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各种回忆录纷纷问世。但是大使夫人的回忆录在国内外尚属少见,而出身于“穷苦无知的农村女孩子和土八路”的大使夫人撰写回忆录就更少见了。新近出版的、由朱霖撰写的《大使夫人回忆录:匈牙利、印尼、法国、美国》一书,记述了作者与她的丈夫——老红军和杰出的外交家黄镇在驻外使馆前后工作30多年的外交生涯。诚如钱其琛在该书序言中所说,这是一项“创举”。就文字和写作技巧而言,这本书并没有什么新奇之处。然而,我读着它,却深深地被它打动,屡屡沉浸于书中的情节而不忍释手。其原因就在于这本书记叙了作者很不平凡的经历,表达了很高的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2.
石心怡 《世界知识》2013,(20):60-61
宋选铨在民国外交界的地位并不高,却是通过参加外交官考试进入外交部,从外交部最基层做起的外交官。他留下的《宋选铨外交回忆录》,翔实细致,记载他本人的外交生涯和民国外交的诸多精彩片断,为民国外交史研究提供了极好的历史记录。  相似文献   

3.
我国老一辈的外交活动家王炳南同志从去年开始撰写的这篇外交回忆录,现已全部脱稿,文长6万字。近期内将在本刊连载。这是国内外广大读者盼望已久的好消息。中美大使级会谈从1955年开始到1970年中断,长达15年,会谈了136次。谈判时间之长、次数之多、交锋之激烈,在近代国际关系史上实属罕见。在中美大使级会谈中,王炳南同志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代表同前后三位美国大使打交道,有着丰富的谈判经验。回忆录翔实而又生动地再现了当年中美大使级会谈的全过程,对三位美国谈判对手约翰逊、比姆、  相似文献   

4.
我国老一辈的外交活动家王炳南同志从去年开始撰写的这篇外交回忆录,现已全部脱稿.文长6万字.本刊将在第19期开始连载.这是国内外广大读者盼望已久的好消息. 中美大使级会谈从1955年开始到1970年中断,长达15年,会谈了136次.谈判时间之长、次数之多、交锋之激烈,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实属罕见. 在中美大使级会谈中,王炳南同志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代表同前后三位美国大使打交道,有着丰富的谈判经验.回忆录翔实而又生动地再现了当年中美大使级会谈的全过程,对三位美国谈判对手约翰逊、比姆、卡伯特,特别是对当年那一位态度僵硬冷漠的美国国务卿杜勒斯等,都作了  相似文献   

5.
我国老一辈的外交活动家王炳南同志从去年开始撰写的这篇外交回忆录,现已全部脱稿,文长6万字。本刊将在第19期开始连载。这是国内外广大读者盼望已久的好消息。中美大使级会谈从1955年开始到1970年中断,长达15年,会谈了136次。谈判时间之长、次数之多、交锋之激烈,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实属罕见。在中美大使级会谈中,王炳南同志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代表同前后三位美国大使打交道,有着丰富的谈判经验。回忆录翔实而又生动地再现了当年中美大使级会谈的全过程,对三位美国谈判对手约翰逊、比姆、卡伯特,特别是对当年那一位态度僵硬冷漠的美国国务卿杜勒斯等,都作了  相似文献   

6.
我国老一辈的外交活动家王炳南同志从去年开始撰写的这篇外交回忆录,现已全部脱稿,文长6万字.本刊将在第19期开始连载.这是国内外广大读者盼望已久的好消息. 中美大使级会谈从1955年开始到1970年中断,长达15年,会谈了136次.谈判时间之长、次数之多、交锋之激烈,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7.
在新中国的外交史上,柯华是一位著名的外交官、外交活动家,同时也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在我国建国后的外交活动中,他曾占了5个“第一”:第一任外交部礼宾司司长、第一任外交部西亚非洲司司长、第一任外交部非洲司司长、第一任中国驻几内亚大使、第一任中国驻菲律宾大使。同时他还先后出任中国驻加纳大使、中国驻英国大使。  相似文献   

