由表面层和合金层组成;铝液中加入细化剂后,表面层和合金层的厚度都降低,表面层的针状物( FeAl3)细化,合金层的齿状整齐,齿峰分叉减少;随着细化剂含量的增加,渗铝钢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先增加后降低,添加0.3%(质量百分比)细化剂的渗铝钢的抗高温氧化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9.
:钢材经热浸镀铝后 ,具有了良好的抗高温氧化腐蚀性能。为进一步提高 1Cr18Ni9Ti、1Cr13不锈钢的高温使用性能 ,本文对两种材料进行了热浸镀稀土铝合金处理和抗高温氧化性能的试验。高温氧化试验结果表明 ,1Cr18Ni9Ti、1Cr13不锈钢经热浸镀铝处理后抗高温氧化腐蚀性能明显提高 ,这主要取决于合金层中Al-Fe金属间化合物在高温氧化中的变化。 90 0℃氧化 5 0 0h ,1Cr18Ni9Ti钢浸镀件形成致密的α -Al2 O3氧化膜和 β -NiAl相层 ;1Cr13钢浸镀件形成Al2 O3氧化膜及Cr2 O3氧化物。研究表明 ,不锈钢中Cr、Ni元素对提高抗高温氧化性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