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了解太原市民环境意识状况,把握市民环境意识的总体水平,探讨今后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的重点和方向,对太原市六城区市民的环境意识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对各种问题的回答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经调查分析表明:(1)在环境保护日益重视的今天,太原市民对环境保护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关心程度不够,缺乏主动性.(2)大多数公众已树立了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充分地从现实生活中体验到环境质量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而对我市环保部门及环保制度的认识和信任程度不够.今后应在这方面加大宣传,加强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2.
以自然资源为旅游目的旅游方兴未艾,而森林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也是人们认识自然和保护森林环境的重要方式。为了提升人们对旅游的环境意识,本文从森林生态系统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的文化认同,论述了赋予森林生态游文化内涵才是自然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环境意识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志,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至关重要.1970年代以来,我国开展了普遍的环境宣传教育,公众对环境和环境问题的认识,有了较大的提高.但环境宣传教育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在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中表现出明显差异.因此,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4.
关于高校非环境专业开设环境教育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环境问题严峻,虽然政府采取了一些环保措施,但是由于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与社会发展极不相称,阻碍了环境政策的有效制定和实施,影响到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因此提高人的环境意识是解决环境危机的根本途径。高校开展环境教育具有独特优势,能发挥重要作用,是提高全民环境意识的有效途径。因此有必要在非环境专业开设环境教育公共必修课。分析了开设环境教育课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5.
加强环境教育 提高环境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环境教育现状 环境教育重要的是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环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然而目前学校的环境教育进程不容乐观,许多学校的环境教育还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位置;相当一部分学校根本就没有环境教育;受教育者对环境问题和环境政策的认识程度较低,对环境的参与意识不高;环境教育基础差,缺乏统一的环境教育大纲和教材,没有专门的环境教育师资;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对环境教育的认识不足,据统计,学生在开设环境教育前其环保知识的94%来源于零碎的新闻媒体和生活积累,而从学校和家庭中获得的仅占6%。  相似文献   

6.
环境与发展意识教育应视为中国可持续发展主体支持系统,其内涵是重在形成人们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使人们养成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并学会关心他人,同时学会正确对待科学技术。文中还对公民环境与发展意识程度和地区进行环境与发展意识教育的条件及环境的测评研究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人口大国,长期以来对环境教育重视不够,人口的环境意识相当薄弱,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环境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本人认为应在地理教学中加强环境意识教育,这也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希望能够实现的愿望。本文着重探讨了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加强环境意识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中的环境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收集国内外大量详实的资料,结合攀枝花市的环境质量现状,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阐述了对攀枝花市进行环境意识综合调查与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强调广泛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建立良好的环境道德风尚,是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
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环境教育要求,从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角度认识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的意义,指出树立环境意识和环境教育意识的重要性.分析实施课程标准的环境教育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徐州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非合理的工业布局、产业结构和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环境意识的淡化,给本来就脆弱的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间的不协调性日趋明显,已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显著的负面效应.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加强环境治理与保护,协调人地关系  相似文献   

12.
优秀运动员存在法律知识欠缺、法律意识淡薄、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利益的意识不足和存在违法乱纪甚至违法犯罪等问题。加强对优秀运动员法律意识的培养是运动员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为此,要改进法律教育手段,营造法治氛围,强化环境育人,用心理疏导和道德教育相结合等方法来提高优秀运动员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人力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山西省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指出应大力调整产业方向,转变能源意识,加大执法力度,以实现山西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矿产资源丰富,但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许多与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战略对策,建议应从完善矿产资源管理法律体系,强化政府管理职能,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矿产地质勘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加速科技进步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5.
校园生态文化是全新的校园文化,它强调校园生态环境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和谐发展的关系,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既要重视客观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又重视主体人的主观意识方面的培养。高校学生党建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校园文化的主要特质。在德育工作中,起着重大的作用。深入探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校园生态文化内在的联系,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的一个紧迫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6.
生态道德是以人与自然的伦理回归为逻辑起点,是保护生态平衡和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道德意识、规范和行为的总和,它决定人类对自然环境和一切生物应承担的道德义务,也使加强生态道德培育具有了后工业化时代的广泛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生态道德的理论基础,包括生态道德的生态价值观、生态补偿观、生态发展观、生态消费观和生态公平观,然后对生态道德作为提高人类的生态觉悟、促使人类保护生态平衡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进行了分析,最后,尝试探索出生态道德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7.
高校重视并不断加强可持续发展意识教育,是培养适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举措,对于我国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从目前我国高校实际出发,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应从多途径展开,协调配合,力求实效。  相似文献   

18.
生态环境危机将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大威胁,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决策者的共识,青年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体,培养大学生科学的生态伦理意识,积极应对生态危机是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理应重视的主要工作。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对生态意识的认知和实践现状不容乐观,当代大学生应树立生态主体平等及生态整体利益观、生物和谐相处及多样性发展观、生态可持续发展及生态文明观、生态主体责任观及资源配置公平观。提供科学的生态伦理意识标准并探索如何培养大学生生态伦理意识是当务之急,也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19.
高校重视并不断加强可持续发展意识教育,是培养适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举措,对于我国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从目前我国高校实际出发,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应从多途径展开,协调配合,力求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