8.
托马斯·皮克林,在克林顿政府时期,他曾连续四年担任美国副国务卿,结识了很多中国外交官。有人说:“皮克林大使是美国最出色的大使之一。”在我的职业外交官生涯中,我去过世界很多地方,从中东到俄罗斯,从中美洲到联合国……但我必须承认,我既不是“中国通”,也不是“亚洲通”。  相似文献   

9.
“如果不是因为蓬皮杜总统患病去世,我是永远没有机会当上共和国总统的。”德斯坦回忆录是这样开头的。这倒是肺腑之言。吉斯卡尔·德斯坦年轻得志,36岁就当上财政部长,前后达9年之久。他精明能干,是法国政坛一颗上升的新星。他觊覦总统宝座已久,但他当时只是依附于戴高乐派的小党——独立共和党的头头,只要戴派的当然领袖乔治·蓬皮杜健在,总统是轮不到他头上的。德斯坦自知政治实力尚嫌不足,便蛰伏以待时机。1974年蓬皮杜在任内猝然去世,戴高乐派一时群龙无首,发生内江。德斯坦遂利用戴派内部矛盾,脱颖而出,在5月19日总统选举决胜轮中,他以50.8%的得票率险胜社会党  相似文献   

10.
正初识蒙古2005年6月24~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云其木格以胡锦涛主席特使身份,率团前往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出席蒙古国新任总统恩赫巴亚尔的就职典礼。部里安排我陪同前往,对外身份是外交部大使。这是我首次走进蒙古国。其实,从北京飞乌兰巴托航程只需两小时左右,与我平时回老家杭州的时间不相上下,所不同的是地面上的景色。当时正值盛夏,空气能见度极好。先是戈壁大漠,后是成片的草原和群山,无边无际,快到乌兰巴托  相似文献   

11.
近期内将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吉米·卡特的回忆录《保持信心》,记述了他在任职期间的生活、言行、重大决策、重要国际会议和政绩成就等。虽然时过境迁,但因有些内幕新闻,对于一般读者来说,还是感到新鲜的。  相似文献   

12.
英国杰出的外交家哈罗德·尼科尔森在《外交方法的演变》一书中声称:大使必须永远是情报的主要来源,以及对所在国的政治状况、动向和观点的解释者。他的报告应作为政府政策制定的依据。他是本国政府同派驻国政府闻的联络渠道,他还是向一方政府解释另一方政府的目的与动机的中间人。尼科尔森说:“重要的成果可能来自他留驻期间所能培植和保持住的那些关系,来自人们对他的信任程度,来自他的才干和哪怕是在最突如其来的谈判中也能表现出的机智技巧。”  相似文献   

13.
从现代意义来说,外交是:国家实现对外政策的主要手段;国家为实行其对外政策,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外交代表机关等进行的诸如访问、谈判、交涉、发送外交文件、缔结条约、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对外活动。总之,外交是指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但是,事实上,远在国家出现之前,部落与部落之间就存在着对外交往的活动。或谈判战争与和平,或协商物物之交易,这未尝不是外交,不过当时没有外交这名称而已。只是当时的外交任务,大多由酋长之类的人物自己承担。从史书看来,在我国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也没有专职的外交官;外交事务  相似文献   

14.
本刊上期摘登了基辛格《白宫岁月》中的《应召谘政》一段,以及《苏联之谜》部分中描述基辛格一九七二年四月作为尼克松的先遣人员访问苏联的一节。下面继续摘登基辛格回忆他参加同年五月苏美莫斯科最高级会谈情况的几节。文后附的人物介绍是节本内容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在西恩富戈斯问题上的拙劣花招美国“时代”周刊编者按:基辛格写道:“在外交政策上耍拙劣花招往往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一九七○年夏天,俄国人企图在古巴耍一次大的欺骗花招。一九七○年八月四日,苏联驻华盛顿的代办带着莫斯科的质询去拜望基辛格:一九六二年关于古巴的肯尼迪—赫鲁晓夫协议——紧接在导弹危机之后达成的协议——是否仍然有效?提出这个问题的时机使基辛格大惑不解。他和尼克松核实了一下,回答说,规定在古巴土地上不准安放任何进攻性武器或进攻性发射系统的协议仍然有效。大约在三个星期之后,基辛格才发现俄国人为什么突然如此感兴趣。在古巴的南海岸,有一个名叫西恩富戈斯的海港。只有一条航道通往这个港口,而这条航道是通向一个由许多星罗棋布的小岛组成的海湾。在这些  相似文献   

16.
亨利·基辛格的回忆录《白宫岁月》已于十月下旬在美国出版。美、欧一些刊物在此以前已分别发表了此书的某些章节。基辛格曾任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和尼克松、福特两位总统的国务卿,历时共八年。正如美国《时代》周刊摘登《白宫岁月》时指出的,基辛格曾“帮助制定”了当时美国的各项政策,他对“那些动荡的年代”的“非同寻常的描述”,将有助于了解美国对外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某些侧面。下面,我们根据《时代》周刊的节本,摘译了其中的几部分,分期刊出。《白宫岁月》的节译本,年内即将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全译本随后也将由本社译出出版。  相似文献   

17.
《外交))(Foreign Affairs)杂志,是美国关于国际问题的理论性刊物。它由著名的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于1922年创办,在财政上得到以洛克菲勒财团为首的东部财团的支持。原为季刊,现改为双月刊。该杂志以持论严正著称,所刊登的理论探索文章在国际学术界有广泛影响,一些关于美国对外政策的主张和建议深受美国政府重视。乔治·凯南署名"X先生"、发表于1947年夏季号上的文章,就曾为美国政府的对苏冷战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该刊还经常约请外国的重要政治人物就各个时  相似文献   

18.
人总是有梦的。在中学时代,我的梦想是当一名作家。高考时,我填报的第一志愿就是北京大学中文系,但未被录取,却"蒙"上了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我是浙江农村鞋匠的孩子,完全靠国家助学金完成得学业,是在老师的辛勤培养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可是,我做梦也没想到过当什么外交官。1973年我被分配到外交部工作。1973年~1979年,在外交部中苏边界谈判代表团工作;1979年~1983年,在驻苏联使馆任随员、三秘、二秘;1983年~1991年,在外交部苏联东欧司苏联处任副处长、处长、参赞;1992年~1994年,在外交部东欧中亚司任副司长;1994年~1996年,在驻俄罗斯使馆任公使衔参赞、公使;1997年~1998年,在外交部东欧中亚司任司长;1998年~2000年,任驻乌克兰大使;2000年~2003年,任驻波兰大使;2003年~2005年,任驻哈萨克斯坦大使。2006年退休,被授予外交部"优秀外交官"称号。撰写"中苏中俄关系演变实录"系列文章(《世界知识》将不定期连载),主要是想将自己外交生涯中亲历、亲闻的一些有意义、有趣味的外交事件如实地整理记录下来,试图从一个侧面反映上世纪50多年来中苏、中俄关系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我希望这些史实能对年轻一代了解历史有所禆益。这也算是我对心爱的外交事业的最后一点奉献。——作者手记  相似文献   

19.
陈健 《世界知识》2020,(17):19-20
<正>1964年,我从复旦大学英国语言文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外交部工作。此后,我和同批进入外交部的毕业生被送到北京外国语学院(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进修。1971年,我被调回外交部,上级安排我在欧美司国际组负责关于联合国的工作。那一年10月25日,联合国通过了"两阿提案",中国重返联合国。从此,中国和联合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联合国中的力量对比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0.
茅盾同志在《回忆录(六)》,即《文学与政治的交错》一文中,回忆了他跟瞿秋白同志初次见面的情况:“一九二三年春,邓中夏到上海大学任总务长,随后瞿秋白也来了,担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在一次教务会议上,我遇见瞿秋白。这是我第一次遇见瞿秋白。虽属初见,却对他早就有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从郑振铎那里听来的(“五四”时期,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